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晴
起床后,快速浏览了百度新闻。
瞅了两眼娱乐新闻,又看到了黄奕谈家暴,说自己被老公打了,俨然一幅受害者的样子,人们总是喜欢扮演受害者,因为受害者可以博取同情。
观众喜欢同情弱者嘛!
大家纷纷指责她老公。
她赢了?
都输了!
相恋时,你们是那么的恩爱,我坚信你们是有真爱,否则不会走入婚姻殿堂。
分手时,彼此是那么的仇恨,恨的咬牙切齿。
既然夫妻一场,何不放过对方呢?
安安静静的分手,心平气和的说再见,非扒开伤疤给网友看,你觉得网友真的会同情你吗?
他们不过是围观看热闹罢了,希望你们彼此彼此掐的更猛一些,来点猛药,什么艳照门,什么床照……
没人会真正的同情你,我们都是看客罢了。
即便是我们支持你,又如何?
我举个牌子,上面写着:放过黄奕!每天饭前便后我绕村子喊两圈口号,对你又有何用?你是要的陌生人的认可?
安抚好身边人,哪怕已经行同陌路了。
即便你最好的闺蜜,也没兴趣听你的婚姻琐事,反而会把你的这些秘密当成笑料四处传播。
我也批判过自己的媳妇,也挣扎过婚姻,也有人喝彩,也有人同情,现在回头想想,就是一场闹剧,家事何必让外人插手呢?
真正的朋友会怎么办?
努力撮合你们!
当初,董洁跟潘粤明闹分手的时候,我就照到了镜子,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解铃还需系铃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在感情上,恰好相反,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我们莫去指责,莫去插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有两个事对我启发很大。
一是王锐去上教练技术,回来跟我谈了一个观点,当你指责别人时,一个手指指向了别人,四个手指指向了自己,问题多在自己身上,若是发生了问题,主要责任一定在于自己。(不过我特意实验了一下,当我们指向别人时,只有三个手指是指向自己的,大拇指不会,你试一下?)
二是高姐谈了去日本旅行时,中国游客偷喝饮料的故事,日本人没有抱怨,而是改变了饮料防置规则,开口朝下了。
要说抱怨,我是一肚子冤枉。
有人打着我的名义搞邮件群发,有人打着我的名义卖书,有人指责我……
现在,我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去抱怨了,因为别人不会同情你的,反而觉得不够刺激,希望你爆点猛料,何必自己当猴,让人看热闹呢?
我抱怨朋友不行。
说明我自己不行,既然他不行,你还和他当朋友?
是咱自己的问题!
我推过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勤奋,写文章的,马上要出书了,我帮她推了一把,她采取的是众筹模式,我也支持了几百块钱,网站给她定的目标是2万元,她自己的目标是6万元,按照我的理解,我觉得筹齐2万元也很难。
结果,她筹集到了6万多。
中途,我对她的行为略有微词,因为她挨着找我的朋友帮她分享那篇文章……
我觉得,这完全是内耗。
就把她拉黑了,在我的价值观里,我觉得这种人功利心太强了,我受不了。
过了不久,我又加上她了。
我在想,问题还是在我,是我在日记里塑造了她的形象,是我主推了她,是我给了她这个标签和权力,不怪她,也不怪别人,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以后尽量的避免即可。
其实,我也没见过她,她幕后的策划老师跟我关系很好,叫王双全。
她还是太年轻,我帮她联系的出版社是新华出版社,编辑是小武,就是给蝉禅出书的那个,众筹出书的建议就是小武给她的。
关键时刻,她跑单了。
把小武甩了。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理由,小武老师无法帮她印刷到1万册以上,而她需要的是首印5万册,说实话,这个数字,连我都觉得很惊讶,即便是现在的我出本书,我有把握的销量仅仅是1万册,多了就是瞎忽悠。
畅销书的标准是什么?
1万册!
这是一个图书泛滥的时代,每天有多少新书上架,每天又有多少人读书?图书根本卖不动,我销量最好的书,也卖了不到2万册!
不过,即便是她开口5万册,也有图书公司愿意给予出版……
昨天,她又找到了我,意思是事后愿意给我报酬。
我说,不用了,你年轻,需要钱。
她做事的风格,我是真怕了,标准的以“目标”为导向,若是她跟随着陈安之,她就是下一个徐鹤宁。
在书中,她大谈成功,我总觉得嫩了点,就如同我儿子作文写的《我的婚姻观》,没有相应的经历,咋有说服力呢?
不过,通过短期的接触,我觉得她还真适合讲成功学,她每天12点休息,凌晨5点起床,每天写几千字,而且以结果为导向,说出书就出书,说筹钱就筹钱……
现在我已经坚信了一点,她的书真的可以卖5万册,她也真的有资格谈成功,因为她对事业有着真正的痴迷心,过去我是误解她了,她的精神值得学习。
标准的砺志片。
在豆瓣排行榜上,砺志片占了半壁江山,《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
特别是做保险的、做直销的,一定会看《当幸福来敲门》,现在苦点累点无所谓,看看人家主人公不是更累吗?还卖血呢!
在我看来,砺志片就是A片。
让你热血沸腾,处于勃起状态。
可是,勃起不是常态呀,一个人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勃起呀?!
试图通过砺志片改变自己的人,刚开始很激动,然后开始盲动,用不了多久,不动了。
罗永浩的演讲,总是很火。
其实,他是在演话剧,话剧版的《当幸福来敲门》,你仔细想想,是不是?
当初背单词多么苦,一心想进入新东方,老大亲自面试了他,嫌他口才不好,他又苦练,最终他成了新东方最贵的英语老师……
那场面,比《当幸福来敲门》更苦,连床都没有,拿砖头堆了个地铺,不能翻身,一翻身就滚地上了。
罗永浩的演讲,总是搞的小青年热血勃起,啊,啊,啊。
我要成功,我要成功!
咱们做事,往往是虎头蛇尾,不拿别人举例,说说咱家媳妇,最初呢,想学英语,参加过N次集训营,即便放假回家,也是每天背单词,连我儿子都受熏陶了,开始看英文版的动画片了。
勃起状态!
如今呢?
英语课本早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摄影,也是如此。
花了4000元报了个摄影班,老师要求买个5D3,她买了,老师要求找模特,我爹、我娘、我儿、我,都成了她的模特,有时,她说需要模特,我会立刻从济南赶回家,等待挨拍呀!
如今呢?
5D3成了摆设,早不用了。
她让我推荐本比较难懂的书,我推荐了《晚学盲言》,她翻了几天,扔了……
健身?
也是如此!
她代表的应该是一类人,心里想改变,又不愿意持久。
我的观点略有差别,我觉得勃起不是常态,心平气和才是常态,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规划,要按部就班,要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每天做一点点就可以了。
例如,学摄影,找本摄影教材,相对比较权威的,假如一共300节,那么我每天只学一节,然后去实践,每天拍出一张作业照,发到专业论坛上,接受大家的批评与指点,虽然每天我只用了20分钟,但是一年后,我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摄影爱好者了,因为我基本功很扎实,甚至比一般的摄影师都扎实。
我拿自己举例?
我喜欢骑车、驾驶、写作……
在所有技能里,我觉得比较专业的是驾驶,学车时,我每天看一节理论,然后上车去练习,即便是今天,我每个操作也是严格遵循交规法的。
后来,我写过安全驾驶的书,那都是我的亲身总结,不是抄袭的,也不是杜撰的,我拿驾照第一年就跑了7万公里,零事故。
我信仰理论,信仰基本功,我不相信所谓的熟能生巧,你连理论都不知道,你开的再熟又有何用?变道时连转向灯都不打的人,即便是赛车手又如何?
在交通安全上,每个细节都是致命的!
不是标榜自己,而是讲述了一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打鸡血,不需要勃起,心平气和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不得了的事。
每年,都会出来一批写日记的。
最初,有人帮着一推,瞬间几千人的关注量,很爽。
过不了多久,关注量在持续下滑,越写越觉得没意思,放弃了……
耐不住寂寞。
每当有人坚持写日记时,我就坚持每天去看看,或多或少总是有收获的,收获多少全在自己,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启发,就能改变我们。
日记会让别人养成潜意识的习惯,每天不看就少了点啥。
这是一个快餐时代,也是一个无聊时代,人们每天刷着手机,却不知道想看点啥,若是有人坚持每天提供快餐,大家也会吃的津津有味。
就怕中途放弃了。
我出书的时候,一天才300人关注,你不要觉得一天几百人关注太少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有过这么多观众?别说一天300了,就是一天有3个人会问候一下我们吗?
没有!
这是一个明星泛滥的时代,你可以列出一个明星榜单,你挨着去看他们的新浪博客,你会大跌眼镜的,即便是明星,在不被推荐的前提下,博客的阅读量也很难突破300人/篇。
只要今天比昨天更好,前途就无量。
我开了一个微信订阅号,我没有用力推,我总觉得推自己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有4000人关注,每天增加200人左右。
发一篇文章,大约会产生300次转发。
我特别开心,每天看着增长的数据,如同呵护一棵小树,而且慢慢为微信朋友圈子所关注,而且我是持续的、日复一日的产出,慢慢的就会渗透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一点都不着急。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上,微信号:dong_note
我若是推别人的微信呢?
一天,就能推到5000人!
有人给了我建议,又是提取数据,又是搞群发,一天就搞到几万人,这也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不希望一次来个猛的,那样会惯坏我的,会使我失去原有的乐趣,我要慢慢的、循序渐进的发展。
读书,也是如此。
我看历史,是一节一节的看,而且是跳着看,每关注一个时间段,我就会研究透,例如前些日子我写过咸丰到光绪,那一段我就非常的熟悉,包括年份我都可以很准确的说出来,谁是哪年死的,同年世界各地发生了什么……
我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旅行,也是如此。
我不希望来次全球旅行,那样太累了,我希望每次去一个洲,先把大体轮廓熟悉,然后慢慢的清晰世界地图。
一口吃个胖子没用。
一定要慢,要拆分计划,循序渐进的成长,这样自己可以很准确的看到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收入,也是如此。
总有人标榜送过我多少钱,又是一万,又是两万,有真有假,我真的很需要这些钱吗?
不需要!
我有很稳定的饭碗,可以说是雷打不动的,我根本不需要靠推广别人吃饭,也不需要靠所谓的分成吃饭,我以前就谈过这个观点,我推广的人,多数是亏本的,因为我要擦屁股。
其实,我是最适合扮演受害者的,总是觉得友情来了,就全力以赴,但是每每受伤,因为对方跟我交往,很大程度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的标签是懂懂。
我是个没有人格魅力的人,靠自己吸引不来朋友。
这一点,很可悲不?
从上周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了条规矩,不推任何人,不拿任何钱,不伸手,不亏欠,也尽量的不见读者,给自己足够的个人生活空间,不给别人希望,别人就不会失望,我好好写,你好好看,就行了,有用就吸收,没用就骂两句,无妨。
1万块钱?
呵呵!
中国人,偷窃成性,操作系统,盗版的,OFFICE,盗版的,电影视频?
盗版的!
而且,从而没觉得有啥不对劲,这就是应该的,我们愿意用你还是给你面子,小心我卸载了你……
不过,版权意识越来越浓了。
我也没有版权意识,2008年,小躺老师跟我讲,以后不管干什么,只要是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都要主动付费。
我问,为什么呢?
他说,只有你尊敬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买你的书。
原来如此!
如今,我每天会看一部电影,要么在YOUKU上,要么在腾讯视频上,要么在LETV上,只要想找一部大片,这三处肯定能找到。
多是需要付费的。
有件事对我触动特别深,就是“自愿付费”模式,若是有导演敢大胆的尝试一下,会超出他的想象的。
例如,张艺谋拍摄的《归来》,不公映,直接通过互联网发布,影片后面放上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若是觉得电影不错,自愿付费5元……
也许再过十年,还有人愿意自愿付费,把畅销电影变成了长销电影。
最初,有人给我这个建议,让我把日记采取付费模式,因为一旦是付费的,就相当于自己认可了自己的价值,那么读者也会觉得日记变的珍贵起来。
我不好意思收呀!
于是,我采取了一个策略,谁捐款100元给红十会,我就认定谁是自愿付费者。
这个模式一尝试,发现不错。
我呀,就是口口声声说不吃糖的孩子,肯定也想把这100元纳入己有呀,于是我就改了策略,120元/年的订阅,10月17号推出的,两天有400多人付费。
但是,问题特别多。
为什么呢?
因为,我给别人太多希望,包括默许他们发布广告,默许他们可以找我,我忙于应酬,我就觉得累了,就把这个事停了。
再后来,我调整为了1200元/年,我觉得价格高了,自然人数就少了,哪怕到办公室找我玩,也不至于每次都是几十人。
调整以后,又遇到了问题,当有人自愿付费1200元时,他是有需求的,而我认为他是没有需求的,我以为他真的是为文章而付费的,当他找我推广,而遭到拒绝时,他是生气的,甚至翻脸了。
继续调整价格?
我就调整到了10000元。
没人付了,呵呵!
因为,的确不值,我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不想收了,烦了,成了一个大江湖,整天需要陪聊,每天都要接客,一共赚了没有10万块钱,倒把自己搭上了。
不想搞这些了,没意思。
有次,出版社找我,意思是买日记版权。
我说,今年的不行了,虽然没卖,但是有些人在搞日记的杂志版,我若是卖了,等于拆了他们的后台,他们觉得我不地道,虽然我没拿过一分钱……
一年的版权能卖多少钱呢?
一年大约是240万字,报价20万左右,平均每个字8分钱。
出版社领导找我谈了好久,谈到了版权发展趋势,谈到了自媒体的风险与危机,风险是什么?危机是什么?
先说危机吧!
现在的自媒体,是一群熟悉互联网的写手,例如我喜欢汽车,我又擅长写,那么我很容易成为汽车领域的自媒体。
我的优势是什么?
先入为主了!
但是,真正的汽车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市场,当他也进入时,我的饭碗就被抢走了。
每个领域,都会存在真正的老虎,他只是打盹了,我们这些做猫的暂时当当山大王罢了。
但是,这个危机对我并不严峻,因为我是杂家,什么都写,不专注,自然没有竞争。
风险在哪?
第一、政治风险。
第二、推广风险。
文字狱一直都存在,历史只能写民国以前的,当今只能写国外的,国内的事可以谈谈经济,不要谈任何民主呀,代表呀,这一点对我也无妨,因为我属于胆小怕事型的,这个底线早就有人帮我划过了,我也把握的很好,看似文章很猛,其实无病呻吟。
推广风险是什么?
假如,我推广了希耳米,希耳米招募红酒代理与南极行,她拿了500万走人了,那么我就轰然倒下了,我再辩白也白搭,我没拿钱,我不是同盟,我也是受害者……
希耳米临走时,会跟朋友说一句,钱都被懂懂拿走了。
人会咬人吗?
会!
张艺谋拍摄《归来》,文革题材的,如今国家对这次题材审核也宽松了,在那个年代,亲爹是右派也不行,要坚决跟他划清界限,这是阶级敌人。
假如,我儿子跟我划清界限,喊我阶级敌人,在我被批斗时,他还带头狠狠的踢了我一脚,我伤心不?
伤心!
但是,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人性是扭曲的,大义灭亲是值得提倡的。
还记得《霸王别姬》不?两个恩爱的人,在被批斗时相互揭伤疤,爱情不是能克服一切吗?
很多教授是被谁批斗死的?
自己最得意的门生!
中国所有成语里,最肮脏的就是“大义灭亲”,这是挑战了“虎毒不食子”的动物底限……
讲个故事。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这是一段文言文,我给大体翻译一下。
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的皇帝把乐羊的儿子给煮了,炖成了汤,给乐羊喝,乐羊端起碗,喝了……
回去后,虽然大家认可了他的功劳,但是不认可他的人性了,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敢吃,他又不敢吃谁呢?
人性一旦被扭曲,我们就成了真正的自然人,为了我们的野心,为了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前途,我们会出卖一切,父母、子女都是我们的砝码,在《归来》这部电影里,女儿为了扮演《红色娘子军》里的琼花,毅然检举了自己的亲爹。
所以,不要试图要求别人对我们忠诚,因为关键时刻,我们也会出卖他们的。
张艺谋的这部《归来》如何呢?
一部悲剧片,拍成了温情片,实际上,原本应该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是因为需要通过审查,大面积删除了吧?
在这片土壤上,你咋可能为所欲为呢?
杂志、图书、电影,都是不能随意搞的,总是有人怂恿我发行杂志版的日记,我不搞,因为从理论上讲,那是非法出版物。
在网络上写写文章,无妨。
在现实中印刷,那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别说是杂志,就是印刷宣传页,也是需要登记备案的……
图书可以,因为图书属于正规出版物,有严格的审查机制,也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出版的,要求也是蛮苛刻的,走正常流程,一本书从编辑到出版至少半年。
写跑题了,其实我今天是想谈谈版权意识的。
出版社领导给我的建议就是两条腿走路,只专注于版权收入,砍掉所有其它不相干的收入,同时调整自愿付费的期望指,把自愿付费变成电影票,电影票仅仅是看电影的,不是张艺谋的讲座,也不是陈道明见面会……
于是,我就重新制订了规则。
降低了大家的期望值,我的文章是收费的,不过大家自愿付费,跟你坐公交车自愿投币是一个道理,你投我说声谢谢,不投我不多说。
这样,我就变的越来越省心了。
不需要考虑太多琐事了,也不需要跟人打交道了,每天可以静心读读书,出去走走,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走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是很感谢最近遇到的一些琐事,让我又产生了成长和蜕变,我自己都觉得最近变化蛮大的。
有时,我也会遇到一些愤青。
抱怨为什么农民收入那么低?
我说,因为他不够勤奋呀!
然后,就是对我一顿批判,为什么说农民不勤奋……
在我看来,农民是最懒惰的群体,他们拒绝读书,拒绝进步,又懒又馋,这是一个以劳动价值为衡量标准的时代,不是说你流了多少汗,而在于你创造了多少劳动价值,你的劳动价值决定了你的薪水。
我爹,我娘,累不?
很累!
他们一年创造多少价值?
4000斤小麦,5000斤花生米。
这就是他们的结果,你能指望小麦100元/斤吗?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粮食价格够高了,越南的花生米比咱还便宜,中国是没命的保护农民收益,粮食价格如此高的前提下,还是要进行补贴。
要是真正的放归市场,让粮食自由进口,那完了,没人种地了。
很多人,每天都趴在网上,我就问你一句话,你不用回答我,你回答你自己就行了:你睡觉前想想,你一天干了啥?
貌似一直很忙,貌似啥都没干!
你没创造劳动价值,又凭什么希望获得收入呢?
你光看到别人游山玩水,你咋没看到别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呢?
不看苦劳,看功劳!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交换,你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你的价值大小直接决定了你的收入高低,你就是个电工,你再忙碌,一天修100户电表,你的劳动价值不过如此,你若是个软件工程师,你开发了自动计费的电表,那么你的劳动价值就大了……
中国的电影,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为老百姓的审美观太初级,能卖座的,要么喜剧,要么眼泪剧。
电影的好坏以什么评判?
票房、感人!
导演以操纵人的眼泪为成功标准……
导演真正需要征服我们的是大脑,而不是眼泪,看看国外大片,你有几个看了想哭的?但是却让你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张艺谋的《归来》,我觉得还是初级片。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电影就是娱乐嘛,何必上升到这种高度,该哭哭,该笑笑,何必非要当教育片呢?
就是因为这种声音的存在,才使中国的电影一直处于哭哭笑笑阶段!
《阿凡达》让你哭了吗?
《地心引力》让你哭了吗?
《艺术家》让你哭了吗?
《为奴十二年》让你哭了吗?
我们需要心平气和的艺术,需要和风细雨的艺术,而不是狂风暴雨,哭了又如何?笑了又如何?
我惧怕教练技术,就是惧怕他的狂风暴雨。
举个例子,我说每天6点起床,那么伙伴们就会监督我,若是6点发现我没起床,接着就开车到我家来了,掀我被子,强迫性的、批判性的监督你。
若是你不参与活动?
那就全体批判你,批斗你,你自私,为什么集体活动你不参加?
我突然想起了《归来》,难道“四人帮”也上过教练技术?!
勃起久了,会疼的,软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