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馆停车场遇到了兰姐。
开了一辆没有悬挂牌照的白色奥迪……
待她下车。
我问,A5还是A7?
她说,A5。
我说,现在奥迪做的越来越像俄罗斯套娃了,从A4到A8脸面都长的一样。
她把钥匙递给我:开开试试?
我笑着说,可别,这么贵,撞了我赔不起。
她说,少来了。
我问,挂什么牌?
她说,想挂我爸的那个号,但是很难操作,说号牌不能过户,那只能挂我原来的那个号。
我说,原来的那个也挺好的。
她说,车还没卖。
我说,抓紧卖了就是。
她说,有些不舍得,毕竟跟了自己这么多年。
我说,你留着不开,不如让它继续发挥价值。
她说,做二手车的同学给看过,出3万7。(POLO2012年底上牌)
我说,差不多就卖了吧,什么多点少点的。
过了两天,果然发了朋友圈……
又在停车场遇到了,其实都是约好的,我们出发时都会在群上喊一嗓子,出发了,县城方圆3公里,大家出发时间差不多,到达时间也差不多。
我问,车卖了没?
她说,那个老赵想要,他说买了给媳妇开的。
我问,出什么价?
她说,他也不懂,说是市场价就行,找个人给做中间商评估一下。
我说,我说个话有拆台的感觉,二手车尽量的不要卖给熟悉的人,因为二手车不同于新车,多多少少都有问题,但是人们的期待值不同,就当新车期待的,那么肯定会有落差,我的建议是二手车宁愿少卖一点,也要卖给陌生人。
我曾经有辆很诡异的车子,诡异到什么程度呢?
每个月都要发生点小插曲。
说个最奇葩的,同时炸两个轮胎的事我遇到过两次,这个概率小吧?一次是在济青南线的隧道里,同时炸了两个轮胎,一次是在长深高速上,也是同时炸了两个……
还在高速上撞过护栏,当时是下大雪,我开的也比较快,100多的速度,前面全部追尾了,我没处躲了,直接选择了撞护栏,损失还小点。
类似的插曲太多了,最最最最最奇葩的,就是我买这个车时,放了鞭炮戴了红花,4S店老大亲自陪着我,让我上去体验一下,我一上去,就点不着火了,从早上8点修到了下午1点。
我选的车型都属于比较奇葩型的,买比较难,卖更难。
22万的车子,开了两年,9万块钱。
车贩子来收的。
我答应,我的原则很简单,给钱就行。
为什么一定要卖呢?
不单纯是霉运问题,我对霉运的认识还是概率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那次撞护栏我损失了一个轮胎,悬挂也撞断了,修好以后,车子有轻微的震动,不熟悉这个车的人感受不到,我去了济南、青岛找专业技师修,他们都没发现异常,仪器检测也正常,但是我很明显能感受到,后来他们一致的观点就是:心理作用。
当时有个读者想要买这个车。
我拒绝了。
因为咱车出过事故,虽然算不上多大的事故,但是毕竟不是那么舒心了。
我具有很强的科普力。
例如我喜欢什么车,很容易带动读者喜欢什么车。
例如我买了皇冠,几个读者接着就买了。
要买我车的那个小伙不死心,后来就在二手车市场上找同款车,找来找去,找到了一辆,售价13万,崭新……
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保险过户。
他才发现,妈的,这车竟然是懂懂的那辆,等于自己多花了4万块钱。
多花就多花吧,毕竟也是自己选的。
还记得前几天我在微信朋友圈晒的那段截图不?有个朋友问我借钱,没钱吃饭了,那就是他,我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描述他,他曾经很好。这是真的,性格很好,颜值也好,收入也高,后来炒股赔了,翻不了身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买了这辆车?买这辆车之前,我们俩还经常交流,他还推荐股票给我呢!
这车,神奇不?
当时车贩子就是出5万的价格,我也卖。
一句话,我不想要了。
类似的故事,红酒妹身上也有,她曾经也有一辆GOLF,她是第三任主人,第一任、第二任都死了,当然是后来知道的,当时买这个车就是练手的。
她没死,给她做保险理赔的,死了。
这也是后来我坚决不买黑色车的缘故,跟我使不着(方言),我现在买车,多是红色,运气越来越好。
兰姐听了我的建议,在网上发布了卖车信息。
又过了一天,青州有个人过来买走了,3万8,说是自己开的,当然,我推测百分百是车贩子,是不是车贩子无所谓,反正这个车子后来的事都与咱无关了。
小杜,富二代,在海外读书,找了个外国男朋友,结婚了,生子了,因为要准备拿身份,也很少回来。
她车子在家,一辆混合动力的卡宴S,2012年12月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现在很少开了,就闲置在家,想卖掉。
当时上路140万,问我50万要吗?
我对比了一下数据,目前网上普遍在65万以上,也就是说,这个车可以免费开两年,两年后依然能卖50万。
车子很新,女孩车嘛,里程也少,没有大的事故,刮刮蹭蹭肯定有。
我的确很喜欢。
但是,我车位有限,车子太多,我若是买这个车必须卖辆车,这很难割舍,卡宴虽好,但是毕竟满大街都是,不存在收藏价值,我买了也很少有机会开。
是维维提供给我的信息,因为小杜通过维维捐助过贫困大学生。
我也通过维维捐助着大学生。
最初是维维想卖这个车,赚点中间差价,然后用来捐助。
我的意思是,你自己买了就是。
维维的意思是自己开卡宴还是太高调了,平时开宝马GT535足够了,他让我买。
我觉得的确是个便宜车,例如我可以买了接着卖掉,加5万元没问题,但是我觉得就得罪了他们俩,等于我拿人家的东西谋取利润。
我跟小杜说,那我帮你卖了吧,我加1万元中介费,这个中介费捐给维维,皆大欢喜。
昨晚,我帮着在朋友圈发了信息,N多人感兴趣。
我跟小杜说:不如这样,你呢,就来个直接的,发到网上,让众多车贩来收,出价高者收走,你看这样可以不?肯定比50万多。
她的意思是不懂这些。
目前,有几个感兴趣的,去查保险记录去了。
其实可以卖到精品二手车行,他们也很懂行,给出的价格大差不差。
昨晚,我就在想,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二手车贩子,例如我完全可以收了二手车再卖,一次加个万儿八千很容易的,夸张一点说,每天卖一辆都没问题,至于说距离更不是问题,全国可以提档,我有辆皮卡还卖到了漠河呢,人家俩人坐火车来的。
但是,还是那句话,容易有后患。
毕竟咱不专业。
除非做细分领域的二手车,例如我之前写的济南那小子,过来收走了我的牧马人,28万收的,他卖30万,即便有还价的,最终也会29万以上成交,前后不到一周时间就卖了,我那车跟新的似的,连河都没下过,更没搞过什么越野,顶多去地里撒撒野。
他为什么做的比较好?
就是积累了大量的牧马人粉丝……
每个城市都有几个二手车达人,类似网红角色的,本地也有,我也跟他们谈过这个事,我觉得大家做的太泛了,就是什么车都做,看似更牛B,其实隔行如隔山,不同车型之间学问也很大,而且客户不具有积累性。
应该做专业车型。
变本地市场为全国市场。
当然,他们理解我说的还是有点难度。
收我皮卡的那两个人,就是专业做皮卡的,从全国各地收皮卡卖到东北,因为东北是皮卡消费大区,当地农民需要,特别是四驱车型。
二手车是个朝阳产业。
但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把自己打造成细分领域的网红,而不是靠模式,我觉得奔驰G就是很好的分类,情怀车系是最容易加上价的。
这个模式,在超跑领域是很流行的,每个超跑圈子里都有类似网红级的二手车达人,甚至可以以此为生。
当然,这些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还有一个眼界问题。
你自己都没开过法拉利,你想成为法拉利圈子里的二手车网红,不可能的事,一个人是做不了自己层次以上的生意。
这就如同球友帮我卖酒,我就问了他一句:这个价格的酒,你自己会喝吗?
他说,不会。
我说,那你一定卖不了。
原因很简单,你自己都不消费,你内心也觉得别人不会消费,你内心是没有力量的,你有没有力量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昨天,乔显佳找我,《齐鲁晚报》的名记。
他也在做公众号。
想找我寻求点力量。
就是想知道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的通?
他问了一个最俗的问题:你公众号一年能有多少打赏?
我说,过去100多万,现在30来万。
他问,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我说,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苹果手机是不能打赏的,收入高低不完全取决于打赏的人数,而是取决于有多少人打赏200元。
他说,明白了。
我说,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改变写作策略,变好看为好用,不要追求阅读量,不要蹭热点,甚至要刻意规避,因为热点会烧死人的,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搭上了,只是按部就班的遵循内心,去写一些对读者有价值、有用的东西,只要他们觉得有用、有启发,自然会成为忠诚读者,读者才是作者的资产。
但是,这需要有匠心。
匠心最难的其实是耐心,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这是很难得的,说,都会,做,很难。
他问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如何加粉?
我说,我写文章有个原则,就是避免推广,因为我觉得在成长期突然获得了很多掌声是容易迷失自己的,我采取的战略就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求一天增加几千读者,每天增加10个就足够了,这需要绝对的自信,自信在哪?我坚信10年后的自己与众不同。
所以,我拒绝推广。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哪怕我从头再来,不叫懂懂了,叫张三,我一样可以再起来,因为我有这个耐心,有这个实力……
靠时间积累的优势是很难被打败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修行。
包括我去上班,我也觉得是一种修行,平时被人伺候惯了,我也想去伺候伺候别人,我上了没多久,就有领导盯上我了,想把我调整过去,我不愿意的原因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的确没有时间,另外主任也不愿意让我走,她觉得我若是去了别的科室可能就不像在她怀抱里这么自由了,她可以给我最大限度的自由。
现在查的太紧了,哪有敢天天打酱油的。
我说说我的服务标准,你们听听。
早上,第一个到,先打扫卫生,扫一遍,湿拖把一遍,干拖把一遍,不管领导来不来,这道工序是省不了的,打扫完以后,拿着扫把挨着角落检查,例如桌子角、墙角,看看有没有细微的杂物……
打扫卫生时必须开窗。
打扫完毕后,开空调,温度设置为25,把叶片朝上吹,不要冲着人。
把水烧好,茶叶泡好,泡茶之前必须洗两遍。
然后分类文件。
分轻重缓急,不常用的放到柜子里,贴好标签,有需要提醒的特别放置,然后写个大体的提示放领导桌子上。
领导喜欢盆景。
每2天用毛巾把叶子上的灰擦拭一遍,跟给孩子擦屁股似的,一点点的,很用心。
这些都是基础学科,每个科员都会。
咱为什么更突出呢?
奴性更重?
也不是,而是咱更懂领导,用没用心,他一看就能看出来,就看细节,例如椅子的扶手有没有灰尘,夏天出汗多不能有汗渍……
你是用心了还是应付了,他能感觉到。
车上更是如此。
这个不用说了,座位的角度,温度,车内声音,要不要开窗户,这些都是基本功,我之前写过,最简单的一个细节,领导车门关闭的瞬间就是车子启动的瞬间,而且毫无违和感,甚至没感觉到已经出发了。
你只有学会了伺候人,才有可能被关注。
外面的人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告诉你,不是谁都有机会获得这个资格的,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一切都在无声处,就是领导没看到过你干活,你不能当着领导的面擦桌子,那没意义。
一切都仿佛没人做过。
相反,领导最讨厌的就是当面邀功型的。
在单位里,你才能深刻体会到一点,别人不在意你说了什么,只在意你干了什么,你永远不用担心你干了没人知道,人在做,领导在看。
认真干活,不弯腰。
那天,张姐说要再帮我运作一下,通过合适的人才选拔机制给我创造机会,我拒绝了,因为我没想过要走这条路,我只是单纯的体验一下,用不了多久我可能就不干了,而且我太招摇了,用不了多久,可能就有球友去单位举报我了,毕竟我天天上班时间去打球,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好事者。
有可运作空间吗?
有!
但是,需要资本开路,50万?
50万只能作为入门费。
不说这些了,省的有同事对号入座,我跟大家不同,我上班很开心,仿佛去游乐园一般,因为大家于我而言不是竞争对手,只是观察对象,每次喝了酒我都吹牛B,我说让我当局长我都不干……
真不干?
真不干。
我爹心想,别说当局长了,你就当个正式的,我们就烧了高香。
山东这边思想太传统,哪怕你月入百万,父母也觉得你没有安稳工作,总觉得你是浮萍,没有根。
我不敢在单位里待太久,因为我伺候不了两天,领导就反过来伺候我了,我就觉得没意思了。
伺候领导是很有意思的。
例如桶里的水,假如还剩1/3,换掉。
你不能让领导打电话喊你:小董呀,换桶水去。
电话、钟表里的电池,换过以后要记在本子上,约摸着快没电了,提前换,也不能让领导叮嘱。
领导可能还好奇,这电池真耐用。
我这样的人,属于好使的。
就是懂领导,会办事,不奉承,而且给人的感觉吊儿郎当,不像狗,领导也开心,觉得干爽,同时呢,我又不差油水,所以从来不拿不占,单位里发东西,我也不要,分给其他同事吧。
他安排我经手一些与钱有关的事,也不用担心。
例如加油、买单。
我看他们,就跟看话剧似的,因为单位合并,所以大家都想转岗,转岗就需要考试,公开招聘,先是笔试后是面试。
表面上大家关系都很好,无话不聊,甚至动不动聊聊床上的事。
但是,从来没人聊过考试的事。
仿佛大家压根不知道这个事。
反而是我这样的外人好奇了,我偶尔就打趣问问,报名了没?
都没人搭理。
结果呢?
大家私下里纷纷报名了,表面上是同事,其实是竞争对手,疯狂到什么程度?大家不敢上班时间学习,怕被人说三道四,仿佛要考走是很丢人的事,那怎么学?
请假学习。
最终呢?
面试进六个,全是我们单位的,厉害不?
大家有危机感,同时又用心学习了,自然考的好,但是六选二,那就是八仙过海了,不是发动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发动一个家族的力量,就看谁的本事大了。
不过,现在翻盘的概率很小。
例如第三成了第二,这个可能,第六成了第一,没有概率。
原本是很不错的同事,因为一场考试,虽然可能俩人都落选了,也成了陌路。
看吧,还是当个临时工好,没有这么多烦恼,对不?
当时,主任也怂恿我,意思是去试试吧。
我说,不去,我去了还有别人的机会吗?
我笔试肯定第一,面试也没问题。
但是没意思。
男人,就喜欢朝女人吹牛,关键是女人还真信,不是假信,她也觉得我铁定第一,实际上,我算个毛啊,我哪有心思去学习。
我现在深刻感受到了一点,无论哪个领域,资本都是最容易铺路的,若有资本铺路,像我这个年龄,正科没问题。
那时,已经有人这么用心的伺候我了……
主任找我买点酒,送人的。
我说,你要多少,我送给你。
她说,不用,不用。
我问,你要送的人是干什么的?
她说,就是老前辈。
我说,不要送红酒,就送白酒,而且送有通用市场价值的,例如海之蓝、梦之蓝之类的,他一眼就懂,送红酒呢,适合做随手礼,就是逢年过节眼里有你,只起这么个作用。
她说,你的酒不是好喝嘛!
我说,好与不好,取决于喝的人,这个不是价值的评判标准,你若是想送一般的朋友,那我可以给你推荐,例如木盒装的,很漂亮,法国进口酒,整体成本是71块钱,卖99元,很给力。
她说,懂了。
我说,你看那些做装修的、卖瓷砖的、卖家电的,每到中秋节都这么拜访客户,挨着送送,给人的感觉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百儿八十的。
主要是,我不想给她,我觉得他们都是不懂酒的,不懂酒反而就会误解我,以为我狮子大开口,人家的进口红酒是9块9包邮,你的一瓶都卖到150,你还要脸不?
酒跟酒不同。
我做的已经是良心生意了,即便是我说的99元两瓶的,也是2.4欧的酒,而非1欧酒,我把酒从法国运到这里的终极成本已经接近30元了,我还有运营成本呢?
当时本地球友做酒,我就是这么建议他的,就做这一款酒,99元一盒,赚20块钱不也挺好吗?但是量大,例如遇到大客户,一要可能就是几百盒,慢慢积累,不要着急。
理解这个,也是需要时间。
我认为是可行的。
这些日子,我一边上班,一边学做生意,收获非常大,例如过去我卖书,怎么定价?
随意定,今天定了明天改。
一天一个价,不同人不同价……
酒水行业也是如此,不同人不同价,我还因此写过一篇文章分析球馆生意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不同人不同价。
让人觉得消费起来不爽。
我做酒时,刘胜跟我讲,要掌握一个原则,一视同仁,一个价,要多要少也是一个价,守住这个关口你可以赢得众人的尊敬。
这是原则。
但是,本地有球友买我酒,我怎么弄?
他要箱大红马,我能告诉他900元?
他明确问我:咱兄弟们自己喝的,给个价。
那我就很难堪了,我只能说:我送你箱吧。
老李给我的建议就是送,球友送、车友送,只要觉得是优秀的朋友,值得尊敬的,就送,不仅仅不指望他们支持你的生意,还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就是只要我干着这个事,你们喝酒都包在我身上了。
老李认为,倘若有这样的胸怀,绝对是做酒的王者。
我认同,但是不大敢。
毕竟成本太高。
另外,我没有针对本地市场的意向,我做本地市场也是打酱油的,就是进一些低端酒给他们卖着玩的。
我咨询了做洋河的朋友,他是资深代理商,属于比较大的酒商了。
我想求证老李的套路是否对?
他的答复是:这才是做酒的正确路线。
这些大哥下午给你打电话:送两箱酒到XX酒店……
马上就派人去送,甚至亲自去送,不仅仅送酒,还把单给买了,这才是做小弟的正确姿势,但是不要怕,大哥会给你个大单支持的。
能把生意做好的人,都是能伸能屈的人,我越做生意越敬佩有钱人,因为生意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他一定是付出了这么多才有资格获得这么多,这也是我反讥正式在编同事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为什么你月薪只有4000元吗?因为,你干的活,就值这点钱。
收入可以打开一个人的格局。
例如,我现在坚信一点,哪怕我去卖二手车,我一年赚百万也很简单,当然这话说出来就让人觉得找骂,你以为你是谁?
对不起,这就是我真实想法。
因为,格局有了。
别的,什么都有了。
到了马云那个级别,他可能想说的就是倘若他去做二手车,可能就是几百亿的生意,这也是格局问题。
昨天,我买了三块广告牌,挨着的。
我提出的设计方案是,第一块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LOGO,大红马的,除了LOGO没有任何其它。
第二块上面只有俩字:懂酒。
第三块上面有三个字:懂生活。
设计师就篡改了我的方案,改了颜色,改了布局,还给写上了一些英文句子……
我把她说了一顿。
她觉得委屈,意思是,你这设计的啥?太LOW了吧?没人知道你是做的啥广告,莫名其妙的。
她非要给加上一句:法国大红马,来自波尔多。
我跟她讲:以后,不管是哪位客户提出设计需求,哪怕这个设计在你眼里就跟狗屎一般,你也帮着设计,按照他的思路去走,因为这代表着他这个层次的审美,他可能就是个农村小卖部的部长,你非要给他设计的花里胡哨,人家需要的就是三个字:小卖部,仅此而已。
你何必画蛇添足呢?
你认为我没有创意,这不要紧,我给你钱,你把我的需求呈现出来就可以了,你咋知道我没有创意?
因为我是放到体育馆里的,体育馆那么多广告牌,我天天在那里,我都没有任何印象,为什么没有印象?
因为,没有能吸引我的字或图。
懂酒懂生活,因为这句话莫名其妙,而且如此之大,一个广告牌上只有两三个字,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干啥的?知道的人马上就给解释:那不是懂懂的广告嘛,卖红酒的。
为什么不带地址?
带什么地址?带地址大家还拿个本子抄下来吗?
而且,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大?
因为三块广告牌正好有一个场地那么大,比赛时录像正好录全了,很震撼,同时我日常晒比赛照时,一不小心就让人感受到,哇,好牛B,竟然在体育馆有如此大的广告位,在大城市这么大个广告牌不需要几万几十万?
这里不用,几千块钱而已。
我是以小博大了。
你给我设计的花里胡哨,不拿放大镜看不清,有意义吗?
我没指望让人看懂。
我懂就行了。
应该,被我气着了……
你这样的人,要是在单位,早被下放了,你不知道吗?
领导说的永远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