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这天,武汉特别热。
天气预报,30度。
我从医院回酒店,开的小宝的车,我感觉车内温度有50度。
空调我已经调整到了16度。
不管用。
干脆,我开窗户吧。
在武汉开车,需要聚精会神,武汉的出租车、公交车,太猛了,早高峰时,我与前车只有一点点空隙,公交车直接就切进来了,你还不敢不让。
乖乖的让给了它。
这只是奇葩操作的开始,它又如法炮制,连跨两个车道,进了左转车道。
真牛逼。
小宝跟我讲,为什么萝卜无人出租先在武汉试行?
因为,能在武汉跑通。
就能在全国跑通。
路上,萝卜的出镜率还是蛮高的,看到以后,我在想,错了,不该开车来,而是应该打个萝卜,体验一下。
一大遗憾。
小宝不怎么开车,从而她自己的车,她也不熟悉。
我热,她也热。
她乱按一通。
竟然,行了。
找到原因了,我平时,所有车我都设置的自动,风量自动,角度自动,而她的车呢?风量是设置的最小,从而即便我设置了16度,风量依然满足不了这个天气。
瞬间清爽了。
路上,小宝给我解释,为什么武汉的公交车如此的彪悍。
属于,优良传统。
过去,武汉公交车实行私人承包制,司机跑的趟数越多,收入就越高,从而公交车被司机开成了赛车……
小宝讲《金瓶梅》,讲三国。
我问,你读过这些书没?
她说,我既没读过《金瓶梅》也没读过《三国演义》。
我就说嘛,她讲的是野史。
我问,《金瓶梅》的粉丝质量高还是三国粉丝质量高?
她说,按照大家的直观判断,应该是三国,实际上,正好相反,能认可《金瓶梅》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很高的门槛,从而我讲《金瓶梅》获取的粉丝质量非常高,相反,讲三国以后,粉丝下沉的厉害。
我说,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懂三国。
她说,是的。
我问,有没有专业选手找你切磋?
她说,很多。
我说,会彼此祛魅。
她说,是的,最初我讲这些,总有人质疑我的专业性,为此我还去考了个文凭,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何必在意这些?
我说,你操作反了,若是让我重新出道,我会换个人设,就是农村种地的,读到初二就辍学了,你看咪蒙,山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她完全可以用文言文写公众号,她偏不,就用大白话,让卖菜的娘们都能读的津津有味,这就是高手。
在这次跟小宝深度对话以前。
我觉得小宝之所以讲历史讲的那么浅,是因为她就是这么个水平。
深入交谈几天后。
我觉得,她也是在扮拙。
她讲的那些,基本盘能听懂,若是到抖音上讲我写的历史?
可能就差点事。
没有娱乐性。
没有婚外情,没有跌宕起伏。
应该是有相关专业的博士找她探讨过,甚至面谈过,其实最最让我意外的是,竟然有很多50岁+的老男人看她的视频看的津津有味,有朋友发了个视频,她老板在办公桌前看小宝的历史系列,追剧追的很铁。
我第一次跟小宝见面时,她就跟我讲了几个读者找她面谈的故事,有上市公司的,有大学教授,相谈甚欢,不仅仅没见光死,反而见光活,追的更紧了,小宝给我的解释是,他们未必被所谓的才华吸引,可能更多是被这种生活状态所吸引,足够真实,足够自我,足够松弛。
这些老男人是咋想的?
其实,祛魅最好的方式,是睡觉。
你觉得,博士很耀眼。
睡。
你觉得,科级干部很神威。
睡。
你觉得,网红很牛逼。
睡。
一一体验,一一放下。
最终都是四个字。
不过如此。
当年,家人要做个小手术,我很是紧张,四处求人,看看能否认识科室主任,我们球友里,有个科级太太,就是后来做直销的那个,她跟我讲,她帮我搞定,她跟医院这些主任都很熟悉,天天在一起玩耍,她让我弄个场,可以在沂水,可以在青岛,她负责喊这些朋友一起坐坐,我粗略算了一下,少不了5000元,我有些心疼,就搁浅了,主要是我觉得她这个人不怎么靠谱,他们是定期聚,轮流坐庄,她是想让我替她做一次庄……
倘若换个人这么跟我讲。
我可能,还真这么办了,无非就是一桌海鲜+一箱茅台。
那时茅台800多。
我在县城第一次跟副科级干部吃饭,就是这么一个状态,连呼吸都反复练习,中间人夫妻俩,副科,还有我,一共四个人,我带了四瓶茅台,喝了两瓶,我点菜都是提前一天点的,让厨师做点不一样的,提前准备食材。
若是今天?
一切的一切都祛魅了,在我看来,他们不仅仅不够高大上,反而愚昧有加。
喝我的茅台?
SORRY,不可以!
对博士呢?
更是如此。
丁香,我屁股后面的小迷妹,两口子都考走了,复旦的博士,每次回来,见个面,我都要耳提面命一箩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我们需要一一体验,一一祛魅,我小时候,家里有公事,那些城里的亲戚回来,就感觉他们是贵族一般,我哥去验兵,去我叔叔家吃了顿饭,回来后,我问他,在叔叔家吃的什么?他说吃的水饺。
我就觉得不可思议。
咱叔家,肯定天天是满汉全席。
咋可能吃水饺呢?
我叔叔,就是我爹的亲弟弟,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座巨山。
高不可攀。
如今?
我们爷俩,面对面,一聊就是一两个时辰。
我叔叔也是普通人。
现在开个凯美瑞。
清明回来上坟,问我,车机流量卡到期了怎么办?
我说,要么续上,要么用手机投屏。
我叔叔这算厉害的。
从年轻优雅到老,现在依然是金丝眼镜,一袭风衣,永远绅士,其他的那些亲戚呢?清明节前,我姥姥上忌日坟,我看了看那些城里的亲戚,当年心目中的HERO,现在看,多是太太太太普通的县城小居民了。
我四姨夫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过去听听他的故事,仿佛是县长。
现在开个北汽电车,老头乐那种,以前还动不动指点我们家,现在别说我了,就是我爹都不把他当根葱了。
咱眼里的明星,一个个独立、自我,活的全是女王。
实际上,有人点她们,就跟咱去KTV点公主差不多,这么说可能夸张了一点,就跟懂懂到了一个地方喊女读者出来是一回事,第一句回复都是,董老师翻我牌子了?
热情有加。
是因为咱LEVEL太低了。
从而不能对明星祛魅。
我写的那个外贸小姐姐,安排同事临时买茶桌的那个,当时她是跟一个大高个男生一起下来接的,我问她,这是您家先生?
她急忙摆手,不是,不是,是同事,因为我们这边没怎么接待过人,他是北方人,懂的比较多,想让他陪我一起。
去博物馆的时候,她想让这个男生一起。
理由很奇葩。
怕董老师抽烟,没人给递烟,这个小伙会抽烟,有烟。
这……
是真心的,这么描述,大家可能会觉得,人家是不是有什么戒备或其它?不是,真的是过于紧张了,95年的企业老板,做跨境电商的,基本不跟人打交道,电商人的通性。
这是刚开始接触。
后面就慢慢祛魅了,敢跟我开玩笑了,问我怎么钓凯子?
她这类奇葩操作多了去。
按照她的体量,我是不该找她的,现在也就是两三百万的体量,团队也不大,十几个人,是因为她会打羽毛球,以前经常在朋友圈刷到,我想约个球也不错。
结果,她害羞,觉得自己可能会拖我后腿。
她找了教练,跟教练说:我给你钱,你帮我打个人!
下次,我再去时,可能她就会很自然了。
我去医院检查的路上,顺手发了个朋友圈,光谷的那个大转盘,调侃了一句,世界中心。
有个老读者,2013年我来武汉时,还见过一面。
在光谷步行街卖服装的。
记得,当年她见我们,还拎了两瓶海之蓝。
这次,她看到我朋友圈后,发信息问我,董老师又来光谷了?
我问,您店还开吗?
她说,没有了,在陪读,孩子读高中。
隔了好大一会,给我发了500元红包,然后发了一箩筐信息:懂懂老师又来武汉了,想见又不敢见了,现在董老师见的都是富婆,我还在努力成为富婆的路上,没有底气见了。
我问,给我转钱干什么?
她说,请老师吃肯德基。
我说,谢谢。
刚才,我翻聊天记录时,突然发现,还有后续,当时我安慰她,其实都是自我想象,我永远都是那个屌丝农民工样式的懂懂,从来没变过,变的可能是别人对我的看法,想见,随时可以见,不要有任何心理包袱,只要我不给您添乱,一切都是YES。
她后面问我明后天怎么安排的,让我给她个信息。
我可能是喝多了,后续看过消息,没回复。
应该是看过,否则就是未读模式了。
刚才特意给发了个信息,道了一下歉,收了人家的红包,也没放个P。
刚才,我是这么回的:我晕,我刚看到信息,晚了,你应该联系小宝,忘记告诉你了,我对武汉不熟悉,朋友找我,我一般都是让联系她。
她刚才回了一句:那我加个小宝的微信,看能不能见一次小宝,下次你来武汉,再见你。
我说,好的。
我发了光谷大转盘后,苏樱也联系了我。
她问,在光谷?
我说,过来办点事,马上走。
她说,我也在光谷。
我问,你不是在广州吗?
她说,搬来好几年了,你发的位置离我们公司好近,过来坐坐吧,十几年没见了。
我问,方便吗?
她说,方便。
这些年,我很少单独见女读者,除非类似我现在出门,总带个女生或大姐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咱不是好东西,咱见谁就容易污名化谁,例如过几天,可能就有江湖传闻了,懂懂跟小宝搞在一起了。
苏樱并不是我读者。
微商很火的那几年,经常有人喊我站台,有次微商大会,在广州,现场400多人,我是特邀嘉宾,其实就是上去瞎忽悠,怎么励志,怎么骑车,怎么写文章……
记不记得我写过一段话。
什么是最直接的势差?
台上与台下就是。
再丑再猥琐的男人,只要站在台上,他就有资格拿到台下N多人的房卡,畅通无阻,当年微商群体以宝妈为主,这么说吧,那些丑八怪的讲师,差不多都成了妇科主任,看够了,吃够了,玩够了,想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晚上有人主动敲门。
当年,那么多男人不让媳妇搞微商,不让媳妇四处开会,其实是有道理的。
一听课,裤带自然松。
为什么会议营销那么牛?
群体催眠。
台上的就是HERO,就我长这个B样,无数人还喊我男神,看看我今天的抖音就行了,依然N多人喊,咱算个什么?地瓜蛋而已。
我不会那种激情昂扬的演讲,但是我会平铺直叙,记得牛哥在台下听过我的分享后,感叹了一句,有两类演讲很牛,一类是技巧拉满,一类就是你这种,佛说家常事,把自己想表达的全埋在了字缝里。
那时找我合影的?
一火车拉不了。
我为什么不愿意抛头露面。
就是我讨厌这些。
讨厌热闹,讨厌套路,讨厌合影,讨厌敲门……
小宝跟我讲,他们电商圈子里的交流氛围特别好,会议结束后,一群人坐在一个房间里,激情的头脑风暴,相互分享。
我心想,那是因为你不认识以前的我。
以前,这个房间就是我的。
我的道场,我的主角。
总有人试图熬到最后,例如凌晨2点了,他还不走,弱弱的问一句,董老师,出去吃个夜宵?我弄了条眼镜蛇,还从广东杀到了东莞,喊姑娘来唱歌,姑娘不是进门后一丝不苟,是还没进门就已经一丝不苟了,咱从孔孟之乡飞过去的,哪见过这场面?使不得!
这都是别的讲师跟我讲的。
咱不搞这些。
苏樱,当时是商家代表,是一家做喷水的化妆品公司。
一到课间休息。
他们工作人员就挨着给大家喷脸。
只喷一半。
留着对比的。
作为赞助商,他们会获得5到10分钟的分享时间,会在大屏幕里留下自己的二维码,当时他们家是苏樱主讲的,头衔也是一箩筐,生物学博士之类的,她这个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尤其是她戴了一块浪琴手表,非常的有气质,应该说是非常的般配,职业女性的典范,与微商这群骚不拉几的从业群体格格不入,她真有博士的感觉。
晚宴时,正好我们分到了一桌,她找我敬酒。
也是恭维了一箩筐,久闻大名之类的。
那时我超级骚。
觉得可以利用当天我登台的势差PUA她,酒桌上加了微信,在当天的氛围下,我喊她干什么,她就会跟随干什么,当时我们是计划喝完酒去唱歌,我就问她去不去,她接着问,董老师,我跟着合适吗?
那有什么不合适的?
当晚,我的直觉是,若是用心一些,多让她喝点酒,一切是有可能的,虽然人很正经,但是她有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总是想敬酒,女人一旦开始喝了酒,男人若是动了歪心思,八九不离十。
最终,没成,因为有个微商头子,后续也是风云人物,非要日我,带我去苏荷,最终都喝成了烂泥,也忘记搞没搞了,反正这么说吧,若是常年参加培训圈子,能登台?
应有尽有!
我放过苏樱,还有个原因,动了恻隐之心,她后来给我发信息,董老师,少喝酒,感觉您喝多了脸色有些发紫,怪吓人的。
后续是她公司老大邀请我去参观,他们要做招商加盟,她这个老大现在也是不大不小的网红,天天直播。
我又一次见到了她。
晚饭后,她陪我CITY WALK了江边夜景。
CITY WALK的时候,她跟我讲了很多,说她原先在日企,做药妆研发的,这家公司找他们代工,后续是这家公司挖了她,承诺了股份+分红,但是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感觉如鲠在喉,一是承诺有水分,二是宣传没边没谱,完全超出了东西本身的功能,她的意思是可能会离开。
这是第二次见面。
感觉特别好,有的人就是正能量本身,清醒的时候面对她,你就会忍不住道歉,觉得咱当年的行为是那么的龌龊、卑鄙,人家对咱是掏心掏肺,一口一个董老师喊着,而董老师呢,总是想套路人家。
这次分开,就几乎没见过面,中间我记得她联系过我一次,是我之前送过她一本签名版的《白鹿原》,陈忠实老师去世时,签名版炒到3万多一册,她看我发的朋友圈后,问我,若是真这么珍贵,想把我送她的再送给我,我说不用了,这之后就没再联系。
昨天有读者留言问,难道不写男女关系,就不会写文章了?
他的理解是,我靠这些事,吸引眼球。
错了。
我倒觉得,性是生命的底层逻辑之一,食色性也。
是你把它看的太重了,从而你只能看到这些,就如同你看不到《金瓶梅》的经典,也理解不了《废都》是近现代文学里的巅峰之作。
言归正传,回到武汉。
苏樱给我发了位置,M-café,喝咖啡的地方,在一个医疗产业园里,我忙完以后,带着小宝就去了。
先是握了一下手。
然后,她提议,应该拥抱一下。
礼节性的拥抱了一下下。
苏樱说,十年了,你一点都没变。
我说,哪能?你才是。
我介绍了小宝给她,说,这是我新女朋友,漂亮不?
苏樱说,漂亮。
我说,昨晚我进她直播间,给她刷了个小心心,她还来了一句,哇,我男朋友来了。
苏樱在一家医药企业工作,外贸主导型企业,算是回归了她的老本行,但是她的工作重点从技术研发到了客户开发,就在我们来赴约的路上,我还特意翻了她的朋友圈,发现这几年,她几乎一直都是在忙着参加各类展会,在德国,在日本,在阿联酋,在美国。
她问,是在这里喝点咖啡接着去吃饭,还是去我们那边逛逛?
我说,去你那边逛逛吧,开开眼界。
级别还可以。
有独立办公室。
我问,为什么从广州到了武汉?
她说,我入职这家企业时,总部在广州,分部在武汉,后来反过来了,总部在武汉,分部在广州。
我说,一般不都是反方向吗?
她说,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我们这个行业武汉是产业链聚集地,全球顶级的,现在各行业的搬迁流动方向是追着产业链走,而不是大家理解的,从二三四线城市朝一线城市搬迁。
我说,我朋友原先在北京做工作服,多年都是电商NO.1,现在也搬到了武汉,有两个原因,一是北京主动引导这些副产业朝外搬迁,二是武汉有完整的供应链。
她说,我还是比较喜欢武汉的,因为我本身就在武汉读的大学。
我说,记得你是湖州。
她说,哇,董老师记性真好。
我说,一般般。
简单一参观,我觉得理解为化工企业更准确一些,既有中间体又有了半成品又计划做成品,有点类似我参观的河北一然,做益生菌的,全球最大的益生菌生产企业,代工全球,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问,有没有同行搬到东南亚?
她说,有。
我问,还会回来吗?
她说,都是权宜之计,工厂设在哪,最核心的一个点是产业配套,东南亚跟国内比配套?连影都没有,前段时间突然针对东南亚征税,我们这个圈子里都在讨论,说可能会有一波回流,结果咱跟了一波反制,他们又不能回来了,产业搬迁尤其是跨国,哪可能那么容易?不用说从中国搬到越南了,你从武汉搬到东北试试?中国现在形成的产业优势,谁都撼动不了,谁也取代不了,大家也不想去那边设厂,是很多品牌商对代工产地有要求,没办法的办法。但是,要警惕一类企业,就是那种专为代工而生的企业,他们自带产业链,他们走了,整个配套就全走了。
我说,富士康就是。
她说,前些年,有专家在骂,让富士康滚出中国,这才是瞎扯淡呢,中国制造若不是有富士康这个大标杆,现在还是家庭作坊,不知道你去过富士康深圳基地没?那就是一座乡镇,规划、管理,领先20年不夸张吧?劳工的福利,税务的透明,账期的稳定,现在国内企业里,有谁能做到?你看看现在国内大企业的账期,一个个都是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巨头,普遍是6+6,6个月的账期,6个月的承兑,一年才能回血一次,你看看人家特斯拉,看看人家日企,我们这个行业有个韩企,很小,一年5个亿左右的账面利润,完全阳光纳税,国内负责人就提议,要不,可以适当的做一些阳光避税,例如买些票之类的,能多做出2个亿的盈利,韩国老板直接就拒绝了,你看国内通报这些跨国企业,一般给出的理由都是反垄断调查,哪有因为福利、纳税问题而通报的?中国打工人的尊严是外企给的,真把这些跨国企业赶出去?打工人的苦日子才开始,根本分不清哪头炕热?
我问,作为从业者以及能出去听到或看到不同声音的人,你们看待贸易战的角度是不是跟我们不一样?
她说,有一点点差别吧,现有的高关税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就是坐下来谈,谈什么?对等关税,你给我多少,我给你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外贸人相对比较乐观的缘故,知道这种高关税不会是常态,对等关税也是必然趋势,我们也会买一些研报,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大家读新闻的视角是站在受害者的角色,觉得我们日子过的好好的,突然遇到了个疯子,整天折磨我们。若是我们试着换个视角去思考,去还原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根源是什么?甚至历史渊源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大哥大,兄弟姐妹里发展最好的一个,自然就当了带头大哥,对小弟们的原则是“开放与扶持”,对小弟低关税,同时又默许小弟对他高关税,随着时间的发展,小弟们都发展起来了,他就提出,他总是补贴大家也不是那么回事,如今你们都有钱了,咱以后不能这么玩了,要重新制定游戏,玩一个公平游戏。
我说,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反对自由贸易,也不是逆全球化。
她说,从来都不是,他鼓励自由贸易,反对的是不公平的自由贸易,例如同是汽车,美国征其它国家2.5%的关税,而其它国家呢,征美国25%的关税,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游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他是个疯子,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美国人却没有弹劾他的缘故,咱看新闻的解读是他上台后,疯了,成了个精神病,其实,那是没看过他的竞选演讲,他只是在践行他当时的承诺,他为什么挨着一一退群,其实意思很简单,我不想当什么带头大哥,我只想照顾好自己,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而不是让兄弟姐妹把自己吸干了,他退的所有群,基本都是补贴模式,我们先想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自然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以及最终的走向是什么?
我说,看来,最终就是启用新的游戏规则。
她说,肯定的,你不跟,他就不跟你玩了,作为最大的客户,必须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整体比较乐观的缘故,他要的其实不是对我们高关税,而是我们对他们低关税,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说,按照你的解读,产业也不可能回流美国。
她说,回不去,他们也不需要,至少不是最迫切的需要,我们都能分析到的问题,他们更能分析到,他们要的就是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这个是根本。
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场中美对抗,其实胜负已定。
她说,哪有什么中美对抗?咱跟客户哪存在什么竞争关系?贸易顺差国的竞争对手是其他贸易顺差国,中国的竞争对手不是美国,而是欧盟、日本。
你这视角,清奇。
谈完以后,我整体是比较开心的,虽然现在他们也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整体是看多中国的,我也是,还重仓了200多万的上证50,他们的观点是目前全球制造业离开了中国产业链,谁也玩不转。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涟漪。
不影响整体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