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在学抽烟。
烟斗+雪茄。
好玩。
偶尔还晒晒照片,有读者送了我一个古董打火机,他是专门从国外淘二手打火机的,一个打火机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送我的那个是1956年的。
理论上,办公区域不允许抽烟,到处都是书,易燃品。
不过,我是老板,也就另当别论了。
人家都是好久才吸一口,我呢?
吧嗒,吧嗒,吸个不停,生怕灭了。
用不了一会,就烟雾缭绕了。
刘老师推门进来。
她说,呀!小董啥时学会抽烟了?
我说,正在学,还没学会。
她说,可别学。
我说,体验一下,我对这些东西都不上瘾。
她说,过来看会书。
我说,你自己挑吧,喜欢什么看什么,我去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她问,最近没出门?
我说,标准的宅男了,哪也没有家里好。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她说,跟朋友约了一起吃鱼,我来早了,顺便逛逛街,就溜达到你这里了。
我说,前几天有个事,我还想找你,没好意思。
她说,有什么不好意思。
我说,我有个亲戚,他从河西搬到河东了,想给孩子转学,但是有点麻烦,主要是不知道校长胃口一般有多大,怕送少了送多了的。
她说,现在没人收礼了。
我问,购物卡呢?
她说,商场里天天有人暗访,没敢要的,现在有卡的,哪怕是自己买的,都主动去销户了。
我说,我亲戚是比较靠谱的,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
她说,咱这边,一般就是一两千块钱。
我说,明白了。
她说,董,你推荐我本书看吧?
我说,《老师好美》,老师跟学生谈恋爱的,严歌苓的作品。
她说,这种不行,比较正能量的,学校里鼓励,可以报销。
我说,《安琪拉的灰烬》,与其说是贫穷的悲剧,不如说是局限的悲剧,教义的局限,爱国的局限,道德的局限,你看看吧,很有意思,不同高度的人能读出不同的高度。
她问,你看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像不像井底之蛙?
我说,要看怎么定义,从社会身份而言,属于社会中上层,高中老师在县城里属于很受尊敬的,大学教授呢?其身份含金量不输处级干部,这是从标签角度去看的,若是从人生角度呢?又有了很强的局限性,我拿我姐举例,不到20岁就开始教高中,当年是天才级的学生,跳级读的,工作了,结婚了,生娃了,她一辈子就围着学校在转,唯一一次旅游还是学校组织去三峡,到现在没坐过飞机,她不是个例,是整个群体的常态。
她说,基本上是。
我说,大学老师好一些,例如我们经常一起打球的那些大学教授,他们有的喜欢自驾游,有的喜欢摄影,也有人行走过大半个中国,甚至出过国。
她说,他们自由一些。
我说,每到节假日,球馆里人就变得格外多,他们没想着出去旅游之类的,貌似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但是后来我也明白了,其实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多数人一年是不出县城的。
她说,是的。
我说,就如同我爹我娘一辈子没出过镇是一个道理,难道说他们的人生就白活了吗?其实人人都在井里,只是井大井小而已,在井里才是生活的常态。
她说,我家姑娘今年毕业,她自己非要考研,我就想让她回来,孬好不说,先把工作占上,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过去专科就能教高中,现在至少是本科,再过几年,研究生毕业也未必有工作。
我说,这也是你的局限性,若是她未来留在了济南呢?甚至去了北京呢?甚至进了国务院呢?你不是扼杀了她的未来吗?但是,你是从大概率方向出发的,就是认为这样她可以有份不错的工作,找个好婆家,倘若漂在外面呢?一切都是变数,还不知道会嫁给谁。
她说,你说对了。
我说,其实,我是支持你的!
她说,她现在是什么都不能的阶段,可是她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我说,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总觉得自己一毕业就是君临天下,倘若回到县城太屈才了,其实她理解反了,即便是回到县城,她也成不了中上阶层。
她说,她现在在我那边实习,有空我带来,你劝劝她。
我说,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不能劝,而且她得罪我了,上次我在南环路碰到她,她跟几个同学在那边聚会,我跟她打招呼,她喊我叔叔。
她说,喊叔叔也没错。
我说,可是我总觉得我才20来岁。
她说,我算是思想比较前卫的,我并不是反对她考研,也不是反对她腾飞,而是觉得我们的根基在这里,可以为她提供一个有力的后盾,一个姑娘家为什么非要嫁到外地?
我说,我跟你讲,切身体会,女人绝对不能离娘家太远,注定了是悲剧,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所有的焦点都在男人身上,自己的情绪完全被男人所操纵,失去了自我。
她说,就是这个意思,她回来,至少我们能帮着参谋着找个差不多的婆家,他们不会是零起点开始,两家都帮衬着点,日子不会过的太差,若是去了外地呢?则要从零开始。
我说,多劝劝。
她说,就是不听话。
我说,有些东西也是命,当年我若是听我爹的,现在就是个高中老师,跟我姐一样,可能哪里都没去过,还挺有优越感的,所以,你也要有心理准备,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担百忧。
她说,不是所有人都会飞的,你付出了什么,你自己比谁都清楚。
我说,我是从2006年开始写的,前几天我刚看了一下,这些年我写的字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字。搞文学的人有点意思,就是文人相轻嘛,经常有新出道的人说要用多久超越我,我就调侃他们,倘若我们俩天赋相同,在我不写的前提下,你要达到我现在的写作水平需要12年,这12年是什么标准呢?每天1万字,风雨无阻,倘若天赋还不如我?那么可能需要24年,差一天都不行。
她说,我比她还了解她,她虽然有心,但是没有天赋。
我说,顺其自然吧。
她说,她爸也是这么说的,意思是让她在外面折腾吧,折腾上几年,碰壁了,灰心了,再回来。
我说,人人都觉得北京、上海是天堂,其实对于那里的白领而言,只是在生存,没有生活,我在那里待过,这一点感触特别深,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县城的缘故,我觉得生活是需要有家的,这个家不单纯是自己家,还要有亲戚朋友家,有脉络。为什么有的人在济南、在北京也有生活的感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也有脉络,父母一代可能就在那里扎根了,而我们呢?就是命运这么安排的,投胎在了这里。
她说,现在的孩子,总是想过出不一样的生活。
我说,与你们家庭起点高有直接的关系,你看我们家,农村的,我姐能当上老师,对于我们家全家而言,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所以格外的珍惜,从来没有过想辞职之类的想法,也从来没想过要赚钱之类的。按照咱的理解,他们两口子也没啥见识,又没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应该活的很愚昧才对,很痛苦才对,相反,他们活的很有幸福感,局限性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层,可以使人活的很安逸。他们反而很担心我,总觉得我四处漂着,整天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完全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看不懂我那么就会担心我,我爹就经常劝我,实在不行找个单位上班吧,赚多赚少无所谓,咱家拆迁赔的不够三代人花的?
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都可能是对的,都可能是错的。
没有标准答案。
上次,来了一个上海姑娘,身材一流,甚至有那么一点金刚芭比的感觉,在上海做私人健身馆的,即便是在我这边,她也是坚持去健身房训练,风雨无阻。
这姑娘多大了?
76年的。
俩孩子的妈。
我问了一句,您健身几年了?
她说,17年。
我问,没停过?
她说,没有,包括怀孕期间。
我问,平时都是自己做饭?
她说,是的。
我问,是因为什么而健身?打比赛?
她说,没有参加过比赛,只是单纯的喜欢健身。
我说,我每天骑行,这样的健身方式科学吗?
她说,现在人们选择健身的方式多是有氧运动,例如骑车、打球、爬山,其实这是误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肌肉是流失的,真正应该做的是无氧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增加新陈代谢的消耗,有氧运动有用,但是其优先级应该排在无氧运动之后。
我问,你觉得你能活到100岁吗?
她说,我觉得我90岁没有问题,我俩孩子活到100岁没有问题,他们从小就是科学配餐,也是每天健身。我认为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这不该是一句空话,看我朋友圈发的那句话了吗?等到你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才会发现,年轻时过度透支的好身体,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我说,信仰身体。
她说,是的。
我问,在你的指导下,我多久可以变成型男?
她说,五年吧。
我说,太费劲了,我们教练说三个月就足够了。
她说,那是他这么认为,这东西就跟做雕塑一样,弄出轮廓不难,雕琢细节才是需要下功夫的。
我问,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她说,我想做健身训练营,主要针对的是零基础学员,为他们科普一些健身理念、饮食建议。
我问,是需要去你那里吗?
她说,三天的课程,是需要到上海的,因为需要示范,需要演示。
后来,我们聊了很久,我觉得她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她是想地面培训三天,然后跟踪培训两年,每天给布置任务,每天录视频交作业。
我们要是有这个耐心,哪需要你啊?!
我说,你的课程是真好,但是,没有市场,因为你把大家的自制力想的跟你自己一样优秀。
她又回去重新设计去了。
她现在做的私人健身馆是在写字楼里,就是有些白领下班后过去训练一两个小时,她一对一指导,收费也蛮高的,我问她收入如何?她说还可以。
这种人很让人佩服,有自律洁癖。
说1点到我们办公室,就真的1点准时敲门,说明她早就到了。
我问她在业内属于什么水平?
她说,业余水平。
谦虚了。
也许不是谦虚,就跟羽毛球似的,打的越好越觉得自己不会打,偶尔有专业选手到我们球馆来玩,什么概念呢?
就是球馆的教练也被虐得跟不会打似的,而且人家压根没发力,不由的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当年我问教练,你跟林丹打能得几分?
教练说,怎么不得个七八分。
我问这个专业选手,你跟林丹打,能得多少分?
他说,三分内吧。
他在我们眼里已经是神仙级的了,那速度,那力量,那准确性,真的指哪打哪,以前我们哪见过这场面。
童子功。
有人问过我,你做画,为什么不选那些当地名家呢?
我说,这些人,看着画的很好,其实依然是业余水平,因为不是童子功,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我喜欢那种从小学画画,后来考了美术学院,然后又当了职业画家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练,一练就是几十年,每一天的努力其实都体现在作品上,我们都知道范曾是量产式做画,其实这也是他的日常,他每天都要画几幅。
天才?
我只能呵呵。
牛哥曾经谈过一个观点,一定要为孩子培养个一技之长,以时间为成本去加持,他让孩子学的国画+网球,因为他为孩子规划的方向是欧洲,国画可以使孩子在欧洲吃上饭,网球可以使他融入当地的交际圈,甚至足够优秀时可以当网球教练,至少饿不死,有饭碗。
一技之长的目标是真正的铁饭碗,当然一不小心就是金饭碗。
我家人没有运动天赋,所以我没有在运动方面给孩子规划什么,在学乒乓球,属于必修课,我给选的足球,目的是促进身体发育。
我觉得要从我们的优势着手,例如他喜欢读书,喜欢写字,那我就朝作家方面去培养他,他具有发散式、跳跃式思维,这是作家最需要的,也就是天赋。
目前绘本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册,一个大大的书房,都成了老师、家长参观的景点了,关键是多数都读过,这也是在修炼童子功。
但是,这样他一定能成名吗?
这可未必。
成名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和积累,更需要的是天赋。
这玩意,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看着有也未必是真有,毕竟没有比较过,天赋之间的较量那就是亿里挑一,谁都想当莫言,但是莫言只能有一个。
但是,做父母的要有童子功培养意识。
包括我现在偶尔遇到一些大学生,我也这么规劝,找个方向,兼职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上十多年,等你跟我这么大的时候,肯定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你的每一分付出都不会浪费的。
等到了30岁才觉悟?
有点晚了。
当然,我说的这些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不准备做普通人,倘若只是把目标定位普通人,是不需要这么用心的,大学毕业找个单位上着班,就行了,然后就是结婚生子。
再迅速的发展,也无法撼动底蕴。
例如我们总是喊着,超越欧美,在经济上可能的确有机会超越,但是要在底蕴上超越,人家走的每一步,我们都少不了。
就拿非洲举例。
一提非洲,我们就觉得好落后,其实非洲是有发达国家的,例如南非,可不输香港,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就是在南非做的,你还觉得他们落后吗?
早上,你去餐厅吃饭。
有琴师在那里弹琴,琴师也是黑人,西装革履,弹得格外的入神,餐厅未必很高大上,但是就是给人的感觉特别舒服。
《战狼2》里,中国国旗仿佛是绿色通行证,在非洲畅通无阻,这些呢,都只能理解为剧本创作,非洲人是瞧不起中国人的。
啥?你说啥?老黑也瞧不起我们?
是的!
非洲人有两种,一种是都市人,一种是乡下人,都市人多是受过白人统治教育的,他们从白人继承了很多,例如法律意识、交际礼仪。
例如一些需要着正装出席的场合,他们一定会是西装革履的,例如婚礼、葬礼,绝对不会在这些事上马虎。
老黑是不是不讲卫生?
乡下人可能如此,都市人不是,他们的厕所里都比我们多一个盆,洗PP的,光擦是不行的。
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不讲究。
还有就是我们对规则的漠视,例如交通规则、法律规则,国内的管理模式都是家长式的,雇工之间也不需要签合同,甚至不需要上保险,一生气就解雇了,很多中国老板初去非洲投资,也这么干,结果呢?被员工告了,官司缠身。
中国人在全球的口碑都很差,包括在泰国、越南这些穷地方。
我们普遍没有契约精神。
这种底蕴的差距才是最难超越的,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慢慢追赶上的,就拿《战狼2》举例,这是个人英雄式的电影,在美国大片里曾经很流行,什么年代流行?施瓦辛格那个年代。
就是以一敌百。
怎么打也打不死。
这部作品,剧本其实是漏洞百出的,例如用渔网截停货轮,这就如同用绳子拦火车是一样弱智的,另外,有没有考虑过一点,一个退役军人能在国外肆意地开枪杀人吗?这不是对当地法律的蔑视吗?而且还有国家的支持?
就是有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随意地践踏别国的生命?
这样才有民族自豪感?
而且,这种民族自豪感是建立在“矮化”其他国家形象的前提下的,例如美国大使馆早早就闭馆了,电话也打不通了。
这说明一点。
我们的观众水平还处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我们的编剧也处于那个水平,你可以看看,最近这几年的美国大片,都是真正的大片,至少逻辑是一流的,为什么中国剧本普遍经受不起逻辑推敲呢?
当然,有人说,看电影讲什么逻辑。
若是不讲逻辑,那叫苞米花电影,看过了,感动过了,也就过去了,现代战争电影早已经不是这个玩法了,而是更深一层的了,反对战争、生命无价、种族平等、自由可贵。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黑鹰坠落》这类战斗片。
大家有没有发现,传统作家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没人看书了。
我觉得大家看的书比过去都多了,因为每天都在看文章,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因为,他们的位置被取代了。
被一群写真实内容的人给取代了,他们还忙着虚构小说呢,试图用虚构的世界去哄读者,读者是没有耐心的,一看就觉得反胃,太扯蛋了吧?
我以前写过,现在多数作家的图书,发行量不超过1万册。
说实话,很寒碜。
不是传播媒介革了他们的命,而是内容革了他们的命,他们多是有头衔的,有职称的,还在忙着写六七十年代的内容。
为什么没有好剧本呢?
因为,中国的电影投资,重心是在演员上,最应该花重金投资的地方是剧本,却被忽略了,总觉得花点小钱买个剧本,找个大阵容就能大卖。
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就如同我看过一个剧本,还是蛮有名的一位编剧,她写的大庆故事,说大庆突然发生了雪崩,整个城市淹没在了雪里。
在她的理解里,东北是不是到处都是雪山?跟南极似的?
为什么这几年,国外电影逻辑性越来越严谨了呢?
因为,编剧普遍团队化了,例如关于古董的电影,有古董专家参与编剧,而咱这边的编剧呢?普遍是一人从头想到尾,全靠编。
我们总觉得,把一个英雄塑造得越是无所不能越被崇拜。
错了。
起相反作用。
因为,我们自己都知道那是假的。
说谎话的最高境界不是全程高能谎话,而是九十九句真的,一句假的。
当然,若是不消费“爱国”,只是为了营造苞米花大片,那无妨,例如《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如此,大家就当看杂技表演了。
什么东西最容易动摇我们?
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人都在害怕变,总觉得生怕落后了,到处都是风口,生怕没搭上风口。
现在到处都在研究虚拟货币。
各类群。
原本一些正经做生意的人,都开始正经研究这些玩意了。
越是如此,我们越没有耐心去坚守自己,害怕财富贬值,你看人家炒币的,动辄就是几个亿,而我们上班的呢?一个月拿个几千元,总觉得有些慌张,钱是不是越来越不是钱了?万一每个月发下来的5000元成了废纸咋办?
很是害怕。
这些日子,我在一个比特币群里,他们主要是研究“空”,普遍看空比特币,里面不乏一些大佬级的人物。
我每天都关注他们发的一些文章。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理性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我问过群主一个问题,比特币就这么多固定的数量,理论上肯定是越涨越高,你为什么会看空呢?
他说,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之一,的确是总量有限,但是类似比特币这类的虚拟货币会越来越多,就跟股票似的,一旦发行新股大盘就完了,因为抽血效应,比特币能管控总量,但是没人能管控得了虚拟货币的种类,最终,比特币会被抽血。
仔细一想,有道理。
他们也都在等待,因为狂热时期,人人都还在排队入场,他们是在等待黑天鹅的出现……
我佩服他们的耐心,谋而不动。
我们总觉得,能写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才是活出自我的,能够行走世界才是精彩的人生,这就如同我们总是盯着外面的变化是一个道理,总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弄潮儿。
实际上。
我姐那种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才是多数人的归宿,也才是生活常态,这也是为什么节假日高速堵车,而工作日高速清闲的缘故。
从教育角度而言,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孩子未来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小市民,这个概率有多大呢?
95%以上!
这就如同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能考上北大清华,你们那些城市可能考上的概率高,在我们县城是什么概率?一个县一年能考上两三个,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里第一名,也未必能考上。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认识一个北大或清华毕业的朋友,唯一有交集的一个还是客户,买我书的,我直接没要钱,他很好奇,你为什么不要钱?
我崇拜你,行不?!
这篇没写骚事,说没有认识的朋友也不对,我以前在南非认识一个小姑娘,打乒乓球的,省级冠军,她就在北大读书,不过那姑娘嘴不严,我是真领教了,好在她后来跟一个法国小伙谈恋爱了,把我抛弃了,我也解脱了。
只是临抛弃跟我讲了一句:你是1,他是2。
烟斗+雪茄。
好玩。
偶尔还晒晒照片,有读者送了我一个古董打火机,他是专门从国外淘二手打火机的,一个打火机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送我的那个是1956年的。
理论上,办公区域不允许抽烟,到处都是书,易燃品。
不过,我是老板,也就另当别论了。
人家都是好久才吸一口,我呢?
吧嗒,吧嗒,吸个不停,生怕灭了。
用不了一会,就烟雾缭绕了。
刘老师推门进来。
她说,呀!小董啥时学会抽烟了?
我说,正在学,还没学会。
她说,可别学。
我说,体验一下,我对这些东西都不上瘾。
她说,过来看会书。
我说,你自己挑吧,喜欢什么看什么,我去把窗户打开,通通风……
她问,最近没出门?
我说,标准的宅男了,哪也没有家里好。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她说,跟朋友约了一起吃鱼,我来早了,顺便逛逛街,就溜达到你这里了。
我说,前几天有个事,我还想找你,没好意思。
她说,有什么不好意思。
我说,我有个亲戚,他从河西搬到河东了,想给孩子转学,但是有点麻烦,主要是不知道校长胃口一般有多大,怕送少了送多了的。
她说,现在没人收礼了。
我问,购物卡呢?
她说,商场里天天有人暗访,没敢要的,现在有卡的,哪怕是自己买的,都主动去销户了。
我说,我亲戚是比较靠谱的,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
她说,咱这边,一般就是一两千块钱。
我说,明白了。
她说,董,你推荐我本书看吧?
我说,《老师好美》,老师跟学生谈恋爱的,严歌苓的作品。
她说,这种不行,比较正能量的,学校里鼓励,可以报销。
我说,《安琪拉的灰烬》,与其说是贫穷的悲剧,不如说是局限的悲剧,教义的局限,爱国的局限,道德的局限,你看看吧,很有意思,不同高度的人能读出不同的高度。
她问,你看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像不像井底之蛙?
我说,要看怎么定义,从社会身份而言,属于社会中上层,高中老师在县城里属于很受尊敬的,大学教授呢?其身份含金量不输处级干部,这是从标签角度去看的,若是从人生角度呢?又有了很强的局限性,我拿我姐举例,不到20岁就开始教高中,当年是天才级的学生,跳级读的,工作了,结婚了,生娃了,她一辈子就围着学校在转,唯一一次旅游还是学校组织去三峡,到现在没坐过飞机,她不是个例,是整个群体的常态。
她说,基本上是。
我说,大学老师好一些,例如我们经常一起打球的那些大学教授,他们有的喜欢自驾游,有的喜欢摄影,也有人行走过大半个中国,甚至出过国。
她说,他们自由一些。
我说,每到节假日,球馆里人就变得格外多,他们没想着出去旅游之类的,貌似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但是后来我也明白了,其实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多数人一年是不出县城的。
她说,是的。
我说,就如同我爹我娘一辈子没出过镇是一个道理,难道说他们的人生就白活了吗?其实人人都在井里,只是井大井小而已,在井里才是生活的常态。
她说,我家姑娘今年毕业,她自己非要考研,我就想让她回来,孬好不说,先把工作占上,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过去专科就能教高中,现在至少是本科,再过几年,研究生毕业也未必有工作。
我说,这也是你的局限性,若是她未来留在了济南呢?甚至去了北京呢?甚至进了国务院呢?你不是扼杀了她的未来吗?但是,你是从大概率方向出发的,就是认为这样她可以有份不错的工作,找个好婆家,倘若漂在外面呢?一切都是变数,还不知道会嫁给谁。
她说,你说对了。
我说,其实,我是支持你的!
她说,她现在是什么都不能的阶段,可是她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我说,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总觉得自己一毕业就是君临天下,倘若回到县城太屈才了,其实她理解反了,即便是回到县城,她也成不了中上阶层。
她说,她现在在我那边实习,有空我带来,你劝劝她。
我说,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不能劝,而且她得罪我了,上次我在南环路碰到她,她跟几个同学在那边聚会,我跟她打招呼,她喊我叔叔。
她说,喊叔叔也没错。
我说,可是我总觉得我才20来岁。
她说,我算是思想比较前卫的,我并不是反对她考研,也不是反对她腾飞,而是觉得我们的根基在这里,可以为她提供一个有力的后盾,一个姑娘家为什么非要嫁到外地?
我说,我跟你讲,切身体会,女人绝对不能离娘家太远,注定了是悲剧,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所有的焦点都在男人身上,自己的情绪完全被男人所操纵,失去了自我。
她说,就是这个意思,她回来,至少我们能帮着参谋着找个差不多的婆家,他们不会是零起点开始,两家都帮衬着点,日子不会过的太差,若是去了外地呢?则要从零开始。
我说,多劝劝。
她说,就是不听话。
我说,有些东西也是命,当年我若是听我爹的,现在就是个高中老师,跟我姐一样,可能哪里都没去过,还挺有优越感的,所以,你也要有心理准备,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担百忧。
她说,不是所有人都会飞的,你付出了什么,你自己比谁都清楚。
我说,我是从2006年开始写的,前几天我刚看了一下,这些年我写的字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字。搞文学的人有点意思,就是文人相轻嘛,经常有新出道的人说要用多久超越我,我就调侃他们,倘若我们俩天赋相同,在我不写的前提下,你要达到我现在的写作水平需要12年,这12年是什么标准呢?每天1万字,风雨无阻,倘若天赋还不如我?那么可能需要24年,差一天都不行。
她说,我比她还了解她,她虽然有心,但是没有天赋。
我说,顺其自然吧。
她说,她爸也是这么说的,意思是让她在外面折腾吧,折腾上几年,碰壁了,灰心了,再回来。
我说,人人都觉得北京、上海是天堂,其实对于那里的白领而言,只是在生存,没有生活,我在那里待过,这一点感触特别深,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县城的缘故,我觉得生活是需要有家的,这个家不单纯是自己家,还要有亲戚朋友家,有脉络。为什么有的人在济南、在北京也有生活的感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也有脉络,父母一代可能就在那里扎根了,而我们呢?就是命运这么安排的,投胎在了这里。
她说,现在的孩子,总是想过出不一样的生活。
我说,与你们家庭起点高有直接的关系,你看我们家,农村的,我姐能当上老师,对于我们家全家而言,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所以格外的珍惜,从来没有过想辞职之类的想法,也从来没想过要赚钱之类的。按照咱的理解,他们两口子也没啥见识,又没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应该活的很愚昧才对,很痛苦才对,相反,他们活的很有幸福感,局限性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层,可以使人活的很安逸。他们反而很担心我,总觉得我四处漂着,整天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完全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看不懂我那么就会担心我,我爹就经常劝我,实在不行找个单位上班吧,赚多赚少无所谓,咱家拆迁赔的不够三代人花的?
怎么选择才是对的?
都可能是对的,都可能是错的。
没有标准答案。
上次,来了一个上海姑娘,身材一流,甚至有那么一点金刚芭比的感觉,在上海做私人健身馆的,即便是在我这边,她也是坚持去健身房训练,风雨无阻。
这姑娘多大了?
76年的。
俩孩子的妈。
我问了一句,您健身几年了?
她说,17年。
我问,没停过?
她说,没有,包括怀孕期间。
我问,平时都是自己做饭?
她说,是的。
我问,是因为什么而健身?打比赛?
她说,没有参加过比赛,只是单纯的喜欢健身。
我说,我每天骑行,这样的健身方式科学吗?
她说,现在人们选择健身的方式多是有氧运动,例如骑车、打球、爬山,其实这是误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肌肉是流失的,真正应该做的是无氧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增加新陈代谢的消耗,有氧运动有用,但是其优先级应该排在无氧运动之后。
我问,你觉得你能活到100岁吗?
她说,我觉得我90岁没有问题,我俩孩子活到100岁没有问题,他们从小就是科学配餐,也是每天健身。我认为身体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这不该是一句空话,看我朋友圈发的那句话了吗?等到你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才会发现,年轻时过度透支的好身体,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
我说,信仰身体。
她说,是的。
我问,在你的指导下,我多久可以变成型男?
她说,五年吧。
我说,太费劲了,我们教练说三个月就足够了。
她说,那是他这么认为,这东西就跟做雕塑一样,弄出轮廓不难,雕琢细节才是需要下功夫的。
我问,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她说,我想做健身训练营,主要针对的是零基础学员,为他们科普一些健身理念、饮食建议。
我问,是需要去你那里吗?
她说,三天的课程,是需要到上海的,因为需要示范,需要演示。
后来,我们聊了很久,我觉得她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她是想地面培训三天,然后跟踪培训两年,每天给布置任务,每天录视频交作业。
我们要是有这个耐心,哪需要你啊?!
我说,你的课程是真好,但是,没有市场,因为你把大家的自制力想的跟你自己一样优秀。
她又回去重新设计去了。
她现在做的私人健身馆是在写字楼里,就是有些白领下班后过去训练一两个小时,她一对一指导,收费也蛮高的,我问她收入如何?她说还可以。
这种人很让人佩服,有自律洁癖。
说1点到我们办公室,就真的1点准时敲门,说明她早就到了。
我问她在业内属于什么水平?
她说,业余水平。
谦虚了。
也许不是谦虚,就跟羽毛球似的,打的越好越觉得自己不会打,偶尔有专业选手到我们球馆来玩,什么概念呢?
就是球馆的教练也被虐得跟不会打似的,而且人家压根没发力,不由的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当年我问教练,你跟林丹打能得几分?
教练说,怎么不得个七八分。
我问这个专业选手,你跟林丹打,能得多少分?
他说,三分内吧。
他在我们眼里已经是神仙级的了,那速度,那力量,那准确性,真的指哪打哪,以前我们哪见过这场面。
童子功。
有人问过我,你做画,为什么不选那些当地名家呢?
我说,这些人,看着画的很好,其实依然是业余水平,因为不是童子功,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我喜欢那种从小学画画,后来考了美术学院,然后又当了职业画家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练,一练就是几十年,每一天的努力其实都体现在作品上,我们都知道范曾是量产式做画,其实这也是他的日常,他每天都要画几幅。
天才?
我只能呵呵。
牛哥曾经谈过一个观点,一定要为孩子培养个一技之长,以时间为成本去加持,他让孩子学的国画+网球,因为他为孩子规划的方向是欧洲,国画可以使孩子在欧洲吃上饭,网球可以使他融入当地的交际圈,甚至足够优秀时可以当网球教练,至少饿不死,有饭碗。
一技之长的目标是真正的铁饭碗,当然一不小心就是金饭碗。
我家人没有运动天赋,所以我没有在运动方面给孩子规划什么,在学乒乓球,属于必修课,我给选的足球,目的是促进身体发育。
我觉得要从我们的优势着手,例如他喜欢读书,喜欢写字,那我就朝作家方面去培养他,他具有发散式、跳跃式思维,这是作家最需要的,也就是天赋。
目前绘本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册,一个大大的书房,都成了老师、家长参观的景点了,关键是多数都读过,这也是在修炼童子功。
但是,这样他一定能成名吗?
这可未必。
成名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奋和积累,更需要的是天赋。
这玩意,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看着有也未必是真有,毕竟没有比较过,天赋之间的较量那就是亿里挑一,谁都想当莫言,但是莫言只能有一个。
但是,做父母的要有童子功培养意识。
包括我现在偶尔遇到一些大学生,我也这么规劝,找个方向,兼职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上十多年,等你跟我这么大的时候,肯定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你的每一分付出都不会浪费的。
等到了30岁才觉悟?
有点晚了。
当然,我说的这些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不准备做普通人,倘若只是把目标定位普通人,是不需要这么用心的,大学毕业找个单位上着班,就行了,然后就是结婚生子。
再迅速的发展,也无法撼动底蕴。
例如我们总是喊着,超越欧美,在经济上可能的确有机会超越,但是要在底蕴上超越,人家走的每一步,我们都少不了。
就拿非洲举例。
一提非洲,我们就觉得好落后,其实非洲是有发达国家的,例如南非,可不输香港,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就是在南非做的,你还觉得他们落后吗?
早上,你去餐厅吃饭。
有琴师在那里弹琴,琴师也是黑人,西装革履,弹得格外的入神,餐厅未必很高大上,但是就是给人的感觉特别舒服。
《战狼2》里,中国国旗仿佛是绿色通行证,在非洲畅通无阻,这些呢,都只能理解为剧本创作,非洲人是瞧不起中国人的。
啥?你说啥?老黑也瞧不起我们?
是的!
非洲人有两种,一种是都市人,一种是乡下人,都市人多是受过白人统治教育的,他们从白人继承了很多,例如法律意识、交际礼仪。
例如一些需要着正装出席的场合,他们一定会是西装革履的,例如婚礼、葬礼,绝对不会在这些事上马虎。
老黑是不是不讲卫生?
乡下人可能如此,都市人不是,他们的厕所里都比我们多一个盆,洗PP的,光擦是不行的。
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不讲究。
还有就是我们对规则的漠视,例如交通规则、法律规则,国内的管理模式都是家长式的,雇工之间也不需要签合同,甚至不需要上保险,一生气就解雇了,很多中国老板初去非洲投资,也这么干,结果呢?被员工告了,官司缠身。
中国人在全球的口碑都很差,包括在泰国、越南这些穷地方。
我们普遍没有契约精神。
这种底蕴的差距才是最难超越的,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慢慢追赶上的,就拿《战狼2》举例,这是个人英雄式的电影,在美国大片里曾经很流行,什么年代流行?施瓦辛格那个年代。
就是以一敌百。
怎么打也打不死。
这部作品,剧本其实是漏洞百出的,例如用渔网截停货轮,这就如同用绳子拦火车是一样弱智的,另外,有没有考虑过一点,一个退役军人能在国外肆意地开枪杀人吗?这不是对当地法律的蔑视吗?而且还有国家的支持?
就是有国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随意地践踏别国的生命?
这样才有民族自豪感?
而且,这种民族自豪感是建立在“矮化”其他国家形象的前提下的,例如美国大使馆早早就闭馆了,电话也打不通了。
这说明一点。
我们的观众水平还处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我们的编剧也处于那个水平,你可以看看,最近这几年的美国大片,都是真正的大片,至少逻辑是一流的,为什么中国剧本普遍经受不起逻辑推敲呢?
当然,有人说,看电影讲什么逻辑。
若是不讲逻辑,那叫苞米花电影,看过了,感动过了,也就过去了,现代战争电影早已经不是这个玩法了,而是更深一层的了,反对战争、生命无价、种族平等、自由可贵。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黑鹰坠落》这类战斗片。
大家有没有发现,传统作家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没人看书了。
我觉得大家看的书比过去都多了,因为每天都在看文章,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因为,他们的位置被取代了。
被一群写真实内容的人给取代了,他们还忙着虚构小说呢,试图用虚构的世界去哄读者,读者是没有耐心的,一看就觉得反胃,太扯蛋了吧?
我以前写过,现在多数作家的图书,发行量不超过1万册。
说实话,很寒碜。
不是传播媒介革了他们的命,而是内容革了他们的命,他们多是有头衔的,有职称的,还在忙着写六七十年代的内容。
为什么没有好剧本呢?
因为,中国的电影投资,重心是在演员上,最应该花重金投资的地方是剧本,却被忽略了,总觉得花点小钱买个剧本,找个大阵容就能大卖。
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
就如同我看过一个剧本,还是蛮有名的一位编剧,她写的大庆故事,说大庆突然发生了雪崩,整个城市淹没在了雪里。
在她的理解里,东北是不是到处都是雪山?跟南极似的?
为什么这几年,国外电影逻辑性越来越严谨了呢?
因为,编剧普遍团队化了,例如关于古董的电影,有古董专家参与编剧,而咱这边的编剧呢?普遍是一人从头想到尾,全靠编。
我们总觉得,把一个英雄塑造得越是无所不能越被崇拜。
错了。
起相反作用。
因为,我们自己都知道那是假的。
说谎话的最高境界不是全程高能谎话,而是九十九句真的,一句假的。
当然,若是不消费“爱国”,只是为了营造苞米花大片,那无妨,例如《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如此,大家就当看杂技表演了。
什么东西最容易动摇我们?
就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人都在害怕变,总觉得生怕落后了,到处都是风口,生怕没搭上风口。
现在到处都在研究虚拟货币。
各类群。
原本一些正经做生意的人,都开始正经研究这些玩意了。
越是如此,我们越没有耐心去坚守自己,害怕财富贬值,你看人家炒币的,动辄就是几个亿,而我们上班的呢?一个月拿个几千元,总觉得有些慌张,钱是不是越来越不是钱了?万一每个月发下来的5000元成了废纸咋办?
很是害怕。
这些日子,我在一个比特币群里,他们主要是研究“空”,普遍看空比特币,里面不乏一些大佬级的人物。
我每天都关注他们发的一些文章。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理性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我问过群主一个问题,比特币就这么多固定的数量,理论上肯定是越涨越高,你为什么会看空呢?
他说,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之一,的确是总量有限,但是类似比特币这类的虚拟货币会越来越多,就跟股票似的,一旦发行新股大盘就完了,因为抽血效应,比特币能管控总量,但是没人能管控得了虚拟货币的种类,最终,比特币会被抽血。
仔细一想,有道理。
他们也都在等待,因为狂热时期,人人都还在排队入场,他们是在等待黑天鹅的出现……
我佩服他们的耐心,谋而不动。
我们总觉得,能写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师才是活出自我的,能够行走世界才是精彩的人生,这就如同我们总是盯着外面的变化是一个道理,总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弄潮儿。
实际上。
我姐那种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才是多数人的归宿,也才是生活常态,这也是为什么节假日高速堵车,而工作日高速清闲的缘故。
从教育角度而言,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孩子未来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小市民,这个概率有多大呢?
95%以上!
这就如同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能考上北大清华,你们那些城市可能考上的概率高,在我们县城是什么概率?一个县一年能考上两三个,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里第一名,也未必能考上。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认识一个北大或清华毕业的朋友,唯一有交集的一个还是客户,买我书的,我直接没要钱,他很好奇,你为什么不要钱?
我崇拜你,行不?!
这篇没写骚事,说没有认识的朋友也不对,我以前在南非认识一个小姑娘,打乒乓球的,省级冠军,她就在北大读书,不过那姑娘嘴不严,我是真领教了,好在她后来跟一个法国小伙谈恋爱了,把我抛弃了,我也解脱了。
只是临抛弃跟我讲了一句:你是1,他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