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恰好,刚收到莒县发来的快递。
樱桃西红柿。
就是我写的那个,莒县标准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搞的,最初是高尔夫小姐姐去日照,别人拿给她吃的,她觉得好吃,接着自己买了,又给我科普了,我觉得也好吃,于是又下单了,给媳妇吃的。
说是免洗,可以直接吃。
咱肯定也要洗一洗。
餐饮讲究摆盘。
他们家这个装盒也很讲究,是直接把一个枝条剪下来。
一盒装两个枝条。
跟葡萄一样。
为什么不让洗,我推测,就是保持这种自然感。
松行长一吃。
感觉的确不错。
他说,比你五莲一桥家的西红柿还好吃。
我说,你还挺会造词,什么叫一桥。
他说,连襟叫两桥,你们俩同一个媳妇,不就是一桥吗?
我说,尽胡扯,在沂水,一桥是贬义词,球馆里说起某个女人,一般都这么说,在座的都睡过,都是一桥。
他说,我说的是中性的,不是贬义的。
我说,平时看你挺正经的。
他说,他们家的西红柿也可以,但是有时不稳定,咱去摘的,感觉特别甜,炒西红柿鸡蛋颜色也OK,但是网上下单的,就差一些。
我说,咱去摘,都是摘百分百熟透的,他们发的多是七八分熟的,怕颠坏了。
他说,怪不得。
我说,你不用下单了,你什么时候想吃了,跟我说,我跟她说声,让她给安排发一些熟的比较大的,从五莲到沂水,一天就到了,没必要发七八分熟的。
他说,没必要麻烦人,我现在平时要么山姆,要么东北铁皮柿子。
我说,我不会做饭,平时也不怎么吃这些东西,从而没研究,偶尔给我一发就是十多箱,当天卖不了又打包好的,我都是让同事们分分,我不怎么喜欢吃,小时候去人家菜园偷的太多了,吃伤了。
他说,山姆的西红柿好吃。
我说,陕西产的,普罗旺斯,高陵那边的种植基地。
他说,连这都知道。
我说,开市客家的也是他们供的,当时消费1000就送一盒,我弄了四五盒,我特意拍照发给了我前妻,让他们去考察一下,但是他们那智商决定了,理解不了这些,总觉得自己家的就是最好吃的,他们家种的是日本什么西红柿,名字怪怪的,寿光的品种,但是我觉得不如普罗旺斯好吃。
他问,我们小区旁边有个山姆代购店,你知道不?
我说,知道,那娘们也骑自行车,下次你提我,她会给你优惠5毛钱,开市客、山姆、胖东来都做,前几天我娘生日,她还送了个胖东来的蛋糕呢,我去胖东来参观前,他们跟我讲,胖东来的代购一个月能赚10万元,但是我实地考察后,我认为这个数据不靠谱,例如茶叶靠抢,我是下午去的,有小姑娘问我要不要上午抢的茶叶,说明他们的分销渠道并不畅通,若是真的一个月能赚10万,全许昌人都去干代购了,什么人能赚钱?这种有销售终端的可以,例如我前段时间去聊城,大学里的超市就上架了胖东来的产品,我问一个月能多赚一两万不?老板没有否认,他们卖的很多产品并不是紧缺系列,例如胖东来的白酒,那个是敞开了卖,你要多少都有,但是加点钱,大家就能接受,例如几个大学生聚餐,平时可能喝梦之蓝或1573,这次尝尝胖东来的白酒吧?便宜,又有故事。
他问,大学生喝1573?
我说,土老帽,你OUT了,我也问了这个问题,大学生这么有钱吗?现在大学生有车的很多,抽烟抽中华、苏烟,喝酒喝1573,我也很诧异,当然是少数,而不是说都如此,一个月两三千的生活费是基本盘。
他说,我们小区这个代购店,我觉得生意可以。
我说,应该主要是靠社群,她以前就搞牛肉团购,本身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我听她朋友讲,两口子一个月三四万块钱,主要是做胖东来,一个在那边采购,一个在这边销售,若是中间再有代购赚个差价,利润就很小了。国内代购其实流行了很多年,我之前健身喜欢吃三文鱼罐头,就是找的开市客代购,最早我们家喜欢吃原麦山丘的面包,淘宝上N多代购,所以我觉得人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勤奋一点,赚钱是很容易的,这个话是怎么探讨起来的呢?是前段时间我去滨州,滨州三个富婆聊起了胖东来,聊起了代购,意思是钱哪有那么难赚?实在没事干,为什么不去干个代购呢?
他说,主要是不知道卖给谁。
我说,这是核心。
他说,胖东来的东西并不便宜。
我说,我们上次去,就买了两瓶43度的茅台,当晚喝了,53度的缺货,43度的无限量供应,每瓶都抄串号盖印章,比网上贵接近100块钱,除了需要抢的商品外,大部分常规产品都没有网上有价格优势,大家为什么依然选择呢?就是这个大环境下,渠道优势大于价格优势,同是茅台,贵100块钱咱也选胖东来的,至少知道不是假的,而且喝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跟朋友讲,这个酒是我从胖东来背回来的。大前天,我去了趟品品香旗舰店,全国TOP10的店,咱临沂消费力如何从品品香就能看出来,临沂属于三四线城市吧?品品香能干到全国TOP10,光省会有多少吧?我就采访了一个我很关心的问题,拼多多上的价格对实体店有没有冲击?客户知道不知道网上更便宜?他们跟我讲,真正的高端客户、忠诚客户,是不在意这个的,他们更在意实体店的服务。
他说,拼多多上的这些货,厂家完全可以收了。
我说,收不完,因为很多都是闭店代理甩出来的,库存压力太大,这一切只能寄托于时间,让时间慢慢把这些消化掉,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不仅仅茶叶如此,白酒、白兰地都如此了,我之前卖的白兰地,现在拼多多上的零售价比我拿货价还便宜100块钱,约等于我零售价的五折,完全是亏损甩货,你看上市公司报表就行了,过去酒水、茶叶业绩年年攀升,为什么突然断崖?就是因为一直都采取用未来市场抵今天业绩的办法,让大家提前报计划、打款,2024年就已经把2025年甚至2026年的采购计划做上了,结果卖不了,一方面业绩下滑,一方面纷纷甩卖,形成了积压。卖龙井的朋友跟我讲,头部产区的龙井价格没怎么变,但是针对中产的二三级龙井,全跳水了,现在大家不消费了。
他问,搞直播呢?
我说,现在品牌方,多没搞懂直播,怕彼此竞争,不允许任何实体店搞直播,也不允许上架电商,但是总部在搞,等于总部在吸血所有的代理商,其实这么做是错的,因为总部搞的直播也好,短视频也罢,很难接地气,难以产生传播热度,应该放权给代理商去搞,代理商真的能搞出百家争鸣,官方只需要设计一个佣金体系就可以了,例如我是临沂的代理,我的短视频做的很好,全国有几十万人看我的直播,但是他们不能来我的店消费,那么他们可以下单,就近选实体店去拿货,就是总部负责协调这个佣金就可以。洛阳五菱为什么那么火?就是因为做了一个直播中心,结果发现,直播不仅仅有洛阳人刷到,山东也有人刷到,江苏也有人刷到,他们不可能来洛阳提车,于是要求总部建立这么一个分销佣金系统,总部接着满足了,等于洛阳的直播中心帮全国五菱4S店在卖车,也提取全国的佣金,同样的道理,全国的五菱4S店也可以为全国兄弟4S店卖车,也可以赚取佣金,这才是正确拥抱直播时代,这么说吧,无论张裕还是品品香,官方搞的短视频与直播,全是外行,即便能卖货,也是吸血了所有代理商,实体店卖300元一瓶,直播卖200元,你不是吸血是什么?若是想维系好全国销售网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总部要学会让利,把机会让给代理商。
他问,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卖的东西,完全可以不考虑拼多多价格。
我说,这就是我去参观了以后,得出的结论,是我自己多戏了,其实相信我的人,他们并不在意一箱酒是1100还是1500,只要是正品就可以了,不会觉得拼多多便宜而选拼多多,有一部分客户会流失,但是大部分是不会的,毕竟链接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就如同我找琉璃买车,从来没考虑过贵还是便宜,也没考虑过她会不会赚取佣金,我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我只相信一点就可以了,她是站在我立场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价格战,而且是无利润的价格战,这是错的,就如同我之前写的,一分钱一分货,情感价值、品牌价值本身就是货的一部分,我们没必要非摁着生产成本不放,例如苹果手机卖七八千,实际成本才800块钱。
我们去参观农业基地。
只让外围看看。
防止人带着细菌进去。
我们俩的感觉差不多,这个东西损耗率非常高,相当于从一群学生里选模特,即便选中50%也要淘汰50%,他们选的大小都差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价格高的缘故。
我觉得,若是真的把这个市场做好,靠网上零售不行。
还是要走进商超。
进山姆,进胖东来,进开市客。
进北京,进上海。
走量。
把渠道稳定住,然后专心搞生产。
不能全产业链,什么都搞!
这个产品,我觉得选的点很好,既可以理解为蔬菜,又可以理解为水果,关键是很大众,又不同于蓝莓这些小众产品。
记得,当年在澳洲,我跟张健一个房间,他在研究电动车市场,他认为世界500强多与出行有关,潜台词是他想搞一家世界500强出来。
我现在想想,具体的生活是什么?
其实就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幸福?
就是没有把这些基础工作搞好,你每天吃的什么?喝的什么?睡的什么?开的什么车?用的什么手机,什么电脑?
就是这些具体的细节。
什么床垫,什么马桶,什么厨房,什么智驾……
创业,就应该瞄准衣食住行里的一个细分领域,认真搞,把产品做好,客户自然越来越稳定,我媳妇跟的那个团,最初就是一个游学团,一个妈妈想带着孩子出国游学,每次组织那么七八个家庭出去,日本、清迈、澳洲,国内的新疆、丽江,我媳妇带着儿子参与过几次游学团,后来越搞越大,暑假斯里兰卡,寒假新西兰,也是跟着他们,新西兰这次俩人应该花费在15万左右,他们自己的线路,自己的领队,一个团就那么十个八个,几乎全是回头客+口碑介绍,没有购物,甚至不走常规线路,因为新西兰这条线我也带过团,我媳妇和儿子走的线路跟我带团走的都不重叠。
松行长说,旅游这个市场,做口碑的前提是做小。
我说,这是核心所在,能把旅游做好的,就两类,一类是网红导游,自己接团,每个热门景区都有一个网红导游。一类是旅游博主,他开辟几条经典线路,然后自己派人去做地接。常规线路,尤其是网上卖的,不管是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低的,最终都是一地鸡毛,新东方不是做过文旅吗?也是如此,因为整个游戏换汤不换药,国内大代理商下面全是分销商,我们能接触到的平台、旅行社全是分销商,分销商把客人汇总给总批发商,总批发商再卖给地接公司,对于地接公司而言,他们接的是一群买来的流量,若是这个流量转化率不高就亏损,所以他们的焦点永远在购物上,若是不进购物店?所有线路的价格都要翻倍,当年我们欧洲11国游,网上报价就是7000块钱,你想够机票钱吗?吃住就一个前提,饿不死冻不死就行,剩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如何让大家消费上……
他说,还是要自由行。
我说,国内自由行门槛相对比较低,凡是经常出差的,都OK,但是对于县城人而言,自由行依然是很高的门槛,你看现在国内线路,主流消费群体就是县城人,而且多是退休的公务员,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不跟团不会走。国外自由行现在只能针对一些签证比较容易的年轻人,语言自由,对于年龄大一点的人而言,还是要跟团,中国出境游的主力军是夕阳红,当年我带队的就是最年轻的,地接方一看我们这群年轻人,直摇头,因为他知道,亏了,我们压根不会消费,在台湾的时候,我们跟地接导游相处的很好,但是因为购物问题,产生了矛盾,我们也配合,也进店,但是就是不消费,当时我带了43个人,我跟她商量,要不,我们每个人给你500块钱,额外给的,你别带我们进店了。她不,你这么想,一个人500元够可以了吧?她都觉得赚不回来,只要进店,关的时间足够长,没有不消费的,阿里山的茶叶我买了一箱,3500元,那个老兵做的琉璃瓶,一个四五千,我买了俩,其实我就是弥补一下她,意思是大家都别消费了,我替大家吧。
他问,若是纯玩团呢?
我说,现在,应该有类似的地接旅行社了,当年我做的时候,没有地接旅行社做这个业务,当时欧洲游是7000到10000元,成本价在15000元左右,这个价格就是来回红眼航班,吃饭以喂猪为标准的,住宿住在荒山野岭,当时大家觉得吃方便面都很奢侈,那些中餐店里也卖方便面,25一桶,大家宁愿吃方便面,你想想多难吃吧?我们团里有个做软件的土豪,他总带我们出去吃西餐,我就找地接给我退钱,一顿饭退8元/人,地接告诉我,这就是真实的成本。比较体面的团,也就是你说的纯玩团,不赶时间,在巴黎喂一下鸽子,仔细看看卢浮宫里的雕塑,吃吃米其林,看看埃菲尔铁塔,住五星酒店,去逛逛LV,大约什么价格呢?人均成本5万元左右,因为淄博当时五个人组团走过一次,奔驰那几年也经常搞欧洲奔驰之旅,你看报价,基本都是10万+,物美价廉是不存在的,凡是敞开的,常规线路,你看着价格差别两三千的,什么高端团,你放心,最终落地时,都是同一个地接社,我第一次去泰国是西安小姐姐请我去的,她给我报了一个高端团,贵1000块钱,实际上?落地后,发现,大家差别非常多,但是最终都是同一个导游同一个巴士,类似差别最大的是香港游,你在深圳报名,是0元,因为把你卖给地接,人家还能拿300元的人头费,山东这边旅行社可能卖2000元,包你来回机票,飞深圳的,赚你一点机票差价+300元人头费,呼和浩特的旅行社呢?卖你3999香港双飞,也是赚你机票+部分差价+300元人头费,地接社花300元/人的价格买来了,你觉得你不消费能行吗?你不消费,真的能弄死你,牛哥去泰国是0元团,因为不消费问题,导游把枪都掏出来了……,因为带团的缘故,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是纯粹是为了到此一游,就选网站上最便宜的,然后出去后,什么自费项目都不参加,我除了报名费,一分钱都没有,这样真的可以薅羊毛,当时跟我们一起去欧洲的,有些人是为了刷护照签美国的,真的一分钱都不花,就是7000元报名费。你要是想真的玩的很松弛,就是自由行,要么是我媳妇这种,小众团,我媳妇跟儿子返程时,遇到了武汉娘俩,他们娘俩去新西兰玩了一圈,40万人民币,来回都是头等舱,然后一对一陪游,住的全是五星酒店,还买了一箩筐东西,说去欧洲也是这么玩的,找的一对一地接,开着车全天候陪同。
他说,在中国,服务业刚起步,是朝阳产业。
我说,前段时间,有朋友刚从日本回来,到我书店玩耍,跟我讲,为什么老外那么喜欢日本?咱中国的景色一点都不差。我跟他讲,这里面有很多层的原因,首先是入境的便捷性,英语的普及,厕所的干净程度,二手烟,服务质量,诚信度,支付的便捷性,是否排外,我们哪一样都不占优,老外能来才怪呢!简单一点理解,日本是国际的,我们还是局域网,当年我们在迪拜冲沙,有个英国医生自由行,他猜我们是哪里人,第一反应就是日本人,今天早上我还分享过一张照片,1995年的香港,当时大街上洋人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这是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今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国家正在扩大单向免签,目的就是输出中国,让更多的老外走进中国。
他说,在沂水,还没遇到一家店,让人觉得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说,北方人的通病,哪怕当服务员,也喜欢高高在上,所以,当年我在青岛时,晚上请人吃饭怎么请?吃完饭接着坐飞机去上海,次日早上再回来,北方姑娘没有服务意识,而去南方呢?则是被服务的。之前,保险公司有个小姑娘,干兼职,我采访过她,她多服务回头客以及客户转介绍,我听她讲讲,她不是在干兼职,而是在谈恋爱,男人约她之前,会问她喜欢吃什么,会专门带好吃的给她,还会给她买一些小礼物,她生气了还要哄着……,你说这些男人累不累?你是在嫖娼,咋成了舔狗?!
他说,好的服务是趋势。
我说,肯定的,胖东来就是最好的代表,现在胖东来不管哪个店都跟逢年集似的,挤不动,能把商场搞成5A景区,太牛逼了,周围的酒店住客没别的,全是来打卡的,要么是干代购的,旁边还搞了一个超大的充电站,我去充电时,发现很多人把胖东来的推车都推过来了,大包小包的往车上装。
他说,我看沂水有些景区,停车场也装了不少充电桩。
我说,省内景区都装了,但是使用效率太低了,例如我早上去爬山,我插上以后,虽然一小时就充满了,但是我在山上不可能下来挪车吧?我下午才走。沂水那些搞加油站的老板,也多进军了充电桩,他们多上的大功率液冷超充,前段时间遇到了,闲聊了一会,普遍不赚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使用频率太低了,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充电桩是服务区的,价格也可以,一度电普遍1块5到2块钱,贵的要3块钱,即便如此,也是亏损或微利,充电桩盈亏分界点的电价是2块钱,但是,充电若是真的要2块钱以上,电车就没有任何经济性可言了,跟加油差不多,其次呢,电车贬值更快,充电站有资金成本,设备投入成本,电费本身,还有各类附加费,国家对充电站已经开启了加油站的管理模式,各类税费在不断的添加上去,我现在在服务区充2块钱一度的电都很心疼……,为什么我说蔚来的商业模式有问题,因为换电跟充电存在同样的问题,运营成本太高,一个换电站一天需要换60块电池才能收支平衡,这个平衡还不包括前期投资,只是人员+场地,蔚来换电站的平均换电量是28块/天,全是亏损的,另外电车贬值速度最快的资产是电池,谁承担这块损失,就代表谁的资产在快速缩水,蔚来主动替车主承担了,风险等于主动转嫁过来了。为什么干加油站的纷纷去布局充电桩?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电车的来势汹汹,想继续吃补能这块红利,但是真的布局时,发现想简单了,他们跟我吐槽,现在连利息都平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