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如今出门,我联系比较多的,多是电商圈的。
80后。
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的。
第一批电商人。
昨天,我写过一句话,凡是在电商这个行业能熬住的人,最终都出头了。
其实,也不准确。
他们更像是幸存者偏差。
属于,剩下的。
其实,大部分人都在中途下车了。
还有一部分人呢?
走歪了。
走着走着,陨落了。
要么,负债累累。
要么,身陷囹圄。
谁不知道只要活下来就有机会?
都知道。
只是,活下来,本身就很难。
就如同去年我去深圳,砖家跟我讲,深圳有两个真实的数据。
第一个,90%的人,月收入不超过1万元。
第二个,每1000个深圳人里,就有一个亿万富翁。
深圳的耗材是年轻人。
谁来深圳不是想闯荡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实际上。
大部分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很早,我就应该来武汉复查了,一拖再拖,可能是得了出门恐惧症,上次我去许昌胖东来,其实就是计划去武汉的,结果在许昌喝断片了,接着回家了。
那次,我也是约的宝爷。
结果,放了她鸽子。
这次是个什么契机?
我在抖音上刷到了一个武汉美食,地摊吃海鲜,感觉好过瘾。
我接着把视频发到了群里,问大家,有没有想去武汉的?
接着,劲松问,什么时候?
我说,明天。
他说,我来。
他接着把订票信息发了出来。
这样,我就必须出发……
然后,我就倒推,若是一起晚饭,那么我需要6点前赶到,5点半就开始进入晚高峰了,1000公里,大约需要11个小时,我倒推出发时间。
若是我自己,我大概率会早上6点前出发。
2010年,我写安全驾驶的时候,写过这个观点,错峰出行也是避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点,例如节假日出行,到处拥堵,发生剐蹭的概率就很大,若是马路上空无一人呢?则安全的多。
我日常自驾,基本都是早上五六点出发。
户外圈,更是如此。
户外圈的观点很简单,五六点开始爬山,爬到12点,大概率已经登顶了,可以在山顶考虑吃饭了,若是八九点开始爬呢?12点还在半山腰,人一吃饭一休息,就没战斗力了。
我问了本地朋友,几点出发?
她说吃过早饭,八点。
我问,能否提前到七点?
因为八点是沂水的早高峰,咱尽量的避开早高峰。
开电车后,我对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因为路上充电有不确定性,充电时间高度依赖于充电功率,有的服务区可能充10分钟就可以,有的可能需要充半小时。
过去开油车,我预测几点到,基本大差不差。
那这次,为什么没开油车?
我现在开车总走神,会忍不住看看股票或文章回复。
电车有辅助驾驶。
一定程度上,允许开小差。
昨天,大G车友约我去无锡汇合,我问他开大G吗?
他说,开M9,因为M9高速不用自己开。
我说,我现在发现辅助驾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会走神,就如同我现在出门在外,一点都不耽误在群里聊天,还不是发的语音,全是打字。
他说,的确有这个问题。
电商人做规划,总喜欢倒推,先考虑结果,再考虑如何实现,其实出门自驾也是如此,例如我计划6点前到达武汉,那么我就要按照5点半来规划,给让出半小时的冗余时间,再倒推,路上应该跑多少?吃饭花多少时间?要把吃饭时间与充电时间规划到一起。
平时我两个小时充一次电,这次我就三小时充一次。
同时呢,路上速度稍微快一点。
自从开了特斯拉,路上我几乎没超过120,因为速度一快,掉电超级快,但是我刻意选择了125巡航,宁愿电耗多一点,充电多充几分钟,也要把路先赶出来。
下午5点41,到达。
路上,宝爷联系我,她预订了湖北菜馆,不到酒店等我了。
直接去饭店。
但是,我的计划是先到酒店放车、充电。
然后,我打车去找她。
劲松是什么线路?
他坐高铁,从深圳到武汉,要比我先到,他要去赵小石的公司,赵小石是做企业财税的,差不多是全武汉规模最大的。
那么,晚上,大概率他们俩要一起来。
我不喜欢热闹。
我能容忍的极限是六个人。
多了,就没正经天可以聊了。
宝爷给我发信息,说赵小石的合伙人,一个美女,说要请教董老师几个问题,能否?
我说,可以。
中间,换了一次饭店,理由是要请董老师吃龙虾。
肥肥虾庄,是赵小石建议的,说是来武汉了,一定要董老师体验一下龙虾。
三个口味,全来一遍。
宝爷带了两样酒,白酒是白云边20年,红酒是奔富,白云边这个名字起的真好,在路上聊天时,宝爷说她几乎不喝酒,但是今天要陪懂懂喝一点。
酒是她刚才买的。
我们俩CITY WALK的时候,她跟我讲,她是一个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自己不开心不愿意做的事,立刻就拒绝或停止,自己想做的事呢?可能即刻出发。
完全遵循内心。
她基本就是她说的这个样子。
她跟我讲,她讲历史是模仿我的写作风格,完全随性,没有章法,但是有一点,最后一定会把主题收回来。
我说,其实可以更随性一些,可以没有中心思想,人生哪那么多中心思想,过去天涯上有个概念叫太监贴,意思是下面没了,其实太监贴也是完整的,因为人生哪那么多大结局?大部分结局就是没有然后。
你看我们写的文章,几乎不追求中心思想,也不追求什么主题,也不追求什么前后呼应,我认为最牛逼的写法是天马行空、平铺直叙,不在叙事风格上彰显任何技巧,只是讲述,讲到哪算哪……
所以,不要去约束自己。
既然随性,就随到底。
我在武汉的第三天,我们已经CITY WALK了三天,她突然问我,你觉得我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我说,从我的角度来看,两个点:
第一,适当的运动,你现在每天的运动量太少。
每天走不了500步。
但是呢,我离开武汉后,我又觉得不像,因为她的肌肉很好,体能也很好,这完全不是一个每天都不运动的人该有的状态,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小10岁左右。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样子若是很精致,又说从来不收拾。
大概率是,她偷偷努力了。
第二,要重新点燃激情,你现在给我的感觉,完全佛系了,退休了,虽然事业稳定,但是没有高歌猛进的欲望了。
还不到40岁,相比杨振宁而言,还是婴幼儿。
咋能停呢?
我们要一浪高过一浪,一浪有一浪的风景。
不能给自己设限。
我们的人生有无限可能,我总是跟人讲,我最近20年过着几乎相似的生活,毕竟我做的事都差不多,就是我在写,有人在看,我的世界里除了读者还是读者,但是,若是以10年为单位来看,10年前的我,哪怕让自己使劲吹牛逼去畅想,也想不到今天我们的生活,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进步。
同样的道理,10年后,我们的人生也是今天无法想象的。
可能是珠峰。
可能是海底。
赵小石的这个女合伙人叫章雅琴,有7万多粉丝,她有港台女星的感觉,辨识度很高,但是当我打开她的视频时,感觉视频与本人差距很大,人家都是视频好看,现实中丑,她正好相反。
我觉得,需要更换场景。
她找我们探讨的点,就是定位问题。
我跟宝爷的观点差不多。
干中学。
我最初写文章,也不是今天的风格,也不是今天的题材,一切都是慢慢切换到了自己最拿手的赛道。
我认为,我们自己并不了解自己。
只有不断的前行,我们才能不断的熟悉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事业与自己的内心完美的契合。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这个就是用来说定位的,我们总希望一开始就先找到轨道,跟着轨道跑,其实不该如此定位,而是一开始就信马由缰,然后慢慢发现自己适合什么。
他们公司是做财税以及金融服务的。
那么她做IP自然不自然的就把自己锁定到了这个范畴。
是不是可以更大胆一些?
我们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主业分享反而是副业呢?甚至不分享。
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摸到自己最擅长、最兴奋的点,若是只是为了推广业务,很难成为一个大IP,所有的大IP都是因为热爱。
选自媒体这个方向是对的。
美女+什么都是王炸。
何况,她是真美女。
所有准备做自媒体的人,都会被一个问题困住。
如何变现。
这个问题,我觉得蝉禅有句话非常通透:十年钱,一年赚。
A思路,一路走,一路变现。
B思路,一路走,不变现,只分享。
只要时间沉淀足够。
B思路一定比A思路收入高!
跟宝爷CITY WALK时,她说,这也是她做短视频没有变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希望去培养一些长线追随者。
小龙虾好吃吗?
若是我媳妇来,应该觉得很满足。
这是我第一次吃小龙虾。
我从来不吃这玩意。
这次我解锁了很多很多,例如还解锁了泥鳅。
我觉得小龙虾很好吃,只是我过去没吃过,从而不知道其它地方的小龙虾跟这里的小龙虾有什么区别?
就如同我上去就娶了范冰冰。
我没体验过200斤的女坦克,从而我以为所有女人都是范冰冰……
湖北菜里,我非常喜欢的是藕汤。
当年第一次吃到,就觉得好惊艳。
这次还觉得有个鱼很好吃,大白刁。
跟我一起同行的朋友感叹,宝爷真的好擅长分享,知无不言,热情有加。
我说,这是与她的职业有关。
电商人普遍如此。
所有能成长起来的电商人,普遍具备两个特点:
第一,超强的学习欲,每天都如饥似渴,看看同行在做什么?
有些时候,他们的知识反差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就如同外贸小姐姐跟我谈的是托森差速器,她是个女生,不懂越野,不懂汽车,但是她竟然懂这个,懂分动箱。
第二,超强的分享欲,毫无保留。
宝爷跟我讲,他们出去开会,会议结束后,经常是什么场面?某个人的房间里,站满或坐满了20多个人,有的干脆就坐在地上,热情的讨论。
宝爷一直都在给我讲,电商人是最纯粹的。
我心想,你有我了解这个行业吗?
因为,在过去,这20多个人就是坐在我房间里的人,我就是那个C位,其实电商人既纯粹又闷骚,你咋不说说他们怎么在网上聊骚以及嫖娼?
但是,她说的这个学习氛围,的确是。
因为电商就吃一个东西,信息不对称,最前卫的推广技术,最前卫的技战术,最前卫的产品,最前卫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从淘宝到京东到拼多多到出海,为什么步伐高度一致?
就是这么坐在地上交流出来的。
大家为什么这么听话?
是因为,电商人喜欢晒数据。
数据不就是最好的说服吗?
我出来这一圈,接触的多是电商人,他们也会给我看数据,只是我无动于衷而已,我在路上还跟他们讲,若是我能带个00后出来,只要他爱学,可能就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什么是最大的力量?
看见!
跟我同行的朋友,在路上开启了直播,要当网红。
因为什么?
她突然发现,县城小屌丝懂懂,一出门,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传销头子,到哪都是前呼后应,五星酒店+茅台是标配。
我跟他们讲,你看,我父母,我子女,我兄弟姐妹,他们当网红为什么如此的丝滑?因为一直都在这个氛围里。
我跟朋友讲,这才哪到哪,这都没有我年轻时的十分之一。
这是没落版的我。
靠近电商人就会做电商。
靠近自媒体人就会做自媒体。
这就是耳濡目染!
这几天,我不断的在CITY WALK,有汉口老城区,有光谷世界中心,也有长江两岸,跟我在上海徒步的感觉差不多。
就是一座大城市的繁荣。
很脆弱。
例如外滩的隔壁,就是上海的老破小。
武汉,更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老小区,感觉秩序都没有县城好。
因为武汉天热,CITY WALK只能找阴凉的环境,从而我们不断的进小区,当时我就在想,家里人光知道我们在武汉,他们理解的是,我们是在武汉的CBD,在武汉住大HOUSE,没想到在武汉住鸽子笼,停车位都要靠抢。
没办法,哪怕一线城市,月薪1万都是天大的门槛。
一年不到12万的收入。
谈什么精彩生活?
叠加上房贷,大家都需要掰着手指过日子。
真正能创业,能财富自由的,又有几个?不能光看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也是从二十万读者里海选出来的,武汉订阅的读者有6000多个,咱能喊出来见面的也不会超过10个。
所以,这两个平行都是真相。
一方面,大部分人都过着很普通的生活。
一方面,财富自由这个群体,也很大。
那天,北纬姐跟我讲,芬兰人口才500万,我跟北纬姐讲,我们国家的厚度比芬兰丰富,例如能直接拿出50万现金的,在中国就有500万人。
就是说,我们的这个大苹果,可以切出N多切片。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
你在芬兰,想成为一个百万粉丝的网红,你觉得可能吗?
在中国,相对就容易。
毕竟14亿人口。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互联网是你与同学发展差距的根本所在,昨晚,一个85后老朋友给我发信息,我要多跟着你学习,你是我认识的朋友里,唯一做互联网的。
我曾经很多次跟她讲,作为85后甚至濒临90后,你竟然对互联网如此的迟钝。
这就是时代给你的红利。
你竟然视而不见。
竟然主动把自己藏到了70后、60后里。
这是错误的。
这就如同我昨天去见外贸小姐姐,她小声的跟我讲,其实特朗普是对的,因为整个亚马逊上的大卖家,基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把老美的钱赚疯了,她自己所在的类目,竞争对手全是中国人。
外贸小姐姐,在一个五线小城市里。
她却做着全美市场。
这个小城可能跨境电商很火,专门建了一个跨境电商产业园。
这个小姑娘是95年的,她同学大部分都还在打工,应该在打螺丝,因为她只是一个专科生,而她呢?
财富自由了。
她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去外贸公司上班,然后独立创业。
我调侃她,外贸公司老板招聘她这样的人,是最痛苦的,一方面,干什么,什么行,是个人才。一方面,铁定跑。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
所以,谁是你的人生救星?
不是司马南,也不是司马北,就你同学里,你朋友里,做电商,做自媒体的那个,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电商圈里的创业组合,最多的组合是同学。
成功很简单。
靠近就可以!
这两天,我反复的说那句话,我要是带个年轻人出来溜达这么一圈,他的人生接着就开启了……
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还有力量?!
宝爷跟我讲,说懂懂这两年,感觉越来越有爱了。
我跟她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激素分泌不行了,从而不四处撩拨了,也不功利了,很佛系了,其实这不是好现象。
一个优秀的男人,应该时刻是激情饱满的。
小鸡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人生时刻处于激情状态。
我还陷入了一个怪圈,生怕给别人带去不了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叮嘱宝爷,不扩散,咱就内部聚一下,给别人带去不了价值,我会内疚,大部分朋友,我都是见个二三十分钟,对方可能理解为了,咱时间宝贵。
反了,我是怕打扰到别人,毕竟大家都很忙。
若是再招呼咱吃饭。
那太累了。
现在的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谁都没有整块的时间。
就如同大家来找我,我一想到一招呼要一两天,我也头大,最好的状态就是聊个二三十分钟,若是实在凑巧,一起喝个小酒也可以。
我一般都会顺便做两件事。
一是,我熟悉的那些朋友,能与您的行业相关以及有对口合作的可能,我顺手会给推荐一下名片。
二是,我一般会顺手在群里给介绍一下,可能顺便就产生了合作。
还有一点,我也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交流。
毕竟,他们多在大城市,高铁、飞机都方便,从武汉去深圳,从深圳去北京,都非常简单,约着见个面,碰撞一下,可能就开启了新的人生。
过去,我有推广价值,说点石成金夸张了,但是也还可以。
现在,咱没有推广价值,就很容易陷入蹭吃蹭喝的状态,所以我很谨慎,若不是在群里提前说了,按照我这两年的风格,大概率我会独来独往,自己来武汉,溜达一圈,回去了,这几年在骑车,在爬长城,我都是如此,走到哪都是自己,我怎么照到镜子的?
北京有个朋友,最早也是电商圈的,后来转到了策划圈,说白了,就是卖证书的,什么人都认识,完全是混圈子的,他路过临沂总给我打电话,我就装没接到,其实过去我们关系很好,后来我烦了的缘故是,他会领一群人来我这里,有次还带了个书画家过来,给我推销,没办法,我买了3万块钱的,现在还扔在仓库里。
我觉得,人没有价值的时候,就该独来独往,多说一句话,都是不要脸,就如同我经常写的,健身房退休的领导,动不动帮别人求人办事,我旁听时就在想,真是个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