我对写作的几点理解:
本篇文章是收费的,200元。
您认为,值。
看完,打赏。
您看完,觉得不过如此,甚至,浪费时间。
直接略过。
不需要内疚。
毕竟,买东西还有七天无理由退货呢。
正文开始:
第一,敢!
当年论坛时代,有个大V搞了一个付费贴,10块钱,那时网络支付很麻烦,需要用U盾,一般人还支付不了。
付费完毕后,只有一行字:只要你敢写,就有人敢看!
我本人,算是吃了互联网25年的红利。
衣食无忧。
小有名气。
我真比我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强很多吗?
不是。
相反,我在他们眼里,太普通了。
为什么我能脱颖而出?
就一个原因。
我敢,他们不敢。
我们一家人都做自媒体,包括我爹我娘,我爹我娘就是种地的农民,每个视频点赞量都过千,日常出门逛街,总被人认出来。
他们做这些,为什么得心应手。
为什么没有恐惧?
为什么没有惊喜?
为什么如老网红一般的淡定?
因为,他们目睹了我的整个成长之路,觉得互联网这个舞台,能不能火,有没有流量,能不能吃到这碗饭,不是说谁厉害谁有资格。
而是,谁敢,谁就有资格!
为什么我爹我儿子我姐我妹,他们做账号是如此的自然?
因为,他们有我这个样本。
知道互联网的玩法很简单,找内容,展示。
就这么简单!
前段时间,我叔来看我爹,我叔知道我是写文章的,但是没看过我写的文章,我叔就问我爹,儿子主要写些什么内容?
我爹说,就是家长里短,例如今天咱吃的这顿饭,吃了什么,聊了什么,就写这些……
我爹说的是事实吗?
是事实!
第二,有多少粉丝,算是成名,能养活自己?
我的定义是,300个铁粉。
例如,您更新的内容,每天有300人追剧。
这就算成名了。
简单一点理解,您就是一家300员工的企业老板,或者是县城里羽毛球一哥或一姐。
300个铁粉,能体验到什么?
A,性资源过剩。
这个是不是太俗气?
是的。
但是,这也是必然阶段,这里面可能有150个是异性,您在生活中,可能被15个异性喜欢过,但是同时被150个异性喜欢过吗?
她们什么类型都有。
有主动的。
有被动的。
无论您是否逃避这个问题。
这都是您要迈过的一关。
B,信息资源过剩。
您想咨询法律问题,他们中间有律师,您想咨询健身问题,他们中间有教练……
C,有人会线下见您。
而且,格外的尊重。
您,第一次体验到当明星的感觉。
原来,被人尊重是这种感觉?!
从此。
欲罢不能。
你知道为什么外行人没有动力做自媒体不?
因为,我描述的这些。
大家靠想象是无法想象到的。
为什么我们家人如此的得心应手?
因为,习以为常!
我的日常生活,被尊重,被送礼,办什么事一路绿灯,这是生活的常态……
无论我说的是真是假。
您先当真的信!
应该说,您必须当真的信。
都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为什么所有拥有过权力的人都难以放下?
被人崇拜,不就是权力的一种吗?!
甚至,更好使。
当县长,全县人尊重他。
你当网红,在你的世界里,你不就是国王吗?
为什么要谈这些很俗的点?
是需要一个最真切的大饼!
第三,资格感。
很多朋友觉得,你们是大V,你们写文章是可以的,我们是屌丝,我们写了文章有什么用?
不能这么理解。
我们的人生,就是在爬楼。
咱觉得,爬到100楼的人才有资格谈经验。
实际上,咱爬到5楼,依然有资格,因为咱的经验对正在爬1234楼的朋友而言,是最热乎、最真切的经验分享。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抖音上刷到过如何做农民的视频,如何刨地,如何割麦,在咱的潜意识里,这些东西还需要学吗?
需要!
您看看有多少粉丝就行了。
如何坐火车,如何坐飞机,这些对咱而言是常识吧?
中国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
他们坐飞机之前,要在抖音或百度上研究半晚上,我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就是提前一周研究的,并且当天我是提前六个小时到达的机场。
每个人的分享,都有价值。
我写过一个细节,我娘一天学都没上过,但是我娘现在回复粉丝打字很流畅,她怎么学的?就是在抖音上看人家搞的识字教学。
认字,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有市场呀!
很多农村妇女,没上过学呀!
例如,懂懂不是作家,甚至在中文系毕业生看来,错别字连篇,标点应用也不规范,但是不影响懂懂可以谈写作。
我是赛车手吗?
不是。
我写过安全驾驶。
我是医生吗?
不是。
我写过医学科普。
我是历史学家吗?
不是。
我写过中国简史,从秦始皇写到了1949。
我是长城专家吗?
不是。
我写过比长城专家还多的长城。
我是骑行专家吗?
不是。
我写过骑行山东。
我认为,我有资格,我就有资格……
资格是自己给的。
第四,节奏感。
写作对于我而言,其重要级是等同于吃饭、睡觉。
饭,每天要吃吧?
觉,每天要睡吧?
那么,文章必须每天写。
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断更,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存在强迫之类的,相反,我一写就很兴奋。
节奏感是什么?
大宝天天见。
你写不了长,还写不了短吗?
写不了1000字写不了100字吗?
写不了100字,写不了10个字吗?
哪怕简单到这个地步也可以:早餐吃的什么,午餐吃的什么,晚餐吃的什么,见了谁,心情如何……
一方面,把写作这个行为上调到吃饭睡觉这个日常行为里。
一方面,让所有关注你的人,也适应这种节奏。
那么,每天写多少字合适?
一句话,永远不要开始你坚持不到底的事。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来?
调起高了。
想日更千字。
你为什么不日更100字呢?!
第五,朋友圈。
公众号、小红书、今日头条……
到底该选哪个平台?
选哪个都可以。
我的建议是主攻一个。
例如,你主攻小红书,就主攻它。
多面开花不好吗?
很难。
不管你选的哪个平台,最终都要把读者或粉丝转化到微信上,只要你加不到微信上,就很难转化为铁粉,因为微信朋友圈可以让你落地,从一个遥不可及很虚无缥缈的人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邻家大哥哥或者小姐姐。
所以,什么是最关键的一环?
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只要我活着就是日更的,是活跃的。
很多朋友每天睡觉前必须刷一下懂懂的朋友圈。
否则,睡不着。
要看看懂懂今天干了什么。
朋友圈,要展示哪些东西?
A,你是执着的,例如日更文章。
很多朋友见到我,都会跟我讲,懂懂,太佩服你了,每天早上一睁眼,一刷朋友圈,必看到你发的那句:有梦想睡不着,五点起床,六点上班。
我心想,这有啥?
我醒来顺手发的而已。
B,你是健硕的,必须有运动项,如我的骑行、羽毛球、跳绳、登山。
C,你是富有的,所有人都是慕强的。
D,你是有品的,这个具体怎么理解,看个人。
现在,还有人看朋友圈吗?
错了。
是所有人都在看朋友圈。
朋友圈威力有多大?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这个微信5000人,加满了,我卖500份茶叶,也就是一下午的时间。
若是疫情前?
有个最简单的数据,有一年正月初一,大家应该都在家拜年吧?我在上班,顺手发了个朋友圈卖白兰地,一箱1400元,我那天卖了100多箱,我自己接的单。
今年,我一共卖了3000份茶叶。
都是朋友圈卖的。
咋不在文章里卖?
因为,我有承诺,不软文,不带货。
所以,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读者加了微信,通过朋友圈不断的硬化,硬化成了铁粉,铁粉不断通过朋友圈购物反哺我们,我们又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写好文章……
第六,价值。
写文章的核心是什么?
应该问,做自媒体的核心是什么?
就俩字,价值!
我写这些,对读者能带去什么价值?
我的文章是每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写的吗?
是!
但是,框架结构是我随时随刻整理的,我看到了一个人,想到了一件事,凡是对我有启发的点,我都立刻记录在文件传输助手里。
这些就是我日常写作的骨架。
至于故事情节?
都是服务于这些骨架的。
所以,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
随时随刻都在写。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问我,董老师,为什么你们聊天的内容你都能记的如此清楚?
我的回答是录音笔。
其实,我是调侃的。
而是,我在听的时候,觉得被戳到了,我接着就记录了。
真正的答案就是我很用心。
写作,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输出能力,而是输入能力,输入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采访能力,充满好奇心,什么都要问,永远问题多多,如何克服恐惧?我不是替我自己问的,我是替我读者问的,我要神圣化我自己,我不是一个自私的人,相反,我是读者的眼,我替大家在看世界……
除了采访外,别的输入有哪些?
这么说吧,一个自诩经历很丰富的人,哪怕他干过县长,让他写一个月的随笔,他把自己掏的空空的,压根没得写了。
若是普通人呢?
一周就没得写了。
你以为你的人生很精彩。
其实,太普通了。
那如何才能保持高密度、高价值的输出?
核心就是高密度的摄入。
怎么摄入?
见人采访,是其一。
其二就是关注大量的高能量的博主,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我们学习群?我每天摘抄的学习笔记有2万字以上吧?
一方面,作为价值点进行摄入。
一方面,要训练自己的审美。
有没有发现,我每天都会发大量的美图,我发的美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图,但是很耐看。
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
训练审美的。
为什么前面我说品味输出很重要,但是我又没有定义品味是什么?
因为,不同审美阶段,不同答案。
看您自己。
今年去武汉,遇到了一位博主,她跟我讲,有些时候,她太忙了,没有时间看我的文章,就直接让AI把脉络给梳理出来,理由是,懂懂写作肯定是这么写的,先罗列了价值点,然后把这些价值点再藏到故事里。
她为什么能如此准确的判断到这些?
因为,我们是同行。
大部分人以为我写的重点是故事。
什么偷情了,搞破鞋了。
那些,都是次要的。
核心是背后的点!
有些人写的文章呢?
正好搞反了。
焦点都在故事上。
若是用力一挤,全是水。
一点价值都没有。
我自己读懂懂的文章都有一种感觉,每天都在开阔视野,要么知道了一个地理,要么知道了一段历史,要么知道了一些规则……
这就是懂懂写作的内核!
第七,收入。
若是每天有1万人关注。
如懂懂,现在就是这个水平。
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我觉得,100万是最少吧。
我划的等号是日均浏览量*100=年收入!
我说的这100万是绝对阳光的,正经生意,靠打赏或带货,不是搞培训或搞加盟,也不是搞微商或拉下线……
有动力了不?!
那么,日均1万算是什么水平?
我个人认为,很牛逼。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认为。
我自我催眠就是每天一场万人演唱会!
第八,解锁地理。
粉丝越多,地理解锁的越快,就如同我身边有朋友去张家界需要报旅游团,去云南也需要报团,咱就觉得理解不了,自己开车去就是了。
他们内心有恐惧。
觉得那是陌生的,是遥远的。
但是。
当有一天,你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时,你突然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地方竟然都是你的。
我对国内没有任何陌生感。
无论去哪。
我一喊,都能立刻喊到当地人。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白银市景泰县黄河古渡长城遗址,接近于无人区的状态,我去前面乡镇吃了碗面,接着就有读者联系我,他就在附近。
这种感觉,我媳妇,我儿子,我父母,天然解锁了。
他们觉得,不就该如此吗?!
但是,这种东西,让大部分人去理解,他是理解不了的,骑行山东时我写过一句话,刘强东若是骑行山东,他是幸福的,因为每个乡镇都有京东店。
刘强东就解锁了全球。
这种解锁重要吗?
太重要了。
地理视野直接决定了你的内心视野。
第九,主动学习。
我以前写过一句话,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十年前做梦也不敢想的。
根源是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进步。
为什么每天都在进步?
因为,我们每天都要思考,文章要写点什么?没有素材怎么办?抓紧去学习,要么去刷新博主们的分享,要么去生活中采访强者。
这种被动学习使我们永远瞄准强者。
我看我自己的文章,最多只能看昨天的,前天的我就不看了,为什么?
我觉得写的不够好。
不够好的原因是,我这两天又进步了。
什么时候,你看前面写的都是垃圾时,就说明你在飞快的进步。
写作是自媒体最底层的逻辑。
至于是视频还是音频还是动画,其底层就是剧本,这个剧本不是抖音上的那个剧本,是剧本本来的意思。
所以,写作才是做自媒体的根本。
第十,写作就是说话。
忘记你学过的所有写作技巧,什么中心思想,什么承上启下,什么明线暗线,什么前后呼应。
咱都不要。
咱没有技巧。
就是说话。
没有逻辑,没有顺序。
随意跳跃。
不需要过渡句。
天马行空才是咱的主旋律。
忘记修辞手法,忘记华丽辞藻,就一个原则,对面坐着我儿子,我要把今天学到的一些东西当睡前故事讲给他听。
请问,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突然觉得。
哇,原来,一切如此的简单?!
本来,就是如此。
你为什么下笔那么难?
是你把写作想庄严了,想成作文了。
其实,写作就是唠嗑。
随心所欲。
没有规矩,没有章法。
什么都没有!
十一,写长还是写短?
前期,要写短。
100字左右,最好。
为什么?
在你没有成名之前,大家没感受到你的智慧之前,你写的太长,大家没有耐心,长文章是成名以后的专利。
懂了不?
我看大家写的文章,一写就太长。
问我写的如何。
我说挺好。
潜台词是,我压根没耐心看完。
谁愿意看你二姑跟你三姨吵架?
你以为这是天大的故事了。
对读者而言,就是垃圾。
读者需要的是价值,不是这些!
价值,价值,价值!
十二,用手机还是电脑,用什么输入法?
A,必须电脑。
B,用你熟悉的输入法,必须要进行正规的指法训练,你的打字速度必须要跟上你的思绪,什么时候你感受不到打字这个行为存在时,就说明合格了。
十三,做自媒体,是知识重要还是财富重要?
前期,知识重要。
后期,财富重要。
为什么?
你内容的高度取决于你的财富高度。
虽然,你不承认。
但是,这是事实。
不要觉得赚钱可耻,相反,你要记住,写作提升的捷径是财富提升,你有100万、1000万、1个亿的存款,是截然不同的境界。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题材最值得写?
我这种写作,成名最难。
杂家。
什么都研究。
是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怪物。
不具有可复制性。
最牛逼的写作方式是为自己的事业如虎添翼,如微博上的那些做外贸的,做电商的,他们把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写出来,结果就是上下游都成了自己的粉丝,事业越拓展越简单,这么多跟着我学写作的,有个小姑娘每天只有400人的阅读量,但是写作给她带来的收益远高于我纯写作,因为她是做外贸的,写的都是外贸的人与事,从而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客户都关注她,等于她成了一张名片,这个姑娘叫外贸月姐。
我遇到律师,就鼓励律师写作。
遇到会计,就鼓励会计写作。
当年有个会计写的《小艾上班记》,最初在天涯连载,后来成了超级畅销书。
最初,就是随笔。
做短视频好,还是写作好?
仁者见仁。
我觉得,文字门槛更高一些,我关注了太多太多每天写随笔的,很多人是超级大佬,他们的粉丝未必很多,但是粉丝质量超级高,如硅谷王川,金山二姐,还有个女行长每天写写见客户的事,这些都是咱窥探经济晴雨表的窗口。
好了,从今天开始。
你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