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酒,喝着喝着,激动起来了。
起因是,老铁讲老婆孩子为什么去新加坡,是去看学校……
松行长很是激动。
嫌老铁的教育理念不行,做家长的该引导的就要引导,孩子懂个P呀,学什么时装设计,学了干什么?
嫂子有点听不下去了,在厨房里喊老铁去帮忙端水饺。
松行长朝向我:你嫂子总是嫌我管人家的孩子,在青岛大学读的好好的,说不喜欢现在的专业,要去国外重新读大学,之前并没有这个PLAN的存在,什么都没准备,很难申请到优秀的大学,可能还要拿出一年的时间专门攻语言,关键是你学了以后回来干什么?!你青岛大学毕业,本硕连读,至少毕业后,在父母的助力下能进个国企吧?
我说,孩子,还是要按照个性去发展。
松行长说,董,你不能拿你们家的孩子跟常规孩子比,你们可以走成名路线,爸爸是网红,可以把人气直接传承给孩子,但是他们家呢?就是普通家庭,孩子想自己闯的路是歪路,是脱离了正常轨道的,有些孩子是可以信马由缰的,有些孩子则必须按照轨道按部就班,因为这是最优选择。
我问,孩子为什么要转学?
松行长说,从小惯的不像样了,上次来还是读高中的时候,坐下以后就成了公主,两口子忙着给拿筷子、盛饭,我当时就说他们俩脸上,你们看看把孩子惯成了什么?她都读高中了,结果把手一叉,死活不吃了,于是一家人又在旁边安慰,你大爷说你几句怎么了?到了高中一天送三顿饭,读大学了,说住不惯宿舍,又说跟同学相处不好,又觉得专业没前途,又说老师给自己穿小鞋,就是不想上了,没办法她妈请了长假去陪读。
我理解松行长。
但是,我也觉得有点越界了。
越界的原因很简单,松行长喜欢研究这些,他在本地还搞了个常春藤小群,我二姐也是松行长的脑残粉,松行长曾经下很大功夫试图说服我,无奈,我就是不上套,指望我手把手的教孩子学习?那不可能,我忙的要命,松行长总问我,孩子学习不中用,没出息,你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说,应该反过来,我一事无成,孩子就是考上北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关键是,我努力他也考不上北大,现在的大学,要么985,要么其它,咱已经确定孩子考不上985了,那不如让他轻松一点,能考到哪算哪,哪怕只考了个临沂大学,我也替他高兴……
气场这个东西真的很有意思。
按照身份来讲,老铁段位在松行长之上,包括日常招呼,松行长每次都是最高标准,我们三个人一起喝过刘胜给的拉斐,喝过茅台,喝过马爹利XO。
但是,可能从小,松行长就是大哥,老铁是小弟。
从而,确立了序列。
就如同牛哥所言,家里有个老哈巴狗,又养了一只藏獒,藏獒小时候总被哈巴狗欺负,乃至藏獒长大了,见了哈巴狗依然害怕。
这就是序列。
山东的酒席座次,本质也是序列。
所以,当松行长再次提到这个事的时候,老铁就转移了话题,而没有硬刚,说等娘俩从新加坡回来的时候,他认真谈一谈。
我也帮着转移话题。
我问老铁,现在退休,还搞不搞告别仪式?
老铁说,不搞,现在整体有一种感觉,就是很丧,即便是单位里有八卦,大家也没有过去的那种八卦心了,仿佛对什么都很冷淡,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过去单位里谁要退休了,要认真的搞个送别晚会,现在怎么退休?一切都悄悄的,先是悄悄的从主要岗位上下来,换个轻松的岗位,然后开始不用上班了,到了正式退休年龄了,单位给打电话过去办交接,悄悄的走就行了,从此尽量避免跟原单位的人接触,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尤其是到我们这个年龄,很多同龄的,过了好久才想起来,咋很长时间没见到他了?
我问,现在招聘的萝卜坑多不多?
老铁说,这几年,所有的焦点都在这些高福利企业,正常招聘都无数人盯着,动不动举报,别说萝卜坑了,咱这边XX一把手,他家闺女对口院校的,唯一的BUG是学的非这个专业,没办法,考不了,这话说出去有人信吗?现在不管是谁,必须卡条件,学历符合,专业符合,笔试合格,面试合格,即便有可操作空间,也很小很小,不说百分百公平也差不多,你要是说安排个合同工,那无所谓,一句话的事,若是想拿到正式身份,门槛很透明。
我说,决策权上移了,我同学想进国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为孩子铺路,她认为传统渠道已经没有任何可操作空间了,全靠本事,但是国企还有,尤其是互惠互利,我为你解决子女问题,你为我解决子女问题。
老铁说,所以,我说她是不理智的,她对这些的认知还停留在10年前或20年前,中国近10年高压反腐是两条线的,一条线是不断的查处。一条线是不断的亡羊补牢,对每一条可能犯错的审批权都给挂锁,有次我们聚餐,有相关部门的工程师跟我们讲,现在所有人都是透明的,轨迹是透明的,行为是透明的,财产是透明的,例如怎么研判作案现场有谁?就看出现在现场的电子设备轨迹,手机是每个人的轨迹记录仪,例如查老公最近跟谁接触比较频繁,不用看开房记录,一看这个,瞬间就理顺了。他讲完这些以后,大家接着就略担心,那我们岂不是都是裸奔?是不是隐私会被不断的贩卖?他是这么说的,放心,普通人或一般基层是不可能具备这样权限的,现在想查谁调取谁的数据,都必须先审批,有严格的程序管控,过去有警察叔叔还会跟朋友展示一下,看,你在我面前一览无余,现在没有人这么搞,你查人是需要理由的,也是有查询记录的。
我问,现在退休前还搞不搞突击提拔?例如把正科提拔到副处,接着让退休,正处固定,副处排队坐,目的是享受副处退休待遇。
老铁说,有些领域还有,我们这个领域没有了,这个事,是外界最诟病的,觉得大家是组团忽悠国家的钱,临走了,故意给拔高一下下,让享受更高级的退休待遇,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什么,所有人默守这个规则,不能隔代提拔,所有人都遵守着论资排辈这个规则,反正你就是慢慢熬,到点了,自然会帮你升级一下下,这个椅子大家轮流坐,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原本55岁才能坐上的位置,有人30岁就坐上了,整个提拔逻辑都变了,谁也摸不准到底是什么提拔规则,过去二选一,一个临退休了,一个年轻的,会让年轻的先等一下,为什么?因为临退休的这个也是因为年轻时先礼让了老同志才导致了积压,这个规则一旦打破,就等于稳定的长队瞬间开始靠蛮力来抢了,老同志反而被挤出去了。
我说,你们退休后,跟我们一样吗?就是拿社保的钱。
老铁说,过去不是,过去退休金有三部分,国家发一部分,企业发一部分,还有内部持股也会分红一部分,现在慢慢都开始砍了,过去很多企业都有小金库,光发福利根本花不了,就以各种理由发下去了,在职的,退休的,都有。
我问,你退休,能拿多少钱一个月?
老铁说,若是只拿基础的,也就是七八千,也有可能八九千,但是过万很难,我这个级别的,若是在上海退休,一个月能拿到1万5到2万元,因为上海的退休金也是三部分组成的,个人养老金、职业年金、生活补助,过去咱这边退休金一点都不输上海,但是咱的差额补贴是来自于企业以及小金库,这个慢慢被砍掉了,上海的这些补助其实也不合理,但是人家不是企业提供的,是政府行为,那么拿起来就合情合理,从长远来看,一定也会砍掉的,贫富差距最大的舆论不是老百姓与企业家的收入差距,就在退休收入上,因为退休是纯支出……
我说,所以,等我到退休年龄,我那社保还不知道领几个钱。
老铁说,不能指望这个。
我说,是的,本地有科级干部退休二次创业的,创业的理由就是要给自己双保险,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退休金上。
接着这个话茬,松行长说,所以,科普定投是有积极意义的,懂懂科普的是35周岁开始考虑养老问题,其实这个有点晚,应该从20岁就开始,之前我发给过你一个表格,美国一个作者写的,定投与百万富翁的关系,越年轻启动定投,需要的定投基数越低。
为此,我现场问了一下AI:20岁,30岁,40岁,50岁,开启每月定投,要求60岁成为百万富翁,年化收益率为5%,请问20岁定投,30岁定投,40岁定投,50岁定投每月需要定投的金额分别是多少?
AI回复:根据5%的年化收益率,不同年龄段开始定投,每月需要投入的金额如下:
20岁开始(40年):每月约333元,总本金约16万。
30岁开始(30年):每月约860元,总本金约31万。
40岁开始(20年):每月约2,433元,总本金约58万。
50岁开始(10年):每月约6,440元,总本金约77万。
松行长讲了一个东西,是美国的一个保险还是社保,从年轻的时候强制定投,从而美国百万富翁的比例是最高的。
我问了一下AI。
AI的答复是:美国的社保替代率只有40%左右,逼着大家自己存钱投资,比如401(k)、IRA这些账户,长期复利下来就容易变富。
应该不是这两类产品。
一个很怪的名字,类似OPPO。
我记不准了。
我问老铁,退休后,准备做点什么?
老铁说,你嫂子想出去旅游,四处看看。
我说,这个不能作为人生目标,真出去一段时间就发现没什么意思,景这个东西看多了就觉得没意思,阈值越来越高,像我们现在的阶段,不管看到什么,很少能感叹一句,哇。没出去旅游的时候,可能幻想一下,觉得很美好,很浪漫,真的当事去干了,只有虚无感。
松行长说,我上次就跟他讲了,这些都不现实。
老铁说,退休,肯定不能闲着,怎么也要找个班继续上着,不能与社会脱轨。
我说,老县长,现在也去企业上班了,当顾问还是副总。
松行长说,青岛请咱吃庆理河豚那老头,他就是副厅退休的,在地产公司干副总,干的非常铁心,早上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给配了专车、助理,基本就是退休前什么状态退休后依然什么状态。
我说,最初,我以为他是青岛市长。
松行长说,他真有那个范。
我说,真熟悉了以后,光跟我聊骚,说虽然70多了,但是早上起来,依然是朝上45度,邦邦硬,带我去海边溜达,指着岸边的岩石给我看,说年轻的时候,让女生扶着岩石撅着腚……
松行长说,那都是逗你的。
我说,不是,肯定是真的。
松行长说,他这种就属于建国后第一批知识分子家庭的青二代,你没发现他身上很有绅士感吗?身上格外的干净,衣着很得体,那时的公务员多穿西装,是近十年才开始流行的夹克装。
我说,是的,所以我第一次见他,我就在想,青岛市长大概率也就是这么一个范了,甚至介绍他来自北京,也毫无违和感。
松行长说,省内做的比较大的地产公司,几乎人手一个类似的退休老领导,核心作用就是协调关系,虽然他不在原先的位置上了,但是至少能说上话,能请出来吃饭,这就很关键,至于说让人帮着干什么事,会额外表示。
我说,要是换算一下,他现在应该80多岁了。
松行长说,很多年没联系了。
我说,我哥也找过一个,后来闹的还不愉快。
松行长说,你哥找的那个不行,核心是关系错位,他觉得是给你哥当顾问的,当大哥的,你哥要如他退休以前恭维他,你哥的理解是聘用你你就是手下,结果彼此都觉得别扭,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隔阂,当时我有个前同事,有中级会计证,因为你哥的公司太分散,一般会计干不了这种合并报表,我给撮合了一下,彼此都觉得可以,结果这哥们被他之前的老领导拉去干XX信托去了,中植系的。
我说,我知道,当时还找我给推广过呢,结果一单也没成,天成结婚我们还凑到一个桌了,他隔很远就招呼我,见到我第一句:董老师,你的人,我一个都没动……
松行长问,他没出事吗?
我说,应该没有,他的领导很被动,自己的钱全存里面了,大客户脚踩脖子让他赔钱。
松行长说,当时问过我,我说这个事我不能给出判断,需要你自己甄别。
我说,这个事我有发言权,其实没法甄别,XX信托当时是行业TOP3,信托是什么意思?类似保险,成就别人托付的,什么爆雷都不可能信托爆雷,结果就爆了咋弄?这个业务不同于保险,没有小额只有大额,从而一般人做不了业务员,业务员要么是行长系列,要么是企业家系列,要么是退休干部系列,这些我都接触过,一开会,一介绍,给人的感觉是全市名流贵族都在做这个。
老铁说,退休后,我比较想做的事是帮孩子填报志愿。
松行长说,算了吧,你自己孩子考哪去了?就凭这一点,你怎么说服别人?另外,现在有AI,你比AI强在哪?
老铁说,青岛大学还孬吗?咱这就是卡着线进的。
松行长说,你哪怕搞个书法培训,我也觉得比这个靠谱。
老铁说,书法培训我不愿意搞,现在孩子学书法多是为了应试,我们搞书法是为了艺术,这是两条线,你说应试类的硬笔我能教不?肯定能教,也教的很好,但是不是我想干的事……
我说,那就直播写字。
老铁说,以前混书法论坛时,我经常晒,那时也小有名气,有段时间搞清网行动,每个人都要备案自己的社交账号,我就主动注销了,我写的这个分类是很容易起号的,魏碑本身就很有争议,懂的人看功底,不懂的人觉得不过如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欧亮写的如何?
我说,非常好。
老铁说,我写的一点都不比他差。
我说,这个属于专业范畴,我不是很懂,欧亮的字,我觉得很有辨识度,其次呢,你看某个字可能未必很美,整体感特别好。
老铁问,我送你的,挂起来了没?
我说,没,放保险箱里了,这个松行长可以作证。
松行长说,你又不是范曾,怎么挂起来?
我说,那天,我去XX茶馆,她店里N多字,我看落款,很多很吓人的,前任中国书协主席的,还有现任书协主席的,有个静心是你写的。
老铁说,是的,但是我不是给她写的,能流转到她手里,我也是很意外,上次有朋友看到拍照问我,我也有些懵。
我说,那等你退休了,直接起号写魏碑。
老铁说,这个可以,懂懂,你每天日更,我有两件事自认为也坚持的很好,一是每天5公里,风雨无阻,二是每天练书法。
松行长说,他办公室的报纸,全让他这么糟蹋了。
老铁说,胡扯,我早不用报纸了,我现在就是用美术生考试用的书法纸,周一到周五练习,周六写个小样本,然后发给老师,老师给圈评,周日会创作一点点小作品。
我问,老师会点评什么内容呢?
老铁说,我给你看看视频,我们有群,学费1万元,每周可以点评一次作业,跟《鉴宝》栏目差不多,行业顶流了,学生也基本都是各地的书法家,他们的点评已经不是基础点评了,多是高屋建瓴类的,排版问题,布局问题,例如同一列字里,若是上下两个字的捺是一样的,就会显的很呆板,就跟你们文学领域里,排比句中不能用同一个形容词。
我问,卖字画一个月能卖多少钱?
老铁说,卖不了几个钱,除了头部非常有名的,能真正养活自己的书法家,并不多,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自称自己一幅字几千几万,你看看咱临沂头部书法家作品什么价?
我说,我找XX帮我写了个牌匾,600块钱,这算全临沂TOP3的书法家吧?关键是我嫌他写的不行,直接没用。
老铁说,看淘宝拍卖就行了,咱全山东的书法作品,过千的又有几个?自己喊的价格除外。
我说,这类商品也有点老登化了,年轻人不捣鼓这些了。
老铁说,圈内自娱自乐了。
我说,有机会,你可以去拜访一下欧亮。
老铁说,我正有此意,我觉得他是所有书法家值得学习的对象。
我说,不管什么游戏,一旦自娱自乐了,就开始迂腐了,今早我上厕所,随意拿了本杂志,看到有人写的到沂水旅游吃兔子头,先是赞美兔子头如完美的工艺品,然后又说兔子头漂亮,我就在想,看来这些作家出口成谎是一种惯性,不仅仅大事如此,哪怕写个随笔都骗自己与读者,兔子头是什么?是骷髅头,咋可能美丽呢?咋可能是工艺品呢?十个外地人九个不敢吃……
松行长,我看你发朋友圈了,他写的其实没有错,他也意识不到自己有错,你没觉得他就是标准的作文写法吗?就是赞美,就是歌颂,表达情感是只能表达美好的情感,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作者是意识不到你说的问题,每个受过传统教育的人看到这篇文章都不会有你类似的反应,因为日常大家读的文章都如此。
我说,所以,互联网淘汰了他们,不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