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回。
安娜说,自己快成祥林嫂了。
天天叨叨闺女。
根源是,她太紧张了。
生怕闺女高考考砸了。
我跟她讲,放一万个心,你知道为什么读高中天天考试不?这就是一次次的压力测试,孩子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等于她天天上战场,根本不怯场。
家长为什么着急?
是家长没有接受对应的压力训练。
当年,茅侃侃自杀时,朋友跟我讲,茅侃侃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他没有念过太多书,没有参加过太多考试,没有经历过层层的压力测试,从而有一点点小挫折就觉得天塌了。
我觉得,大概率是抑郁症。
不过,我也觉得朋友分析的有道理。
茅侃侃是谁?
年轻一点的不知道,当年有个京城IT四少,茅侃侃、李想、戴志康,高燃,这里面今天发展最好的就是李想。
当年,我最崇拜的是戴志康。
Discuz的创始人。
Discuz是什么?
论坛。
2010年被腾讯收购。
后来就慢慢淡出了互联网视野。
互联网,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弄潮儿,今天的头部选手是各大网红,当年互联网的弄潮儿是各网站的站长,如IT第一记者刘韧,如A5的图王,这都是如雷贯耳的,活跃的人有蔡文胜、庞升东……。
十年前,我去云南,云南互联网协会的几大大站长喊我吃饭,云南糖网的CEO袁红,51普洱的老板吕剑锋,大家聊起错过了淘宝风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瞧上,咱都是有B2C商场的人,咋可能去开个淘宝店呢?
结果,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新一代把老一代拍在了沙滩上。
就如同我回原单位,原单位合并了,原单位的中层依然是中层,但是普遍边缘化了,原先大笔一挥,各大酒店随意签单,那次我们去吃的铁锅炖,有个中层干部跟我讲,小董,咱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饭?!
不甘心呀!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浪潮!
包括我们这些写文章的,用心吧?
写的肯定比过去好。
但是,人气一天不如一天。
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谁愿意拿出二三十分钟看篇文章?
别说读者了。
我自己都主要靠听。
几乎不看了。
我也被时代淘汰了。
垂死挣扎而已。
主要是,我除了写,别的也不会呀?
我跟安娜姐前后也就是聊了半小时,等面上来,吃完饭,她就回家了,我回酒店写文章去了,就这半小时,她用了半包纸巾,一直在流泪,她应该很少跟他人谈到孩子的失聪问题,从而一谈就止不住的流泪。
充满了愧疚。
这个,不怪你。
这就是上天的随机性。
不要反复的折磨自己,相反,要开导自己,信教也未尝不可,不信教也要去信因果轮回,就如同心理学老师跟我们讲的,每个人都是带着任务投胎的,有人是修幸福,有人是修痛苦,但是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因果轮回的一环。
你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吗?
也有。
信因果。
对了,戴志康是不是那个做P2P被抓的金融大佬?
不是。
重名而已。
写文章还能这样?如此的跳跃?
是的。
我这叫“闲聊派”,不需要考虑什么承上启下,也不需要铺垫,也不需要什么主线副线,总而言之,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为什么很多人一坐下就不会写文章了,但是让他讲,他能滔滔不绝。
就是因为,他学到的写作手法太多了。
比喻。
铺垫。
承上启下。
明线、暗线、升华……
你想多了。
写作很简单,就想象成对面坐着孩子,把今天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讲给孩子听,就这么简单。
佛说家常事。
老舍说过,写小说的核心是什么?
不是修辞手法。
不是什么技巧。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把事说明白。
自从我搜过自闭症后,天天给我推送各类自闭症儿童,妈妈里有农民,有高级知识分子,我喜欢看评论区,因为评论区里多是类似的宝妈,要么她们试图拯救博主,告诉她,你努力错了方向,吃中药就可以了,要么她们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闭症?
大部分妈妈,哪怕医生给确诊了,甚至残疾证都办了,她们也接受不了。
总觉得是误诊。
这就是为什么抖音上自闭症孩子多是10岁以下的缘故。
因为,十年,基本就接受了。
送自闭症学校了。
若是继续带在身边,自己的人生基本就废了,最简单的一点,自闭症儿童没有安全意识,过了10岁,长大了,有力气了,你带出去可能都追不上了,他会直接跑到马路中间的……
前几年,老家有个事。
算命的家里接到了通知,说孩子在工地有点事,让家属抓紧买机票去。
大家就问算命的,是什么情况?
他说,没事。
后来,我问了我爹这个问题,他是没算出来还是?
我爹说,算出来了,是不敢相信!
我跟安娜也是这么讲的,这是孩子的剧本,是她自己的命,她只是借助我们的身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但是她有她的修行课题。
这么烂的剧本,她为什么还选?
要么,是低开高走。
要么,是矮子里拔将军,例如还有另外一个剧本,开局就是孤儿,她选来选去,觉得这个剧本是最好的一个。
这些东西,咱也知道是假的。
但是,安慰自己很管用。
咱要放过自己,跟自己和解,另外,她的幸福与否,也许并不在听力呢,就如同别人都有夜视眼,咱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东西,咱不一样觉得很幸福吗?
她其实是没有比较的。
因为,她不知道正常的听力是什么样的。
就如同咱也不知道狗的听力有多灵敏。
因为,咱体验不到。
那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相对于狗而言,我们其实就是戴着人工耳蜗,只是质量稍微好了一丢丢而已。
所以,别多想。
别传递。
关于志愿填报,我谈了三个点:
第一,同级别学校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了,成绩出来后,只有三档,重点大学,普通本科,普通专科,选学校的本质就是选城市,我不知道你刷抖音没?很多搞街拍的会拍到藏族小伙,在上海读书,你看看这些小伙大一什么样子,大三大四什么样子,城市对人的滋养是最立体的,我亲外甥在上海读了两年书,过去我一直都觉得是个孩子,现在呢?我觉得好时尚的小伙子,发型超级帅,这就是大城市带来的气场,人是很容易为周围环境所左右的。
第二,文科,什么专业也不好就业,那么不如学点自己喜欢的,喜欢历史就去学历史,喜欢地理就去学地理,喜欢哲学就去学哲学,文科老师跟我讲,这几年的生源比过去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要好,因为过去大家选专业瞄准的是就业,现在不是,大家知道就业很难,从而往往是兴趣先行。
第三,理科,若是想认真读一读大学,甚至朝上走一走,建议选基础学科,这相当于打地基,至于地基之上未来盖什么房子,地基牢固了,盖什么都很容易。
至于说四年后什么专业好就业?
谁也说不准。
都是猜。
我们那个年代,还有同学被调剂到了物流专业,想死的心都有了,那个年代物流是什么意思?就是大货车司机,要么就是配货的。
结果,正好赶上了电商时代。
各大平台尤其是云仓基地需要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
他就成了香饽饽。
有次来我们书店,跟我讲,要不要我帮着优化一下整个流程?
算了。
你们搞的都是大型云仓,甚至管着半个保税区。
我一天才发几单?!
我们的剧本到底朝什么方向发展?
谁都不知道。
不可预测。
别看我,天天春风得意。
也许是高开低走。
说起人工耳蜗,我身边就有朋友的二胎是先天性耳聋,是他的二胎,但是是媳妇的头胎,媳妇接受不了,产后抑郁,整天也是寻死觅活的。
他的人生就是高开低走。
若是他的人生定格在头胎10岁,那绝对是人生赢家,娶了班花,两口子都在体制内,儿子也乖,学习也好,双方父母也都在体制内,算是县城里最高配的婚姻组合了。
一场意外,媳妇没了。
当时,我都疼的眼泪哗哗的,他媳妇太好了。
不仅仅是长的好。
关键是性格好。
才华横溢。
送走了媳妇,他带着大娃继续过,下属是个90后,主动追自己,他再婚了,结果二胎是这么个情况。
人生,充满变数。
那天,我遇到高中时一起踢足球的同学,因为糖尿病掉牙的那个,我当时就在想,他的青春结束了,甚至健康的生活结束了。
我再一延伸,一想。
我的,何尝不是呢?!
我们都在慢慢凋零,我们看到同期的花凋零了,以为自己还很鲜艳,其实我们也已经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舞台是儿子们的,最终是孙子们的。
若是学历史,看历史人物,更是如此。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杜甫,全是高开低走,晚年颠沛流离,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拿的是什么剧本,许家印在出事之前,他不是人生赢家吗?能见他一面,不都应该炫耀半年吗?!
剧本有了,核心是,我们如何演好人生。
次日,我从白银直奔乌鞘岭。
学过地理的人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河西走廊的咽喉,出入新疆的公路、铁路都需要穿过乌鞘岭,过去火车慢,感觉穿过乌鞘岭隧道要一个小时。
它既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点,还是中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
总而言之,你若是对地理感兴趣,必须来一次!
大夏天,超级冷。
上面白雪皑皑。
一口气,登顶,过去这些地方没有人,顶多是有些经幡,现在下面已经成个集市了,甚至有集装箱民宿,因为很多人会在这里拍日出日落,一待就是七八天。
我下山的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
那些摄影的就要开始登山了,他们要去拍日落。
我想,要不,我就等等,等他们下山时,我看看他们拍的如何,若是拍的不错,我就要几张照片收藏的,因为跟我肉眼看到的差不多,就当我拍的了。
于是,我就借助这个时间,在附近走走,逛逛摊位。
这里也有个网红咖啡车。
也是个文艺青年。
也有女粉丝。
看来,当网红真好……
永远不缺少千里暖被窝系列,我过去聊了几句,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要去茫崖市的火星基地,然后走丙察察去云南。
虽然是他自己在这里,但是我怎么知道他有女粉丝同行?
他跟我在月亮门遇到的那个不同。
那个一直打造的是单人单车概念。
这个不是。
他晒的是千里送。
女粉丝从四川追来,从安徽追来,女粉丝送他的礼物,他都晒,冲锋衣,蛋糕,甚至还有女粉丝从郑州带来的日本料理。
他会画画。
应该是真会画。
我看车内弄了不少。
我翻了翻他的抖音,发现他喜欢把范伟的一些片段剪辑在里面。
我说,你很喜欢范伟。
他说,抖音上不是有个彪学嘛,我很喜欢。
他这里也卖可乐或雪碧,5块钱一杯。
我问,您有没有关注过抖音上有个小姑娘,摆摊卖冰镇可乐或雪碧,也有冰红茶,2元一杯,生意超级火。
他说,我关注了,40多万粉丝。
我说,这个创意真好。
他说,咱这个2块钱卖不着,因为采购不方便,尤其是制冰不方便。
我说,明白。
他说,关键是她性格好。
我说,天生适合上镜以及表达的人。
他说,我们这种短视频账号,是电影,核心靠剪,靠创意,靠运镜,她那种不需要剪,因为她的视频没有内容,其实大部分都一样,就是烟火气息。
我说,很多人认为是摆拍,因为买瓶可乐才3块,而在这里呢,2块钱只能买一杯,其实要是我遇到,我就会买,因为可乐也就是喝第一口比较爽。
他说,她的是加冰。
我说,如上海的餐厅,可乐50元一杯,现场打开一瓶可口可乐给倒进杯子里。
聊了几句范伟。
真是铁粉。
几乎看过范伟的每一部电影。
他眼里,范伟是上下50年影帝第一人。
我没反驳。
但是,我是不认可的。
在我眼里,他离赵本山还有十万八千里,若是说上下50年评选中国演技第一人,有且只有一个人,就是赵本山。
百米赛道上,博尔特与其他人。
足球场上,梅西与其他人。
演技方面,赵本山与其他人。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里,最好演的是电影,因为电影是导演的作品,导演需要的只是演员的那种范,那种感觉,他可以拍300个小时,最终剪出1个小时,演员对于导演而言,只是皮影。
最典型的就是王家卫以及早期的张艺谋,演员可能压根不了解自己要演的角色是谁,只要能表现出导演想要的状态就可以了,为什么我们总说谋女郎,核心就是要有那个对应的范。
抖音,大部分账号,玩的其实都是电影。
核心靠剪。
对于演员而言,电视剧跟电影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你演电影可以不用理解角色内涵,但是你演电视剧则要完全融入,考验基本功,演生活化的东西,要落地,电视剧的主导者是编剧,导演更多只是配合,把编剧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你看看《马大帅》就行了,那哪是演的?分明就是真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影明星演不了电视剧的缘故。
最考验演员功底的,则是舞台剧。
话剧以及小品才是编剧为辅,演员为主的舞台。
一般类似的咖啡车主人,要么30来岁的女文艺青年,要么40来岁的中年大叔,这哥们我感觉要比我大,应该是70末。
后来聊起来,我们俩谁大。
他竟然是64年的。
媳妇跟闺女在英国,他是港务系统的,退休了,港务系统里有个新闻中心,其实就是文艺中心,吹拉弹唱以及绘画书法都在这个部门之下。
我怀疑,有可能离婚了。
否则,他不会如此的放肆,当然这种放肆也可能只是剧本。
有一点我很佩服他。
没有“倚老卖老”。
若是县城里的退休人,这个年龄的,首先谈自己的年龄,谈自己的阅历,要么说自己是老头了,要么说自己是老太太。
他不。
我觉得,做自媒体就该如此。
互联网不相信年龄。
只相信价值。
你有价值,大家会忽略掉你的年龄。
你只有年龄没有价值呢?
大家嫌你身上有老年味。
我总是说我爹,你还不到70岁,相比杨振宁,不就是小年轻吗?杨振宁50岁的时候,你才20岁,不是小年轻是什么?
我爹已经天天等死了。
不用相比杨振宁,相比那个网红大爷就行了,王德顺,50岁开始健身,70岁有腹肌,80岁走T台,现在88岁了还天天精彩生活呢!
人,没有事业,就显老。
预期寿命短,也显老。
若是预期70岁,那么60岁就觉得要死了。
若是预期100岁呢?
那么60岁就是中年而已。
李国庆也是64年的,人家又结婚了,你觉得李国庆是个老头吗?
从来没这么觉得!
董明珠还70多了呢!
这些文艺人的多巴胺来自哪?
来自于碰撞。
他们是文艺青年,也会吸引文艺青年,浪迹天涯是很多人的梦想,自己浪迹的难度很大,那么就想跟一段,体验一下下,他们享受的是这种迎来送往的碰撞,听别人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喝个咖啡,喝个小酒,做个短视频,接受众人的崇拜……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口袋口。
甘肃地图很变态。
最北与蒙古国接壤。
最南跟四川接壤。
甘南,一片生机勃勃,跟四川一样绿。
甘北呢?例如敦煌。
我们穿越大海道、罗布泊就是从敦煌穿到新疆的哈密。
全是无人区。
为什么武威、嘉峪关成不了省会?
不适合人类居住。
天水、白银、兰州,都在乌鞘岭的这边。
属于绿色系列。
过了乌鞘岭就成土色了。
走的地方多了,遇到的咖啡车多了,我就在想,短视频时代,成功要么是中了彩票,纯属幸运,如临沂的拉面哥,就是赶集卖拉面的,被拍视频的人给升华了,说多少年没涨过价,3块钱一碗,结果成了全民英雄,其实这是当地大集的市场价……
火了以后,也不拉面了,改唱歌了。
除了中彩票系列,另外一类就是复制,看有人开拖拉机进藏火了,接着也开着拖拉机进藏,那个叫管管的,开着拖拉机进藏火了,我们沂水马上有个小伙复制了他,叫沂蒙哥,也火了。
咖啡车,应该也是类似的。
一个复制一个。
毕竟,人人都觉得自己是个文艺青年。
本身就有环游中国的梦想,有人买咖啡很好,没人买也无所谓,就当自己拍段子装逼了,但是呢,这玩意是这样的,你敢拍就有人敢崇拜。
线路选择很重要。
一定要选网红打卡密集区。
因为,网红也会拍你。
相互出镜。
这种开着咖啡车的,都属于相对比较优雅的。
当年拉面哥刚火的时候,我去费县他老家看了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驻扎在他们村子里,就跟《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一般,什么造型的都有,什么题材的也有,也是相互复制,总而言之,什么概念有流量,大家就一窝蜂复制。
路上,也一直有朋友建议我搞短视频。
日常录一些内容,把懂懂日记里的一些段落播放在里面就可以了,每日更新。
算了。
我倒是经常刷到有人这么搞。
也很有意思。
使我想起了当年我劝赵德发老师的一番话,我说现在人们不爱读这些生涩的文学作品了,因为太文艺了,太难懂了,是不是要主动降低一下难度?佛说家常事,就如同流水账一般,这样才有市场,咱毕竟核心贩卖的是思想,让人读,让人GET到咱的思想表达不就可以了吗?
赵老师拒绝了我,他的解释是,文学就该有文学的品味。
今天,我貌似突然理解了赵老师当年的观点,很多人让我进军短视频,我想了想,我不进的原因是我觉得短视频的粉丝太差,主流观点跟我的几乎是相反的,他们支持俄罗斯,我不支持,他们支持伊朗,我也不支持,互骂反贼吧?!这个我是能理解的,普京打乌克兰那天,我们球友聚餐,大家举杯庆祝,然后齐声喊了俩字:乌拉!
不过呢,一切都有变数。
当年,我死活不从QQ空间转移到微信公众号。
结果,最终证明,转晚了。
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读者,十多年过去了,每天QQ上还有读者问我,董老师,咋不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