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那边,信基督的很少。
在我的印象里,隔壁村有一家,男主人的外号就叫耶稣。
在周围人看来,就是个怪胎。
死了老人,不烧纸,不磕头……
我在上海工作时,当时周围不少基督徒,有复旦的老师,有企业老板,送我《圣经》,复旦老师还喊我到家里吃过饭。那天很巧,他女儿在学校受了同学欺负,一家人在桌前唱赞歌,祷告,原谅对方。
从而给我种了心锚:基督属于贵族信仰。
所以,初读《遥远的救世主》时,我对作者安排村民集体信基督有些出戏,老百姓咋可能信这么高级的玩意?
写《懂懂学历史》时,了解到了基督教是怎么进入中国的,星星之火是怎么点燃的,又怎么熄灭的。
怎么点燃的?
兴办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的前身,都是由国外基督教会创办的。不止这些,若是溯源一下,大部分名校都与基督教息息相关。
搞定年轻精英,精英有带动效应。民国时期达官贵人信基督的比比皆是。
另外,就是创办医院,譬如,1906年,伦敦会与英国、美国其他5个教会合作开办“协和医学堂”,即协和医学院的前身。
这是基督教与中国的蜜月期,很短,只有二三十年。
不要低估了这二三十年。
已经算的上一场文化革命,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例如我们常说的元旦、礼拜、圣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公元纪年,我们现在说的几月几号,就是基督舶来品。很多我们觉得与基督教无关的符号,也来源于这一时期,例如一夫一妻制、医院使用十字标等。
若是再给他们二十年?
全民信基督应该是常态了。
功亏一篑。
转折点是什么?
我直接摘抄《懂懂学历史》:
我问,基督教为什么没能按照他们预期的那样蔓延整个中国?
他说,蜜月期太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一是要求取消袁世凯对日签下的卖国条约,二是反对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私授给日本。五四运动激起了国人强烈的民族耻辱感以及亡国意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帝思潮成为主流趋势,基督教被指为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先锋。加上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全民义和团化,从此,再也没有一个西方列强能走入中国人的心窝。
骑行山东时,我发现鲁西地区教堂的密度真高,而且多是活教堂,有的在乡镇,有的在村里,周末还搞礼拜,逢集的时候还去传播福音……
我突然理解了,原来《遥远的救世主》写的是真的。
的确有很多村,全村信上帝。
民国时期,基督教是从北京朝四周蔓延,山东这边蔓延到了聊城、德州、济南。济南有个洪楼大教堂,很宏伟。
也是这时期的产物。
假如,再给基督教20年,山东哪里还会出现大教堂?
青岛一定会有,因为青岛本身是德国殖民地。
还有泰山顶。
一门宗教,想在中国立下脚,你在泰山顶上没有个旗舰店,那说明你是旁门左派。这与知名品牌一定要开在北京王府井与上海南京路是一个道理。
实力的象征。
泰山让建吗?
让!
民国时期,老大都信基督。
那泰山上的几大门派没意见?
没有。
泰山,有容乃大,谁都可以来。
中国宗教三大派,儒释道。
在泰山上,全有旗舰店。
儒教代表人物是孔子,没有全职信徒,孔子庙就是个摆设。佛教、道教则不同,有和尚,有道士,需要居所,需要香火窗口。
于是,佛教、道教在泰山上抢起了地盘。
道教占上风。
把泰山一分为二。
阳面,全是我道教的。
阴面,全给你佛教。
道教为什么这么强势?
没办法。
玉皇大帝,道教的。
泰山奶奶,也是。
这个布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爬山经过的所有宗教场所。
都是道观。
不对呀?!
斗母宫里不是有小尼姑吗?尼姑不是佛教嘛?!
那是因为佛教总是抱怨,你看,爬泰山的人这么多,香火都让你们道观占领了,我们什么也捞不着,怎么也要分给我们点吧?
于是,把斗母宫给了佛教,住上了小尼姑。
斗母,看名字就知道是道教场所。斗母,相传是北斗众星之母,是道教里的女神。
当年,小尼姑们住斗母宫以后,生活还是很拮据。
于是,就演绎出了风花雪月系列。
我再次摘抄《懂懂学历史》:
我问,什么叫扬州瘦马?
他说,就是穷人家卖的小姑娘,又瘦又小。老鸨子去人才市场上挑选,选择颜值不错的,有潜力的,带回集中营去打造,琴棋书画,待长大成人后,或卖给富翁当妾,或送入秦楼楚馆。扬州瘦马属于妓女四大派系之一。在秦淮河畔,“扬邦歌女”多是“瘦马”出身。
我问,另外三大派系是什么?
他说,擅长搞氛围的“西湖船娘”,擅长制服诱惑的“泰山尼姑”,擅长技术突破的“大同婆姨”。
我说,尼姑也掺和进来了?这画风难以想象。
他说,小尼姑与富商名流单独在静室互相深入“交流”佛法,既有出家人的庄重,又有俏丽文雅的风度。
无巧不成书,“?二”那块石刻就在斗母宫旁边,导游们把这两件事硬给联系到了一起:相传当年斗母宫僧尼姑屡有不规,闹出许多风花雪月之事,济南才子刘廷桂登泰山,闻之不忿,写下“?二”二字,风月无边,一语双关,一是暗喻尼姑风花雪月,忘了寺规戒律,二是赞美泰山景色壮美。
2000年前后,我们当大学生特种兵时,泰山是允许烧香的,但是很少有人到孔子庙烧香,甚至觉得在孔圣人面前搞封建迷信不合适……
2013年,我环驾中国,走到云南,当地老百姓祭祀孔子像,又是烧香又是放鞭又是磕头,说是孩子要高考了。我还很诧异,孩子高考与孔子有什么关系?
孔子又不是神仙。
不理解……
不过,这几年,我发现,到泰山孔子庙祭拜的人越来越多了,多是为“考试”而来,跟老太太去财政局门口拜财神是一个心理吧?
关于孔子与泰山的故事,我能讲一箩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蒙山的龟蒙顶有个牌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处。
看来,孔子是个户外达人。
喜欢爬山。
齐鲁大地的山,让他爬了个遍,尤其是泰山,三番五次的爬。泰山本位于齐鲁两国边界上,孔子硬把泰山定为鲁国的国山。
“苛政猛于虎”这个典故就发生在孔子爬泰山的途中。
还有一个典故很小众。孔子爬泰山遇到了荣启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于是,孔子采访了他,你为什么这么快乐?
荣启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面唐镜,叫“三乐镜”,就是讲的这个故事。三乐镜属于唐朝的畅销款,乃至,N多博物馆都有类似的藏品。
孔子离泰山很近,孔子的老家尼山本身就属于泰山山脉,从而诞生了N多孔子与泰山的典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推测,泰山能成为百山C位,与孔子极力推崇有直接的关系?
总而言之,既成事实就是成了双子星。
就如同祈福殿上的那副对联所言: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
孔子周游列国,实际上没跑多远,几乎一直都在山东、河南转圈圈。若是他跑到陕西境内爬了一次华山?
那可能又是一句:登华山而小泰。
孔子登上了泰山,自然也要吟诗一首:“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意思是,我站在泰山上看鲁国,结果被狗日的龟山挡住了视线。
孔子在泰山上朝东南方向望去,是吴国,问颜回,看到吴国都城苏州门外拴着的那匹白马了吗?
颜回说,看见了……
这?!刚刚还嫌龟山挡住了视线!
泰山现在有个景点就叫“望吴圣迹”坊。
类似的景点很多,每个都对应着一个小典故,如“孔子登临处”坊、瞻鲁台。是不是缺个“苛政猛于虎”感慨处?!
我推测,除了孔子庙外,其它景点都是近现代作品。
为旅游而设计的。
孔子庙的确有些年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康熙十五年重建,供奉孔子及其弟子。
清朝道光十二年,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上联摘自《论语》,下联摘自《孟子》,珠联璧合。
这个知县还是很牛逼的。
至少作品有机会登上泰山。
今天?
别说泰安市委书记了,省委书记也不行。
泰山碑刻要求的非常严,建国后只新增了三两处。
近20年,外地人范曾算是山东书画一哥,山东头号工程跨海大桥都让他题了。
绝对硬通货。
那作品登上泰山应该不难吧?
非常难。
泰山西边有个景区,彩石溪,这仨字是范曾写的,不是资深驴友找不到这三个字。
后来,终于有机会,蓬元坊重建,范曾题写了俩字:蓬元。
平时看范曾的字,很俊秀,但是放在泰山这个大舞台,就觉得很笨拙,离老版的“蓬元”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泰山上的字,随便摸出来一处,都有一个很关键的点,灵气。
范曾的,没有。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赢了。
国内,谁还有这个能力上?
莫言也上不了。
我爬雁荡山,在石刻区看到莫言近百字的碑刻,我在想,这要是在泰山,牛了。
上一个能有机会题字的书法家还是武中奇。
1986年写的“天街”。
范曾不是想写“蓬元”这种小的,想写个大的,能刻在石头上的。传统渠道肯定很难,于是他搞了个曲线策略,画了个孔子像,然后写了副对联:泰岳为尊唯一人敢配,孔丘固圣共千岫同瞻。
刻成碑捐过去了。
应该是2008年的事,因为当年他发行了一枚纪念封《孔子登临泰山两千五百年暨范曾绘孔子石刻像落成》。
书画家登上了泰山石刻才能“永垂不朽”,国内外名人都在“捐”字。泰安市政府实在没办法了,刻到泰山吧?不合适,不展示吧?有些人名气又实在太大,于是把这些字都刻在了泰安旅游大道两边的石头上了,延绵数公里。
前面说,省委书记也没资格在泰山上题字,也不严谨,分什么时候的,例如韩复榘,山东的阿斗,不抵抗,把山东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孔子庙”这三个字,就是韩复榘题的。
只是,在我们山东人眼里,韩复榘是个大草包,给他编了很多打油诗:
趵突泉里常开锅,就是不能蒸馍馍。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若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实际上,韩复榘是秀才出身,当年能被冯玉祥重用就是因为有文化,成了冯的左膀右臂。
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大力发展教育,若是没有日本人,他口碑应该爆棚,但是日本人来了,守是死,不守也是死,前者民族英雄,后者过街老鼠,他白读了那么多书……
山东人还是蛮有格局的,如此的痛骂韩复榘也没把他写的“孔子庙”三个字给换下来。
写到这里,突然想再摘抄一段《懂懂学历史》:
我问,为什么后人都觉得阿斗是个傻子?
他说,就是因为那两个成语,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事实上阿斗在位41年,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若真是傻子?那个位置他一天都坐不住,即便诸葛亮不觊觎,别人也会虎视眈眈,谁愿意为一个傻子效力?应该说阿斗未必比诸葛亮聪明,但是一定能拿捏住诸葛亮,刘备的话就是再管用,也不至于管用十多年。只不过阿斗与诸葛亮都被《三国演义》符号化了,阿斗是傻子的代言人,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言人。阿斗为什么投降?他56岁了,活明白了,选择投降,自己及大臣还能有条活路,若是大义凛然呢?所有人都跟着遭受屠杀,投降是一条明路。阿斗属于政治游戏的顶级玩家,明白生命第一,事业第二,那些动不动就大义凛然的,多是臣民。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孔子呢?
我们曲阜师范大学就有个研究孔子的学者,动不动被请到三孔给有段位的贵宾做讲解,我有幸听过。讲的内容有深度,他对孔子的评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是个人。
不需要封神。
不需要成仙。
也不要当教主。
甚至,可以不进庙。
千百年来,尊孔与批孔螺旋发展。大家为什么批评他?
觉得他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是服务于一个稳定的封建组织。
实际上,这并不是孔子的初衷,孔子着眼的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完成他自己。他的学问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哲学都是他生活的副产物。
那些所谓的为统治者服务的观点,其实都是历朝历代按需求打的补丁,若是让孔子来“辨认”一番,要么,他没说过这句话,要么说过,但解读的不对。
所以,学者校友认为,要想学习真正的孔子思想,首先要学会撕补丁,去追求孔子思想里最本真的部分,也就是如何生活,如何完成我们的人生。
那,他到底是一种什么STYLE的生活?
一共十四个点:乐、仁、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非功利、非刑罚、孝悌、命、礼、不迁怒、不贰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修行在红尘?!
说起“修行在红尘”,使我想起了编辑老师谈金庸,他是金庸的死忠粉。金庸对传统文化很有研究,精通儒释道,例如《射雕英雄传》是儒家思想,《笑傲江湖》是道家思想,《天龙八部》是佛家思想。
但是,编辑老师认为金庸的巅峰之作是,《鹿鼎记》。
金庸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鹿鼎记》是哪家思想?
就是这句“修行在红尘”。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凌乱,凌乱在哪?
孔子本人的境界,是不是远远的领先于儒家思想?有没有可能孔子没想过搞什么儒家学派,只是想活出自己的风采,是弟子们、信徒们逐步“修建”出了一个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