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旅行,累不累?
很累!
每次出来玩,到最后几天,大家基本都赖在车里不下来了,导游喊着拍照,大家也不去了,导游就带着手机去帮我们拍几张,发到微信群里。
我们为什么出来旅游呢?
其实,谁也说不清楚,莫名其妙就来了。
在车上,我们探讨过这个话题: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分享了我的看法:
第一、形象具体化。例如提起新加坡,咱知道大体的地理位置了,知道城市概况了,看过标志性建筑物了,护照上有新加坡的印章了。
第二、结交一两个好朋友。从最初做旅行到今天,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交际花是收获最少的,因为她跟谁都很好,潜台词就是对谁都不专一,她不会获取知心朋友,一场旅行若是能结交一个朋友,那么就足够了,就如同我们去拉萨的时候,“从军”跟“梁义”成了好朋友。
第三、跳出原来的生活看自己。我以前写过一句话,距离是个很可怕的玩意,它可以让你忘记一切,甚至忘记你在中国有个家,出来的这些日子,我很少想起媳妇,偶尔想起儿子,我不想他们吗?不是不想,而是觉得太遥远。
提起旅行,貌似对我而言最有转折意义的一次是2012年拉萨行。
那场旅行之所以成为转折点,不仅仅是因为认识了牛哥他们,更关键的一点,是我戒掉了网络游戏,当时我已经处于很痴迷的状态了,几乎从早玩到晚,一场旅行使我从游戏中彻底走出来了。
旅行,会让很多想象落地,例如提起新加坡,脑子立刻联想到了发达国家,城市应该特别干净、卫生,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的确如此吗?
的确如此,但是不至于震撼,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上海、深圳的建筑物密度和高度,都已经可以媲美世界一流城市了,迪拜都没法跟上海比,更别说新加坡了。
应该说:不过如此。
新加坡倒是很干净,法律也很健全,甚至管到香烟和口香糖,甚至可以这么说,新加坡没有口香糖,若是在墙上涂鸦,后果很严重,会鞭刑。
看来,只要够狠,没有管不了的民众。
新加坡也的确不堵车,因为车是真正的奢侈品,一方面车子比中国还贵,一方面牌照特别贵,据说哪怕开辆奥拓上路,也要人民币70多万,当然这个数字未必准确,是导游告诉我们的。
我有同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工作了,每次回国,我们都跟看明星似的,他喊谁吃饭,谁都要再三打扮才会赴约……
为什么?
感觉,他在新加坡,牛B大了。
其实,这些也是脑补,是“出国”这个光环照耀着他,我们总觉得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是高大上的,咋可能呢?其实全世界每个角落都重复着同样的人生。
这次,有个新加坡的读者联系我,他想请我们去吃海鲜。
我谢绝了,因为我们20来个人,一顿海鲜就要万儿八千的,没这个必要,关键是非亲非故的,咱凭什么占人家的便宜?
我的意思是让他到酒店来聊聊天,他就过来了。
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新加坡这个国家?
他说:“当时有英国和新加坡两个选择,后来选择了新加坡,是因为可以获取工作机会,新加坡鼓励人才留下。”
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家庭呀、日常生活之类的,其实跟我们在国内基本类似,一年20多万人民币的薪水收入,若是按照这个标准,我们这些队友都比这个收入高。
记得在迪拜遇到了一个姑娘,在迪拜购物广场卖包包的,我问她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她说人民币1万元左右。
与你想象的迪拜是不是有点不同?她回国要坐最廉价的飞机,平时住集体宿舍,自己买菜做饭,过着跟国内打工妹类似的生活,如果说唯一的不同,就是眼界可能高一些,另外可能会嫁个好男人。
别人的高大上生活,多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总感觉别人生活在幸福中,只有我们还在挣扎。
并非如此,每个人都生活在井里,只是井口有大有小而已。
这次,跟我一个房间的兄弟叫劲松,中山做厨房电器的,主要做阿里巴巴,行业排名第一,他说挺感谢我的,因为是我在日记里建议大家进驻阿里巴巴,他才进入的。
当时,我为什么鼓励大家进军阿里巴巴?
是我们去拉萨,“从军”给“缪域”的建议,“从军”认为淘宝竞争太激烈了,而阿里巴巴则是很大的机会,批发未必比零售利润低,而且批发更简单,只需要做客服就行了,最关键的一点:只要你把店铺装修得足够好,那么你就是大卖家,大与小不以地面实力大小来衡量,而是以网上店铺的豪华程度来衡量。
我把这些对话写到了日记里,劲松从淘宝转到了阿里巴巴。
我跟劲松说:“这次,你遇到师爷了,阿里巴巴的事,是从军讲的,不是我讲的。”
当时“从军”的建议是什么?
本地有什么类型的企业,就上什么类目,要么自己注册公司,要么代运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告诉我就白搭,因为我只听不做,有的人可能就记到心里去了,上次我去五莲,有个小伙子就用类似的方法做石材,做的还真不错。
“从军”的生意做得大吗?
淘宝前十名,全是他们家的,一年大几千万,原来他们公司属于第二大,后来出了个小意外,排名第一的公司失火了,仓库全烧了,市场接着紧缺起来了,他很自然成了第一。
前晚,“从军”说:“其实故事我只讲了一半,因为这场大火,竞争对手出了意外,离世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救火,从二楼上掉下来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点都不假,就如同我们住在云顶赌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有没有人在这里输光了家产呢?
应该有。赌场是个什么地方?可以让你忘记时间,特别特别的投入,而且让你恋恋不舍,我自认为这么有原则、坚决不赌的人,现在仍然念念不忘,总想再去玩几把,可怕不?
领队说:“很多游客进入赌场的结果就是现金输光、信用卡刷爆。”
真可怕。
第二天早上,导游问我们睡的好不好?
他说:“以前,很多赌徒输光了咋办?就从房间里跳楼自杀,这些年死过不计其数,所以房间里有很多冤魂。”
我在想一个问题:股市是不是也如此呢?
如果我一进入就赚钱,我可能会越陷越深。
如果我一进入就赔钱,可能就不再玩了。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赌性,中国股市其实就是一个大赌场,谁买股票考虑的是公司业绩之类的?不就是靠赌吗?
既然是赌,那么赢家只有庄家。
我在赌场转悠了两圈,都是低筹码区,一次输个一百两百的,多是游客在体验,对于赌场而言,这点钱他们真没有作弊的必要,而且庄家跟玩家的概率是相同的。
概率相同时,什么起关键作用?
手气!
我站在旁边看,有一点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总是换发牌的人……
第二天,问导游。
导游说:“如果庄家连续输,那么就会换发牌的人,如果换了还是输,那么就会暂停这个桌,你可以看看,每个赌桌上面都有三个监控,一个是监控玩家的,一个监控工作人员的,一个监控牌局的。”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从军”给我那个建议:谁运气好,跟着谁下筹码。
我调侃了他一句:我们总结的赌场经验其实都是扯蛋,就跟股票经验是一个道理,因为我们自己都没赢。
另外,真做在赌桌上了,我们相信的完全是自己,而不会再是跟着别人。
有运气好的吗?
有!
刚开始玩的时候,我旁边站着一个小伙子,每次都下200元,他连续三把都是赢的。
至少在那个时间段,他手气是非常好的。
我是不是应该跟着他下?
没有,我跟他恰好相反,因为我觉得物极必反,你总是赢,那么输的概率就越来越大。
当我运气好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就跟着我下。
赌场真的有规律可循?
可能有吧,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千万别把精力用到这上头,如果你整天研究股市,研究赌局,那么受伤的肯定是你。
赌场的那种氛围会使你产生错觉:钱不是钱。
我们在家里,花1000元很心疼吧?但是你拿出1000元赌博觉得没啥……
2014年春节前后,我见过一个因为赌博而破裂的家庭,夫妻俩都是公务员,俩人感情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男人喜欢赌,不是日常赌,而是遇到那种牌局就拔不动腿,他明明知道赌博有害,自己也很明白,什么大道理都懂,但是每年都会犯一两次浑。
结果?
欠了80多万赌债。
工作也不要了,跑了。
她还在等他。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们感情如何?”
她说:“他对我和闺女都特别好,不赌的时候,他是个合格的老公、合格的父亲,这也是我纠结的点,他跟别的赌徒不一样,他也认错,也不闹腾,也愿意还债,但是我们的确没有能力偿还了。”
我问:“他知道赌博有害不?”
她说:“知道,每次都特别的自责,我看了都特别心疼,但是遇到牌局,他就把持不住。”
这次到赌场,我瞬间理解了她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而且我看游客赌博,总觉得特别有意思,他们为什么输?越输的时候,越着急。
我为什么赢了呢?
一方面,运气好。
一方面,很冷静。为什么冷静?
因为,我不心疼,钱不是我的,是“从军”送我的筹码,我不觉得手里的这些筹码一个是100马币,我觉得就是个塑料而已。
所以,我会慢慢地看,慢慢地玩。
这玩意,最怕乱了步伐。
我采访过李云龙,我问他既然你已经掌握了股市的游戏规则,为什么还会输呢?
他说:“董哥,我跟你说一点你就懂了,生活琐事使我乱了步伐,这跟写作是一个道理,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但是那段时间孩子出生,又住院,我有些焦虑,原本我是想去拉萨的,如果当时我去了拉萨,可能现在就赚了1000多万。而我在焦虑下很容易乱了阵脚,我现在看当时的操作记录,都想抽自己几个巴掌,完全不符合我的公式。”
我问:“不符合公式,为什么还进呢?”
他说:“输了30万,其实完全可以割掉,无所谓,但是我太自信了,在不符合公式标准的前提下,我还是进了,而且是用几百万去捞这30万,结果越捞越被动,最终全军陷入。”
以前,对于他的公式,我是持怀疑态度。
但是,他最近又翻盘了,从负几百万又到了正几百万。
应该说,他至少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不会翻盘……
赌,也有公式。为什么我们很少赢?
乱了阵脚!
“从军”给我的建议是什么?
第一把输了,接着押200,如果还是输了,那么押400,如果继续输了呢?押800,呈倍数押。
这个从理论上成立吗?
我特意做了一下试验,成立!
但是,我们敢这么做不?
不敢!
所以,理论跟实践也是两回事。
这次,队友普遍比较年轻,好几个是93年的,还有在校学生,但是也准备买宝马了,我们忽悠他买悍马,因为他是开散打俱乐部的。我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年轻啥啊?比我们小10岁的人都跟我们在一起玩了。
小敏来自武汉,准备去日本留学,我从青岛出发时,小尾燕找我。
她说:“你们这次队友有个小姑娘叫小敏,我回国的时候见过她。”
我心想,你们咋接上头的?我没有太在意。小尾燕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啥?她感觉中国人疯了,咋人人都想着赚钱?她是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当然,可能这只是她的梦想,或者自己想象中的影子,实际上她也做代购,也介绍嫁到日本之类的……
见到了小敏。
我问:“你咋认识小尾燕的?”
她说:“她给我中介去日本。”
我问:“是去结婚吗?”
她说:“不是,不是。”
我说:“我不是拆台,这是你们之间的私事,但是我还是提醒一句,嫁到日本需要谨慎,外国不是天堂,你想想一个男人需要娶外国女人做媳妇了,能好到哪里去?就如同我们去越南娶媳妇。”
她说:“我去留学。”
我说:“那可以,我只是希望别因为读我的文章而嫁到日本去了,说得再直接一点,虽然跟小尾燕在网上聊得不错,但是我并没有见过她,任何涉及到投资、婚姻、读书的事,都需要谨慎,我都未必是好人,你不能轻易地把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想象成极品,没有这个概念。”
她说:“她特别好。”
我说:“那就行,我跟你说的,你如实告诉她就行,我只是觉得太惊讶,因为她说过不做生意,你突然跟我说要去日本,我觉得有些惊讶而已。”
她说:“没事的。”
我说:“给你讲个故事,真人真事,以前我日记下面有个特别活跃的人,人送外号懂懂二号,跟于木差不多,特别能蹦达。你别看于木蹦达,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只想获取别人的关注和崇拜,从而赚钱,他余额宝里的现金都有100多万,他卖给你东西,不在乎你骂不骂他,什么都不怕,只在乎钱。骂又有什么用?没用!说跑题了,继续说二号,他挨着加回复的读者,然后说是懂懂的好朋友,发现了好项目,让大家去,这个事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她问:“后来呢?”
我说:“有个小妹妹向我告密了,我反复劝她,绝对不能去广西,那是传销,但是这个小妹妹再也没上过线,我推测被传去了,而且被传去的不止小妹妹一个人。”
她问:“现在呢?”
我说:“不知道,这个事好多年了,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不要盲目地相信任何人的光环,什么都有假的,我也可能是假的,例如换个人来带着大家出来玩,你们咋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懂懂?你们又没见过,我们在机场集合的时候,有三个人认错了我。”
肯德基的老板,有天在QQ空间里卖东西。
她问我怎么样?
我说:“不适合卖。”
她问:“为什么?”
我说:“会给人一种错觉,你在套现人脉,而且也会给我这个错觉,你说过不卖任何东西,我会突然觉得特别难受,而且你有没有想过一点,你卖谁的东西,等于给谁在背书,你以为人家需要你的零售?不是!人家的目标是招商加盟,你只是台阶而已。”
她说:“你想的太复杂了。”
我说:“我只是习惯性反应而已,因为大家找到我,多数有类似的需求,最初先是纯玩,然后获取大量的关注,拥有自己的粉丝时,要么招商,要么加盟,要么培训,很少有例外。”
她很生气,貌似要拉黑我。
拉黑就拉黑,我说的是真心话,我不希望我身边的人都成了卖东西的……
会让我觉得特别难受,难道我没有朋友?难道没有纯粹是想跟我交往,而不是想获取关注之类的?
媳妇反复提到卖红酒。
我反复地否决。
我说:“我不想把媳妇也失去,说得再直白一点,我不希望你套现自己的老公,你应该跟自己的老公一样珍惜他的读者,而不是想着去老公的池子里捞鱼,这不是拆自己老公的台吗?你使劲卖能赚多少钱?一年几十万?”
媳妇不理解。
不能说谁不好,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对的,就是为自己多赚点钱,谁都想多获取一些关注,为什么有些时候会出现偏差呢?
这个偏差主要取决于大家对这群读者的定位不同。
只有我把他们定位为读者,跟自己的孩子似的,但是更多的人把他们当鱼看待,这个也不难理解,如果我认识一个关注量很高的人,我也可以回复的话,我也这么做,每天都去露露脸,把关注引到自己身上。
很正常,很容易理解。
骂他们?
骂,更多的情绪其实是嫉妒,一方面恨自己得不到,一方面恨他们得到了太多,太不公平了,例如我余额宝里都没有100万,而有的人蹦达蹦达就能有100万。
这次鱼子泡泡的老公也来新加坡了,谈到了黄金回收培训。
我说:“不管什么行业,培训都是最暴利的。”
他笑着说:“如果不是培训,我都翻不了身。”
他的切入点选得好,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我去拜访一位老大哥,正处级干部,他想让媳妇去学黄金回收……
这次,他们每到一处景点,就手持广告拍照。
我说:“下次,你可以组织你的徒弟来个拉萨行,可以产生品牌效应,因为两类旅行是最受关注的,一个是拉萨行,一个是第一次出国。”
他问:“能行吗?”
我说:“没问题,你把广告带到新加坡来了,很多人就会很崇拜,因为他们没来过新加坡,那么就会很自然的羡慕你,从而觉得你的品牌和广告是高大上的。”
“国外”是个很神奇的玩意。
散打冠军是个大四的学生,天津体育学院的,“冠军”是我们给起的头衔,蛮帅的,不像普通的散打运动员,他没有那么多肌肉,看着特别普通,戴个眼镜,文质彬彬的。
他已经做生意了。
我问:“别人为什么会选择你?”
他说:“别人问我,我就让他去百度张巨涛,那些人接着就去百度,一百度就来报名了。”
我问:“你为什么想着去欧洲教散打呢?”
他说:“说起来蛮有意思的,我自费去的。”
我说:“你太聪明了。”
他说:“在欧洲待了一圈,打了几场比赛,做了几场交流,还搞了几场演讲,回国以后很受重视,给我发了一些证书,你可以百度一下新闻,当时新华社都发了通稿,有我照片,很轰动。”
只要“出了国”,对于国人而言,就是不得了的事……
他的潜力,绝非这些,而是性格也有优势,例如我们到马来西亚以后,随身WIFI不给力,他直接开通了手机漫游,给我们共享他的热点。
而且,发红包的时候,他总是最给力。
这些小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不计较。
他的散打俱乐部做得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开在体育学院里面,有品牌优势,他们属于标准的学院派。
我心想,学院派,是不是就是不厉害的意思?
他说:“散打运动员就三个选择,要么进国家队,要么考大学,要么回家种地,最优秀的肯定进了国家队,但是就那么几个人,其次都考了大学,例如我是河北省冠军,我们同学里有山东省冠军,基本上都是各个省里的冠军级,我们都属于专业运动员,应该还属于比较厉害的,毕竟天天训练,也是标准饮食,状态都在高峰期。”
我问:“有没有可能,就是学生能打过教练?”
他说:“没有可能,因为我们这些教练都是我师兄师弟,都在颠峰期。”
我问:“会不会有职业习惯?”
他说:“也有,看着一个人站在对面,总是想踢对方的腿。”
我问:“你们练了散打,会不会经常打架?”
他说:“不会,学校里打群架也是有规矩的,散打队不能上,否则性质就变了,一拳KO一个,一会就撂倒一群,你越是练这个的,越会低调,你说我把你打一顿有意义吗?我可以去网上吹吹,说我把懂懂KO了,但是有什么意义呢?同学会觉得我挺SB的,打个不懂的人有什么意思?如果你也是练散打的,我们可以切磋一下,这是可以的。”
我问:“传统武术厉害不?”
他说:“你要相信一点,如果真是传言的那样,那么国家散打队早是他们的天下了。”
我说:“我以前写了一个段子,中国刚组建散打队的时候,去泰国打输了,中国那些练武术的就叫嚣,觉得这是一群多么笨的人?要不设擂教训教训这群小子?省的以后不自量力出去丢人,结果咋着?这些武术高手很少有能撑下一个回合的,全被打败了,因为专业运动员跟业余爱好完全是两个概念,传统的武术训练套路,还是野路子训练,离专业的科学训练还很遥远。”
他说:“老百姓还是相信有武林高手存在的。”
我说:“以前,我做了一个民意调查:你相信国人有人比刘翔跑得快不?答案是很意外的,70%的人是相信民间有高手的,还有人说他们村就有一个。”
想起了慕容雪村写的那本书,书名叫:中国少了一味药。
这味药就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