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农村,上坟的日子特别多。
正月十五,清明,忌日,麦收,七月十五,年坟。
这是常规的。
若是刚死,亲戚朋友则要连续上三年忌日坟,还有一次十年坟和二十年坟。
像我们这些已经进城的,日常上两个坟就可以了。
清明与年坟。
年坟最重要,以家族为单位,集体行动。
每个人必须参加。
所以,你看很多人怎么堵大人物,就堵年坟,因为大人物也要回来上坟,这种传承是怎么种下的心锚?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从我刚会走路就跟着我爹我爷爷去上坟,我儿子现在也跟着我们。
成了一种真正的雷打不动。
昨天,我发给了一枝笔我上坟回来的照片,她感叹了一句,懂懂也免不了俗。
我说,这个在我看来,已经不属于迷信范畴了。
至于日常烧纸烧香,那些咱不搞。
小年那天,我们一家人出去吃饭,我们小区属于管理比较严格的,小区内不允许烧纸烧香和燃放鞭炮,保安在小区门口放了N个焚烧炉,供大家烧纸,我看了一下,排队的很多是年轻人,我抖音上有,大家可以翻翻。
日常,花枝招展。
开着保时捷,开着大宾利。
结果,烧完纸,撅个大腚咣当咣当磕头……
隔壁县城,曾经有个悍匪,刘黑七,有年我去爬刘黑七盘踞过的崮,离网红拉面哥家不远,吃饭时听了个有意思的八卦,说那段路为什么修的那么好?因为这里出过副省长,一路硬化到村绿化到村,甚至到公墓。
他要回家上坟。
多少人等着说句话。
刚才我问了一下AI,他什么时候出来?
答复,不减刑的前提下,2033年。
一个非常喜欢收藏玉石、字画的人,跟范曾是老铁,不过也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是老铁闹掰了……
都是江湖传闻。
阿俊姐离他比较近,我对他很多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例如前些年,阿俊姐跟我讲,存钱不如存一些有稀缺性的东西,例如大的和田玉、沉香木、龙涎香,这些东西具备两大特点,一是类似比特币,不记名不联网。二是越来越稀缺,尤其是沉香木与龙涎香,属于消耗品。青岛还有类似的践行者,是个企业家,藏红木,藏普洱茶,但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个BUG,在大家都玩的前提下,击鼓传花,很容易翻倍,若是大家突然不玩了呢?谁来接手呢?
茶壶哥怎么出的事?
不是买茶壶。
而是买和田玉。
茶壶哥也是信了这个逻辑……
结果被济南的玉石卖家骗了,借了企业家那么多钱,总要还,没钱还怎么办?
人家肯定实名举报。
事,就是这么出的。
说明一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曾经是他们圈子里的共识。
扯远了,言归正传!
上年坟,有什么仪式?
过年,不是要炸很多年货嘛,肉丸子,萝卜丸子,豆腐丸子,鸡肉丸子,还有麻花,然后就是鸡鸭鱼大方肉,要把这些东西一一装在碗里,端到坟前,祭祀,意思是过年了,吃顿好的。
然后,烧纸。
放鞭炮。
不是上一个地方,而是要上好多个地方。
例如,我爷爷奶奶的。
我爹的爷爷奶奶。
我爷爷的爷爷奶奶。
差不多要上到这一层……
我能记住的其实只有我爷爷奶奶,再往上,我既没见过也没听过,但是为什么有这个惯性呢?因为我小的时候跟着我爷爷上坟,我爷爷给他的爹和爷爷上坟,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除了我爷爷奶奶的坟,其它的多在地里。
早已经被平掉了。
从我记事起,就已经是耕地了。
沂水这边,最早是公墓模式,一村一个,地里不允许有坟。
结果就是公墓越来越大。
在过去,人死以后都是埋在自己家地里。
现在鲁西南一代依然如此,济宁、聊城、菏泽都是,全是黄河冲积平原,一望无际,但是总有突兀感,随处可见的坟。
我咋这么熟悉?
我不是说过嘛,我去过山东每一处。
山东有两处大蒜产区。
临沂的兰陵,济宁的金乡。
金乡名气更大一些,赵德发老师写的《白老虎》,这里的白就是大蒜的意思,写的金乡大蒜期货交易。
但是,从肉眼直观来看。
金乡的大蒜种植基地没有兰陵的震撼。
兰陵的,一望无际。
全是大蒜。
金乡的呢?
不连片,偶尔还有种其它作物的,关键是,地里有坟。
到底是公墓模式好呢?还是埋自家地里好呢?
其实,埋地里是好的。
为什么?
因为,过上几代,没人上坟了,自然而然的就平掉了,这就是为什么鲁西南以及河南的农田里没有密密麻麻坟地的缘故,自然迭代,自然平坟。
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干预。
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想干预呢?是因为,这个概念好,移风易俗,容易成样本,河南已经试过N次了,都想拿这个当突破口。
从我记事起,我爷爷奶奶的棺材就摆在床头。
日常当柜子使用。
棺材里还有寿衣。
他们从三四十岁就开始准备这些了。
若是死在冬天,也不会第一时间下葬,会先放在屋子里,等春暖时分再去下葬,据我爷爷讲,我老爷爷就死在冬天,棺材一直放在堂屋里。
那不会变味吗?
过去农村的堂屋,就是冰窖。
我小的时候,堂屋里都上冻。
小时候,我爷爷奶奶家基本就是村里的政治文化中心,每天都有人过去玩,那些老头老太攀比的是什么?
棺材,用的什么木材。
坟有没有提前修砌。
过去的坟是直接挖坑,从1995年前后开始流行砌坟,等于反向建房子,用砖提前修好再回填,死的时候再挖开,这种是针对公墓的,过去埋在自己家地里,肯定不能这么修砌,否则地没法种了。
修砌这么一座坟要两三千。
孝顺的儿女会舍得这个钱。
不孝顺的就不舍得。
有些老太太就羡慕我爷爷奶奶……
所以,我一直都感叹,其实农村人以及古人都是生活哲学家,他们从很年轻就已经有了死亡的概念,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始皇会从13岁开始修建陵墓。
我爹兄弟四个。
只有我爹与我小叔没有选坟。
不是不想选。
而是政策不允许了,沂水是殡葬改革的样本。
人死以后,全程接管,拉着去火化,不允许搞任何封建迷信,顶多是戴个小白花,然后埋到以镇为单位的公墓里,按照死亡顺序埋,前后左右都是陌生人。
全程有视频监控,不允许弄虚作假。
据说拍成电影了。
我爹也上愁,人家都有了,咱还没有,怎么弄呢?
我说,放心死,肯定有办法。
他们不放心。
我说,那就好好活,活过这个窗口期。
我个人觉得,改革方向肯定是对的,反对铺张浪费,但是呢,有些东西不能太快,例如一个大家族是不是要埋在一起?夫妻是不是应该合葬?
光一个合葬问题,就是最大的世俗挑战。
这些,咱不能乱议论。
议论会砍头的。
其实,过年的时候,可以去这些公墓看看,有多少上坟的。
若是没人上坟,是不是应该思考,为什么?
说明,狸猫换太子了!
这次,我爹又聊起了这个事,毕竟到了应该讨论这个话题的年龄了,我爹一直在等我小叔,我小叔也是干部,我爹一直不确定他回不回来。
这次回来上年坟,我看起了不少新坟。
我爹说了几个地方,让我选。
我说,大原则是融入村里的公墓,因为即便平坟公墓也是排在最后,其次呢,不要考虑风水先生的建议,为什么呢?方圆就这么几亩地,不可能风水差别太大,你若是信就会被左右,所以,选择就是选中的位置就是最好的风水,追求的只是落叶归根,没有别的。
现在,这些很好操作,都是直接买断模式。
直接买人家的地就可以了。
完全市场化了,一个坑位多少钱。
我爹的意思是,连我的也要上……
我草。
坟,平掉,又起来了。
墓,搬走,又回来了。
使我想起了历史上多次灭佛运动。
灭了,又活了。
活了,又灭了。
周而复始。
为什么这么有生命力?
就是信仰的力量。
爹在村里埋着,娘被送去了镇上,周围都是陌生老头,哪怕周围都是电网,咱也匍匐着前进把咱娘偷回来。
有些东西是刻在基因里的。
改不了。
上坟这个事,我希望,到我为止。
再往下。
若是哪天想爸爸妈妈了,想爷爷奶奶了,可以到墓前看看。
买束花。
自己说说话。
没必要当仪式感,更没必要当任务。
有些任务会成为负担。
我一直跟儿女讲,要学会类比上海人、北京人,类比他们的年轻人,他们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前卫的思想与力量。
他们会撅着腚磕头吗?
你要知道,在山东,不仅仅要给死人磕头,还要给活人磕头。
我爹我娘这一点非常好。
受我影响。
不允许孩子们磕头。
我更不允许。
人咋能随意给人磕头呢?
为什么山东人一发生了冲突就喜欢让人跪下磕头?
这就是根源。
不是所有文化都应该传承。
要区分,是精华还是糟粕,若是糟粕,必须唾弃,那年我陪着胜利油田的姐姐去中东拍罂粟花,向导跟我们讲,封闭的文化里一定有陋习,但是他们自己觉察不到,老外看我们上坟肯定也不理解,看我们山东人集体给活人磕头也不理解,每年大年初一,你看山东的抖音,全是各类磕头。
这些年,慢慢少了。
根源是什么?
受现代文明冲击。
拍罂粟花的那次,我们了解到了石刑,最初我们以为石刑是陌生人拿石头砸的,经向导一讲才发现,我们理解错了,石刑的执行者是她的丈夫,她的儿子,意思是,要捍卫家风。
我现在回农村,看很多东西都是不合适的。
包括备年货。
各类油炸。
我现在真的理解了破四旧,初衷是好的,矫枉必须过正,咱不管别人,咱自己必须如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国际人。
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上海博主以及海外华人博主。
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观点在我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他们也是与世界接轨的,例如很讲究餐饮仪式感,出门也讲究服装搭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礼服,而我们呢?现在基本就是运动装走天下。
有个点我记得特别清楚,说为什么送孩子读私立学校,就是因为公立学校的校服太丑了,然后举了几个例子,例如让你假设一下现在当红的这些明星,他们曾经也穿过这么丑的校服……
他们的观点是优雅、审美是从小训练出来的。
而不是小时候很土,长大了突然洋气了。
就如同我们读大学时关于赵薇的段子,她的舍友在天涯上说赵薇脚最臭,赵薇说,我现在出名了,脚不臭了。
后来,貌似杨幂也有过类似的段子。
我觉得,一定要争做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就是新青年,怎么让自己成为新青年?多找几个参考标准。
例如,过年,是不是可以换个花样?
例如,接父母一起去三亚,去日本。
例如,烧纸烧香,那些不烧的人过的如何?
现代性是对一个人至高无上的评价!
大家可能会觉得,不烧纸不烧香不祭祖,那还算个人吗?
爱的表达方式有N种。
我写过,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概率会用鲜花代替烧纸,现在已经有所变迁了,我小时候是最粗糙的草纸,现在小卖部里卖的也少了,多卖元宝,未来就会卖花了。
形式不重要。
初心很重要。
你可以什么都不带,只是安静的过去看看。
前两天,我跟儿女讲,一定要去大城市,因为地方越小,周围人群对你的消耗越大,他们对你的关注,对你的热情,对你的非议,都会左右你的情绪,例如生活在村里,情绪几乎全被外人掌握。
而在上海呢?
没人关注你。
没人议论你。
别人也允许你做你自己,你爱咋着咋着。
不被关注就是自由。
每次上坟,我都能听到很多八卦,谁跟谁家媳妇乱搞了,谁家女婿日了丈母娘,咱小的时候以为村里风平浪静,长大后才知道,一地鸡毛,性越匮乏的区域,奇葩事越多,甚至我们周围就有。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没必要非按照传统样本。
你要主动跳出去。
要给自己种心锚,节是穷人过的。
我刚写文章的时候,曾经在论坛上发过一个投票,你被选中了CCTV春晚的演出,但是腊月二十九,你得到了一个消息,父亲病危,要求你回去看最后一眼,请问,你是选择继续演出还是回家?
99%的都选择了回家。
那些年,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年三十,这是最重要的日子,这些演员以及现场的观众,他们为什么不在家里呢?
为什么要出门?
这两年有些变化,十年前,大年三十那天,县城的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都在团圆。
所以,我第一次去四川过年。
开眼了。
他们大年三十竟然都往公园跑。
慢慢的才明白,原来,大年三十不一定非必须都在家里,可以有PLAN B,也可以有PLAN C。
过去的年,太重要了。
过年才吃肉。
过年才穿新衣服。
根源是,咱太穷了,那时必须看着表点鞭炮,12点整,谁家鞭炮若是中途哑火了还会被嘲笑,意思是他家运气不好,有年我爹点的鞭炮中途不响了,我爹急忙把剩余的半截藏起来,那一年他自己不断的给自己心理暗示,今年不好……
大家若是看网上评论,觉得禁放是逆行。
实际上,禁放才是民心所向。
现在,上坟,允许燃放。
哪有几个放鞭炮的?
大家对这些已经没有兴趣了,反而觉得很危险。
我从来没放过。
我小的时候,一到上坟,到处着火,现在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了,偶尔有人因为放鞭炮而点燃了周围的干草,还会被拘留。
矫枉过正的标准是什么?
农村,一切都是错的。
上海,一切都是对的。
按照这个标准来就行了。
不要总是恋旧,时刻觉察自己身上的一些习惯,只要是农村带来的,就切割掉,那天我问小师妹放假干什么?
她说,回家帮我爸我妈炸丸子。
我问,丸子不炸不可以吗?
她说,那咋可能?
青岛前妻讲过她一个朋友,从平度进青岛后,与老家所有人所有事都切割了,彻底蜕变成了一个青岛人。
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我记事起,我叔叔回来总是自己带着杯子带着水。
而我们呢?
不管去谁家,拿起瓢就舀瓮里的凉水喝。
现在,我们都成了我叔叔。
家里的水,我基本不喝,家里的饭菜也基本不吃,你看看七大姑八大姨拿筷子翻来翻去,怎么吃?
所以,儿子说在农村待不住。
我觉得这就对了。
若是他留恋农村,甚至非要在农村发展农业。
那才是我害怕的。
上完坟,去我妹妹家坐了一会,她给我们每家每户炒的花生,妹夫一家也要准备去上坟,妹夫的哥哥也过来了,我们起身握手。
我问,现在恢复的怎么样?
他说,差不多。
但是,感觉说话还不是很利索,嘴有些瓢,中风后遗症,这么年轻,过去就是个酒鬼,现在应该也偷着喝。
后遗症很多,包括他竟然不认识我哥了。
有些东西能想着,有些东西想不着了。
我问,大学生回来了?
他说,草他娘,晌午10点不起来,晚上也不知道玩游戏玩到几点,让出门死活不出来,让跟着上坟死活不去,刚让我打了一顿。
我说,大学生就这样,你不能拿打工人的标准去要求大学生。
他说,吃了睡,睡了吃。
我说,大学生都社恐。
一群人,都这么说,他依然气的鼓鼓的。
他们去上坟去了。
上坟,只能男的去,女的不能去。
例如我媳妇也跟着我们去上坟,但是只能坐在车里。
我问妹妹,那个事有进展吗?
妹妹说,我刚才还过去给孩子拿拉肚子的药了,说是要缓一缓,想明天带着孩子再去做个全面体检,确保没有后遗症,尤其是牙齿,再决定。
我说,我这个当爹的,直接被踢出局了。
我爹说,她姥爷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什么都大包大揽,孩子姓什么他心里没数吗?
我说,说这些没用,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孩子一手拉扯大的,你当爸爸的看过一天吗?你当爷爷奶奶的看过一年吗?
我爹是怕有大额赔偿金,被她姥爷给吞了。
我跟我爹说过,这个事最终肯定不是钱来解决问题的。
我哥不知道什么事,我简短给他描述了一下,我哥说,这个事找我最简单,我最擅长了。
我说,我怕你一冲动,去把人给打了。
他说,你才说错了呢,我们天天跟工程打交道,类似的事最多,要么自己人打了自己人,要么咱的人打了人家的人,要么人家的人打了咱的人,最终怎么处理?打回来那都是过去的办法,表面解恨实际上不解恨,最解恨的办法就是赔钱,因为所有人都把钱当命根子,前两年我处理了一个,对方死活不签谅解书,去找人家就是骂,不见,不和解,开庭的那天,他姐和他妈在法庭门口等着,80万,一分不少,你不打钱就不给签,马上打,这就是顶级高手,有人给出的主意,熟悉每一个流程,类似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连8万都不用,谈感情谈面子包括打回来都没用,就用这个卡他,卡的他死死的,你要饭碗还是要这个,自己说吧?镇上的XX酒驾撞了人,人家直接就一句,这个车卖给你了,哪怕是八手的,你也要当新的车去给打款,还要算上契税和保险费用……还要感谢人家的不杀之恩,这个事,你要多少钱,能要钱,就是对对方最大的恩惠,咱家孩子当老师,酒驾撞了人,就是要100万,咱也马上给提去。
我说,现在她姥爷接管了,我不多问了,中午吃饭前我过去看了看,现在状态很好。
他说,她姥爷懂这些,不用管。
我说,我怕闹僵了。
他说,你才不懂呢,这种事,你要多少钱,他们家也要磕头感谢,连恨都不敢恨,生怕一恨就表现出来了,从而惹的你又拿这些出来说事,去单位闹,去村里闹,现在人都很理性,那年XX村有个,在我们工地出了事,全家人闹,说不要钱,要人,我就吓唬他们,你们要是这样的话,我可就跑路了,马上就老实了,别听他娘个比的道歉,话谁都会说,你让喊爹又有什么用?谁都会喊,就拿钱说事,要是我办,直接就是100万,而且必须录道歉视频,少了一分都不谈,你自己选择,是要工作还是要进去,最终和事佬反复来劝,说全家穷的底朝天,一共只能凑20万,那20万20万吧,还拿1万块钱给孩子治病当压岁钱?你直接拿这个钱呼他,侮辱谁呢?!你就想着,所有的东西都有价,包括人命,那年,XX村电死了一个,这个完全是自己找死与我们无关,他哥是我们工地上的,他去找他哥玩,在我们工地电死了,也是找了一群人约,意思是要拼一下,我自己去的,我说给60万块钱,他娘他爹他媳妇他儿子接着咣当咣当磕头,我说这个钱是看在你们家老大的份上,跟了我那么多年,我自己掏的……这个钱我出的很委屈,但是我不出,他们早晚弄出点大事来,不如先把好人当了,他们的预期也就是十万二十万,我现场直接给分了,父母二十万,媳妇二十万,孩子二十万。说真的,处理这些事我们太有经验了,别说中国人了,老外我们都赔过,刚才吃饭时,咱小叔说我把工程干到了北京,他在北京大学,我去找他玩耍,带他参观了一下我们工地,咱小叔佩服的不得了,意思是工程竟然做到北京了,我跟小叔说,岂止北京,我们现在工地遍布全世界,赚不赚钱不说,至少摊子够大,老外什么法治社会,有工会,有律师,咱一样搞定他,就跟买菜一样,谈价格就是了。
我说,我出发点跟你出发点不一样,我还是希望解恨,钱,我反而不想要。
他说,你才傻了呢,这种事,只有让他赔了钱才是真正的折磨他,想起他就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以后回家他都要绕路走,生怕路过想起了伤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