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个大作家,跟山东的张炜齐名。
有朋友认识,问我需要签书不?
问了价格,合适,签。
我顺便关注了大作家的微博,毕竟只熟悉他的名字,不熟悉他的作品,万一见了面谈起作品,我一无所知,那就尴尬了。
就如同一个妹子来到我们家,说关注我七八年了,一起吃饭时,她抱起我儿子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去年,约定6月份签书,在石家庄新华书店,大作家有新书发布会,顺便帮我签1000本代表作,我交了5000元定金。
大约4月份,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作家写了一首诗,红色的,被一个大V嘲讽了一番,接着大作家火了,俩人就掐起来了。
这场面,我蛮熟悉的,炒作新书嘛,博客刚出现的时候,慕容雪村跟老师经常这么掐,目的就是博眼球,推新书,但是掐架是有原则的,就是只辩论,不攻击,在辩论的过程中,让陌生人变粉丝,让粉丝变铁粉,类似俩大侠约架,各用出了自己的绝招,最终平手,粉丝看得眼花缭乱,哇,刚才那动作好帅呀……
但是,大作家掐着掐着,我觉得不对劲了,变成了人身攻击,脏话连篇,一句比一句恶毒,双方粉丝也参战了。
说实话,让我大跌眼镜。
我给中间人打了个电话,那批书,不签了,定金认了。
我心想,作为一个大作家,心理也太不成熟了,你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说你呢?狗咬你,你咬狗,岂不是也成了狗?
牛哥说的对,再牛B的人,也有心智脆弱的一面,可能一句话就能引发一个人进入疯狗模式。
昨天,去给儿子打疫苗,路上谈起了我岳父的房子,我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里房价也太高了,四五线城市竟然五六千。
媳妇问,你不觉得我们那里经济比你们这里发达吗?
我说,不觉得,你们那里还是以打工为主。
媳妇接着火了,打工咋了?你为什么瞧不起打工的?你要是不会写文章,你不也是一个在工厂里打工的吗?就瞧不起你说这个话,打工咋了?你说打工咋了?
我说,我错了。
可能是我表达有误,我的意思是北方的城市相对比较稳定,形成了稳定的社群,而四川的县城则像空城,人们纷纷出去打工,节假日才回来。
而媳妇敏感于“打工”这俩字了,听到,就火冒三丈!
我心想,也太敏感了吧?我莫名其妙的就挨了一顿训斥,但是我也理解她,每个人内心都有那么几个敏感词,就如同经常有朋友说话时喜欢拿农村人说事,说完还要补上一刀:我不是说农村人不好。
他们是讲着讲着,突然想起来了,懂懂是农村的,怕我敏感。
其实,我还真不是很在意,无妨,有些事实我是接受的,也不敏感,没啥,都说农村好,我们咋努力往城里去?
都说北京不好,若是免费送我们户口,我们要不要?
你们不要,我要!
我现在基本上不会提到“单亲”这个词,为什么呢?出过误会,有个很好的朋友,他是单亲长大的,因为我写过一篇关于婚姻的文章,文章提到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可能存在缺陷,他认为我是偏见,从而把我拉黑了。
网络上的朋友,分手的方式,就是拉黑了。
单亲,对于他而言是敏感词,对于绝大多数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而言,也是敏感词,所以要尽量的规避去谈。
别说是个人了,就是国家有些时候对一些词都是敏感的,在阿联酋的时候,很多英文单词都是敏感词,社交网站也上不去,QQ空间都打不开……
看美女图片都是犯法的,小气不?
小气!
有些美国大片,竟然拿总统开涮,例如《华尔街》里直接骂前任总统是废物,我心想,这样的电影永远是不会出现在阿联酋的,因为阿联酋太小气,没有这样的包容心。
包容的前提是:实力+自信。
大作家的书,最终没签,看到他骂的那些话,总使我脑中浮现出农村骂街的泼妇,那是一张张扭曲的脸,从小生活在农村,见多了骂街的,那骂人的话,要多么恶毒有多么恶毒,要多么肮脏有多么肮脏,那脸真是狰狞的。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害怕。
这两年,极少出现骂街的了。
不过,形式变了,变成了小报,A4纸打印的,挨家挨户塞,又是谁跟谁有一腿,又是谁贪污了……
2009年,我回到村里,当时我有个想法,就是当村长或书记,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而且我保证不贪污,村里那点钱我看不上。
而且,我可以招商引资过来。
我爹坚决反对:村里的事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千万别掺合。
可是,我不服气,几千人几万人我都管得了,几百人我管不了?咋可能呢?何况老百姓是如此的淳朴。
在村里生活久了,我发现老百姓不是想象的那么淳朴,有偷东西的,有偷人的,而且是常态化,平时看着特老实的人,竟然也在超市偷东西。
我们怎么知道的?
超市打印了监控照片,贴我们村的墙上,虽然很快被撕了,但是也马上就流传开了。
偷人的,就更常见了,我住的那个区域是新人区,全是小媳妇,男人都出去打工去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什么故事都有,还有把孩子扔给婆婆,跟网友私奔的。
最关键的是,我受不了那些阴招,例如早上开门,我偶尔能拣到A4纸,小字报?
原本,我是想让儿子从小在田园生活中长大,万一以后当个作家呢?这些经历都是他完美的素材,可是待久了,我就失望了,决定回到城里去。
是一件小事触动了我。
我们把儿子送到镇上幼儿园,感觉不放心,就偷偷的去窗户旁边盯着。
结果咋着?
发现老师真的打孩子,不是打我们家的,是打那几个调皮的,另外就是关小黑屋,是真关。
饭菜质量也不行,小朋友穿的衣服也脏。
没意思,走了。
接着,我们搬到城里了。
所以,偶尔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刷什么俩人或一家几口去郊区或山里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我一点都不羡慕,因为他正在经历的,你们正在羡慕的,我全经历过,我在农村生活的时候,IT首富都来找过我,他羡慕我的生活方式。
有狗,有田,有庭院,关键是生活方式健康。
实际上呢?
人文环境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世外桃源,要么在裤裆里,要么在诗歌里,要么在想象里,就是不能在现实中,你见谁真的过起了隐居生活?
终南山隐士?
我也在终南山生活过,是私奔去的,想长期隐居在那里,我在那里遇到过N多隐居者,我把他们都定义为行为艺术家。
镀金的。
里面,要么是搞中医的,要么搞国学的,要么搞道的,要么搞佛的。
反正,出来都是搞培训的。
有人,甚至直接把培训搞到了终南山。
我有个同学,同级不同班,参加工作后认识的,他是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把他放到了最穷的一个镇,就是《乡村里的中国》拍摄地旁边的镇,全是山,他想去发展旅游农业。
我给他的建议是:当官,两个选择,要么什么都不动;要么,只巴结领导。
他不,非要搞出点名堂来。
蛮正直的小伙,身上有孔繁森的影子,就是一心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吃住就在农户家,很朴实,最关键的一点,他是城里孩子。
他招商过去,自然就牵扯到征地问题,还有就是赔偿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有人就是刺头,你出多少钱他也不卖,怎么做工作也白搭,还有人呢,认为自己的村子是被人占领了,开着拖拉机去县里声讨……
慢慢的,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当初恨的那些村官。
他也会动用社会闲散人员拦截,也会接受一些小恩小惠,也会大声地训斥,《乡村里的中国》里面有个高级黑,黑的就是这些驻村干部,看那干部是如何训斥村民的,居高临下!
村里人是排外的。
在跟村里人斗争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终于成了那个自己最痛恨的人,他也突然理解了千千万万的村官,基层领导真是不好干,面对的是一群群刁民。
现在,回来了,双方都得罪了。
他走了,老百姓也没人说他好,提起他,都骂他。
做大学生村官,千万别意气风发,最好的套路就是挨家挨户的拜访,该叫大爷的叫大爷,该叫婶子的叫婶子,客客气气的,把自己定位成记者,只采访,不干事,谁提起你,都觉得这个小伙子好,这就行了。
别折腾,因为老百姓最怕的是变!
我们村也有驻村干部,是检察院的领导,年龄跟我爹差不多大,人家挨家挨户的拜访,上次到我们家的时候,我正好回去,人家也不进屋,直接就坐到水泥台阶上了,也不嫌脏,特朴实。
你赞美人家。
人家就说,这是咱应该干的。
但是,你指望人家帮你干点啥?
那貌似有点奢望了!
前几天,我在公园遇到了那个村官同学,他回来以后也没提拔,继续小科员生活,闲聊中,我讲了一点,莫跟小人斗,因为在斗争的过程中,你会变成小人。
他对此,深有感触。
我给他讲了个寓言故事: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处女,每年这个村庄都会有一个少年英雄去与恶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个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他看到龙穴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他特兴奋:这个故事好,这个故事好。
不是我编的,我在一本书看到的,《在缅甸寻找奥威尔》。
两周前,我发现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进口水果超市,正在装修,昨天我路过,发现已经开业了,关键是装修还没结束,生意超级好。
有拼盘的水果。
我买了一盘。
就一个特点,新鲜,例如哈密瓜,感觉像空运的,水分足足的,这种口感我只有在新疆沙漠里吃过,太过瘾了。
如果他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做下去,那不得了。
整个消费观在改变,人们在吃上越来越不委屈自己了,舍得花钱了,进口水果拼的不是价格,而是新鲜度和口感。
对我们家生意有影响不?
肯定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什么?要不要搞他?也会反过来想,他会不会搞我?
烟台那边的寿司店,现在一切恢复正常了,也算是躲过一劫,投了6万的广告费,我就当交了保护费,删了几个帖子和新闻。
有了这段经历,我再去看本地论坛、本地新闻上的广告时,我就觉得看的比以前深了,这些广告完全没必要投放在地方论坛上,为什么会投放呢?
背后一定是有故事。
例如,是不是被曝光了?是不是被同行搞了?是不是关系户?
媒体就是个枪。
水果行业,想搞太容易了,直接打举报电话,去查秤就行了,查了以后再在本地媒体上发新闻通稿,例如XX水果店缺斤少两被罚款。
秤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设置过的,这种主要是在菜市场,而且大家设置的标准基本相同,所以你换个秤去称,基本上没有差别。
回家称?那就有问题。
卖秤的经常遇到这个情况:有客户来调秤,理由是自己的秤太准了,旁边的摊位都生气,因为有人买了东西会过来称一下。
没办法,他必须要跟上大家的步伐。
一看,就是刚开始摆摊卖菜的!
还有一种,秤的手脚在计算器上,计算器其实就是遥控器,我现在进一家水果店, 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秤的问题所在,毕竟天天在这个行业打交道。
我在想,有些时候,我们在跟同行做竞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遭受小人般的袭击,可是我们在反击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变成了小人呢?
也会!
《华尔街》里有句经典的台词: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句话的作者是尼采。
什么意思呢?
例如,徒弟跟着师傅做股票,学会了内幕交易,可是当得知师傅买蓝星航空是为了卖掉它,而不是为了发展它时,他感觉心寒了,因为他爸就在蓝星工作,他用师傅教的套路去吃掉了师傅。
最终,被抓了。
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了一个人,陈辉民,当时我在南京,我们一起散步,他跟我讲,跟人斗要选人,要选斗君子不斗小人,斗君子越斗越成长,斗小人越斗越流氓。
韩寒掉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对方舟子进行人身攻击。
虽然韩粉高声喝彩,但是对于一些高质量的粉丝,会选择反戈或放弃,我们原以为你们会很文雅地论战呢?
结果全是下三路的,不是精子就是日娘……
感觉这个人LEVEL太低。
对小人研究越深,越容易成为小人,我有个朋友,是搞侦察的,他晚上开黑出租,他买了辆二手捷达,当出租车,出租车上面不是有个广告灯嘛,他去偷来的,计价器也是偷来的。
他太熟悉套路了,没人发现。
有时,我在想,他要是会写文章,那不得了,什么故事都有,毕竟天天跟犯人打交道。
这些人,一不小心就是犯罪高手,为什么呢?
他们精通犯罪心理,具有超强的反侦察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对犯人心理凝视了太久,久而久之,思维模式就烙印在了他们心中,例如有部美剧叫《犯罪心理》,超火,编剧是作家?
当然不是。
编剧全部是心理测试师,类似国内的预审专家,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来破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是以犯罪者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简而言之就是换位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心理也会随之扭曲。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跟警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感觉他们的眼神很犀利,甚至很冷,他们对很多问题的判断角度也很特别,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灰色。
就一点,让你看不透,很深邃。
马拉松圈子,我接触最多的就是警察大队,但是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全是透视眼,会放X光。
我家前面是健身房,后面是菜市场,这里面都有女人,但是两个圈子的女人差别特别大,健身房的女人身材好,打扮好,气质好。
而菜市场里的女人呢?
则是另外一个极端。
我有个师妹,春节没回来,正月十五回来送灯,坐了坐,85年的,还没结婚,也没男朋友,标准的理工女,化妆品基本不用,就是随手洗洗脸,擦上大宝。
她袖口都发油了。
她问,董哥,你看我该咋办?
我说,女人可以当事业狂,但是不能当工作狂,你的评判标准错了,你总是跟同事比成绩,比工资,但是同事是男的,你是女的。
她说,我去年刚意识到。
我说,你要当女人,一个优雅的女人,现在更像一条汉子,另外要降低你的标准,你薪水很高,那么你的眼界自然就高了,认为至少要找个比你强的男人,但是这个标准已经是非常苛刻了,毕竟你年龄大了,虽然可能你没谈过几次恋爱,甚至压根没谈过,但是这不影响你的贬值,到了30岁,就是个槛。
她说,我现在基本能接受了。
我问,你愿意听我的吗?
她说,我愿意!
我问,假如我给你建议,你能做到吗?
她说,绝对的!
我说,第一点,去健身房。
她说,我现在每天跑步。
我说,听我的,去健身房,在教练的建议下去塑形,就一个标准,洗完澡,你自己都觉得自己身材非常完美。
她说,我能做到。
我说,这个是前提。然后,从头开始改变自己,例如选发型、画眉毛,涂口红,不化妆不出门。每个月至少要给自己花3000元,主要是买衣服,以后廉价衣服不穿,低于1000元的衣服不买。
她说,我能做到。
我说,就一个标准,从今天开始,你是范冰冰了,你要不断地暗示自己,你就是舞台中的焦点,从你出门那一刻,你就登台了,台下全是粉丝。
她问,还有呢?
我问,你想要什么样子的男人,你能罗列出来吗?
她说,有感觉的。
我说,需要量化、具体化。
她说,那我也说不准。
我说,那好办,你不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你能罗列出来不?例如抽烟的,喝酒的,吸毒的,家暴的,单亲的,个矮的,太胖的,秃顶的,牙黄的……
她说,这个我能。
我说,你罗列出10条你最不能接受的男人的陋习或缺陷。
她说,能做到。
我说,按照这个标准去相亲,高频率地相亲,不求感觉,只求符合标准,因为婚姻是一场合作,只要你排除了你厌恶的,那么留下的要么是中立的,要么是喜欢的,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他。
她说,明白了。
我说,过了25岁,女人再用感觉去挑男人,太难了,因为比你优秀的,比你年长的男人,哪个没有女朋友?例如我这样的你也看不上,可是反过来讲,假如我离婚了,我可能也不会找个30岁以上的大女生,可能我会选择一个95后,而且我一定能找到。
她说,这个未必。
我说,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比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往往相信了眼缘,其实眼缘是最容易造成误差的。
她说,我现在有点像鸵鸟,有些逃避婚姻了。
我说,越往后,越可怕。
她说,所以才纠结。
我说,你要记住,你是明星了,每天都要登台,不化妆不出门。林心如在济南有场见面会,化妆师没来,主办方给委派了新的化妆师,林心如拒绝登场。
与环境有关系。
我坐在肯德基,看着来来往往的女人,化妆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因为化妆在这里属于贬义词,要么说一个女人像妖精,要么说是鸡。
可是,不化妆出门真的好吗?
要变!
在大城市遇到的山东姑娘,普遍也不喜欢化妆,这个怪不?
地域文化!
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例如我问你,你上班是为了什么?
你肯定给出很多答案。
那我再问一句:不给你工资,你还会继续干吗?
所以,你并不了解你自己,至少不敢面对真实的原因,清华有个研究生导师,在面试的时候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选清华?
他说,我想赚钱。
过了!
老师说,这个学生至少是说出了当下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所以,问自己要什么,要先问自己不要什么……
我买第一辆皮卡的时候,去汽车城,一眼就看中它了,个头大,威猛,但是开了两年,我觉得个头太大了,停车是个问题,而且不适合进城,城市车流量太大,视觉盲区太大。
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了,我不要大的,不要猛的,而是要耐用的,要便于维修保养的,于是我换了一辆四驱D22,现在非常满意。
我买皇冠的时候,并非是因为我喜欢皇冠,而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不要前驱的,不要四缸的,不要涡轮增压的,不要超过50万的,排除法,选它了。
刚开始,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高速不如我的C5稳。
但是,越开越喜欢。
它可能没有优点,但是也没有致命的缺点,自然越来越和谐。
很多人选车,选了就后悔,为什么呢?
因为,他并不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就跟选媳妇是一个道理,有人只图漂亮,至于缺点全接受,娶回家才发现,除了漂亮一点优点都没有,全是自己不能接受的缺点。
吉利以前推出过一款车叫美人豹,跑车样子。
很多年轻人买。
买了,没有不后悔的。
为什么?
连捷达都跑不过!
我在想,这个师妹能执行我给的建议吗?
够戗。
毕竟,这是要从骨子里改变她的审美观,要把自己打造成自己的偶像,这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她不是在凝望深渊,而是身在深渊。
除非,她换个环境,例如去给范冰冰当助理,每天跟伴娘一样去打扮,那么她自然就变了,环境熏陶。
否则,很难,很难。
人性是很容易被环境扭曲的,有可能是朝好的一面扭曲,有可能朝坏的一面扭曲。淘宝有个小二,他非常熟悉淘宝规则,例如他知道谁家是卖假电器的,他会安排人去买一台,然后告诉对方是假的,要投诉,一般会得到退款。再咋着?
说自己是记者,收1万元。
立刻会给的。
一天能赚1万多。
小二是受谁启发?
那些投诉的!
久而久之,他也步入深渊了。关于深渊与凝望,我觉得最经典的莫过于《魔戒》,一旦你看了魔戒一眼,从此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