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8
基本信息: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的伊朗,它是伊朗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讲述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是献给成人的童话,唤醒人们对童年遥远的记忆,进而想到贫穷生活与单纯、天真、善良、快乐之间的关系。
剧情简介:
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
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治病花去了本来 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苦苦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时,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散出一阵阵淡红色,一群鱼向他游来。这可以看出阿里是多么想得到一双鞋啊。
获奖信息:
1999年蒙特利尔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
1998 年第11届新加坡国际节亚洲最佳故事片奖
1998 年第23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1999 年第11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最佳观众电影奖。
1999 年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奖
影片评价:
纯粹的童梦
令人惊诧于这是一部没有一丝杂质的电影,一双鞋子的贫瘠却没有过多控诉那社会制度的阴暗,极富感染力的情感亦未有何般矫揉煽情,洞彻心灵的质朴源于该片真正还原了孩子的本真,纯粹的童梦便是《小鞋子》超越一切元素奉予观众最好的光影之梦。
搜狐新闻、电影网特约影评人
不是用旁观的目光去怜悯, 而是深入小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者:王小叶儿
泪流满面,看过相当长一段时间陷入那种情绪。
导演在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而我们当下,除了少数独立导演之外,
这些人早已经淡出了创作者的视野。
是的,我们在电台的栏目剧中也会看到,
但是都充满伪记录的感觉,
丝毫没有真实感。
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怎么可能感动别人。
为什么无法触动别人。
因为那镜头的目光是高高在上,
而小鞋子的导演是谦卑的,
是仰视的。
不是用旁观的目光去怜悯,
而是深入小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在某一瞬间变成了电影中的人物。
这样的艺术才是具有永恒魅力的,
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
王小叶儿|迷影人
观看地址:
摘自《》段落:
在迪拜帆船酒店,我们在大堂遇到了王子,坐奔驰G65,牌号貌似是十几,总而言之,100以内的车牌都是王室的,他带着几个老婆一起,我们找他合影,他特别的谦虚,一一答应,特帅。
当时我在想一个问题,还是阿拉伯国家的办法好,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媳妇,看起来很风流,其实他们的戒律是相当严格的,这里不能吸烟,不能喝酒,男人更不可能去逛窑子,压根就没有……
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有着出奇自律的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无关贫富,推荐大家一部电影看看,《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伊朗的电影,可以看看那么穷的家庭是怎么对待契约精神的。
父亲在喝茶,需要糖,让女儿去拿。
女儿问:“你手里不是有糖吗?”(他帮寺院砸糖,祭祀用的。)
父亲说:“这是清真寺的,只是放在我们让我们保管,不能动。”
这个片段一闪而过,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就是契约精神,还有就是妹妹的鞋子被哥哥弄丢了,哥哥怕挨打,不让妹妹说。
妹妹答应了。
最终,妹妹也没说出去。
这也是契约精神。
信仰让人变得诚信……
道德是有适用范围的,有地理范围,有时间范围,例如你一直认为男人只能爱你一个,但是你去了非洲,去了阿拉伯国家,突然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原来爱也是可以分享的。
你就突然理解了小三、小四、小五。
只是法律不同而已。
对与错是什么?
是我们评判标准不同。
在阿拉伯人看来:你们中国人好傻呀?明明喜欢她,怎么不娶她?
我们也暗地里喊冤:不是不想娶,是不能娶,法律不允许,懂不?哥们!
我写这些,不是鼓励男人出轨,也不是鼓励女人纵容男人,而是讲述一些现象,是隐藏在晚10点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