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阿来
一、推荐语:
昨天推荐的文章主要讲如何同孩子谈性,今天有必要继续聊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性爱和避孕。
大学室友小瑶在大二放暑假的时候做了人流手术,我知道的时候她已经做完手术在学校门口找了个宾馆住着了,男朋友也在。
她在电话里哭着让我过去陪她,我起初以为她只是身体受伤害大所以非常伤心,到宾馆一看,不仅屋子里空调开着凉风,而且她男朋友买回来的饭里还放了辣椒……
男朋友在一旁喝可乐打游戏,显然没有任何用心照顾的意思,完全不把这个手术对女朋友的伤害放在眼里。
问她为何不避孕,她回答我:“他说我在安全期,所以内射了……”。然后告诉我是发现月经迟迟不来才买了验孕棒,验出来怀孕那天,他男朋友还“安慰”她说验孕棒结果不一定准,哄她当天继续发生了性行为!
我又心疼又气愤,气愤主要不是因为她男朋友不负责任,而是她自己竟然对自己不负责任到这种地步,太愚蠢了!
避孕的必要性大部分人都知道,但她走到这一步肯定不是因为缺乏常识,是缺乏应对能力!很多人都是这样,什么都听别人的,男朋友说安全期没事,她就信了,根本没有能力独立思考,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更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
另外一方面,小瑶在感情里处于弱势,她之所以选择自己冒风险,让男朋友享受一时之快,也是因为潜意识里她接受不了失去他。
后来实在没办法,小瑶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了,毕竟躲在外面不仅决解不了问题还耽误了身体,如果不能被好好照料留下后遗症就更难办了。
她父母就找到男方父母谈判,但是孩子已经打掉了,男方父母只说俩人现在结婚还有点早,让他们先处处看。
最后是小瑶处于极度崩溃的精神状态下,每天都不停的找安全感,害怕被抛弃,不断的打电话给男朋友和周围的人,感情已经变质,她男朋友一半是被逼一半是逃避责任,主动提了分手。
身边还有一个例子是另外一个极端,她很会保护自己的身体,懂得卫生和避孕,但经常去约炮,又没办法让自己内心保持平衡状态,饮鸩止渴后是精神上的极度空虚。
其实性本身是没有错的,甚至是美妙的,但如果处理不当就立马变成了坏事。
而流产只是表面现象,事情的本质是我们对待性和爱的态度,甚至是对待人生的态度!
这不是依靠家庭和学校仅有的性教育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自身应对能力的提升才是关键!
今天推荐一篇文章:《中国人流调查:年900多万台人流手术世界居首 少女吃紧急避孕药像吃糖豆》
二、精彩语句:
1,二线城市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日人流手术量淡季大约在 7、8 台,旺季会有 10 台以上。所谓旺季,通常会出现在五一、国庆等小长假之后。
2,计划生育门诊在中国有特殊含义,就诊者可以粗略分为两类,45 岁以下的来人流,45 岁以上的前来取环。前者的人群又主要分两类,胚胎没有存活需要清宫的,胚胎活得很好却不适合降生的。
3,中国的人流手术在1995年达到高峰之后,略有下降。此后,因政策原因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因个人原因走上人流手术台的女性越来越多。中国的流产手术量占据了世界手术量的六分之一。
4,中国一年近千万的人流手术量辣了很多人的眼睛,同样也引起了更多的吐槽,譬如就诊者的低龄化,以及,重复人流。
5,芬兰曾收集了 1996-2008 年登记在册的30 多万例初产妇的数据,结果发现:有人工流产史者发生围产儿死亡和极度早产(小于 28 周)的风险高,且极度早产发生风险与人工流产次数相关,次数越多,孩子极度早产的几率越高。
6,当我们想在医生们的数据库中寻找一个擅长人工流产的医生时,却发现了一个难题,并没有医生会把人流手术写在自己的“擅长”中。
7,人流的过程——扩宫、吸引、刮宫,医生们最怕的,一是子宫穿孔,二是人流不全,尤其是前者,因为后者可能需要再次刮宫,而前者可能会直接危及生命。
8,不靠谱的广告中所谓的微创人流是没有的,必须要把“东西”吸出来,如果吸不出来,就会出现出血时间长、残留机会大的问题。
9,世界卫生组织说:“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投资于避孕能挽救生命、促进两性平等和提升经济发展。每投资一美元用于现代避孕以及高质量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就会带来约 120 美元的回报。”然而,在中国,至少,更多的宣传经费投给了人流而非避孕——遍地的人流广告,避孕药却不能做广告。原因很简单,后者被认为是“有关性生活的产品”,严禁刊登。
10,仅仅告诉青少年避孕的必要性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提升青年人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同时能有更多的机构为青年人提供可及的避孕咨询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