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家真值得好好打印。
尤其是做家务之类的
接送孩子
辅导作业
什么人才会买莲花温清胶囊啊?
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这药对奥密克戎无用。 ???
青春,真好
“我们结婚后不久,我就得了肺结核,然后我全身都爆发了皮疹。它们闻起来太糟糕了,每天我不得不要清洗三遍。她总会给我做新鲜的食物,并确保我每次洗完澡后,都有干净的衣服穿。有一天早上,就在这个时候,她问我:‘如果我病了,你也会这么做么?’我承诺过她:‘我会做得更多。’几年前她得脑肿瘤去世了。她人生最后三年是在床上度过的。到后来她都没办法识别谁是谁。她脑里的水会从她的眼睛里流出来。我每天都会在家与商店之间来回跑三次,回去帮助她上厕所。我总会记得给她翻身,她从没得过一个褥疮,最后医生跟我说:‘对她来说,没有比这更无微不至的照顾了。’
你坚信,名字是一种很奇妙的代号
任何东西,只要取了名字,便有看不见的绳,绑上两端
你绞着衣摆,急不可耐地给你的crush取一个简单的、只有你知道的名字:
铁柱
第一波应该会在阿凡达之后
明年的
看来,明年还是不乐观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三年的时间,没有有效疫苗,没有对应的特效药,最终就是裸奔了。
不过,安慰剂不少。
我以前写过一个科普,有胃病的人不能吃布洛芬。
(你买个,我再买你的,老大)
(先熬过疫情吧)
节衣缩食
专家说第一个高峰在元旦
(左边是谁哇)
你60岁后,一定会后悔年轻时候没健身。养生都是假的,越养生死越早,只有健身才是真的。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养生一生病,重训治百病
宝宝啊
(太悲伤了,为啥要假设,好像自己求来的)
这个是真实的故事
就是那个图中的人物
这弯大不
(大)
(感觉像一场闹剧)
我哥说,国外那边新冠药很便宜,辉瑞授权给了各个国家生产。
他回国前刚得了第二次,五天的药他三天吃了
顺利回国
我原以为,会放开进口疫苗和特效药,然后再逐省放开。
没想到,这么迅速
尊重科学就应该尊重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觉得不是,就像董哥说的,他们都是高智商的,在当时的决策都是最优化的选择。最主要的,是能拨乱反正,也就是从善如流。)
张教授说得很含蓄,专业人员听得懂,普通人未必听得明白。
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免疫系统能把有病毒的细胞杀死,因此,病毒进入人体会诱发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反应是人体感染病毒后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最初的新冠病毒毒力强,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在人体内诱发了一种叫“免疫风暴”的炎症反应。
张教授说:奥密克戎会诱发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是程度要弱于流感。但对于脆弱人群来说,这种炎症反应有可能就是致死性的。
张教授的话,换成大白话就是,奥密克戎致病率和致死率还不如流感,脆弱人群感染了奥密克戎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螺旋。
就是一句话,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用做核酸的方式去检测癌症
(过度治疗,一半是吓死的)
最近,没有像样的酒店
住的都是汉庭
昨晚没睡好,外面喇叭声太大
今晚住的又是汉庭,外面也有喇叭声
明天再去济宁找找,看看有没有好点的酒店,实在不行,我回家换个轿车,我开着皮卡进城太不方便了,仿佛是开了辆大货车,我技术又不行。
民意和共识都是熬出来的
——有人说:为什么不早点放开?其实制定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民意基础的,但民意是熬出来的,共识也是熬出来的,熬到70%的人都同意放开,都愿意承受放开的代价,这才有了制定政策的基础。
癌症死亡率低的一个关键,是检测,中国发现癌症就是晚期。
疫苗不防感染,但是防重症
——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说:新冠疫苗防感染非常差,几乎不防感染,但是它对重症保护很好。前几天香港有关部门,公布了今年疫情的统计:共死亡10600多人。死亡最主要群体,是8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80岁以上、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死亡率达到14.70%。但打了三针疫苗的老人,死亡率马上降到1.58%,打四针就降到0.87%。
(信息茧房,下面人只挑老板想听的讲,真实的情况大老板不一定了解)
是不是要带着父母去打第四针
子女最大的孝顺,
就是带领父母去打疫苗
——香港疫情已经证实:即使是80岁以上的老人,打了三到四针疫苗后,其死亡率也跟流感差不多。所以对于老人而言,完成疫苗接种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如果你真的爱惜你的父母,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赶紧带他们去打疫苗吧。
政策只有次优解,没有最优解
——对于决策者而言,不管采取哪种策略,都会受到一些代入者的欢迎,以及另一些代入者的责骂。所以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寻找最大公约数,找出“各种代入之间最大的妥协”,即怎么在最小损失的情况下找到最合理的措施。任何一项政策的诞生,寻求的都不是对某类人的最优解,都不是对少数人的最优解,而是对整个国家的最优解,对整个社会的最优解。政策只有次优解,没有最优解。
换做是你,不一定做得更好
——很多人特别喜欢吐槽政府吐槽官员,觉得他们无能之极。我想说的是,换做你是施政者,不一定就会做得更好。真正具有复杂思维能力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即使从某个逻辑来讲,你是对的,但并不等于所有人就会依照这个逻辑走。贾雷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说:对于成功,我们总是习惯于追求单一化答案。但事实上,这样的答案并不存在。疫情就是这样,各路大V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其实都是单维度的浅薄,包括我。
相比于为富不仁,
弱者相食才最可怕
——我很讨厌的两个词,一个是“防疫爱好者”,一个是“病毒爱好者”。这两词都纯纯有病,有谁喜欢一辈子关在家里?又有谁喜欢没事就被病毒感染?其实不管是想“清零”,还是想“共存”,都是基于各自处境所作出的选择而已,没有谁一定是对的,也没有谁一定是错的,何必将对方一棒子打死呢。我最讨厌国人的一点就是:一旦站定了立场,就将对方视为仇敌。何必呢,完全没必要,相比于为富不仁,弱者相食才最可怕。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
——我前面说了,任何一项政策的诞生,寻求的都不是对少数人的最优解,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最优解。所以一项政策诞生后,总有一部分人会成为“委屈者”和“牺牲者”,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幸成了“那少数的一部分”,希望你能够早日想通并接受它。哲学家罗伯特有句话说得好:少数方要明白,既然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把对方的观点作为全体的决定来承认,积极地参与实施。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运行,小道理必须要服从大道理。
说大实话的成本最低
——现在有一部分人,对放开非常恐慌。其实这不能怪他们,毕竟,过去的宣传一直是新冠是多么的可怕,后遗症是多么的严重,有多少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中,现在突然一放开,又告诉民众,新冠会自愈,并没有什么后遗症。你是民众,你会往哪个方向去想。所以,我们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如果为了实现施政目标而有选择的放出信息,而不是让民众全面接触信息,那么,施政目标调整起来倒是容易,但民众再次接受调整后施政目标的难度就会成倍放大。长此以往,政府还会陷入塔西陀陷阱。
跟病毒斗争的唯一方式是诚实
——法国作家加缪,写过一部小说《鼠疫》。《鼠疫》里有句名言:“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最难沟通的不是没有文化的人,
而是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
——三年疫情,尤其是今年,有一点让我感触非常深:人世间最难沟通的,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那些满脑子都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
(可以打吗?)
我不知道啊,问问当地政策
或者抖音搜一下
这个是别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