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提拔。
小范围庆祝。
这种事,咱跑的飞快。
也是为孩子铺路,在小地方,只要是医生、老师,也就是将来你能用到的人,都会高看一眼的,积极维系关系。
提拔的多高?
可以理解为中层。
最初,她自己是保守着这个秘密,但是有校友在群上调侃了,意思是你高升了也不请我们喝个酒?
这才泄露的。
她就决定小范围请一请。
她请客,咱觉得不合适,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还有房贷,一顿饭再吃去三五百,会心疼很久,还是我来操办吧,毕竟我不用上班,相对宽裕一些。
推让再三,她就同意了。
我预订好酒店,发给她,她再发给想请的。
十人桌,人可多可少,少一点五六位也可以,多一点十二三也能行。
她特意叮嘱我:你别带酒了,上次收了一箱海之蓝。
我说,拿两瓶意思意思就行了,又都不能喝酒。
她说,我都带着吧。
我搬了两箱啤酒,鸿运当头,我搬进酒店时,酒店门口的妹子就跟木头似的,这家酒店不大,但是有类会所性质,只接预订,说是这么说,散客也接。
我把酒搬进房间后,老板没一会就进来了,他看到我车了。
我问,门口的服务员是新招的吧?
他说,是呢。
我问,一个月多少钱?
他说,1千8,然后点菜有提成,一个菜5毛钱,干好了,一个月能发到4千多。
我说,之前应该没干过服务员。
他说,没干过。
我说,我搬着酒进来,她也不帮着搬过来。
他说,人很好,就是没干过,慢慢就好了。
我说,我不是提意见。
他说,我明白。
我说,还戴个眼镜,念过书?
他说,应该念过大专之类的,不是很有名的学校,之前在XX电子厂干文员的,这不是工厂都放假了嘛。
我问,什么时候放假的?
他说,咱县很多工厂都放假了,特别是加工贸易型的,所以接下来两个月才是最难的,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撑下去。
我说,你这个问题不大。
他说,也不行!我有个朋友是专门拆厨房的,从过了年到现在,一停没停,多少饭店排队拆……
他数了一圈,我们熟悉的“大”饭店。
都倒下了。
我问,饭店有没有一个统计指标之类的?
他说,那些联网的收银系统都有,但是这些数据咱也看不到,我这个店不算大吧?一天就这么十桌八桌的,我已经是整个菜市场最大的户了。
我说,那的确坏事。
老板去准备菜,我坐着玩会手机,那个服务员进来了,送了盘瓜子,连忙说对不起……
我心想,老板嘴里藏不住话。
我解释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话一传就变味了。
我只是调侃一下。
他当真了。
我跟姑娘闲聊了几句,给人的感觉很好,素质可以,我基本理解了她,就是她刚干,还是有些扭捏、羞涩,怕遇到熟人,还有就是不知道一个度,什么时候该服务,什么时候不该服务。
我给她做了一个比喻:就是你相亲时,对方的妈妈来了。
你要笑脸相迎、积极表现。
最初可能是演戏。
后来,就成自然了。
按脚的花魁给我发了条微信,一看就是群发的。
我还是比较失望。
因为,这个店管理的非常规范,每个人都没有名字,只有号码,封闭式管理,外出必须两人以上,并且有连带责任,不可能私下会客人。
若是发现留客人电话、微信,直接开除。
基于这一点。
她当年能加我微信,该是冒了多大的险?
并且,私下我们也见过面。
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人,读过高中,颜值85分,各方面都很优秀,只是从事了这个行业而已,收入也不低,并且相对比较绿色,几乎没有任何过分的行为,家人也都支持她,甚至她偶尔还会带孩子过去玩耍。
而她这么一群发呢?
那我就在想。
原来我不是唯一。
有N多唯一,否则不可能对所有好友群发个开业信息。
我这么推测有道理不?
我回了一句:人多不?
她说,不少。
我说,不去,怕被传染。
她说,每天都消毒好几遍。
在我春风得意的日子里,一天花个三千两千,真没当回事,甚至天天如此,中午我请大家吃饭,下午我请大家洗脚,甚至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跟着我玩耍的,没有人请过我。
理解,毕竟洗脚挺奢侈的。
但是,现在,我就觉得不该这么花钱,要节约着来。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习惯。
发现,原来人可以活的如此简单。
那群姑娘,我都认识,当然都认识我,不少还变成了我读者,偶尔我去,还有人私下问我:董老师,我给您打赏您知道吗?
我说,知道,感谢。
其实,我上哪知道?
我连你叫什么,微信名是什么,头像是什么,这些都不知道。
大家可能没接触过这个群体,跟我们日常的同事没啥区别,都是邻家大妹子,很少有未婚的,未婚的也干不住,干几天就跑去干柔情去了,那个来钱快。
花魁曾经想过跑保险,也曾经想过转行。
说起来也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工作,这个东西有惯性,收入高,相对稳定,而且能见到很多人听到很多事,也很有意思。
但是呢,我看她们呢?
有点像《海上钢琴师》,就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上。
几乎不跟外界接触。
住集体宿舍,黑白颠倒,很少见到太阳。
跟老公一年见次面,老公在另外一座城市打工,孩子让父母给养着,基本每个都是如此,九成是河南和山东的,偶尔也有东北的,但是东北的也干不住,因为东北的普遍玩抖音玩快手,捣鼓捣鼓就红了,被粉丝钓走了,敢说敢聊,你说聊啥吧?
我们总是谈家庭和谐之类的。
那是针对夫妻生活在一起的。
你知道有多少夫妻是不生活在一起的吗?
我在村里居住时,我那一片全是新区,就是全是年轻人,我就算里面年龄大的,除了我一个老爷们外,基本全是小媳妇和孩子,偶尔死个人需要找人抬棺,找不到50岁以下的。
这些,都是我们很难接触到的群体。
从而以为,他们不存在。
等了一会,师姐来了,这次服务员有长进了,把酒给搬过来了。
一进门,师姐说:两年没见了。
我说,就是。
意思是年后没见过面。
我说,我带的啤酒,咱喝点啤酒吧,你那酒留着送人的。
她说,送什么人,咱自己喝了就是。
我说,没必要,咱又不是什么贵宾,喝那么好的酒,浪费。
她要拆,我没让拆。
作为我们这些小地方的老百姓而言,好东西很少有舍得自己享用的,都是层层上贡,到了金字塔塔尖的群体,基本就是可以标配茅台了。
老师也要上贡?
老师是最会送礼的群体之一!
我问师姐,一共几位?
她说,一共七个。
我说,那咱先去点菜。
师姐可能怕给我多花钱,点的都是一些家常菜,例如酸辣土豆丝、芹菜炒肉,全是这些,还要了个玉米羹。
待她点完后,我又点上了鸡、鱼。
结果,来了九个,因为有个师兄带着老婆和孩子。
为什么带着老婆孩子呢?
人家原本计划在家吃团圆饭的,因为师兄带毕业班,毕业班马上就要开学了,学校暂时计划要封闭式管理,也就是全校师生同吃同住,不能回家了。
他们聚一起,就是聊各学校的待遇,什么奖金发了没,什么职称评了没。
我也插不上话。
因为在我眼里,这些问题都出奇的简单。
可能维度不同。
这就如同一个师姐想从河西调到河东,努力了几年都白搭,后来我给她支了个招,就是直接送1万元,保证解决了。
她呢,不想这么搞。
反而耍起了小性子:我教学成绩这么好,你们不主动抢我,是你们的损失!
又过了两年。
调过来了。
不知道是领导开悟了,看到了她的实力,还是她开悟了。
你可以唾弃。
可以正直。
但是,就这么个游戏规则。
真正唾弃的办法是啥?
直接离他们远远的,你们玩你们的游戏规则,我做个局外人。
就座后,师姐又要去开箱拿海之蓝。
众人又一顿阻拦。
咱喝点啤酒聊聊天就挺好,那么好的酒留着送人的,咱自己喝了有什么意思?
浪费!
达成了共识。
我问,这一波提拔了几个?
师姐说,提拔了不少,是有原因的,传言山东要进行教育改革,编制依然是铁饭碗编制,但是采取企业管理模式,双轨,怕我们这些老教师吃亏,提前提拔一下。
我说,济南不早就实行了吗?高新教育集团。
她说,就是这个模式。
我说,是好事,能者多劳,铁饭碗养了太多的闲人,光我们身边有多少能数出来混日子的吧?也不教学,但是正常领工资。
她说,但是,没人愿意这种改革,总怕改着改着,把编制改没了。
我说,编制这个玩意,其实是个心锚,你觉得它重要,它就很重要,你觉得它不重要,它就一点都不重要,什么年代了,还非把自己拴在上面。
她说,说是这么说,谁不想有个稳定?
我说,若是二选一,你就听我的,就进集团,什么是优秀的薪酬模式?能者多劳,多得,你是全县最优秀的班主任,你年薪50万就对了,谁让你这么优秀呢?以后,所有的铁饭碗都会改革,现有的铁饭碗模式,还是有点类似平均主义,是不符合现代的人才价值体系,一个天才,若是自己干企业一年能赚100万,而在某个局当副局长呢?一年不到10万块钱,他憋屈!别人混日子也是这个工资,他没日没夜的干也是这个工资,没有积极性。
薪水是什么?
价值衡量标准!
他为什么有钱?
因为,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多!
但是,这一套理论,对于老师而言,他们接受不了,在二选一时,他们更愿意选择稳定模式,哪怕收入低一点。
山东三不孝:不考研、不考公务员、不生二胎。
教育什么时候有希望?
优秀的人愿意当老师时,高薪、高门槛、竞争上岗、末位淘汰。
高薪的标准是什么?
当地公务员工资的3倍起。
站在我的角度看这些校友,我觉得他们都是落伍于这个时代的,90%是没有坐过飞机的,甚至没有出过省,却又有着高于普通人的优越感。
不知道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什么。
虽然,很多年龄比我大,我喊师哥或师姐,在日常跟他们交往过程中,我都把他们当孩子,因为他们的焦点都在一些小事上,也很喜欢在一些小细节上较量,背后也喜欢以讽刺我为乐趣。
视野、格局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收入。
饭毕,我叫了个代驾。
有意思的是,这个代驾也是一名老师,人高马大的,从他熟悉的“本地名人”可以判断出,他应该是一名体育老师。
因为饭店位置比较偏僻,没人接单,所以我加了21元的接驾费。
他来了。
开了一辆很老很老的夏利,从后备箱里拿出电动车。
路上,聊了起来。
同龄人。
我比他大2个月左右。
路上聊起了足球,他说读高中时喜欢踢球。
我说,我也踢过一段时间,不过我是踢的后卫,所以不怎么出名。
一路都差不多,穷孩子,从乡镇考上高中,我比他幸运一些,没有复读,他复读了两年,考了大专。
下车的时候,握了握手。
握了好久。
他算是采访式的问了我一句:那你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一直都是误打误撞,纯属偶然吧。
他骑着电瓶车走了。
我们成长的轨迹太相似了,这也导致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反差,你又不是富二代,你怎么做到的?
他很喜欢车,这也是他干代驾的原因之一。
最后为什么突然采访我呢?
是停车的时候,他问旁边的车子能拍照不?
我说,随意拍,这都是我的。
后来我想了想,我说错话了,我应该告诉他,其实,我是个车贩子。
我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
次日,松行长找我。
他已退休。
年龄不大,也就是40岁出头?
所谓的退休,就是不需要工作了,他是真正的实力派,我推测应该是“亿”级,他现金储蓄就有3千万以上,我怎么知道的?
我们在同一个群里。
相互看过账户。
我是知道他底牌的。
怎么赚的?
地产、杠杆、资本游戏。
在众多朋友里,若是评选睿智型,他算一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若是他的观点跟牛哥观点不同时,我更倾向于他的。
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退休,就真的退。
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类人有个特点,就是往往私生活也很奇葩。
他有多个娃。
他找我干什么呢?
有个事请教于我。
松行长是标准的学霸派,不是他是学霸,而是他认为,学霸的根本是教育模式、教育压力,孩子与孩子的差距真在老师吗?真在学校吗?
不在,而在家长。
家长用心是其一、基因是其二。
他认为,越优秀的家庭,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越高,他为什么退休?
就是想全身心的跟孩子一起学习。
一方面,完成学校里的任务。
一方面,超前学习一些知识。
例如他每天让孩子熟读一句名言名句,他整理了数百条发给我。
他对这些的理解是:地基教育。
他不是个例,是一群人,甚至说是一群富婆,都在这么疯狂的培养孩子,例如六年级的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
他的问题很简单:我想做个群,定期分享,一个人收200元如何?
我说,可以。
他问,该不该收?
我说,1元与200元与1000元其实是一回事,付费代表着认可、尊重,但是你不能把这个当成盈利模式,而是要接着反哺,甚至直接退回都可。
他说,那我就心里有数了。
我说,1块钱与免费,差别非常大,但是1元与1000元没啥差别。
他不对外扩散,就是一个小圈子,也曾经试图教育过我,可能是我不大认可这种教育方式吧,他就没再多说。
我不认可的观点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要看基因。
例如,我娃是发散式的思维,适合创作,富有想象力,我没想让他成为什么科学家,我是希望他能从事艺术行业,例如写作、画画,这些。
所以,我更多的是任其自由成长。
散漫,甚至有吊儿郎当的嫌疑,但是呢,却阅读量非常大。
他们的群体是什么?
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追求高考状元。
我泡茶给他。
我说,你这个婚姻模式,会给孩子带去什么样的效应呢?
他说,我跟闺女讲,婚不婚,生不生都无所谓,甚至我希望她是不婚不育的,一辈子只为自己活着,而且我希望她喜欢女的,因为一男一女的封闭关系,女性基本就是牺牲模式。当然,如果是双性恋也不错,我支持她不局限于单一的关系里,想爱谁就爱谁。为什么要爱一个人一生一世,这根本不可能的。爱情是一场一场的,享受当下即可。
这爹,奇葩不?
问我认同不?
我说,我只能表示,理解。
他问,你这边最近咋样?
我说,小有焦虑吧。
他说,已经算不错的了,我那些朋友,没有几个有好日子过的,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我说,现在很多人应该没见过热锅上的蚂蚁。
他说,这也是我给孩子辅导时谈的一个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例如吓的筛了糠,谁见过筛糠?你见过吗?
我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见过。
他说,这些,逐步都会成为“成语”的,成语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我问,你如何看待房价?
他说,我看涨。
我问,理由是什么?
他说,经济萎靡必须要刺激,刺激就必须放水,而且是大放水,这就如同地里干了,庄稼要旱死了,怎么办?只能大水灌溉,但是呢,杂草比庄稼更有生命力,大水过后,杂草长的更疯了。
我问,必须放水吗?
他说,没有别的招,必须放,全世界都如此,也只能如此,放水后,股市、房产都会接着来一波的,明明知道这是副作用,也没办法。
我说,股市感觉不大行。
他说,你别乱动,就按照你现在的节奏走。
我说,昨天我遇到了个同龄小伙,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的……
我把昨晚代驾的事跟松行长讲了一遍,就是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就是我做对了什么?
他说,我很少赞美你,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个像你这么有韧性的人,从来没有!把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一做就是数十年。
我说,没有数十年,十五年。
他说,所以,他理解不了你,也不会读懂你的,你也别去解释,我还是喜欢你过去的那个解释:我爹当点官。
我说,总是说,就不幽默了。
他说,当,点,这两个字,都很有味道。
我说,有些时候,我也特别想去赚钱。
他说,不要去,再过20年,有1个亿的人一抓一大把,就跟今天的百万富翁似的,但是每天能有10万读者的人?可能全国也没几个,老婆反对?换老婆,父母反对?换父母,初心不能动摇,哪怕饿着肚子也坚持,何况现在的你,饿不着肚子了,别乱折腾,别乱合伙,你就是个文人,不去做生意,甚至朝活佛方向发展,不碰钱,不谈钱。
跟他聊天,很有意思。
我憋着一泡尿,好久没去。
因为我觉得,我一提出去厕所,他就走了。
老师说的,跟高能量的人一起聊天,就是吸氧,生怕错过了每一句话,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这种人,已经不试图获取别人的理解了。
我问,这两年你有没有很自豪的事?
他说,我辅导着四个娃,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妈(他跟孩子们单独住一起)的,我竟然能让他们相处的很融洽,而且我这个年龄竟然能辅导得了高中课程。
我说,前些日子,儿子问我一道数学题,里面有“余数”“商”,我竟然拿捏不准是什么意思了,你要想,我可是理科生毕业的,线性代数、立体几何都是我的专业课,我现在连小学数学都辅导不了,语文倒是没啥问题,但是一些细节上还是不行,例如标点的使用、错句的修改,还有很多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角色”,我读高中时,都是自诩能背过《新华字典》。
走的时候,我拿了几本书给他。
顺便叮嘱了一句,做学习群,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节奏,每次不要发的段落太长,不要轻易发链接,把链接中优秀的内容摘抄即可,一段话控制在100字以内,不要发的太频繁,要及时引导交流,确保每天都有进步,节奏就是每天都在成长。
告辞了。
还是那辆破雅阁。
我问,这车还能打着火不?
他说,你是不知道,这是所有雅阁里最经典的一款,7代3.0。
一点火,跟拖拉机似的,还冒蓝烟。
我说,快扔了吧,大老板,开这个让人笑话。
他说,前年不是创城嘛,要求车头必须朝外,我放外面没管,结果找不到了,后来才知道被拖走了,这车已经是半年一审了,又脱审了,人家以为我不要了,要给卖破烂了,让我软磨硬泡给要回来了。
我说,送我我都不要。
他说,这个车除了换过轮胎、火花塞外,没大修过,马上37万公里了,只是这两年不大敢跑长途了,因为有次去保养,修车的说这个车烧机油,让我出门的时候随车携带,从那后我就只在县城转悠转悠,出门开商务。
走了。
随我进来了一个青年。
转了一圈,拿了一本书出来,24块钱。
看他打扮,也不像读书的人。
他提了一个很怪异的需求,他给我200元现金,崭新的,然后让我用手机扫他的码,日常我遇到的都是反过来,就是扫我的码,给我200元,然后我给对方200元现金。
这一个,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在新疆遇到过几次,都是山东老乡,微信给我,问我借现金的。
甚至还有帮我加油,然后让我把现金给他的,这种是给老板开车套点油水的,我也配合。
但是,他这个操作,太奇葩了。
鉴于口音、打扮,我觉得都不是买书的人,我就拒绝了他。
钱是崭新的,我直接没接。
他把书放下,走了。
钱,应该也是真的,只是我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我在,这些问题一般发生不了,特别是收到假钱之类的,因为在今天,谁拿现金我会格外的注意,假钱也很少了。
若是营业员在,可能就相信他了。
他可能也无心骗人,例如想给游戏充值,但是只有现金,用这种方式倒一下。
书店遇到骗局的概率还是小。
自带退敌光环。
一般人不敢走进书店。
偶尔遇到一个,还是一推门就问:你这里卖烟吗?
………………………………
特别说明:
A、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B、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
………………………………
小范围庆祝。
这种事,咱跑的飞快。
也是为孩子铺路,在小地方,只要是医生、老师,也就是将来你能用到的人,都会高看一眼的,积极维系关系。
提拔的多高?
可以理解为中层。
最初,她自己是保守着这个秘密,但是有校友在群上调侃了,意思是你高升了也不请我们喝个酒?
这才泄露的。
她就决定小范围请一请。
她请客,咱觉得不合适,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还有房贷,一顿饭再吃去三五百,会心疼很久,还是我来操办吧,毕竟我不用上班,相对宽裕一些。
推让再三,她就同意了。
我预订好酒店,发给她,她再发给想请的。
十人桌,人可多可少,少一点五六位也可以,多一点十二三也能行。
她特意叮嘱我:你别带酒了,上次收了一箱海之蓝。
我说,拿两瓶意思意思就行了,又都不能喝酒。
她说,我都带着吧。
我搬了两箱啤酒,鸿运当头,我搬进酒店时,酒店门口的妹子就跟木头似的,这家酒店不大,但是有类会所性质,只接预订,说是这么说,散客也接。
我把酒搬进房间后,老板没一会就进来了,他看到我车了。
我问,门口的服务员是新招的吧?
他说,是呢。
我问,一个月多少钱?
他说,1千8,然后点菜有提成,一个菜5毛钱,干好了,一个月能发到4千多。
我说,之前应该没干过服务员。
他说,没干过。
我说,我搬着酒进来,她也不帮着搬过来。
他说,人很好,就是没干过,慢慢就好了。
我说,我不是提意见。
他说,我明白。
我说,还戴个眼镜,念过书?
他说,应该念过大专之类的,不是很有名的学校,之前在XX电子厂干文员的,这不是工厂都放假了嘛。
我问,什么时候放假的?
他说,咱县很多工厂都放假了,特别是加工贸易型的,所以接下来两个月才是最难的,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撑下去。
我说,你这个问题不大。
他说,也不行!我有个朋友是专门拆厨房的,从过了年到现在,一停没停,多少饭店排队拆……
他数了一圈,我们熟悉的“大”饭店。
都倒下了。
我问,饭店有没有一个统计指标之类的?
他说,那些联网的收银系统都有,但是这些数据咱也看不到,我这个店不算大吧?一天就这么十桌八桌的,我已经是整个菜市场最大的户了。
我说,那的确坏事。
老板去准备菜,我坐着玩会手机,那个服务员进来了,送了盘瓜子,连忙说对不起……
我心想,老板嘴里藏不住话。
我解释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话一传就变味了。
我只是调侃一下。
他当真了。
我跟姑娘闲聊了几句,给人的感觉很好,素质可以,我基本理解了她,就是她刚干,还是有些扭捏、羞涩,怕遇到熟人,还有就是不知道一个度,什么时候该服务,什么时候不该服务。
我给她做了一个比喻:就是你相亲时,对方的妈妈来了。
你要笑脸相迎、积极表现。
最初可能是演戏。
后来,就成自然了。
按脚的花魁给我发了条微信,一看就是群发的。
我还是比较失望。
因为,这个店管理的非常规范,每个人都没有名字,只有号码,封闭式管理,外出必须两人以上,并且有连带责任,不可能私下会客人。
若是发现留客人电话、微信,直接开除。
基于这一点。
她当年能加我微信,该是冒了多大的险?
并且,私下我们也见过面。
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人,读过高中,颜值85分,各方面都很优秀,只是从事了这个行业而已,收入也不低,并且相对比较绿色,几乎没有任何过分的行为,家人也都支持她,甚至她偶尔还会带孩子过去玩耍。
而她这么一群发呢?
那我就在想。
原来我不是唯一。
有N多唯一,否则不可能对所有好友群发个开业信息。
我这么推测有道理不?
我回了一句:人多不?
她说,不少。
我说,不去,怕被传染。
她说,每天都消毒好几遍。
在我春风得意的日子里,一天花个三千两千,真没当回事,甚至天天如此,中午我请大家吃饭,下午我请大家洗脚,甚至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跟着我玩耍的,没有人请过我。
理解,毕竟洗脚挺奢侈的。
但是,现在,我就觉得不该这么花钱,要节约着来。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习惯。
发现,原来人可以活的如此简单。
那群姑娘,我都认识,当然都认识我,不少还变成了我读者,偶尔我去,还有人私下问我:董老师,我给您打赏您知道吗?
我说,知道,感谢。
其实,我上哪知道?
我连你叫什么,微信名是什么,头像是什么,这些都不知道。
大家可能没接触过这个群体,跟我们日常的同事没啥区别,都是邻家大妹子,很少有未婚的,未婚的也干不住,干几天就跑去干柔情去了,那个来钱快。
花魁曾经想过跑保险,也曾经想过转行。
说起来也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工作,这个东西有惯性,收入高,相对稳定,而且能见到很多人听到很多事,也很有意思。
但是呢,我看她们呢?
有点像《海上钢琴师》,就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上。
几乎不跟外界接触。
住集体宿舍,黑白颠倒,很少见到太阳。
跟老公一年见次面,老公在另外一座城市打工,孩子让父母给养着,基本每个都是如此,九成是河南和山东的,偶尔也有东北的,但是东北的也干不住,因为东北的普遍玩抖音玩快手,捣鼓捣鼓就红了,被粉丝钓走了,敢说敢聊,你说聊啥吧?
我们总是谈家庭和谐之类的。
那是针对夫妻生活在一起的。
你知道有多少夫妻是不生活在一起的吗?
我在村里居住时,我那一片全是新区,就是全是年轻人,我就算里面年龄大的,除了我一个老爷们外,基本全是小媳妇和孩子,偶尔死个人需要找人抬棺,找不到50岁以下的。
这些,都是我们很难接触到的群体。
从而以为,他们不存在。
等了一会,师姐来了,这次服务员有长进了,把酒给搬过来了。
一进门,师姐说:两年没见了。
我说,就是。
意思是年后没见过面。
我说,我带的啤酒,咱喝点啤酒吧,你那酒留着送人的。
她说,送什么人,咱自己喝了就是。
我说,没必要,咱又不是什么贵宾,喝那么好的酒,浪费。
她要拆,我没让拆。
作为我们这些小地方的老百姓而言,好东西很少有舍得自己享用的,都是层层上贡,到了金字塔塔尖的群体,基本就是可以标配茅台了。
老师也要上贡?
老师是最会送礼的群体之一!
我问师姐,一共几位?
她说,一共七个。
我说,那咱先去点菜。
师姐可能怕给我多花钱,点的都是一些家常菜,例如酸辣土豆丝、芹菜炒肉,全是这些,还要了个玉米羹。
待她点完后,我又点上了鸡、鱼。
结果,来了九个,因为有个师兄带着老婆和孩子。
为什么带着老婆孩子呢?
人家原本计划在家吃团圆饭的,因为师兄带毕业班,毕业班马上就要开学了,学校暂时计划要封闭式管理,也就是全校师生同吃同住,不能回家了。
他们聚一起,就是聊各学校的待遇,什么奖金发了没,什么职称评了没。
我也插不上话。
因为在我眼里,这些问题都出奇的简单。
可能维度不同。
这就如同一个师姐想从河西调到河东,努力了几年都白搭,后来我给她支了个招,就是直接送1万元,保证解决了。
她呢,不想这么搞。
反而耍起了小性子:我教学成绩这么好,你们不主动抢我,是你们的损失!
又过了两年。
调过来了。
不知道是领导开悟了,看到了她的实力,还是她开悟了。
你可以唾弃。
可以正直。
但是,就这么个游戏规则。
真正唾弃的办法是啥?
直接离他们远远的,你们玩你们的游戏规则,我做个局外人。
就座后,师姐又要去开箱拿海之蓝。
众人又一顿阻拦。
咱喝点啤酒聊聊天就挺好,那么好的酒留着送人的,咱自己喝了有什么意思?
浪费!
达成了共识。
我问,这一波提拔了几个?
师姐说,提拔了不少,是有原因的,传言山东要进行教育改革,编制依然是铁饭碗编制,但是采取企业管理模式,双轨,怕我们这些老教师吃亏,提前提拔一下。
我说,济南不早就实行了吗?高新教育集团。
她说,就是这个模式。
我说,是好事,能者多劳,铁饭碗养了太多的闲人,光我们身边有多少能数出来混日子的吧?也不教学,但是正常领工资。
她说,但是,没人愿意这种改革,总怕改着改着,把编制改没了。
我说,编制这个玩意,其实是个心锚,你觉得它重要,它就很重要,你觉得它不重要,它就一点都不重要,什么年代了,还非把自己拴在上面。
她说,说是这么说,谁不想有个稳定?
我说,若是二选一,你就听我的,就进集团,什么是优秀的薪酬模式?能者多劳,多得,你是全县最优秀的班主任,你年薪50万就对了,谁让你这么优秀呢?以后,所有的铁饭碗都会改革,现有的铁饭碗模式,还是有点类似平均主义,是不符合现代的人才价值体系,一个天才,若是自己干企业一年能赚100万,而在某个局当副局长呢?一年不到10万块钱,他憋屈!别人混日子也是这个工资,他没日没夜的干也是这个工资,没有积极性。
薪水是什么?
价值衡量标准!
他为什么有钱?
因为,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多!
但是,这一套理论,对于老师而言,他们接受不了,在二选一时,他们更愿意选择稳定模式,哪怕收入低一点。
山东三不孝:不考研、不考公务员、不生二胎。
教育什么时候有希望?
优秀的人愿意当老师时,高薪、高门槛、竞争上岗、末位淘汰。
高薪的标准是什么?
当地公务员工资的3倍起。
站在我的角度看这些校友,我觉得他们都是落伍于这个时代的,90%是没有坐过飞机的,甚至没有出过省,却又有着高于普通人的优越感。
不知道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什么。
虽然,很多年龄比我大,我喊师哥或师姐,在日常跟他们交往过程中,我都把他们当孩子,因为他们的焦点都在一些小事上,也很喜欢在一些小细节上较量,背后也喜欢以讽刺我为乐趣。
视野、格局的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收入。
饭毕,我叫了个代驾。
有意思的是,这个代驾也是一名老师,人高马大的,从他熟悉的“本地名人”可以判断出,他应该是一名体育老师。
因为饭店位置比较偏僻,没人接单,所以我加了21元的接驾费。
他来了。
开了一辆很老很老的夏利,从后备箱里拿出电动车。
路上,聊了起来。
同龄人。
我比他大2个月左右。
路上聊起了足球,他说读高中时喜欢踢球。
我说,我也踢过一段时间,不过我是踢的后卫,所以不怎么出名。
一路都差不多,穷孩子,从乡镇考上高中,我比他幸运一些,没有复读,他复读了两年,考了大专。
下车的时候,握了握手。
握了好久。
他算是采访式的问了我一句:那你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一直都是误打误撞,纯属偶然吧。
他骑着电瓶车走了。
我们成长的轨迹太相似了,这也导致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反差,你又不是富二代,你怎么做到的?
他很喜欢车,这也是他干代驾的原因之一。
最后为什么突然采访我呢?
是停车的时候,他问旁边的车子能拍照不?
我说,随意拍,这都是我的。
后来我想了想,我说错话了,我应该告诉他,其实,我是个车贩子。
我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
次日,松行长找我。
他已退休。
年龄不大,也就是40岁出头?
所谓的退休,就是不需要工作了,他是真正的实力派,我推测应该是“亿”级,他现金储蓄就有3千万以上,我怎么知道的?
我们在同一个群里。
相互看过账户。
我是知道他底牌的。
怎么赚的?
地产、杠杆、资本游戏。
在众多朋友里,若是评选睿智型,他算一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若是他的观点跟牛哥观点不同时,我更倾向于他的。
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退休,就真的退。
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类人有个特点,就是往往私生活也很奇葩。
他有多个娃。
他找我干什么呢?
有个事请教于我。
松行长是标准的学霸派,不是他是学霸,而是他认为,学霸的根本是教育模式、教育压力,孩子与孩子的差距真在老师吗?真在学校吗?
不在,而在家长。
家长用心是其一、基因是其二。
他认为,越优秀的家庭,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越高,他为什么退休?
就是想全身心的跟孩子一起学习。
一方面,完成学校里的任务。
一方面,超前学习一些知识。
例如他每天让孩子熟读一句名言名句,他整理了数百条发给我。
他对这些的理解是:地基教育。
他不是个例,是一群人,甚至说是一群富婆,都在这么疯狂的培养孩子,例如六年级的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
他的问题很简单:我想做个群,定期分享,一个人收200元如何?
我说,可以。
他问,该不该收?
我说,1元与200元与1000元其实是一回事,付费代表着认可、尊重,但是你不能把这个当成盈利模式,而是要接着反哺,甚至直接退回都可。
他说,那我就心里有数了。
我说,1块钱与免费,差别非常大,但是1元与1000元没啥差别。
他不对外扩散,就是一个小圈子,也曾经试图教育过我,可能是我不大认可这种教育方式吧,他就没再多说。
我不认可的观点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要看基因。
例如,我娃是发散式的思维,适合创作,富有想象力,我没想让他成为什么科学家,我是希望他能从事艺术行业,例如写作、画画,这些。
所以,我更多的是任其自由成长。
散漫,甚至有吊儿郎当的嫌疑,但是呢,却阅读量非常大。
他们的群体是什么?
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追求高考状元。
我泡茶给他。
我说,你这个婚姻模式,会给孩子带去什么样的效应呢?
他说,我跟闺女讲,婚不婚,生不生都无所谓,甚至我希望她是不婚不育的,一辈子只为自己活着,而且我希望她喜欢女的,因为一男一女的封闭关系,女性基本就是牺牲模式。当然,如果是双性恋也不错,我支持她不局限于单一的关系里,想爱谁就爱谁。为什么要爱一个人一生一世,这根本不可能的。爱情是一场一场的,享受当下即可。
这爹,奇葩不?
问我认同不?
我说,我只能表示,理解。
他问,你这边最近咋样?
我说,小有焦虑吧。
他说,已经算不错的了,我那些朋友,没有几个有好日子过的,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我说,现在很多人应该没见过热锅上的蚂蚁。
他说,这也是我给孩子辅导时谈的一个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例如吓的筛了糠,谁见过筛糠?你见过吗?
我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见过。
他说,这些,逐步都会成为“成语”的,成语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我问,你如何看待房价?
他说,我看涨。
我问,理由是什么?
他说,经济萎靡必须要刺激,刺激就必须放水,而且是大放水,这就如同地里干了,庄稼要旱死了,怎么办?只能大水灌溉,但是呢,杂草比庄稼更有生命力,大水过后,杂草长的更疯了。
我问,必须放水吗?
他说,没有别的招,必须放,全世界都如此,也只能如此,放水后,股市、房产都会接着来一波的,明明知道这是副作用,也没办法。
我说,股市感觉不大行。
他说,你别乱动,就按照你现在的节奏走。
我说,昨天我遇到了个同龄小伙,也是师范院校毕业的……
我把昨晚代驾的事跟松行长讲了一遍,就是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就是我做对了什么?
他说,我很少赞美你,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个像你这么有韧性的人,从来没有!把一件小事做到了极致,一做就是数十年。
我说,没有数十年,十五年。
他说,所以,他理解不了你,也不会读懂你的,你也别去解释,我还是喜欢你过去的那个解释:我爹当点官。
我说,总是说,就不幽默了。
他说,当,点,这两个字,都很有味道。
我说,有些时候,我也特别想去赚钱。
他说,不要去,再过20年,有1个亿的人一抓一大把,就跟今天的百万富翁似的,但是每天能有10万读者的人?可能全国也没几个,老婆反对?换老婆,父母反对?换父母,初心不能动摇,哪怕饿着肚子也坚持,何况现在的你,饿不着肚子了,别乱折腾,别乱合伙,你就是个文人,不去做生意,甚至朝活佛方向发展,不碰钱,不谈钱。
跟他聊天,很有意思。
我憋着一泡尿,好久没去。
因为我觉得,我一提出去厕所,他就走了。
老师说的,跟高能量的人一起聊天,就是吸氧,生怕错过了每一句话,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这种人,已经不试图获取别人的理解了。
我问,这两年你有没有很自豪的事?
他说,我辅导着四个娃,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妈(他跟孩子们单独住一起)的,我竟然能让他们相处的很融洽,而且我这个年龄竟然能辅导得了高中课程。
我说,前些日子,儿子问我一道数学题,里面有“余数”“商”,我竟然拿捏不准是什么意思了,你要想,我可是理科生毕业的,线性代数、立体几何都是我的专业课,我现在连小学数学都辅导不了,语文倒是没啥问题,但是一些细节上还是不行,例如标点的使用、错句的修改,还有很多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角色”,我读高中时,都是自诩能背过《新华字典》。
走的时候,我拿了几本书给他。
顺便叮嘱了一句,做学习群,最重要的是要控制节奏,每次不要发的段落太长,不要轻易发链接,把链接中优秀的内容摘抄即可,一段话控制在100字以内,不要发的太频繁,要及时引导交流,确保每天都有进步,节奏就是每天都在成长。
告辞了。
还是那辆破雅阁。
我问,这车还能打着火不?
他说,你是不知道,这是所有雅阁里最经典的一款,7代3.0。
一点火,跟拖拉机似的,还冒蓝烟。
我说,快扔了吧,大老板,开这个让人笑话。
他说,前年不是创城嘛,要求车头必须朝外,我放外面没管,结果找不到了,后来才知道被拖走了,这车已经是半年一审了,又脱审了,人家以为我不要了,要给卖破烂了,让我软磨硬泡给要回来了。
我说,送我我都不要。
他说,这个车除了换过轮胎、火花塞外,没大修过,马上37万公里了,只是这两年不大敢跑长途了,因为有次去保养,修车的说这个车烧机油,让我出门的时候随车携带,从那后我就只在县城转悠转悠,出门开商务。
走了。
随我进来了一个青年。
转了一圈,拿了一本书出来,24块钱。
看他打扮,也不像读书的人。
他提了一个很怪异的需求,他给我200元现金,崭新的,然后让我用手机扫他的码,日常我遇到的都是反过来,就是扫我的码,给我200元,然后我给对方200元现金。
这一个,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在新疆遇到过几次,都是山东老乡,微信给我,问我借现金的。
甚至还有帮我加油,然后让我把现金给他的,这种是给老板开车套点油水的,我也配合。
但是,他这个操作,太奇葩了。
鉴于口音、打扮,我觉得都不是买书的人,我就拒绝了他。
钱是崭新的,我直接没接。
他把书放下,走了。
钱,应该也是真的,只是我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我在,这些问题一般发生不了,特别是收到假钱之类的,因为在今天,谁拿现金我会格外的注意,假钱也很少了。
若是营业员在,可能就相信他了。
他可能也无心骗人,例如想给游戏充值,但是只有现金,用这种方式倒一下。
书店遇到骗局的概率还是小。
自带退敌光环。
一般人不敢走进书店。
偶尔遇到一个,还是一推门就问:你这里卖烟吗?
………………………………
特别说明:
A、文章非纪实文学,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对号入座!
B、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包年200元,可日付可年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