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小师妹,93年的。
初中老师。
非在编。
是个普通的代课老师,工资很低。
也就是2000元?
具体,我没问过。
她是教语文的,另外一个小师妹介绍给我的,我想让儿子补补语文。
400元两节课。
俩小时。
先试一次。
怕影响孩子发挥,我和媳妇主动外出。
我从监控看了看。
我觉得,这个小师妹有个小小的问题。
说话,太冲。
有点像我小时候的中学老师,总想把自己打造成严师,动不动起高腔,她自己意识不到,甚至认为可能这才是负责。
我打羽毛球,自然也会建议儿子打羽毛球。
为什么我没送儿子去学羽毛球呢?
因为,教练都不合格。
教练没有爱。
只有讽刺、打击、挖苦,甚至动不动你妈了个逼……
很多家长喜欢。
我不喜欢这样的。
尤其是我参观了西安老铁搞的羽毛球培训基地,里面多是国家队退役的,看看人家那教学,如沐春风,你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爱。
你首先要有爱。
去年暑假,球馆来了个女大学生,体育专业的,教羽毛球。
我让儿子去试了一节课。
试课不要钱。
我特意给女教练买了筒球。
儿子回来跟我讲,教练跟他讲:你是我见过协调性最差的小孩!
儿子,再也不学了。
前天,我和大志在张老师那聚餐,大志聊起了认知偏差,说带着妈妈去济南看病,发现医生很和蔼,大志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医生不行,若是医术好,咋可能如此的谦卑?谦卑就是因为医术不行。
你看看,咱沂水的三甲医院主任,哪个不牛逼哄哄。
记得,我做完脂肪瘤手术后,我写过一篇文章,以后哪怕割痔疮也要到上海,你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有爱的,爱他们的病人,爱他们的职业。
邻居家有个体育生,小女孩,数学差点事,怕考不上高中,主动跟妈妈提出,想补课,听说同学找的那个数学老师很好,现在补课都跟地下党似的,怕人,妈妈就联系到了我,问我能联系上这个老师不?
我给联系上了。
结果呢,这个老师是个傻屌。
他跟小孩子的同学说,XXX的基础太差,考高中基本没有可能。
同学又告诉了小女孩。
结果,死活不补课了,不仅仅不补课了,连学都不想上了。
昨天,路过缤纷鸟。
是个美术培训基地。
我儿子也在这里上过课。
我和媳妇感叹了同一句,那个老师太牛逼了。
牛逼到什么程度?
你能感受到她对每个孩子的爱,能叫上每个孩子的名字,家长来接,她就知道你接谁,这个不用心根本做不到,对谁都是热情洋溢,全沂水所有的美术机构都倒闭了,她也倒闭不了,因为有爱。
搞培训,不管搞什么培训。
要先爱孩子。
后授课。
不能敷衍,你爱不爱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试课完毕后。
我问儿子,对老师满意吗?
他说,不喜欢她。
我给儿子找私教时,我都反复跟中间人讲,不在意成绩,不在意效果,只在意有没有人能陪着他,总比他打一上午游戏强吧?所以不要有任何压力,就当帮我们看孩子了。
我是真这么想的。
我们对孩子又没有期待。
能考上高中就读,考不上就算,哪怕躺平,他也不会生活的太差……
没有期待就是自由!
我跟中介我们认识的小师妹讲,这个老师不大行,重新换一个。
中介的小师妹不知道怎么转述的。
反正对方非要把400块钱退回来。
我说,付出就该有回报,试课也要给钱的。
她说,要不,我请客,大家一起坐坐,这个小姑娘很励志。
我说,也可以。
所谓的励志是指,父母离婚了,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她从读大学起,基本就是自力更生……
这不算励志吧?
类似的故事太多了,现在离婚率这么高。
应该反过来理解才对。
别人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你可以得到两对爸爸妈妈的爱。
昨天,在球馆遇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小朋友,他学球时偷懒,管理员都在劝他,意思是必须好好学,我以为是亲戚,等小朋友走了我才知道,小朋友也是个准孤儿,爸妈离婚了,又各自成家了,没人管没人要了,时而爷爷家,时而姥爷家。
后来,我一想,跟俩女人出去吃饭,太麻烦。
不如让她们到我书店喝茶。
中介没来。
只有这个给我儿子当私教的小师妹来了。
我深度采访了她。
的确很励志,专升本,非师范专业,又考了教师资格证,这几年一直在试图上岸,公务员也考,教师也考,说自己没多少机会了,马上35岁了,到年限了。
我问,结婚了没?
她说,没。
我问,有没有在辅导班代课?
她说,也有。
我问,只瞄准了上岸?
她说,这两年是,否则不甘心。
我说,给你讲个题外故事,济南很流行吃烧烤,有年突然流行吃烤鱼,对面新开了一家烤鱼店,我们决定去体验一下,结果体验很不好,一是太咸了,二是太辣了,我们就跟老板反馈,你这个口味要改,否则在济南开不下去,济南人虽然口味重,但是没有这么重。他跟我们讲,他原先是开大货车的,是花钱去成都学的配方,师傅教给他的经验就是能吃辣的就能吃咸,能吃咸的就能吃辣,鱼的核心是调料。
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市场,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实对于私教而言,大家并不指望学到什么或者有什么结果,就是想找个人哄着孩子,所以呢,你真正需要备的课是怎么让孩子喜欢你。
咱做个假设,周六上两个家庭,周日上两个家庭。
一个周末是1600元。
这很可观了。
要慢慢做出口碑,孩子觉得很期待才行。
就跟送孩子去学球的家长是一回事,没有一个指望孩子走专业路线的,就是让他跑跑跳跳,至于能不能学会,无所谓,所以你别上去就让孩子一架拍就是一星期,他觉得没意思,你要让他感受到羽毛球的乐趣。
每个环节,都是兴趣先行。
另外,我们需要理性的分析,你能不能上岸。
上岸难度越来越大。
一是招的名额越来越少。
二是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
所以,也要去思考,若是不能上岸,应该怎么办?
是不是可以走培训机构这条线?
先是自己干。
然后,招聘老师一起干。
慢慢干大。
代课老师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工资约等于没有。
她是一步错,步步错。
毕业后,先进了企业,谈了个男朋友七八年,后来因为分手了,才回到县城,准备考公,结果发现很难了,若是一毕业直接回来考公呢?
一是上岸难度小。
二是有婚姻杠杆。
找对象容易。
耽误了就耽误了,很难扭转。
根源是家里没有个明白人,又错误的定位了自己,关于当老师是该严厉还是宽松,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说很多家长都要求严厉一些,最好让孩子怕。
小朋友,只要喜欢你。
他就爱学。
就这么简单。
成绩,与培训没关系,若有关系,不用上课了,全培训就是了,成绩只与基因有关,好孩子是生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过去,一考试,沂水的考生在全市TOP10里出现的很频繁。
这几年,一年不如一年。
根源是什么?
一是,生源不行,现在能留在县城的,多是父母没考上高中的。
二是,市区高中也开启了县城模式。
昨天,跟潘呀还闲聊起这个事,说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会关注每一次大考,会根据学校成绩分配名额,但是也有变数,很多人理解的变数是被人暗箱操作了。
例如我考了全市第3。
是全校唯一入榜全市TOP10的。
结果,名额却给了这次考试第25名的。
咱的理解是,让校长把名额卖了。
潘呀跟我讲,成绩浮动大的考生,一般不会轻易给名额,因为有概率降分后他也考不上,从而浪费了一个名额,不如把名额给一个平时成绩很稳定,虽然这次稍差一点点的,但是从概率上来讲更保险。
我貌似联想起了前几年的一个八卦……
即便是运作,也要大差不差,像我儿子这水平,我就是帮他运作了降200分,他也考不上北大清华。
我们这样的家长才慢慢成了主流。
很佛系。
孩子走到哪算哪。
不给孩子太多期待。
想学,就帮帮他。
不想学,就算。
咱全家凑不出一张高中毕业证,还指望他考个本科?
现在,县城一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考上高中的孩子一半考不上本科,在我们那个年代,考不上本科可以读专科,甚至职高,毕业后依然可以坐办公室,高中老师过去不多是专科嘛,哪有几个本科?但是现在只要考不上本科就约等于考不上大学,专科约等于没有学历。
读那些三本之类的呢?
现在不叫三本了,叫民办本科。
学费超级高。
一年动辄两三万。
我跟小师妹谈了谈,我认为,一定要打破惯性。
现在,她的惯性是什么?
代课、培训机构上课、备考。
偶尔,相亲。
若是这么日复一日下去?
上岸了还好。
年龄虽然大点,但是适当的放宽男人的条件,也能找个初婚的。
若是不上岸呢?
工作、婚姻,都被动了。
我总结过大部分人的轨迹,参加工作那天,就是抛物线的顶点。
然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重复。
虽然,从科员到了副科到了正科,但是从人生轨迹而言,依然没跳出这条抛物线。
一切都是画好的。
无非是尿的远一点,近一点的区别。
那,应该怎么跳?
以100天为单位,给自己画肖像。
这个肖像,不是说过去的你。
而是未来的你。
我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然后再拆分成日计划,每天的日计划不能超过三样,多了以后就忙不过来了,也容易乱,例如健身、相亲、学习……
别人的人生是抛物线,咱不管。
咱的人生,不管是30岁还是40岁,永远是朝上的射线。
永远生机勃勃。
永远充满无限可能。
我爹从10年前就开始养老了,一动不动了,我爹是1957年出生的,比杨振宁小了35岁,在杨振宁眼里,不就是青年吗?
35年前,杨振宁在干什么?
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
我爹,现在整天在研究墓地、棺材、寿衣,因为同龄人都有了,他没有,从而他着急,二姐昨天给我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要求口径一致,不允许弄,你放心,你死了不会给你丢脸,村里怎么搞咱怎么搞,现在不是过去,过去什么都需要自己筹备,现在你需要什么,都有人来送,一个电话就送来了。
你担心什么?
我娘跟谁一样大?
董明珠。
1954年的。
我娘,感觉站都站不稳了。
而董明珠呢?
感觉跟个小姑娘似的。
近20年,互联网的风头浪尖,如过江鲫鱼,一拨又一拨,很多人是过去是黑的,后来成了白的,例如李银河、木子美、大炮。
有些人呢?
过去是白的,后来成了灰色。
董明珠就算一个。
董明珠在企业家圈子里,一直都是大姐大的角色。
可能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如同听不到真话了,另外,想称王,她想把格力专卖改为董明珠梦想家。
谁给她出的主意?
真是馊主意。
我写《懂懂学历史》时,一大感慨是,很多皇帝,就是死晚了。
人年龄大了,一定会出昏招。
我摘抄我写的两段:
李隆基若是不遇上杨贵妃,然后在六十来岁死掉,绝对能进入千古一帝行列,只可惜,人无完人。萧衍与李隆基都是晚节不保,也可以说死晚了。为什么有老糊涂一说?老了,精力、头脑都跟不上了,就容易犯糊涂。
老年的萧衍一心向佛,整天想着怎么轮回,干脆在寺院办公了,4次出家。关键是每次出家都是大臣们拿国库的钱把他赎回来的,4次花了数亿铜钱,钱都是临时加印的,乃至铜都不够用了。
目前来看,既能驾驭的了互联网,又能不翻车的常青树企业家,有且只有一个。
就是雷军!
近20年的互联网,独一档的存在。
至于未来如何?
需要拭目以待!
根源是什么?
这是人性决定的。
人性决定了,群众只热衷于干两件事。
塑神。
倒神。
当年,流行贴吧的时候,赞美谁给谁盖楼。
重庆那哥们。
被盖了贴吧历史第一高楼。
这么多企业家,谁是最聪明的?
马化腾。
当年,张一鸣在微博里怎么评价马化腾:一个身价两百多亿的老板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受采访、不上电视杂志,以身作则像一个基层员工一样每天脚踏实地测试产品,无止境地改进产品的体验。这才是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腾讯打败的Loser(失败者)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么骂它靠抄袭,要么说它靠QQ才能成功。
我永远都离的远远的。
你喊我。
我就来。
你让我说话,我就说两句。
你不让我说。
我就闭嘴。
今年,经济形势如何?
我们这边,感触不深。
反正,一天就是一两百,两三百,偶尔有些浮动。
但是,看雷军卖车的话?
那有钱人太多了。
一辆可以下赛道的车,50多万,瞬间1.5万台。
过去,能下赛道的车,都是超级小众的,宝马的M,奔驰的AMG,奥迪的RS,业余一些的,例如MINI的JCW。
今天,我看小米赛道版有了首撞。
很多人质疑司机水平。
这么说吧,下赛道跟下沙漠是一回事,凡是敢开着新车下场的,就没有业余选手,业余选手也不舍得……
小米的赛车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车身太重。
赛道的核心是弯道。
弯道的核心是轻量化。
宝马新M5为什么被骂?
因为,比上一代重了0.5吨。
电车的马力很廉价,从而大家喜欢宣传零百加速,很少提到最专业的问题,那就是轻量化,能把宝马M在赛道里开的很好的人,开电车未必能开的很好,因为电车普遍属于大力飞砖系列,只适合直道,一到弯道姿态没法看,刹车点也需要靠前。
我还是坚持我的那个观点,百万以下,不考虑燃油机的前提下,最有驾驶感的就是特斯拉毛豆3P。
核心竞争力就一个,轻量化。
梅西若有奥迪尔的体重,还能如此灵活吗?!
那,专业选手,为什么没人科普?
谁找骂呀?!
所以,我说,小米未来若是真的要发展性能车,一定会走轻量化的路线,车重控制在1.7~1.9吨,再结合现在的马力,那才无敌呢!
昨天,陪儿子吃火锅。
儿子骑自行车去。
我步行去。
沿途,我看了看一路沿街。
感觉有半数关门了。
都在转让……
我原先的书店仓库以及隔壁,店面也在转让。
使我想起了松行长的那句话:我们对特朗普的评价未必准确,特朗普其实要的就是一个东西,就业率。
为什么?
就业是全面衰退前最后一个倒下的支柱。
今年,我对股市的定义是东升西降,A股要起来,外围要跌,去年的宗旨是卖外围买A股,今年反过来。
但是呢,那天,朋友过来说的那番话,使我有些怀疑。
就是青萝卜与胡萝卜那个。
中国股市是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上证50,是。
我一直觉得,今年要起来。
也一直蠢蠢欲动。
现在,又有些小失望。
当然,不影响我们的定投步伐……
昨天,有点发烧,依然去打球了,打的不用心,崴脚了,也不严重,能走,我决定去找人按摩一下。
清醒的时候,我已经有好多年没去过洗脚店了。
不清醒的时候,去过。
例如过生日的时候,喝醉了,去过。
我去了沂水最老牌的一个正规的洗脚店,让随机推荐一个技师就可以,以前这里的技师,几乎每一个我都认识,里面有好几个还是我读者,有的给我洗脚的时候还问我,董老师,我给您打赏您看到了没?
不是说,不能加客人微信吗?
管理嘛,哪有这么严格?
我翻了一下相册,我上一次来还是疫情时,技师从后门带我上的楼,去了她们的宿舍,那个时候怕人查……
这次给我洗脚的技师应该小50岁,河南人,她们大部分都是河南人,一般是老公去一个地方打工,她们去一个地方打工,孩子给爷爷奶奶,普遍俩娃或仨娃。
大姐很健谈。
我跟她聊了我熟悉的那些人。
问她们在干什么?
有带着团队独立门户的。
有在别的店当店长的。
有跳槽的。
有回家照顾孩子的。
我以前经常写的那个花魁,8号,本地人,我认为她是最不应该干足疗的人,颜值好,正经,关键是,她读过高中,老公在青岛公司,谁介绍她来做足疗的?
她嫂子。
也就是她妯娌。
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大染坊。
参考,莫言的《红床》。
一步步就沦陷了。
我有她微信,当时经理带着团队跳槽单干,她也跟着去了,还在微信上给我发信息,让我去……
其实,我略失望。
我一直觉得,我在她心目中跟传统的客人不一样。
我一去,她们都喊老师。
很尊重的那种。
我也一直以为,她把我当偶像看待。
其实,我只是她的客户之一。
后来,我提醒过她一次,不要给我发这类信息,我会觉得我在你心目中只是这么一个定位。
后来,她跟我讲,不想干了,想自己开个店卖水果。
又给我发了一次广告。
是她卖水果的广告。
我把她删除了。
这次,通过大姐得知,她离婚了,折腾了一圈又回到足疗店上班了,又跳出去了,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这个行业,虽然赚钱,一个月七八千块钱。
但是,很卷,很累。
一天到晚,见不到阳光。
晚上两三点睡觉。
平时军事化管理,都在房子里。
适合那些纯粹卖体力的农村妇女,但凡是稍微有点本事的,就要远离这些行业,因为终究你能遇到让你神魂颠倒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