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蝉禅从济南回上海,路过我这里。
约了个午饭。
午饭吃了四五个小时。
聊了许多许多,我们熟悉的人与事,唏嘘不已,太多人陨落了,我们都属于幸存者,与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无杠杆或低杠杆,小心翼翼的活着。
近20年,我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根主线。
读者数量也差不多。
不断有人取关。
不断有人新关。
一天就是万人左右。
很线性,没有太大的发展,当然也没掉队。
日常聚会时,总有朋友问我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我说,好好努力,一年二三十万。
大家就笑。
以为我胡扯或谦虚。
其实,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我并不具备做生意的天赋,我卖卖茶叶卖卖酒,你以为很赚钱?勉强够团队运营成本,甚至都不够,我都是定期往公户里打钱,给大家发工资与缴社保的。
文章不是有打赏吗?
你数一下就行了,一天也就是100人左右。
90%是1元。
偶尔有个5元或10元。
一天也就是200块钱……
那我日常攒的钱是哪来的?
节假日大家给我的红包,前天,我跟品品香大姐还在谈这个话题,我说我自己并不赚钱,都是周围朋友平时给我一些钱,直接就打支付宝里了,也不会通知我,支付宝我媳妇用着,有时她会告诉我,有时也不会。
我就指望这个活着。
我是很早就发现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天赋。
于是,专心写文章。
品品香大姐觉得不可能,他们咋会觉得你没钱生活呢?
我说,这就说明,他们是真懂我的,是真的朋友。
因为,外人看到的,都是假象。
例如买个车买个房,若是朋友不帮忙,我压根不考虑,例如为什么最近去看坦克300?因为朋友想出这个钱,但是我去一看,坦克300实在入不了我的眼,毕竟我是路虎卫士、牧马人、LC76、猛禽车主,现在回头去买辆坦克300,我接受不了,哪怕只是买个当玩具,我也接受不了。
我不能说,我不买坦克300了,你把钱给我,我去买个别的吧。
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这种人的生活是非常态的。
我们是靠供养活着。
那,问题来了,他们都是电商时代的弄潮儿,一年收入几百万,几千万,你不眼红吗?
不眼红。
我给自己的洗脑非常彻底。
第一,我们的朋友发达了,我们是受益者,最简单的一点,会请我们吃饭吧?送我们个小礼物也至少是茅台吧?
第二,读者的钱,都是我的。
这个洗脑够变态吧?
你只有这么想,你才会发自内心的接受身边人的爆发,替他们高兴,愿意为他们牵线搭桥,而没有半点心理不平衡,也不会想着套路任何人。
我说我内心是纯粹的。
是真的纯粹。
嫉妒会扭曲很多关系,我没有嫉妒,只有祝福。
相反,你看,我朋友多牛逼,一个个都开着奔驰大G!
蝉禅,躺平了两年。
他很满意这个躺平的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没有投资,没有折腾,相反,自己原本在上海看的房子卖3000万,现在2000万就卖。
相当于白捡了1000万。
这使我想起了银行朋友跟我讲的,谈起了本地食品厂,他说,若是疫情期间没有贷款扩张,日子可能紧巴点,但是还能过,若是扩张过?举步维艰。
蝉禅开了个房车,上面写着感谢自然。
他开着去溯源,做农产品的。
他谈了一个观点,若是深入研究过农业,很多东西都没法吃。
这两天,品品香大姐也跟我探讨这个话题,她是看了一个视频,说大棚里连根草都不长,咋可能长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一定是来自于农户家。
我给品品香大姐科普,我以养殖来解释,动物植物其实是一回事,为什么拿动物举例呢?因为动物用药更多,不用说太远了,就是咱临沂规模养殖场养的鸡鸭鹅,比我们去山里吃的跑山鸡干净了十万八千倍。
是说,肉质干净,药物残留干净。
大家说的好吃,跟这个是两个维度……
咱临沂这边的规模养殖场,基本都实现了无抗养殖,所谓的无抗就是无抗生素的意思,吃的干净,疫苗干净,用药干净,养殖环境干净。
大棚里的鸡,生病的概率远低于散养鸡。
散养鸡为什么容易生病?
第一,寄生虫多。
第二,细菌多。
第三,水、食物不干净。
你以为跑山鸡用药少?
错了。
跑山鸡才是真正的药罐子,要定期驱虫,要定期喂脱霉剂,要防大肠杆菌……
我以前写跑山鸡是流浪汉。
大家总是笑我不懂。
这么说吧,鸡蛋,你宁愿去超市买,不要找个人买。
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这么写的原因是,我身边一群干养殖的,而且都是大户,以前我不是写过嘛,证券公司VIP客户群的门槛是500万,里面你看看名字,不是养鸡的就是养鸭的,俨然养殖交流群。
老头自己鸡下的山鸡蛋,你让他们往超市里送送试试?
一检验,不合格。
尤其是蛋鸡容易得一种鸡瘟,不喂药就死,喂了鸡蛋就不合格,因为这种药是禁药,一些小型的蛋鸡场也这么搞,有的喂了药以后,鸡蛋送不进超市了,就挨着送给社区蔬菜店……
所以,无论是鸡肉还是鸡蛋。
要么,品牌。
要么,超市。
这个事,你相信我就行了。
记不记得我写过郑州一个专业做三黄鸡流通的女企业家,柳亚男,一个非常飒的女企业家,这个行业是郑州一姐,其实也可以写是河南一姐,一搜,关于她的新闻很多。
她就跟我讲过,她自己吃鸡,只吃正规屠宰场出来的,并且排过酸的。
对于食品,我就一个观点:
相信品牌的力量!
是我爹我娘种的蔬菜好呢,还是寿光专业团队种的蔬菜好?
骑行寿光时,我写过一个故事,网上有个说法,寿光很多菜农会在大棚外开辟一个菜园,留着自己种菜吃的……
意思是,大棚里的菜,菜农自己都不吃。
你知道这个现象的根本是什么?
他们不舍得!
寿光的菜,都是供北京供上海,要经过层层农残检测,你可以看看山东市场监管局对寿光蔬菜的检测频率,比博尔特参加运动会时的尿检频率还高,三五天一次巡检,北京上海还会对入境蔬菜进行二次抽检。
山姆、胖东来,为什么火?
核心逻辑就是甄选+品牌可信!
大家都说自己是甄选。
但是,大家的话,未必是真的。
山姆与胖东来说自己是真的,大家就相信是真的。
董宇辉为什么带货那么强?
他说自己是真的。
大家一看,这小子面相很老实,大概率说的就是真的。
N年前,西安老铁给我设计了一整套针对懂懂的运营方案,其中就是类似的懂懂甄选,你是可信的,那么你推荐的农业产品就是值得大家信任的。
这个方案,我们没有推进?
第一,我不相信小作坊里有大标准,我认为,东西真好,一定成品牌了,若是成不了品牌,一定不是真好。
第二,我内心深处,还是想当个文人,不想成为一个专注于做生意的人。
为什么试水日照绿茶?
过去,我是卖普洱,主要做中茶。
总有读者问我,有没有绿茶?因为上班族不可能在班上捣鼓功夫茶,又想喝茶怎么办?可以喝绿茶,当时是让我帮着代购日照绿茶,让我帮着选日照绿茶里的硬通货,当时的硬通货叫雪青,一个驰名商标。
他觉得很满意。
我受到了启发,原来绿茶市场更适合我的读者。
因为,大家多是办公室群体。
又多是年轻人。
最初,大家的建议是,让我去日照寻找那种生态茶场,类似荒野茶,无农药,无化肥,价格可以高一点,做出差异化。
这个提议被我否了。
我的观点很简单。
第一,有这种生态茶场存在的可能吗?
第二,好东西一定会成为品牌的,咱若是做日照绿茶,只能跟头部品牌合作。
所以,前两年,当我旁观蝉禅去搞溯源,搞农产品,又是卖鸡又是卖鸡蛋又是卖牛奶,我觉得这个事需要值得打个问号,而且光系统开发就投入1000万+,我就问我自己,我会在上面下单吗?
大概率不会。
为什么?
东西真好,咋可能没成为品牌呢?
我觉得,此路不通,不通的原因是太小众,小众到什么程度?
第一,你的信徒。
第二,没有体验过品质生活的,若体验过,他会直接选品牌。
这就如同微商时代,丁香老师被洗了脑,用着几百元一瓶的杂牌化妆品,我就问她,你有这个钱为什么不买雅诗兰黛?
她反问我,现在谁还用雅诗兰黛?
这是我过去的认知。
蝉禅给我科普了一遍后,我突然觉得,他做的这个事,可行。
怎么给我反洗脑的?
农产品有绿色认证,有有机认证,有生态农场。
若是问咱,哪个含金量最高?
咱肯定回答,有机认证。
蝉禅告诉我,不对,是生态农场,尤其是国家级的,过去全国只有三四百家,这个是层层审批的,有机认证只是说生产过程是有机的,而生态农场的要求则高的高,例如多选在了水源地的上游,为什么会选这里?
水源地上游,本身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要求很高。
去年还是前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去日照玩耍,当地朋友带我们去了一个农家乐,跟我们讲,这个农家乐虽然一般般,但是食材牛逼,因为食材均来自于他们的农业基地,没有化肥,没有农药,因为水库沿线的土地也属于水库单位,为什么不给老百姓?就是怕水源污染。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
蝉禅这次来给我科普生态农场,说生态农场多从水源地拿地,我突然就对上号了。
原来,如此。
应该也是彼此的一种契合。
做生态农场的,多是有钱有情怀的企业人,他们本身就想找那种比较生态的地块,没有因为化肥农药而板结的土地,水源地管理部门呢?对土地承包者也有类似的要求……
一拍即合!
蝉禅跟我讲,他做的每一款溯源,都是这个标准。
从而,根本供不应求。
为什么?
产量本身就不大。
品质又高。
他推广的方式是上海交大的企业家同学群里。
我问了一句,这些产品,在传统渠道买不到吗?
他说,买不到。
他一一展示,给我看他溯源的过程以及企业家同学的反馈,使我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他做的这个事,其实是很牛逼的。
等于把封闭的生态农场给予了市场化。
为什么说是封闭农场?
这些农场主的产品,过去多是区域性消化,本地的达官贵人们分分,甚至会出现一种情况,会产生滞销,产多了就卖不了,我仔细想了一下,沂水水源地周围那一圈其实也有N多生态园,其农副产品其实多是赠送模式,能去拿地的多是企业家,养的鸡,大家分一分,种的菜,大家分一分,不要钱。
他们也想市场化。
只是没有合适的渠道。
蝉禅是跑通了这个,最关键的一点,这个事需要讲好故事,例如国家级生态农场比有机农场级别更高这个事,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另外产品卖价也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也差,例如苹果大小不一,只有中高消费者才能接受这些。
我问蝉禅这个事赚钱吗?
他说,不赚钱,是跑这些农场的时候很快乐,这些人都是奇人,怪人,牛逼人。
问题来了,听他一科普,我会买吗?
会!
有机农场,其实存在认证以及抽检作弊的可能性。
但是,生态农场,不会。
一方面,农场主本身有这个初心,没有这个初心,他就不搞这些了。
一方面,地块属性决定了,水源地。
他们说是生态种植或养殖,就是真的!
为什么山姆、胖东来没有关注到他们?
他们量太小了。
蝉禅要把这条线当未来的长线去经营,理由就是中国现在走的路就是日本当年走的路,要研究中国未来的市场,就看日本过去的市场,老龄化、食品安全都是大赛道……
关键是,他很享受,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自己长期做的赛道。
也可以说是作品。
日常,我们接触的电商人特别多。
有钱人里电商人超级多,例如群里这么多人买指数基金,大家一晒就是千万起,但是另外一面呢?
人人焦虑。
为什么?
第一,收入不可持续。
第二,没有作品,过去赚到的钱,是时代给的红利,在攫取这些红利时,其实是伴随着血雨腥风,很多东西是拿不到台面上来的,例如为什么如此的暴利?因为做的保健品或黑五类。
真正阳光且可持续性的事业,才是每个电商人的追求。
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份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客户能说声谢谢的事业?
哪怕这份事业一年只收入几十万。
他们也会觉得,很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是大家一直都在苦苦追寻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你赚钱了,一问,你的业务是什么?你的作品是什么?
没有。
为什么没有?
拿不到台面上来。
这是很多人焦虑的根本所在。
觉得,自己缺少代表作,为什么前几年我突然装逼停掉了懂懂日记,去写书去了,因为我觉得懂懂日记是我的饭碗,是为了吃饭而写的,并不是我真实的水平,我需要作品,需要有高度的东西。
其实,是一样的心理。
最近,跟品品香大姐接触的比较多,接触多了以后我发现,做品牌久了以后,能被动学到很多品牌运营的知识,毕竟品牌动作最终都体现在终端上。
我们两家都卖日照茶仓的绿茶。
从而,我们总希望日照茶仓越发展越好,最好成为日照的第一名片,甚至是山东土特产的第一名片,那就需要做很多基础型的工作。
昨天,下雨。
下雨天,茶场不炒茶,会比较清闲。
品品香大姐喊我,要不,咱去日照茶仓逛逛?
好!
主题有三个:
第一,产品线建议。
第二,宣传建议。
第三,全产业链建议。
对于产品线,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要定下色系,其次呢,做的产品要少,就那么三五款就可以了,给客户的选择越多,客户越懵逼。
你看,特斯拉、苹果,就那么几款产品。
对于宣传,我的建议是直接大大方方的展示,绿色食品、美国雨林认证,另外把本土茶企纳税第一也大大方方的写上,广告语里不允许第一,但是纳税第一是允许的,因为这是事实,国家也鼓励。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说你的品牌大,你的市场大,那么我请问你,为什么你纳税没有日照茶仓多?
说明,你规模不如人家。
我跟品品香大姐有一点是共识,要想真正的有竞争力,最终还是需要全产业链,现在的茶园是合作社模式,企业与茶农共同管理,给他们发药发化肥,然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绿叶回购,这种只能当过渡模式。
核心,还是要自有茶园。
以自有为核心。
以合作社为辅助。
我们的茶叶品质体现,不是从茶叶炒制开始,而是从茶园土壤管理就开始了,我们的想法是看看能不能一人拿点钱出来,为爱发电,助日照茶仓一臂之力,让其拥有属于自己的茶叶基地。
从茶农手里一点点收地吗?
不需要。
过去,太多的人做过跑马圈地。
现在,很多都觉得成了累赘,想出手,我们只需要从这些大户里找到合适的一片就可以了,就从这里开始,慢慢的扩张,先做有机认证再申请国家级生态农场,一步一个脚印去发展。
那么,在选地块时,就要选这种,带有自然生态优势的。
有山有水的。
最好是水源地周边的……
结果,还真有这么一家,联系了一下农场主,决定去看看。
怎么形容呢?
就是世外桃源。
就一点,茶树管理的不怎么合格,半荒废状态,没除草,农场主的观点不同,他认为,适当的草反而让生态更加的完美。
我问他有没有做过有机认证?
他的意思是过去弄过,后来为什么不弄了?
一是年年审核,太麻烦,还需要花钱。
二是他本人就是名片,不需要解释。
若是按照蝉禅的标准,这就是一个很完美的生态农场,只是没有进行评级,他的意思是他也不屑,就当自己玩的一个场所,到这个季节,会雇人采茶,炒制以后会卖给一些老客户,老客户会为他的生态以及他的专业性买单。
他的茶的确好喝。
花香味特别浓。
就是生态优势。
我弱弱的问了一句,这样的茶卖多少钱?
他说,少不了1000吧。
乃至,走的时候,他送我两包,我都觉得可不好意思了,太贵重了。
是真的很好喝。
看完,返程路上,我问日照茶仓的老板会会姐,咱能炒出这个味道的茶吗?
会会姐的答复是,若是有对应的原材料,没有问题。
核心是生态。
这就是为什么茶叶讲产区的缘故。
不同产区,不同生态,不同味道,炒制差距有,但是最核心的,还是生态差距,不同生态最终一定会有对应的不同味道。
农场主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洒脱,他对开拓新市场没兴趣,他认为自己拥有一群铁粉,每年用茶只用他的……
说真的,参观完这个茶场后,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茶叶本身,而是理解了蝉禅为什么干那个事,他为什么坚信自己的产品有人买?为什么坚信大家会复购?其实就是他亲眼看到了,亲身感受到了,若是说让我自己买点日照绿茶喝?我还真可能买这个老家伙的,他的生态就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半荒野茶,口感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有着非常浓厚的香气,而且会有层次感,有变化,有草香,有花香。说领导动不动跟司机就偷袭过去了,就是单纯的喜欢他家的茶叶,过去蹭茶喝。
我们走的时候,还遇到了来访的小车,一看就是专职司机。
返程时,我们碰撞了一下彼此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
第一,这个农场,他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与精力,不会轻易卖,即便卖,也是天价,在他心目中,这是他半生的作品,若是不缺钱的前提下,就是非卖品。
第二,他渴望市场认可,又无从下手。
这也是蝉禅模式能被农场主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蝉禅直接提出了包销模式。
我跟这个农场主聊天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对自己产品鹤立鸡群的自信以及无法打向市场的无奈,为什么打不进市场?市场会把他的产品归类为普通产品,不能给予对应的溢价。
第三,生态的确决定口感,第一次感受这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