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晴
对于北京,我是胆怯的。
为什么胆怯?
我也说不出来,可能是农村孩子的缘故,总觉得没有资格站在这片土地,这是皇城根,是贵族才能待的地方。
我说的是真心话。
所以,我很少来北京,上次来北京貌似是2010年,从那以后再也没来过,我总觉得北京有压迫感,我接受不了堵车,接受不了人山人海,更接受不了仰视的感觉,在我眼里,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全都是富人。
早上,打开窗户,远眺北京城,天空很蓝,据说这种天气百日不遇,还能看到CCTV的大裤衩,北京真是奢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比莫斯科强多了。
苏联老大哥应该被咱超越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在俄罗斯,很少有横穿马路的现象,有个大妈穿过去了,大家对她一片指责声,她说:没事,我反应快。
咱是习惯了横穿马路。
在俄罗斯,横穿马路是害人害己,因为那里的人一根筋,在他们的印象里,就不会有人横穿马路,所以他们会一脚油门到底,飚车党特别多,若是突然遇到横穿马路的,他们就傻眼了。
昨天,准备去798看看,在网上看过一些摄影展,总觉得798是中国艺术精英的聚集地,咱去瞅瞅。
出门等出租车,看着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有了另外一番感叹。
虽然,我们在城市建设上超越了大部分国家。
但是,我们的公共秩序离他们差的太远,甚至不如南非。
我在想,这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不愿意回来的缘故,人文环境差距太大了,就如同从上海回到了农村的感觉,真是如此。
要说爱国,还是咱们老百姓更爱国,我们不考虑移民,我们深爱这片土地,而那些贵族们呢?
早纷纷移民了。
从民族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背叛。
从个人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潮流。
人往高处走,他们要寻找更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既有人文环境,又有自然环境,我们之所以不理解他们,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相应的高度上。
昨天,有个老朋友给我发信息,N年没联系过了,他说俄罗斯游记写的不错,特别是照片拍的大有长进。
相比日记而言,游记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只是照片加个评论而已,在我的读者看来,游记是没有深度的。
相比传统游记而言呢?
我写的游记又像杂文,有个人观点在里面,比他们略有深度……
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玩意。
我的读者觉得写的太烂了,他们不关心景点,也不关心莫斯科,也不关心迪拜,他们只关心如何赚钱。
读者觉得我写的不用心,我觉得写的够用心了,每天晚上连觉都不睡,白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拍,拍照时就要想好写什么,晚上再挨着挑选照片,再写日记。
每天光选照片就要2个小时。
老朋友的观点是什么?
你要最大化的去俘获中产以上阶级的心。
怎么俘获,无非就是他们关注什么,我写什么,例如他们关注国际旅行,那么我就写国际旅行……
说起来是蛮容易的,就是仔细分析中产阶级什么喜欢,咱去迎合就行了。
实际上,非常难。
因为,我自己都不是中产阶级,我咋可能知道他们想什么呢?即便我写出来游记,也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不用说别人,赤道姐感兴趣的,我就未必感兴趣。
所以,又回到了最关键的点:要有钱!
昨天,去798,略感失望,因为798已经沦陷了,更像一个大集市,虽然到处都有涂鸦,但是又脏又乱,与艺术根本不沾边。
是不是搞艺术的人都有个性?
营业员的服务态度普遍不好,而且略有歧视的味道,当然也可能是咱自己感觉的,反正我是接受到了“居高临下”的感觉,貌似我们就是一群游客,也不买东西,光进来拍照的,所以应该受到冷漠?
俄罗斯人也冷漠,不过他的冷漠没有嘲讽的味道。
北京人的特性?
瞧不起外地人?
只能说这样的北京人,还是社会层次低了一点,身上劣根性重了一点,我认识的北京人恰好是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出奇的谦卑,例如任杰,跟人说话永远都是“您”。
不过,也有启发。
在798看到很多公开课的海报,包括一些名家大师,要么在清华大学,要么在北京大学,我在想,若是我在北京该多好,可以去听听讲座,可以去看看演出,甚至可以装高雅去听听交响乐,还可以去看看话剧,甚至还能近距离瞅一眼刘晓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搞艺术的人不愿意回到农村的缘故。
因为,缺少了氛围,缺少圈子。
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往往先去北京漂上几年,俗成北漂。
搞美术的,也是如此,总希望一夜成为“大家”,什么潜规则,那都是传言罢了,若是睡一觉就能解决问题,就不需要这么辛苦的漂泊了,说明一个问题。
睡觉是不够的,甚至连入门都算不上。
人们总是高估了肉价,实际上,肉不值钱……
我以前谈过一个观点,关注当地的新华书店、会展中心,主要是关注一些名人签售,带着孩子去跟名人合个影,让名人抱着孩子照个照片,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至少可以接收到名人特有的气场。
名人是很容易相处的,大家普遍喜欢孩子,上次马瑞芳老师签售,有个小姑娘过去找她签名,她给写了个“胖姥姥”。
我们为什么闭塞?
因为,我们生活在惯性里,很少有机会接受到前沿信息,我们既不走出去,也不愿意去接见来到我们城市的名人,我们拒绝一切。
感觉现在生活的挺好的。
就如同我回到了农村,每天吃饭、健身、看书,我总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若是我一直这么生活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写的文章就没人看了,因为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是没有经历作为支撑的,终究是经受不起推敲的。
人,为什么穷?
也这个缘故。
我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朋友圈子,都是在惯性里的,我们不能及时的更新和优化,最终就被固定住了,我们是不可能挣扎出去的。
假如,我姐姐想辞职创业。
那么,全家人肯定是反对的,她的同事也是全体反对的,因为教师是铁饭碗呀,而且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假如,真的辞职了,她能创业成功吗?
概率非常低,因为她很少接受外面新生事物,即便选择创业,也无非是开个服装店啥的,最终很难创业成功。
过了35岁的上班族如果选择创业,结果是啥?
你辛苦攒了20万,最终都折腾上了,然后你又安稳的回去上班了,这是多数创业者的轨迹。
上班族最容易被谁洗脑?
搞传销的!
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很简单,总是觉得传销就是新的商机,只要抓住就能赚到钱,而且上班族有个劣根性,不过他们都不承认,就是:懒惰!
上班族眼里的勤奋跟创业者眼里的勤奋是两个概念。
过去,我的出发点是什么?
就是摇醒关注我的人,让他们走上创业路,实际上这个出发点就错了,我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实际上非常难,因为他依然生活在原来的朋友圈子里,依然是原来的思维模式,他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最终反而因为我的怂恿变的浮躁了,把自己的积蓄折腾上了。
越是上班族,越天真。
他总是习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一个点上,总觉得这就是机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崛起的机会。
最近,我就在反思这个问题。
就如同国际旅行。
跟随着我出去旅行的,多数是第一次出国,大家的焦点不在旅行上,是期待“蜕变”,觉得跟着懂懂出去旅行就能发财,就能找到机会,我哪有这么神奇?我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而已,只是偶尔写写文章,看起来人气很旺而已。
是招募时面向群体就错了。
我应该招募什么样的队友?
真正想去那里旅行的人!
我调整了写作姿态,才能吸引来相应频率的人,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别人的频率,让他保持跟我一样,那样我永远都不会进步的。
例如,我写的游记,很普通,照片也谈不上惊艳,例如南非之行,我是信手拍了一些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被新浪博客、MOP等网站做了首页推荐,不是我去发的,不知道谁改编以后发的。
有人喜欢。
幸福是晒出来的,我如何可以俘获更多人的心?
就是晒幸福。
例如,我带着老婆孩子周游世界,最终可能跟YOUKU签约了,成了一个视频节目,《侣行》就是这么搞的,最初两口子出去旅行,后来俩人成了木偶,他们俩真的那么浪漫吗?真的那么恩爱吗?
如今,他们是演员!
昨天,我们几个在闲聊,我说我是非常支持我媳妇出去走走的,她可以去世界各地,我负责出钱,负责接送,我愿意她这么做,我也希望她这么做。
但是,她总是胆怯,总觉得没有机会,不知道应该去哪玩,她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朋友身上,但是别人都要工作呀,都太忙,所以她的出国计划总是一拖再拖。
我能不能带着她一起旅行?
不能,因为我做的是商业旅行,若是带着媳妇,我的情绪和焦点很容易为媳妇所左右,旅行行业有句话:夫妻不同游。
旅行,是可以改变她的。
她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雅,越来越包容。
一个人,生活的越狭窄,内心越狭隘……
旅行,也是最容易出书的,想跟女朋友来场浪漫的婚礼?俩人去欧洲溜达一圈,可以稍微深度一点的旅行,花个5~10万元,拍上N多照片,然后挑选出来,写成一本书,就是以你们爱情为主题的,书名就叫《99张婚纱照》,先在天涯上连载,自然有出版社找你洽谈。
你的花费全回来了,因为版税收入呀!
而且,你成名了,N多人找你要攻略,因为他们也想复制你的创意。
不过,你不会去做的。
第一、你觉得疼钱,万一赚不回来咋办?
第二、你觉得欧洲太遥远,咋出国呀,我连护照都没有。
其实,这都是你内心过于狭隘了,只要你这么干,一定可以出书,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出书是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一个人想出书,一定能出,哪怕是我爹这样的农民。
COLIN就是这么干的,他和媳妇去了趟欧洲,拍了6万张照片,挑选出来300来张,拍了N多恩爱的镜头,出版社已经约稿了,合同都签了,马上就出版了。
不过,他们俩不是演戏,是真的恩爱!
COLIN跟大森林很像,年龄不大,但是身上有企业家的气质,对钱的概念很模糊,从来没计较过……
这样气质会传染的,我们本地有个大领导,他就是出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父亲有个特点,对钱没概念,一直都看的很淡然,不计较。
昨天,我看到蝉禅的第二本书又签约了。
当初,我怂恿他出书,他认为自己不可能出书,也反复过……
但是,一旦出了,人的内心接着就打开了,坚信出书是很容易的事了,假如我现在想出书,我随意捏一个主题,都可以出,因为我20来岁的时候就出书了,出书已经对我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不过我没兴趣了。
牛哥怂恿红珊瑚出书,已经出了。
今天在北京西单举行新书发布会。
昨天,在798也看了一些很前卫的艺术,我觉得这些艺术还是离老百姓很遥远的,不过有些油画是非常美的,其实可以开这么一家油画馆。
全球搜集油画,每幅油画都有故事,不一定是知名画家的作品,可能就是街头艺术,但是有个前提,必须看起来很美,老百姓能够欣赏的了,而且这个油画是可以真正挂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的,而不是藏起来的。
艺术的价值来源于炒作。
炒作就需要概念。
什么概念呢?
哪里来的,美在哪里,唯一收藏的序列号。
今天就写这么多,想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