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次日,巧遇XX科前主任,已退休。
我把媳妇进急诊的事简单一描述,问他哪里处理的不严谨?
他说,急救就一个原则,就近,镇级医院就是最基层的抢救单位,完全可以信任他们。第一,他们会有个初诊,是心脏问题?是肠胃问题?第二,不能留的他们肯定不会留。最关键的一点,优先给建立静脉通道。
我说,我媳妇到中心院的时候,扎针都扎不上了。
他说,这两天有个新闻你看了没?有个大学生头孢过敏,自己拔了针。这个行为才是整个事的转折点,再扎扎不上了,我们说的肾上腺激素之类的,你以为是打在肾上?在跟死神赛跑的时候,静脉注射是最快的,直通心脏,由心脏泵全身。大学生想停针很简单,只需要把输液上的开关推到最小就可以了,自然就关闭了。
我说,又学到了一条新姿势。
他说,头孢现在不需要做皮试,但是有30分钟的观察期,理论上,完全可以抢救,我看有医生推测是急性心肌炎,可能没有做后续取证,最终定格在了过敏,医院愿意赔偿,但是不道歉,因为符合正规流程。
我说,做手术的时候,都是先扎针,然后不让滴。
他说,就是静脉通道,那个麻药也是通过这个注射进去的,否则咋喊一二三你就昏迷了?若是扎屁股上,喊到300你依然生龙活虎,静脉通道既是麻醉的高速公路,又是抢救的高速公路。
我说,看来以后上吐下泻也要谨慎。
他说,家里有人上吐下泻,第一反应就是补充电解质水,送急诊后,为什么要先抽血?最重要的就是测血液中的钾与钠含量,低钾会导致室颤,低钠会导致脑水肿,单纯补水是没用的。
我说,吃咸菜呢。
他说,也可以。
我说,昨天跟我讲,买了养胃套餐,应该又是中医类的,当时在急诊开药,我跟医生说,吃中成药过敏,不要给开中成药,医生跟我讲,急诊不会。我媳妇这智商,只能理解中药了,那天我跟她说,我们能在40岁依然生龙活虎,根源是疫苗+现代医学+干净的水,若在古代,咱这个年龄即便是不挂,也是老头老太了,你不要总是拿历史人物的寿命来说事,一是他们的年龄未必准确,例如中国所谓的长寿村,最核心的长寿秘诀是年龄造假,中国有且只有两个长寿村,一是北京,二是上海。二是幸存者偏差,历史上大部分人也就是四五十岁的寿命,即便是被大家认为科技最繁荣的大宋,那个宋神宗有14个儿子,4个没出满月就挂了,4个没活到5岁,3个没活到20岁,活过30岁的只有3个,基本就是丛林生态,自生自灭,靠量取胜,这就如同总有人说,没有中医我们怎么活过来的?人家老鼠不一样没灭绝吗?原理是一样的。
他说,家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多讲爱,你挑战她的认知,是对其权威的挑战,自然是不能认的。还有,成年人是很难认错的,那意味着对自身过去所有逻辑的推翻,内心天然抗拒。
我说,其实我是心疼她。
他说,没用。
我说,这次急诊之行,感觉还是要多在医院发展几个老铁,尤其是急诊领域的。
他说,没那个必要,你有空研究一下有黄金抢救时间的病症,我岳父三次脑梗,一点后遗症都没有,第三次就在你们乡镇,保姆看着他头耷拉了,接着联系我,我接着联系你们乡镇的120救护车,过去先排除了心脏问题,基本确定是脑梗,我这边就带着救护车过去了,那边救护车往这边送,在东环路的位置就接上头了,然后这边也联系好了,直接溶栓。你媳妇的那个,当时症状吓人,只要排除了电解质紊乱,其实没啥问题,真正需要跟时间赛跑的就是心梗与脑梗,心梗是俩小时,脑梗是四小时,父母年龄大了以后,可以给他们装上监控,我们有个同事,在监控里看到父亲脑梗了,接着过去送医院,也没有后遗症。
我说,我妹夫的亲哥,酒后脑梗了,连夜送到了医院,可能怕人,谁也没联系,医生建议溶栓,但是家里人害怕,说做不了主,次日再决定,比我大不了几岁,现在嘴歪着,自己手机密码都想不着了。
他说,急诊问题,相信医生是没有错的。
跟媳妇去急诊那天,媳妇体征稳定后,我先送儿子回家,路上,我跟儿子讲,看到急诊上的那些医生了没?有没有记得爸爸跟你讲过的?我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吃什么住什么,不是贪图享乐,而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那些医生都是闪闪发光的人,社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的美好。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喊着,只想躺平。
哪怕打螺丝,也是对社会有价值的。
要从小给自己种下两个心锚。
第一,我们要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去为全人类创造点什么价值,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的更美好,未必如马斯克一般的牛逼,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去推进人类进步。
要去具体的生产,具体的创造。
不要学妈妈。
妈妈的人生是匮乏的,她的梦想就是什么都不干。
第二,钱的终极功能,初级功能是买物的,高级功能是买替身的,除了思考、决策、交际外,其它工作都由他人来完成,从一个战士升级到一个运筹帷幄者。
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躺平。
因为,父母太累了,从小父母心心念念的梦想就是什么都不干。
从来没觉得劳动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喊劳动光荣的缘故。
是大家不愿意劳动。
给戴个高帽。
记得,我写过一个片段,去车管所办业务,俩辅警在聊天,在羡慕一个已经离职的同事,那个同事找了个好老公,不让她上班了。
俩人真的是垂涎三尺。
意思是真幸福,神仙般的日子。
咱不能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相反,咱要反复教育他,要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世界因为你的付出而变的更加美好。
不做纨绔子弟,不做躺平者。
就是人生,压根没有这个选项。
前几天,有朋友来跟我讲,她老公是城三代,这个城是大城市的意思,爷爷是地主级的,到爸爸就成了卖摩托车的,到老公呢?随便找个工厂上个班,一个月五六千块钱,但是过的很幸福,幸福在哪呢?喜欢养鱼,说最幸福的事是看着鱼长大了一点点,这个事就是老公心目中最大的事,能盯着鱼缸一盯两三个小时……
什么奋斗?什么付出?
你们这些外地人搞吧。
我们本地人不搞这些!
我爹我娘也是个很好的例子,从进城开始,没有再参与劳动,就是纯玩,他们对同龄人里依然在打工的人,只有嘲笑。
看吧,我儿女有出息,我什么都不用干。
这是农村人的终极梦想。
有人会有担心,若是咱的娃不乱折腾,大概率衣食无忧,利息都吃不了,一折腾呢?很容易返贫。
不要这么想。
哪怕返贫,也要鼓励孩子折腾,这代表着他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车友聚会时,我喜欢采访一个问题,上学时,你是什么成绩?
两个共性:
第一,多念过高中。
第二,成绩没有特别好的,一般就是10~20名。
最终,也就是读个二本。
也有成绩特别差的,例如我大G车友,他那天跟我讲,高中时,他早自习不上,晚自习不上,还经常迟到,后来班主任就跟他商量,你迟到不要紧,能否等下课了再进去?你打报告进去,老师觉得你不尊重他。
高二,去学开挖掘机去了,发现挖掘机比上课更难,又回学校读书了。
学习特别好的,为什么很少有折腾出花样的?
一个根源性的问题,被父母扼杀了创造力。
不敢折腾。
我儿子这次考试,历史满分。
昨晚开家长会,媳妇去参加的,媳妇发信息给我,说老师表扬了儿子,特别提到了历史满分,因为历史类似语文,需要写一些小作文小观点,一般都会扣分。
儿子历史为什么满分?
有爸爸这个榜样呀!
我写完《懂懂学历史》后,打印出来的校订版,我先送了他一本。
我的观点很简单,历史没有标准答案。
谁都可以谈。
谁都可以表达。
为什么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没有真相。
为什么没有真相?
因为,没有记录。
是不是互联网时代就要好一些?
错了,更不好了。
因为,互联网自带橡皮功能,中国最有名的足球运动员,现在连名字都没有了。
前几年,我们赞美的大白。
你在网上还能看到这些照片与视频吗?
这可是咱亲身经历的。
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包括名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视角,就如同董小姐这个事,有人吃的是学历的瓜,有人吃的是手术的瓜,有人吃的是小三小四丈夫的瓜,自己也不差,媳妇被一次次搞怀孕,为什么不离婚呢?
我给儿子推荐过一个博主,谢玄1991,他主要是在B站上讲《大明王朝1566》,我最佩服的是他的视角,一般人谈历史,要么聚焦到了野史,要么陷入了最传统的“忠奸论”。
他的视角是什么?
剖析机器的运行机制。
任何机器的运转,核心是需要耗材。
谁是耗材?
如何管理耗材?
这就是最大的学问。
整个大明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渔夫与鸬鹚。
鸬鹚还要感恩戴德,为什么?
一,渔夫定期投喂。
二,渔夫设计了一系列的概念,如仁义、忠孝。
昨天,小宝给我发信息,说抖音上阿斗那篇,刚更新了不到24小时,100多万的播放量了。
我表示了祝贺。
过去,我总觉得,她谈的是野史。
现在,我觉得,她贩卖的其实是视角。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历史与名著,没有标准答案,只是学习越好的孩子越容易被标准答案束缚,平时行为很规范,思想也规范,脑子里一有胡思乱想就觉得自己是不可饶恕的。
自己咋这么龌龊?
之前,我写过一句话,作为作家或艺术家,是不该有道德的。
你眼里,只有平铺直叙。
没有对与错。
没有道德,没有羞耻。
那是你们俗人的事。
也不需要被理解,就如同我前几天分享的那段话:如果你真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那就让它变成真实可感的作品,去传播、去售卖、去帮助他人……让它成为你的语言,而不是执着于别人能否"懂"你的深度。等待理解,不过是廉价的安慰,即使有人懂了,又能怎样?这种理解毫无意义,填不满精神的荒芜。真正值得做的,是用写作、创作、绘画、音乐、录制、拍摄、表达等等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式,把内心世界解剖出来,然后把你的世界抛向这片喧嚣的现实,让它在碰撞中被感知、被铭记,成为你精神的烙印。
我们是艺术家,何必需要普通人的理解?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家人有意无意最终都会成为自媒体,至于能不能发展壮大,那需要看最终有没有深邃的思想以及独特的视角。
我儿子,百分百会成为自媒体人。
当然,未必有我的天赋。
为什么一定会成为自媒体人?
耳濡目染。
也可以理解为,祖传。
一方面,知道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谁都可以表达。
一方面,知道这东西可以产生什么红利。
例如,我们无论走到哪,都有绿灯,对于儿子而言,他已经习惯了,他知道这背后的根源是因为爸爸是一名写手,等他长大了,他也去写的时候,他也会如此。
大部分家庭是没有机会旁观到这些的。
这么说吧。
我二姐算是跟我走的比较近的,因为我读高中时候她教高中,从我读高中她就负责照顾我,我们两家住的又比较近,二姐就经常跟我讲,你们的生活是非常态的。
她都理解不了。
我们的孩子,比他们的同龄人,要多了一条线。
一方面,按部就班上学,找工作。
一方面,自媒体慢慢做起来了。
我跟小宝以及儿子都谈过这个观点,视角大于史实,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尊重原著吗?还搞上了爱情。
事实不证明,是成功的吗?
要说对历史或原著魔改最疯狂的,莫过于东方不败。
金庸都亲自下场批判,他认为徐克压根不懂武侠,原著里东方不败是个配角,是个糟老头,而徐克给改为了雌雄莫辨的妖娆霸主。
我们现在谈的历史,都是小说。
那么,谁都可以加工。
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行了。
这么说吧,再过500年,当时再牛逼的史学家写2020年到2025年的历史,若是拿给咱看看,也是胡说八道,离真实很远很远。
同理。
今天再牛逼的史学家的论点,拿给当时的人看看?
也是胡诌八扯。
我学历史的时候,我的出发点是?
今天即历史。
历史即今天。
我从人性的角度去推理,换位思考,学习历史的核心出发点不是弄明白史实细节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核心是成为一面镜子。
人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例如,宫斗。
今天没有宫斗吗?
前面,我总写一个观点,大家觉得很扯蛋,我说我在我们家绝对权威,连父母、兄弟姐妹找我都需要心理建设。
其实,你壮大了以后,就是如此。
若是我有一家上市公司,等我死后,我的几个前妻,几个娃,肯定立刻开启撕逼模式……
青岛双星,最近就在上演这些。
还记得当当网李国庆两口子撕逼不?
一回事。
历史一直在不断的重演。
企业做大了,就是一个国家。
谁继承多少。
谁来说了算。
这都是抢出来的。
家庭和睦能否规避这些?
规避不了。
家庭和睦只能解决小冲突。
到了李世民这个角色了,必须杀亲哥才可以……
你以为双星那些人不想杀了对方?
也想。
只是法治时代,杀人要偿命而已。
那年,郭广昌大手笔入股了青岛啤酒,讲了个故事,当年他在复旦大学读书时,骑自行车去北京,返程时路过青岛,把仅有的饭钱拿来买了一瓶青岛啤酒。
从此,种下了心锚。
青岛啤酒,真好。
郭广昌,被称为中国版的巴菲特。
但是,跟巴菲特又有不同。
巴菲特是只持股,不参与管理,不争取企业的控制权。
但是,郭广昌不同。
他要的不仅仅是入股,还要说了算,想左右企业的发展,他觉得青岛啤酒的优势是品牌大、根基好,缺点是什么?
不现代。
一是产品线不现代。
你看,其它品牌多进军了精酿、无醇,而青岛啤酒呢?没动静。
二是销售网络不现代,还是最传统的酒水代理模式,没有进军国际,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没有进军电商以及短视频。
记不记得我卖过一段时间百年之旅?
那就是复星系掌权时搞的。
想通过百年之旅占领精酿高端市场,定位就是啤酒里的茅台与拉菲。
复星肯定是现代的。
思想也是前卫的。
他们想对青岛啤酒这个老古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关闭一些不赚钱的工厂,对整个产业进行南移,因为中国消费最终就是东南沿海,不应该继续扎根北方。
同时,要对全球进行输出。
出海。
产品线也要升级。
国资委一看,我草,你这是要把我青岛啤酒搞成一个昙花一现的爆品呀?那不行,我们青岛啤酒走的就是稳定路线,我们是老品牌,老品牌不是说不拥抱新生事物,而是要缓慢的拥抱,而不是脱胎换骨。
复星的战略是,国际化、数字化、高端化。
砍砍砍,换换换。
国资委的战略是继续活在舒适区,不是不进步,而是在不断的扩大舒适区,例如把山东、陕西这两个省先护住,市场占有率80%,然后再缓慢的去辐射河北、河南,精酿我们也搞,无醇我们也研发,只是比较缓慢而已,我们是脚踏实地做事。
战略不同,自然就开始抢夺控制权。
复星继续买入。
国资委也继续买入,国资委联合省内这些大企业联合注资。
最终,把复星打下去了。
记得骑行山东时,我写过郭广昌与青岛啤酒,静静老师跟我讲,郭广昌大概率只是为了收购青岛啤酒而讲的这个故事,他已经逐步退出了。
现在还原一下整个剧情,应该是被赶出去了。
但是,复星有很多观点是对的。
例如,产业化南迁。
例如,抢精酿市场与无醇市场,青岛啤酒这几年在山东份额也损失不小,被一个小品牌抢了先机,就是泰山啤酒。
泰山啤酒怎么抢的?
就是复星提到的精酿+数字化。
泰山啤酒最初就是靠朋友圈火的,你看山东每个县城都有泰山啤酒专卖店,人家没有采取传统的铺货渠道,都是谁想喝谁自己去店里拿,我们现在出去吃烧烤都是让泰山啤酒老板娘给送。
经济形势一不好,北方的钱会加速南下。
为什么?
因为,都在杀鸡取卵。
他们知道这样会赶走企业不?
知道。
但是,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上面给的任务就是这些,你看现在都开始扫街了,卖酒的卖茶的甚至小超市,全开始了。
身边不少朋友开始南下。
要么,去浙江。
要么,去广东。
新时代的衣冠南渡……
你看,为什么大家纷纷炒股去了?
就是不愿意继续搞生产了,我不赚钱还不行吗?
自保的一种方式。
杭州房价怎么起来的?
你真以为靠什么六小龙?
核心就是衣冠南渡推高的,例如山东这些电商人过去,一买就是一两千万的房子,关键是这不是个例,是整个北方电商人都在南下。
那天,跟大家聊到了这个话题,电商人普遍表达了两点。
第一,所有人内心都是热的,都是愿意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的,但是,必须标准统一,不能差别对待,咱这边这么搞,人家浙江、广东网开一面,那么运营成本就竞争不过人家,现在有个事实没人谈,那就是完全阳光百分百亏损,这不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吗?!
第二,所有人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原本是服务关系,现在是对立关系,企业者原本是生产者+贡献者,现在成了人人喊打。
其实,大家是一条绳上的。
是供养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浙江那么牛逼的缘故,上次我去宁波,当地朋友跟我讲,公务员在饭局上是坐不了C位的,我觉得很惊讶,后来听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版本,说除了公检法这些执法群体外,你是可以指着他们鼻子训斥的。
这?!
前两年,本地有人提议,说本地食品电商做的很好,应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群体,当时我还作为群众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地的食品电商多是拼多多,饼干的售价约等于面粉的售价,4米2的货车,一车利润只有500元,只要朝他们开刀,百分百全死,若是忽视他们,本地电商还能带动一些产业,若是重视他们?整个产业链就死翘翘了。
后来,提议这个事的人身体不舒服,这个事就搁浅了。
那么,回到正题,学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
知道事物运转的规律。
先知先觉。
历史上每一次衣冠南渡,都是风向标,王羲之老家是临沂的,为什么他活动范围是江浙沪?就是当年举家南下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
这是一个安全大于利润的时代。
企业人为什么纷纷躺平了,不是说没有闯劲了,而是风向变了,越努力,越蹦跶,越容易出事,不如装死,不被人关注,过几年欣欣向荣时,再出来高歌猛进,看一个细节就行了,当年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企业家,几乎全体哑声了,要么在游山玩水,要么直接停更了,能躺平的创业者算好的,至少说明负债率足够低,很多创业者是不能停的,投资者不允许你躺,银行不允许你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