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上学去了,我在家当全职奶爸。
送媳妇走的时候,我嘱咐了一句:“不要轻易感召别人去上课,除非你真的感觉收获巨大,学超所值。毕竟5万块钱学费,对一般家庭而言,还是蛮有压力的。”
媳妇说:“不用你操心。”
我说:“咱俩是绑到一起的,你的朋友多数是我的读者,若是你感召他们,他们肯定报名,但是会理解为给咱家面子,懂不?我不是不让你感召,而是让你理性感召,出发点是为对方好,而不是为了完成你的任务,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她说:“别叨叨了,知道了。”
下午,我去学校接儿子放学。
站在门口等待时,儿子在屋内看到了我,兴奋地手舞足蹈,老师一个一个的放行,等轮到他时,他飞快地跑出来,跳到我怀里。
这是我第一次进来接他。
平时,我都在门口等着,让媳妇进去接。
儿子对我还是蛮敬畏的,他不敢轻易地撒娇,特别是妈妈不在身边,他没了靠山,更加听话了。
我列举了几个选项给他:
要么,去爷爷奶奶家,晚上跟奶奶一起住。
他说:“我跟爸爸一起住。”
要么,回家,但是爸爸要写文章,你要自己照顾自己,允许看电视,但是不能哭,不能闹。
他说:“可以。”
我问:“晚上吃什么?在家吃水饺?去吃自助餐?去吃肯德基?”
他说:“吃肯德基吧。”
我问:“为什么?”
他说:“不用花钱呀,有卡。”
我说:“可以,不过要7点以后去。”
在路上,他要求开天窗……
我说:“这么冷,为什么要开天窗呢?”
他说:“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看看外面的星球,看看世界有多么的美妙。”
我问:“这些东西,你跟谁学的?”
他说:“妈妈。”
当初,媳妇让我给儿子读书,我就敷衍她:“小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知道的越多,越固化他的思维。”
我不是不认可阅读的重要性,而是太懒。
媳妇坚持每晚给儿子读3本书。
有时,我跟儿子聊天,他会说一些专业术语,我觉得很惊讶,根本不像孩子的知识量,因为他看书看的太多了,甚至知道闪电的原理,怀孕的原理……
会使他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平时,写完文章我要打印出来看,儿子就跑过来:“爸爸,你给我读读吧?”
我说:“爸爸是写给大人看的。”
他说:“就给我读一段。”
我就随意给他编一段,又是大灰狼,又是小白兔……
他听得津津有味。
偶尔有作家帮我签书,我都有个要求,给我儿子签一本,还要写上年龄,例如:送给4岁的世博侄子。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等儿子长大后,他能够感受到这种强大的气场。
假如,我爹有这个意识和能力,今天我书架上收藏的签名书都是季羡林、钱穆这个级别的,你说我能不仔细读读这些书吗?
做签名书有个好处,就是我们随手翻书的机会多了。
别人问我一本书好不好,我至少要读过呀?而且我还要提出很多疑问,为什么要提出疑问呢?我是发给作家的,作家一看这些疑问,接着就有了一个答案:这家伙是用心读过,而且深下去了。
我的学徒工帮我关注了200多个作家。
她约的第一个作家是王跃文。
王跃文直接把自己的办公地点、作息时间告诉了她,让她直接过去就行了……
她说:“真应了你那句话,越名人,越和蔼。”
我说:“名人与普通人之间是有层窗户纸的,这层纸在哪里呢?在普通人心里。为什么那么多书贩子都知道签名书的价值,而弄不到签名书呢?因为他们没出过书,没成过名,不知道名人这么好接触,从而把自己拒之门外了。”
最近,卖给我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但是,我有个原则,只收出版社、新华书店渠道的,私人渠道的一律不要,例如很多人说卖给我刘震云的签名书,我只能笑笑,为什么?
刘震云我们早就联系过了,他不在国内。
人都不在,哪来的书呢?
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扫省,怎么扫呢?例如河南著名作家有哪些?
二月河、刘震云。
他们的书都是硬通货。
接着,我们联系了郑州新华书店、作家出版社,他们帮我们预约了,刘震云出国了,二月河最近不方便出来,但是给的答复是:帮忙盯着。
我们对于书店而言是大客户呀?他们搞次签售会才卖200来本,我们一次要上千本。
就这样挨着一个省一个省的扫。
很少有被拒绝的时候,因为我很懂作家的心,作家真的在乎那点版税收入吗?
不是很在乎。
但是,他在乎又多了这么多新的读者,这么多粉丝。
张炜老师是我们山东最有实力的作家,也是作协主席,我是没有跟他对话的机会,毕竟差距太大,我是委托济南新华书店帮我签的书,当时签了500本《古船》。
过去我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对收藏有瘾?
自从搞签名书以后,我理解了他们。
每当拿到一本签名书,总有如获珍宝的感觉。对于卖书我没有兴趣,送书我是有兴趣的,但是理想遭遇现实的时候,总是很难执行下去。
关键时刻,我就会妥协,总不能不断地扔钱吧?
今天,胡振元问我送了多少钱出去?十万?二十万?
我说:“没有那么多,也就是七八万,包括运费。”
他问:“你需要多少钱?”
我说:“20万?”
他说:“我下午给你转过去。”
我问:“最近赚钱了?”
他说:“这俩月基金赚了80万。”
我问:“牛哥给你什么建议?”
他说:“牛哥说,在股市里赚到的钱,不是自己的,还会回去的。牛哥是第一批股民,昨天他跟我讲,他算了算,炒了这么多年股,只赚了18万,还只是账面数据而已。”
我说:“我要是有80万,我就啥活不干了,安心享福。”
他说:“咋可能呢?”
我说:“80万,什么时候才能花完呀?这么多。”
他说:“你少来了,尽说反话。”
我问:“教教我炒股吧?”
他说:“梁冬说过一句话:散户永远是玩不过庄家的,股票是人算的,但是大盘指数是天算的,我现在就是定投大盘股,从长远来看,大盘是稳涨的。”
我说:“理财,还是要听牛哥的。”
他说:“牛哥跟我讲,到了我现在的阶段,求稳才是主要的。牛哥的财务表你看过没?他现在都推算到2024年了,他能够准确知道每一年的收益,包括意外收入、意外开支等等。”
我说:“看过,当时我记得牛哥是推算到2018年,他把每项资金规划得都很严谨,什么租金对应什么贷款等等,绝不乱动。”
他说:“牛哥这两天有事,所以我过来找你聊聊。”
我说:“牛哥的建议,一定不要只听表面,而是要问透为什么。你们这个级别的光忙着理财就行了,我们也想理财,可是没钱呀?!”
他问:“前几天,你写过一个炒期货和外汇挺牛B的人,那人如何?”
我说:“实事求是地讲,我是不相信股票,不相信外汇的,因为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投机主义,即便赚到了钱,也来源于别人的亏损,甚至可以理解为不义之财。但是赌场就是这个游戏规则,他跟我讲,他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仅仅研究K线图,他从我们家到济南又回来,就两三天的时间,赚了1万多美金,我看过截图,我已经被说服了,相信了,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就认可了他的绝招:每个领域都有人研究到了道的层面。”
他问:“他自己的财务状况如何?”
我说:“亏损过百万,整体负资产。”
他问:“那有说服力吗?”
我说:“他跟我讲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他曾经达到一个月140万的收益,后来有段时间家里琐事太多,心情波动太大,乱了阵脚,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进,才失控的。”
他说:“你怎么没炒呢?”
我说:“我跟你讲,我冲动了无数次。前几年,你们刚认识我的时候,我身上哪带过钱?对钱都没概念,对消费也没概念,但是如今不行了,什么都要自己花钱,我就觉得钱很重要,我需要钱,那么就容易冲动,懂了吧?但是冲动归冲动,还是懒,没去开户,若是开户方便,我早炒了。”
他问:“你问没问过别人?”
我说:“问过,问过几个职业炒股的,他们就问了我两个问题:巴菲特知道这个公式不?普京知道不?如果连他们都不知道,你觉得这个公式可靠吗?他们这么一问,我又动摇了。实际上,他带给我的思想波动非常大。”
他问:“为什么波动?”
我说:“这半年,咱做的都是小生意,本来挺安稳,但是他来这么一说,赚钱这么简单,咱越看越觉得自己窝囊,整天累死累活的才赚几个钱呀?人家一倒手就是几十万,你觉得咱窝囊不?这么一想,就不想做事了。就如同你说买基金赚了80万,我们得多少年才赚80万?原本我们生活得好好的,你们来一勾引,我们就动摇了,跟着你们去买基金或炒股票去了,你们炒就赚钱,我们买哪个,哪个赔。”
胡振元是郑州的,欧洲队友,我们都喊他土豪哥,土豪到什么程度呢?花几万块钱买了个杯子,在威尼斯买的……
胡振元也是牛哥的学生。
前几天,我实在太想一夜暴富了,就跟炒外汇的几个朋友聊了聊,有个朋友炒了11年,他说自己整体是亏损的。
但是,他也非要传授给我炒外汇的秘诀,也是自称稳赚不赔的。
我问:“没有办法让我投500美金赚200万人民币呢?”
他说:“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投入500美金以后,一旦赚到1000美金,接着提出本金,然后利用剩余的资金慢慢炒,等到达200万人民币时,提现,不玩了。”
我问:“就这么简单?”
他说:“就这么简单!不过这里面需要克服人性的贪婪,因为到了200万人民币时,你往往想要更多,收不了手。”
我想了想,贪婪是人性之猛虎,岂是我柔弱内心能控制得了的?
算了,不玩了!
胡振元问我收藏书的打算是什么?
我说:“说白了,就是为了送人,我计划是每个月送每个读者一本签名书,一年送12本,这样就需要1万本的库存。”
他问:“难点在哪里?”
我说:“收书难度不大,现在需要解决库存问题、资金问题,库存现在解决了,资金还有些紧张,本来完全可以慢慢积累,仅仅通过签售会就可以积累到1万本,但是我想走捷径,就是直接找到作家一次要500本以上,这就需要资金。”
他问:“能赚回来吗?”
我说:“我们不是靠书赚钱,如果仅仅是为了倒签名书,一天赚个万儿八千太容易了,月初媳妇嫌书没地方放,我们直接放到网上批发掉了,一天七八千的利润,关键是书也好,就是《大清相国》,这是最抢手的一本书,也是最容易签到的一本书,最初我们不好意思,加10块、20块,后来直接100元/本,照样抢光了。”
他说:“那你去干吧。”
我说:“别人可以卖,我不能卖,因为很多都是朋友送给我的,我卖了,让人觉得我在套现友情,我只能当成布施,用来加深友情的方式。”
他问:“从收藏价值和长远来看,肯定是有潜力的,市场也巨大,你觉得这个事最难的点是什么?”
我说:“持久!可以跟你这么讲,莫言的书现在肯定签不到,因为大家都在找他,但是终究能签到,因为他会出新书,会参加发布会,会搞签售会,会搞演讲,那么就可以借机签到,这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关注,可能时间很长,甚至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大部分人仅仅是凑凑热闹罢了,三五天内会搞些书,时间长了就都蔫了,最终只剩下我们一家,因为我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持久,我能把一件小事坚持很多年,我可以等待,其他人等不了。”
他说:“明白了。”
我说:“我的生意经跟你们都不同,跟大部分人都不同,简单总结一下有几个特点:第一、做具有传播性的生意。第二、做有回头客的生意。第三、做持久就是生产力的生意。第四、做别人都不屑或不信的小生意。”
他问:“你是受谁启发的呢?”
我说:“净空法师,他每天讲道4小时,连续50年。”
他问:“现在还在讲?”
我说:“每天依然4小时,他的影响力是世界性的。”
他问:“信佛了?”
我说:“信不信佛并不重要,但是见识了日积月累的力量,而且这种精神本身就是说服力,至于他讲了什么,我还真没怎么关注过,只是关注了这种精神和执着。”
他问:“签名书的进货成本一般控制在多少?”
我说:“50以内,高了我不要,我进1000本书,就给对方1万元的利润,他只是帮我做了中间人而已。”
他问:“你为什么想着送书,而不是卖书呢?”
我说:“净空法师有个学生,她跟我讲了一句话:最好的投资是布施。”
他问:“那送出去这七八万,你们有收获吗?”
我说:“不是七万八万的事,我们不是变的有钱了,而是变的值钱了,过去我借10万块钱可能很难,现在我说想做什么事,是大家主动来送钱,甚至是不求回报的,前些日子我们想加盟一个洗衣品牌,很有名的品牌,人家连加盟费都不要,那种变化不是可以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的。”
他问:“你送书的时候,就想到这些了吗?”
我说:“从来没想过,最初送莫言的签名书,还有炫耀的成分,总感觉自己手里有大腕的签名书,看我多牛B?后来送书,更多是惯性,没想过为什么,反正人家要,咱就给。”
他问:“有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阴谋在里面?”
我说:“应该有吧,我很少关注别人的声音,他又不是我,咋可能懂我呢?他懂我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站在高处,可是站在高处的人又咋可能对别人评头论足呢?”
他问:“如何看待网友声音?”
我说:“我说一点你就明白了,媳妇的形象如何完全取决于我,我向读者展现的哪面,她就是哪面的形象,但是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是真实的飞扬,明白不?”
他说:“明白。”
我说:“就如同最近很多人说我一个兄弟变了,不务正业了,原本做实业挺好的,生意也不错,为什么去搞O2O了?为什么去上课了?是不是被人忽悠了?是不是迷茫了?一次培训花那么多钱,多让人心疼呀!其实他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一个成功的商人很明白自己的每一步是干什么,他现在一年的收入是过去的N倍,这是别人看不到的,别人只是看到了他消费了多少钱而已,你说这种评头论足有意义吗?”
他说:“那么,他知道哪个点退出不?”
我说:“还是你专业,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就是泥汤,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只知道进、不知道出,终究会掉到泥坑里的。他很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出,这也是为什么他高调的原因,他知道一旦出去,江湖就不会再有他的传说了,但是他该赚的都赚到手了,都是合理合情合法赚到的,没人说什么。就跟于木似的,现在大家都讨厌他,但是他赚500万走了,谁还讨论他?大家看不到他,就把他忘记了,但是他的500万是可以花上几十年的,对不?他高调又如何?你恨他又如何?凡是高调的人,都是因为已经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哪个点退出。”
最近,有个朋友办了一份自媒体报纸,非让我写个序,我拒绝了,不是说给不给面子的问题,而是不想抛头露面。
他让我给提提建议?
我说:“太假!”
他问:“什么太假?”
我说:“故事太假!你知道为什么小说不流行了吗?那么多知名作家的小说没人看,因为人们不喜欢看假故事了,人们喜欢看真相,你觉得一个淘宝店主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是为了振兴本地电子商务事业而努力,是为了改变本地老百姓的生活而努力,你信吗?”
他问:“报纸不都是这样吗?”
我说:“所以,报纸没人看嘛,真实才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他问:“拔高一下不行?”
我说:“假如我说送书是为了推进国人阅读习惯,你信吗?我自己都不信。我送出去东西,肯定是有私心的,我说我大公无私,我自己都不信,记者也不信。如果有记者采访我,挖掘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讲述为什么会送书,到底是想感动什么群体,想获取什么收益,那么就是一篇很好的采访。”
他问:“你说余华写的故事太假,难道现实中不存在吗?”
我说:“肯定存在类似的,但是不会有这么多巧合。小说为什么不流行了?就是因为人们接受不了这种假了,你看中国的电影,总是有这么多巧合,经不起理性推敲。而老外的电影为什么很火?因为很真实,符合逻辑推理。”
他问:“作家没市场了?”
我说:“真是如此!赵老师最近两年写的书,都是偏向于纪实的,例如《双手合十》虽然是虚拟的,但是也是类似写实的,《白老虎》则直接是纪实文学,有什么东西能比真实的东西更有杀伤力呢?”
他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转向于半小说半纪实了呢?”
我说:“我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得罪人,避免推广人,让文章趋向于中性。”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个作家,想塑造个英雄,去工厂做调研,工厂是生产化肥的……
作家找工厂的工程师座谈,希望他们能够帮忙编造一个英雄救厂的故事。几个工程师挖空心思也没编出来。
只好实话实说:“我们厂有一万多人,几乎每年都有一人死于事故,但是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无一例外。如果没有违反操作规程而出人身事故,说明操作规程有漏洞,总工程师是要负责任的。”
作家提示:“一个阀门漏气,起火了,如果不关掉,全厂就要爆炸,然后有人站出来了,奋不顾身去关,结果自己被烧死了?”
工程师们说:“阀门起火,关闭前面一个阀门就可以了。”
作家无语了。
事后有个工程师说了这么一句:本厂只生产化肥,不生产英雄!
我们熟悉的古代英雄,多是作家塑造的,就如同易中天谈到关羽“温酒斩华雄”,易中天幽默地说了一句:华雄是罗贯中帮关羽杀的。
华雄根本就不是关羽杀的。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人们不再迷信英雄,更相信理性的推理,越来越接受多元化形象,好人可以有自私的一面,坏人可以有好的一面。
单一的好人或单一的坏人,都是假的。
对于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别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因为太完美会让人害怕!
昨天,送媳妇去车站的路上,我跟媳妇开了句玩笑:“别半夜回来了,万一抓现行咋办?”
媳妇说:“咔嚓,剪掉。”
我说:“我还真想写个类似的故事,你知道S不?他就被媳妇堵在了床上。”
媳妇问:“写了,你不怕影响形象啊?”
我说:“哪有什么形象?每个人都是多面体,只是呈现的角度不同而已,别人理解我又如何?误解我又如何?理解我又不给我钱,误解我又不罚我款,对不?”
今天,构思了一天情节。
是刚进门被抓到呢?还是在床上被抓到呢?还是提上裤子被抓到呢?还是事后被抓到呢?
是正好逮着了呢?还是恰好逃脱了呢?
是事成了呢?还是没成呢?
想了想,靠想写出来太假。
应该去演练一下。
刚才打了打媳妇的手机,关机,应该正在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