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听了几首崔健的歌。
松行长问,董,你还有喜欢听的歌没?
我说,《在劫难逃》。
松行长问,谁唱的版?
我说,叶蓓。
老铁说,叶蓓唱的不行,这首歌需要铁肺唱,叶蓓唱的半死不活。
我说,我喜欢一首歌就会反复听各个版本,最火的应该是老狼唱的,但是这首歌最有感觉的就是叶蓓版的,唱功算什么?就喜欢这种半死不活的感觉。
他们俩喜欢的歌,我都不怎么喜欢。
就是松行长点的那首《望月》我很喜欢,我认为是她的巅峰之作。
我给他们点了几首已经很老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很前卫的歌,梁博的《表态》、《出现又离开》。
痛仰的《再见杰克》。
蒋敦豪的《天空之城》。
逃跑计划的《海鸥》。
金海心的《爱似水仙》。
这些都是日常我跳绳听的歌,我觉得跟着90后00后玩耍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他们的歌单,年龄越大的人越不喜欢听歌。
这一点,出行感触最深。
比我年龄大一点的,长途跋涉时,若是开着音乐,他会烦躁。
让关闭。
包括我媳妇,也不允许我在路上放歌。
有时,公众号大姐会问我一些问题,例如现在流行什么歌,她拿来做直播时的背景音乐,她几乎不听歌。
这不是个例。
是普遍现象。
我日本前妻是什么操作?
她听歌就是QQ音乐的欧美流行榜,觉得好听的就选为收藏,90后与00后呢?他们为什么总能发现新的偶像?其实他们也是这个听歌法,不断的听新歌,不断追新星。
这就是为什么不懂他们的沟壑所在。
我跟着这些新新人类玩久了,我自己感觉有进步,例如国内这些摇滚乐队,我知道的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听名字就觉得很变态的,譬如《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跟着喜欢的歌也越来越多。
日常,我几乎每天都会在群里分享两类视频。
一类,国际交响乐的演出。
一类,民谣或摇滚的演出,最近我分享过新裤子翻唱的《花火》与《你要跳舞吗》。
我觉得,要积极与年轻人站在一起。
这样才够年轻。
才够现代。
有时,我跟同龄人一起出去玩,同龄人捣鼓我的车机,要么扫码登陆他们的QQ音乐或网易云音乐,播他们的歌单。
我就觉得,你们这些年咋没进步呢?
还是那些老歌,《勇气》、《至少还有你》、《龙卷风》、《盛夏的果实》、《男人哭吧不是罪》、《春天花会开》、《开始懂了》……
说明,我们知识库没有更新,审美没有更新,阿俊姐谈过一个观点,所有人的成年都是青春模式的延伸,这个怎么理解呢?她用一些历史人物来佐证这个观点,很多人的终极决策,决定自己生死的,决定大众生死的,往往与他童年以及青春期接受的价值观有关,青春期接受的YES会贯穿一辈子,就如同我们这些山东娃,无论是30岁还是40岁还是50岁还是60岁,反正上坟肯定要磕头,同时呢,认为谁不磕头就是大逆不道!
很巧,当晚我们就聊了这么一个话题,老铁讲了一个山东本土品牌去美国搞分公司,那肯定要招人,有华人,有黑人,有印度人,怎么选?毕竟人生地不熟,这些应聘者的硬件条件都差不多,都是名校,都是高分。
咨询了一个当地通,当地通给出的建议是,要招白种人。
原因是什么?
美国这么多年的发展,核心发力点是平等,不能有歧视,从而真正受挤压的是白种人,别人说什么可能无所谓,他们说什么就是歧视,就是错误。
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外地人的举措。
其实,等于变相压制上海本地人的权益。
老铁讲到这里,话锋一转,那么,特朗普的上台就是一种必然,即便不是特朗普,也一定是一个类似的角色。
我说,就是我经常说的那八个字,物极必反,潮起潮落。
等于,上海本地人抱团了。
要让上海再次伟大。
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
不是所有人的上海。
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在国人看来是个笑话,在美国却能当选的缘故……
因为,他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浪潮翻转。
这种翻转不仅仅是美国。
正在迅速席卷全球。
保守主义重新在夺取话语权。
松行长说,昨天我刷抖音,看凤凰卫视在分析高市早苗不会当选,理由是太极端,结果呢?绝对优势,现在的信息茧房不仅仅影响了普通人的判断,也影响了一些专业学者的判断,这几年格外的明显,我们对俄乌、对中东、对日本,对以色列,几乎一次都没预测准确过,这是信息源的问题。
我说,中金有年预测,所有选择题都选反了,这个怎么理解?是故意反的还是水平受限?
松行长说,经济预测问题,我觉得高盛还是可以的,不要看结果,而是要看论据,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出这个结论?我们缺少逻辑课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我们所有的思考终点永远是结论+经验,而不是继续为什么,去推理溯源,例如柳树皮可以退烧,中医有记载,全球传统医学都有类似的经验记载,但是欧洲人就会追问一句,柳树皮为什么会退烧?原理是什么?于是发现了水杨苷,进而发明了阿司匹林,这么说吧,上帝造完人,若是没有造欧洲,现在全球就是一片野蛮,他们对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类似的溯源推理。
我说,国内比较追捧的一个经济学家是陆挺,当年的高考状元。
松行长说,原先华泰证券的,后来去了野村,现在应该是野村的中国首席分析师,他对地产、化债是很有研究的,但是不能看中文版的。
我说,他是看衰的。
松行长说,我前段时间还看过他的最新报告,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股市热,经济冷。
我说,很多学者对国际大事预测不准,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松行长说,我认为,就是能力有限。
老铁说,也许是另外一种可能呢?
松行长说,他就是干这个的,他的观点就是他的结果,是他研究学术推理出来的答案,例如日本谁可能胜出,这是无关立场的,结果一个猜对的也没有。
我说,我自认为自己是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的,但是这两年我做定投感触特别深,我经常讲,资本是最灵敏的,也是最聪明的,你看,我们总觉得欧洲完蛋了,日本完蛋了,结果欧洲与日本的股市都创新高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欧洲我减仓减的很厉害,等于变相的在做空,结果它就是不下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运转理解是有偏差的,需要调整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型角度,就如同有人发了个帖子问,以色列口碑这么差的国家为什么可以免签这么多国家?然后马上有人回了一句,你的意思是,免签少的国家口碑不好就是了?!
嫂子过来端盆,要把牛排去加热一下。
嫂子笑着说,你看看你们几个,连沂水都管不了,竟然想管全世界……
我说,男人喝点酒,都喜欢聊这些。
松行长说,这就是我觉得你有一点很牛逼的原因,就是你从开始做定投就提出了你的观点,不预测,只应对。
我说,是我试着预测过,我发现,我这么聪明的人,竟然预测的都不准,说明我们的视角不是上帝视角,也不是高层视角,我们是在一个LEVEL很低的视角,若是连我们这样的视角都会判断反,那些财富级还不如咱的人,天天研究股票,一研究不就是一个输吗?!咱要知道咱不行。
老铁问,有1000万持仓是什么感觉?
我说,只感觉到自己渺小,微不足道,但是也有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前天我们几个骑友聚餐,阳哥给外地骑友介绍我,说董哥是千万富翁……,我听了总想笑,千万也叫富翁?不一抓一大把吗?另外,定投是我众多特长里最不长的一板,我跳绳不牛逼吗?我骑行不牛逼吗?我爬山不牛逼吗?我打球不牛逼吗?我写文章不牛逼吗?我爬长城不牛逼吗?全国范围内单论爬长城我应该进TOP100吧?这还是谦虚的说法,不谦虚的说法就是TOP10,真正从东到西走一遍的没有几个,一个手都能数出来。
老铁问,会不会看不上年薪10万或30万?
我说,我跟你讲真心话,我自己一年赚不了30万,就是纯能力,我赚不到,现在我若是不当懂懂了,你让我思考怎么一年赚10万元,我不知道,我也赚不了,所以我从来没觉得年薪10万少,一点都不少,上海的平均工资中位数就是1万元,我在上海有很多读者,有时我去上海大家也会小聚一下,普通白领,有的甚至还留过学,月薪就是1万元左右,能过2万都算高工资了,年薪30万在上海也属于佼佼者,咱这些乡下人一听到在上海或深圳买了房子就不得了,其实上海的房子很便宜。
松行长说,上海有数据,70%的房价不到400万。
我说,在2018年还是2019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当时判断上海房价的极限是平均工资与月供的关系,就是整个上海的房贷月供压力不可能高于平均工资*2,就是不可能说俩白领的工资加起来不够月供的,上海不是只有外滩与浦东新区,上海有接近1000万套房产,接近3万个小区,基本盘就是工薪阶层,光靠精英是拉不动房价的。
松行长说,房产最终也会遵循经济学规律,房价与租售比挂钩,什么时候持有房产出租产生的现金流大于银行存款时就可以理解为开始筑底了,算月供的话,按照国际标准,月供不能大于平均薪酬的50%。
我说,按照你这个算法,白菜价了,不会的,上海房子若是跌到两三百万一套,全国都去抄底。
松行长说,抄底的结果就是全国大抽血,三四线城市房产崩盘了。
我说,我媳妇前段时间总喊着深圳跌到位了,我就跟媳妇讲,你知道我这些年做定投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只要有人喊着抄底,就永远不是底,任何筑底都是漫长的过程,不是几个月,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包括A股上次调整,从2021年春天跌到了2024年秋天,股市是什么换手率,房产是什么换手率,没有换手率很难调整到位。
老铁说,我以前的工作是天天要出差,上海、郑州、西安、成都这四个地方去的最多,我觉得最近10年,上海变化最小,最近一次大事貌似就是特斯拉建厂。
松行长说,上海原本是推进4.0版本,也就是五大新城计划,一是吸引外资,二是开放人才引进,特斯拉可以理解为4.0版本的招牌菜。这一切的戛然而止是因为疫情,外资要走,人才也不来了,内资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大摊子。我们总是说,上海是集全国人才发展起来的上海,这是错的,上海走到今天是三次国际化发展的结果,第一次是外滩与租界,成为远东第一城。第二次是80年代与日本全面合作,就是现在的虹桥古北一带。第三次是浦东新区,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懂懂经常讲,什么时候到上海有到香港或新加坡的感觉,什么时候上海就真正强大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几个标准是什么?洲际航班密度、多种族人才、多语言、多文化交融……
我说,目前洲际航班枢纽里,前30强貌似没有北京上海。
松行长说,接下来的核心工作,一定是扩大开放。
我说,去年十月一,我带儿子开车去了趟外滩,行驶在上海的马路上,一点都不是我记忆中的上海了。
松行长说,是你长大了。
我说,应该是,感觉到处都破破烂烂的,没有我当年大都市的记忆了。
老铁说,高架两边都是老建筑了,你要去看新城。
我说,关键是南京路有了咱这边刘南宅步行街的感觉,卖炸串的,卖粽子的,卖雪花膏的,当年我在南京路游玩时,那时路两边还是比较正规的饭店,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娘水饺。
老铁说,外滩已经完全景区化了,当年没有那么多游客,现在全是游客。
我说,是的,所以,有时我在想,你说大家都说出去旅游,到底是旅游个什么东西?
松行长说,现在的旅游就是小红书与抖音PUA了女人,男人与孩子其实都是被拉上的。
我说,是的,我媳妇想去日本,我不去,她只能拉儿子去,我觉得旅游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属于兴奋区了。
老铁说,若是只是去国外的景区走一走,跟看了一场国外电影没区别。
我说,这个比喻太形象了。
松行长说,懂懂有个观点,把人当景区。
我说,最简单的道理,巴菲特、段永平,这不是全民都在旅游的景区吗?关键是他们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我跟媳妇也是这么讲的,规划节假日旅游,应该瞄准学习,例如去参加个什么活动,现在大家玩的游戏还是拍照发社交媒体让人羡慕,有什么好羡慕的?我看我那些同学,有在青海的,有在山西的,有在内蒙古的,一刷朋友圈全是这些,现在谁羡慕这些?羡慕又如何?给钱吗?你看看泰山上多少人?我们日常去爬的泰山,一共遇不到几个人,前段时间我们爬的那条线,全程就我们俩人。
松行长说,前段时间有个小伙子,貌似走那条线,没了。
我说,他不是走那条线,是他走错了,那条线到处都封着,不可能过去,我看过这个新闻,其实他跟着人群走就行了,他可能是从南天门那个位置朝北走了,那一片到处都是岔路,我爬过这么多次泰山,我都捣鼓不明白,我说的天烛峰那条路是需要钻狗洞进去,后来钻的人多了,应该也被打上补丁了,现在出了事,肯定管的更严了,爬山是很容易出事的,尤其是失温,冻死人不需要零下,10度就可以,即便是风和日丽,我也会背着冲锋衣+抓绒。
老铁问,董,你咋不参加泰山登山节?
我说,我这水平,白搭。
老铁说,李子成又是冠军,他老家就是枣庄的。
我说,我知道,去年还是前年,我们在中天门遇到了几个中年男人,都是枣庄的,我爬的比较快,他们比较慢,我自己先上去了,他们几个陪着我的女搭子一起到了南天门,他们几个是李子成的体校同学,但是多不从事体育了,胖的胖,肥的肥,说我们到南天门的时候,李子成已经下山了,等于至少是我们的双倍速度,我就算是比较能套路人的,一采访就能问个底朝天,我那个女搭子也是个采访奇才,就这么爬了一段山,她把几个人采访了一遍,这次爬山的主题是其中一个刚放出来,陪着来散散心,她把人家因为什么进去的,在里面经历了什么,采访了一箩筐……
松行长说,前段时间,我看了本书,说现在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因为人群磁场发生了变化,千禧年的磁场是积极、包容、有序,现在的磁场是压抑、狭隘、无序,现在最好的养生就是远离人群,你不合群的原因是因为你磁场好,与别人格格不入。
我说,我有不同的看法,先说个例,昨晚我回家,发现车位被占了,日照的牌照,当时晚上10点了,我给打电话,说马上出来挪车,娘俩一起下来的,一起给我道歉,说看我这么晚没回来,以为是我没在家,而且跟我爹打过招呼,我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早知道跟我爹说过了,我就换个车位停,没必要给人家打电话,我很内疚怎么办?帮着找了个车位给他们。前一天,我在书店门口遇到了一个小孩,感觉也就是刚会走,在两个车缝里哭,嗷嗷的,我立刻就跑过去问,小朋友你怎么了?有没有大人在?我看他妈妈在车里,故意把他放下去,说不要他了,意思是嫌他不听话,因为我这种热情的表现,反而惹的他妈妈很生气,意思是多管闲事,你要知道,我做出这个反应是很了不起的,因为我从来不关心任何人,也不看热闹,也不见义勇为。还有一个例子,是一家三口到球馆打球,他们家小朋友走场地内,女人也走场地内,他们都不会打球,从而不觉得走场地内有什么问题,走场地内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因为羽毛球是有后退动作的,我就提醒了一句,结果那个女的接着发了火,我都不知道她发火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不止我一个人提醒他们一家,从而她觉得被针对了?我现在日常出行,我感觉到更多的是谦让与尊重,这是千禧年压根不可能有的感觉,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友善了。
老铁问,你是看的倪海厦的书吧?
我说,倪海厦早死了多少年了,貌似才50来岁,当年也是互联网神医,自诩“中医鬼才”,天天研究如何增寿,三部曲,一是避免跟人打交道。二是融入自然。三是沉浸热爱,实现忘我。
松行长说,懂懂,你行呀。
我说,这才哪到哪,你有空我给你讲讲张悟本,那才是个奇才。
松行长说,说起奇才,山东高速的张亮,这个人绝对是个奇才……
我说,牛哥给我推荐过好几次,说是中国资本运作第一人,山东高速为什么这么牛逼?就是因为他的存在,我媳妇跟我讲,现在欧洲到处都是山东高速的工程,当时还有自媒体做过一期栏目,流淌着黄金的高速公路,现在应该都下架了。
老铁说,董,我给你推荐个自媒体,研究社会学的,很小众,很牛逼。
是个播客。
题材也很大胆,很新颖。
播客有个好处,能绕开很多敏感词审查……
现场播了一期。
讲农村人的群体无意识。
什么叫无意识?
我们拿显微镜看不断蠕动的微生物,不停的繁衍死去,从来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蠕动……
生,很随意。
死,很随意。
为什么生?
不知道,反正就应该生孩子。
死呢?
也很随意,感觉不惧怕死亡,一点点小事就喝药。
我说,现在不是过去,现在这么做的农村人也少了,我有N多年没听到谁喝药了,前段时间听到一个,老家那边的,媳妇做保险,整天往外跑,俩人天天吵架,有天吵到一半,男的喝了药,对外统一口径是心梗,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孩子跟我倾诉的。我小的时候?动不动就是谁他娘喝了卤水,送去抢救去了,喝药、上吊貌似是一种很常见的事,生死在农村真不是什么大事,我上小学的时候,遇到过上吊的,遇到过闺女把娘打死的,解剖现场我还去看了,那时邻居帮着脱的衣服,想给留个裤衩,让法医一剪刀给剪开了,另外就是各类车祸,我们早上跑校,见过多少车祸,各式各样的。所以,我经常跟孩子们讲,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信仰,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值得我们拿生命代价去换取,见义勇为咱也积极说NO,永远小心翼翼,永远做个窝囊废,不出头,不激情昂扬,不义愤填膺,生气也好,情绪也罢,都没有意义。
松行长说,昨天,你嫂子还说,懂懂为什么写情绪没有价值。
我说,你现在回忆初高中大学的事,大部分是不是已经模糊了?哪怕是最近几年的事,是不是也都很模糊了?人生是什么?就是发生与忘记,所以当下的情绪于未来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什么都可以放下,小时候看人家出殡,儿女都拿头撞棺材,咱就在想,他会不会真的撞死?以后是不是真的没法活了?结果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又有说有笑了,咱就理解不了,不是说要跟着走吗?为什么没走?!
什么都可以放下,什么都应该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