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差不多就是这个时间,我在店里吃饭,顺手翻了翻城市DM,无意看到有片果园转让。
我急忙把电话打过去,问卖了没?
没卖!
暗喜!
我心中一直都有果园梦,把果园四周用栅栏围起,在果园里盖个很精致的小别墅,甚至不用盖,直接买个木屋别墅即可,在果园里散养几条狗……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生活。
约见,果园的主人是县里的一个领导,曾经分管过农业,这片果园是10年前村里书记送他的,一直是他父亲在管理,现在父亲病了,管不了了,想卖,果园每年可以产生4~5万元的收益,种的樱桃,一共6亩地,他要价20万,包括三间瓦房。
实地一看,没了兴趣。
围墙也丑,果树也丑,屋子更丑,他要价为什么高?
第一、果树本身是赢利的。
第二、有三间房子。
而这两者恰好是我不需要的,其实我需要的只是一块地,我自己去重新规划,我可以把非洲庄园的设计理念引进过来,做成一件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
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舒适的、卫生的、冬暖夏凉的房子。
房子设计、装修应该达到都市别墅的标准。
而他的三间破瓦房,我看到就想给推倒,但是他却拿着当个宝,因为现在想在耕地上建个房子几乎是不可能了,还没等你盖完,城建上就过来给你推倒了,他盖的早,占了这个便宜。
买卖没成,倒成了朋友,我谈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我说的很明白,我没指望这玩意赚钱,我就是想买个玩具,所以我能承受的价格是10万以内,他也懂我的意思了,跟我讲,这种理念在澳洲很流行。
你去过澳洲?
他英语非常好,本地企业曾经组团去考察澳洲铁矿,他做的翻译,说起来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说,我在澳洲待过。
关于澳洲话题,我们聊了半天,更巧的是她女儿本科是在曲师读的,硕士是在悉尼大学读的,现在回国参加工作了,就在本地,具体哪个单位就不说了,省得你们对号入座。
我说,那她应该喊我师哥。
我拿出手机,翻出一大堆悉尼大学的照片给他看,我前几天刚去过一次。
悉尼大学美吗?
可以秒杀国内任一公园!
去年我带队去参观悉尼大学,队友们的声音出奇一致:终于知道为什么官员、企业家要送孩子出来读书了,的确不一样……
官员、企业家,为什么有这个意识?比我们早了一代人觉醒?
因为,他们出去过,见过,比较过!
回国的飞机上,我采访了大家:你愿意送孩子出国留学吗?
答案高度一致:必须的!
后来,领导又打过几次电话给我,其实他还是想卖给我,为什么?
因为,对他这个果园感兴趣的人有两类,一类是玩家,类似我这种,但是玩家能出的价钱普遍在5万元以内,而我能出到10万。二类是农民,他们纯粹是为了赚那几万元的果实钱,他们更出不了高价,5万已经封顶了。
他的意思是他降点,我加点,看看能不能行?
当时,我已经对果园降温了,没兴趣了,主要是家人反对,我爹是坚决不同意,我大姐跟我一样,也有果园情怀,她还付之于行动了,自己搞了几十亩果园,养了无数鸡,无数鹅,关键是还贷了不少款。
我爹上愁,他又管不了,干脆不管了。
但是,我爹能管了我,坚决阻拦。
我姐的果园赚钱吗?理论上每天能赚个三四百,因为养的是生态蛋鸡,就是你们在商场里看到的“山鸡蛋”,就这玩意,我送给球友的鸡蛋都是这么来的。
赚钱是赚钱,就是太累了。
而且太臭……
也不是说我降温了,而是理性了,理性的原因是我对“果园”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期间我勾搭了一个女球友,她在相关部门工作,我就委托她帮我弄块地,我自己捣鼓捣鼓。
偶尔,她下乡检查也会喊上我,让我当司机,我什么都不说,也不问,只是默默地在旁边听。
一来二去,我慢慢摸清了果园的套路。
本地果园有几种玩法。
有一手资源的,会在城市周边拿,例如东一环外,东二环内,提前知道了规划布局,提前3~5年下手,等待赔偿。
这种资源咱没有,玩不了,而且即便玩得了,也赚不了多少钱,搞个十万八万的很难,因为知道信息的不止你一个人,总有人会走漏风声,承包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你想独吞一手信息?
概率几乎为0!
还有一些是做农业旅游的,例如采摘,沂南那边做了一家,叫:马泉生态园,前期投资3个多亿,咱能搞得了吗?
搞不了!
上次认识了济宁嘉祥一个大哥,他做的是无花果,他投资不到100万,据说每年光采摘就能赚150万,不过对于他的话,我是打了一个“问号”,是真赚钱还是假赚钱?无从考证!
还有一些是纯粹的果农,这个比例是最大的。
还有一些就是跟我一样,只是单纯有果园情怀的人,以城里人为主,例如医院的,政府的,银行的,一搞一大片,最终呢?
基本上都黄了。
理想主义遇到了现实主义,撞得鼻青脸肿。
这是为什么呢?
女球友告诉我,要想经营好一片果园,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甚至365天每天都要蹲在果园里,要熟悉每一棵树……
那哪可能呢?
想想觉得挺好的,有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里面种着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周末带着孩子去果园里转转,多么幸福的事?
可是,咱又不想付出精力,只想做甩手掌柜。
靠水果能不能赚钱?
别看微商上卖水果越来越火,高端水果店越来越火,但是果农收入越来越低,因为大家会一窝蜂的复制,现在去烟台看看,到处都是苹果树,恨不得把整个烟台都变成苹果园,供大于求是必然的,产能过剩。
算了,咱别折腾了,搞不了。
后来,我就问自己,为什么想搞果园?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充实?不是!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地主欲?看,这一片果园是我的……
人,很容易为情怀冲动,后来我越了解越多,我发现很多老领导都有自己的果园,他们退休了为什么会选择种果园呢?因为他们都属于农二代,骨子里还是有土地情结的,想有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回归自然,仅此而已。
我也是农二代。
迷上羽毛球后,我又想开个球馆,专程去附近城市考察了现代化球馆,投资一个球馆约100万,差不多5年就能回本,这是老板娘告诉我的,不过我们本地球馆的馆长告诉我,一个球馆一年赚3万元很难,他们俩谁说的是对的?
都是对的!
我想开一家,我可以选择众筹的模式,每人出1万元,一家球馆就开起来了,我坚信可以众筹到,众筹不到也无妨,我可以补上。
纯粹是为了情怀,就是喜欢羽毛球,赚不赚钱无所谓,甚至我能接受赔钱,当然羽毛球馆也赔不了钱,卖水卖装备足够人员工资了,会员卡足够支付水电费了,还有啥成本?
貌似我做事都只是想想,没有具体的行动。
后来,我对羽毛球圈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这里面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有帮有派,非我这种新人所能驾驭的,纵然我能把球馆开起来,也会涉及到站队问题,有人一句话就能让我把球馆立刻关闭……
算了,别去惹麻烦。
最关键的一点,我觉得他们开球馆太累了,一天到晚都要靠上去,时间成本太高了,虽然能认识不少人,但是认识人又有什么用呢?我认识你你又不给我发工资。
我总是习惯性的问身边小伙伴们一句话:你心疼时间不?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梳理的前提是你要想明白,生命不是由肉体组成的,而是由时间组成的,我们需要分析我们的时间组成,哪些是重复的,哪些是机械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不可代替的,哪些是可以代替的,把自己完全的解放出来,把精力用到刀刃上。
大家用过电脑的“磁盘整理”这个功能没?
性质差不多。
就是压缩掉无效时间。
前些日子,我发了一张王健林的日程表,你看,他的时间规划是按小时进行的,非常的严格,使每一段时间都是高度有效的,他的时间里没有做家务,没有灌煤气,没有去保养车子……
为什么?
这些都是可以替代的,他只做不可替代的。
一个企业家,什么事是不可替代的?
第一、学习。
第二、会见。
第三、思考。
第四、决定。
第五、健身。
第六、爱爱。
这些是需要他亲自做的,不能被压缩的,除此之外,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有时我看到出租车司机都心疼,一天到晚就坐在车上,他其实是在坐牢,被困在了车上。
我们可能会说,王健林真累,每天跟骡子似的团团转,但是我们有没有反过来想,也许他很幸福呢?因为他在为自己做事,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燃烧着自己。
人要不要赚钱?
若是问富人,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话题,那还用问吗?肯定需要,过去需要,现在需要,未来也需要,别说个人了,就是国家也在努力地赚钱,发展经济嘛!
若是问穷人,那这个问题就值得讨论了。
你有没有发现,上班族特别喜欢讨论这个话题,意思是,你看吧,你们赚到了钱是不错,一方面你们是利欲熏心,出卖了自己的良心,一方面你们完全没了生活,没时间陪伴家人。
意思是,你别看我们赚钱少,但是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我们活得很滋润,哪像你们,活在了钱眼里。
上次,有个女生跟牛哥也探讨了这个话题,辩论得很激烈,牛哥说,年轻人就一项任务,好好赚钱,其它的什么都别想。
有时我就在想,这个问题需要争论吗?
还真会引发大争论。我再问一个问题,女人要不要打扮?
前几年,我们自驾去沙坡头,回程的路上,有个大姐跟我辩论了一路,她认为女人只要内在美就行了,没必要在意外表,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企业家的腰带用了10年……
大姐是城乡结合部的,她跟我讲,当地有钱人都在城乡结合部,宝马奔驰根本不稀罕。
这也是南北文化的差异。
我就拿山东来举例,在山东,“商人”是贬义词,若是不信可以随意问个山东人,在山东,若是提起一个同学品质不好,一般就说,他呀,就是个商人。意思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未必跟大家谈感情。
还有,就是我前些日子也写过,山东女人是不喜欢打扮的,追求素颜美,又是画眉毛,又是抹口红,会被乱猜想的,这娘们不会是XX吧?
当然,现在都好一些了,大家变得包容了,80后、90后也普遍接受化妆了。
我觉得,写文章必须要有现代性,不要总是盯着过去,看咱的电视剧就知道了,越拍越古老,古装剧是主流,很少有谈未来的,而美国呢?很少谈过去。
他们比我们具有现代性。
我们喜欢念旧。
例如,我们去牧民家,想去体验帐篷,进去一看,有空调,坚决不住了,为什么?
不纯粹!
咱要求的是什么?
一切都是原始的,牧民你放羊就只能骑马,不能骑摩托车。
而牧民也郁闷了,马跑的再快能有摩托车快吗?马体力再好有摩托车跑的远吗?而且摩托车更舒服,为什么不骑摩托车呢?
咱不允许他骑,感觉骑了就不伦不类了。
倘若他们有了手机你是不是更接受不了?
倘若他们有了汽车呢?
所以,每个游客去了大草原都喜欢说一句话:不正宗!
什么叫正宗?
他们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才正宗?
是什么侵蚀了他们?
现代性!
在马与摩托车之间他们选择了摩托车,若是让他们在摩托车与汽车之间做出选择呢?
肯定选择汽车!
我们以为牧民不是人,他们只是喜欢马,喜欢草原。
其实,他们也是人,我们喜欢的,他们都喜欢,我们喜欢范冰冰,他们也喜欢,我们喜欢苹果手机,他们也喜欢。
以前我身边就有一个女生,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她爸爸是牧民,有个很大的牧场,她妈妈是后来嫁给了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是在内蒙古开矿的,她用的几乎全是奢侈品,她的那圈朋友差不多都是如此,使我对牧民有了全新的认识。
现代性是个什么玩意?
它跑在所有人的前面,所有人最终都会跑向它的,只是有人觉悟的早,有人觉悟的晚,我问你个问题,穆斯林的那些女人,她们会使用LV吗?会穿名牌内衣吗?
会!
LV店里,经常遇到她们。
没有人能抵抗住“现代性”,有人一直也在试图阻挡,例如学国学,练书法,搞中医,弄推拿……
现代性会碾压它们的。
不要遗憾,不要哭泣,因为会有更好的东西取代他们,就如同计算器取代了算盘一样,你别觉得算盘委屈,没办法,谁让你太复杂呢?
现代医学理论真的不如中医?
现代哲学真的不如易经?
现代旅行家不如徐霞客?
现代散打不如少林绝学?
我相信柳海龙一拳能把释永信打废……
现代性,说起来很简单,有现代性的人很少很少,沈浩波曾经讲过,中国作家缺的就是现代性。
这句话对我启发特别大。
那天,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你认为中国有人能跑过刘翔吗?
当时,刘翔刚拿了110米栏的冠军,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结果是什么?
多数人都相信,有人能跑过刘翔,甚至有人说,他们村就有一个。
倘若我问:有没有人能打过柳海龙?
肯定更有了,例如你们的太极拳、螳螂拳的掌门人等等。
谈这些我是要挨骂的,算了,不说了,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要朝前看,看看趋势在哪里?
前几天,我去北极村,又到了我们曾经住的酒店,我想起了当年的那群队友,当时是两群队友组合在一起的, 一群是做互联网的,一群是做实业的,做互联网的是想跟做实业的人学习的,但是人家不搭理咱,做实业的呢?瞧不上做互联网的。
有一个人瞧上了,谁呀?
蝉禅。
做实业的那群全是做通讯的,山东通讯协会的,要么是三星总代,要么是联想总代,每个人的盘子都过亿或近亿,蝉禅也是卖手机的,他跟他们几个是结拜兄弟。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回头看呢?
如今,他们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蝉禅描述他们就是冬天穿着湿棉袄,穿着难受,又不能脱。
蝉禅是唯一一个转型成功的,死里逃生。
蝉禅比他们有现代性的眼光,不念旧,朝前看,他们那群人还在做手机吗?不完全是,有的进军了物流行业,有的进军了农业。
因为,他们的经验全是过去式的,还是想进入传统行业。
结果,寸步难行。
这个时代,你的经验适合昨天未必适用于今天。
所以,要跟引领现代性的90后在一起,甚至是00后,而不是总是跟老头们混在一起,一代肯定比一代强。
我这边有个陆巡车友,他承包了1000多亩山地,最初他只是搞了50亩,后来被乡政府忽悠了,越搞越大,开始当实业投资了,他资金也越来越紧张,后来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借贷公司,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周转资金。
他找我干什么?
让我帮着卖樱桃。
我哪能卖得了这玩意?
他为什么会进军果园?
第一、情怀。
第二、经验。
他总认为自己是农村长大的,搞农业还是有先天性经验的,没想到被套住了,农业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干,关键是已经投资这么大了,退也退不了,也不可能有人中途会接手。
我们刚认识时,我有个资源,想喊他一起做,他拒绝了我。
我的资源是什么?
德国进口啤酒,我有个读者在那边留学,她主要做的业务就是从德国进口啤酒到山东,德国啤酒具有两个特点:好喝、便宜。
进口啤酒比国内啤酒还便宜。
她在淄博做的试点,一年30万利润很轻松,但是她还要回德国照顾孩子,因为她嫁到德国了,我的意思是若是喊几个朋友一起做,完全可以把整个山东覆盖。
这样的生意不是很好吗?
我硬是没说服他,理由很简单,他认为山东人太保守,不可能喝进口啤酒,山东这边要么是青岛啤酒,要么是银麦啤酒,外来啤酒根本进不来,包括酒吧里也很少有进口啤酒。
他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我自己干?
我也干不了,也没兴趣,算了,我也别折腾了,其实我总是能捕捉到类似的信息,因为大家总喜欢找我分析,分析的玩意多是新玩意,自然我会获取一手信息。
后来,我又捕捉到了加拿大冰酒。
当时,我又喊人做,不准备做线下,只做线上,为什么我坚信这个酒有市场呢?因为我们自己家就喝这个酒,真的好喝,我媳妇招待朋友也喜欢带这个酒,酒瓶子漂亮,而且酒甜甜的。
我忽悠群上的朋友去卖这个酒。
貌似没人相信,毕竟一瓶卖300元以上,几口就喝了,真的会有人买吗?
我就忽悠米姐。
她还是比较相信我的,结果,她卖的很好,回头率非常高。
这时,我又忽悠他们做聚划算,一次做了3000瓶,一瓶利润150元,除掉成本,一场聚划算轻松做30万的利润。
而且可以连续上。
后来,这酒就在淘宝上泛滥了。
这两次经历使我对红酒市场有了全新的认识,红酒值得做吗?
绝对值得做。
但是有两点是最关键的:
第一、选酒人必须专业,能选出适合中国人味蕾的酒,酒与酒差距太大了,我记得去法国南部时,我们在一个小镇上买酒,他们本地人一般就喝3~5欧的酒,我买了一瓶很贵的,15欧,超级好喝,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把这个酒带回国,绝对好卖,我们喝酒真的是干喝,就是每个人拿个杯子喝,一边聊天一边喝。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淘宝了一下,没有人卖过这个酒,我只带回来了两瓶。
第二、货源要半垄断,就是说,我们卖的品牌,不应该在淘宝出现同款,一旦出现很快就进入了价格战,谁都赚不到钱,例如400元的冰酒,有人就挂160元,拿货价是150元,别人怎么卖?
但是,我不认可零售,我觉得若是以零售为主,太被动了,而是要做仓储式批发,仓储式批发就需要占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全网第一的那个也是我读者,是我忽悠她做的,价格也蛮贵的,一个月走1万多支,米姐卖的酒就是从她那里批发的。
那家伙一年的利润100多万。
她就是从港口拿酒,然后在阿里巴巴上批发。
为什么生意做的这么好?
几乎全是回头客,酒店进酒也喜欢找阿里巴巴。
红酒团购主要有三类:
第一、私人藏酒,例如自己搞了个酒柜,想买上200瓶酒放上去,要不同分类的,我家就做了一个。
第二、宴会用酒,例如我要结婚了,我要批发100箱酒。
第三、单位福利,例如单位要拜访一下客户,准备一些进口红酒。
我一直在想,要是有人能用麦德龙的方式来做红酒,肯定有市场,只批发,不零售,当然若是有会员卡,也可以零售,主要靠走量,核心竞争力就是懂酒,根据别人的需求,你能给推荐酒。
酒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我认为红酒在县城就很有潜力,倘若有人能给我供货,我在我们县城也能做起来。
为什么红酒市场给人很乱的感觉?
第一、太暴利。
第二、不专业。
要想把红酒市场做开,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线上的红酒商场已经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是他们以零售为主,无法抓住团购客户。
我呢,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太忙,而我是太闲,光学习,光思考也不行,缺少社会经历,那么就会脱离生活,我写出的文章就会太飘,例如我会问上班的朋友:你们每天上班不是浪费生命吗?
这句话仔细一想有道理,再仔细一想没道理,对于所有人而言,我们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用来“生存”的。
例如我写文章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当然,我会讲的很高大上,例如我热爱写作,不写我难受,真没人关注我了,我也就不写了。
情怀这玩意,就适合在脑子里想想,你真的为之而跑到深山老林里,那是真傻了,骑惯了摩托车再去骑马,怎么骑都不舒服。
马跑的快吗?
狗跑的快吗?
草原里的狗多猛?跟狼一样奔跑,看着真快,我开车它追我,我看了一下时速表,30公里/小时而已。
倘若我稍微加一点油门呢?
它就追不上了。
不是说灵缇犬的巡航速度能到60吗?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个你也信?还说边境牧羊犬的智商相当于六七岁的小孩,我儿子就这么大,你说狗有他现在的智商,你打死我,我也不信。
继续说红酒,无巧不成书,那天我去参加赵老师的签售会,遇到了一个女神,非常有气质,一看就是学过舞蹈或练过瑜伽,是赵老师家的亲戚,做红酒的。
做了一个红酒品牌,叫:one wine,有篇新闻里有店里的一些照片:《One wine 只为懂他的人而等待》。
我就悄悄地观察她的模式,基本上类似麦德龙的做法,仓储式做酒,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
观察了差不多半年,我觉得这个模式是比较靠谱的,我应该在我们本地开一家,我有我的优势,我肯定能卖掉,为什么?
我在本地有庞大的读者资源。
只是我还确定不了一点,是她创建的模式,还是她加盟的。
若是加盟的,我就不会做。
若是她自己的,我会考虑,为什么?
因为,她能赚钱,我就能赚钱,她的模式是新颖的,管理是新颖的,装修是新颖的,我可以全盘借鉴过来,我需要的只是她的精选+货源+品牌。
最关键的一点,倘若我的店也能赚钱,那么我对她的事业是有绝对的推动,因为我可以瞬间帮她推广几十家甚至几百家。
红酒肯定是趋势,为什么?
中国白酒因为口感问题,迟早会被80后、90后抛弃,你们聚会现在喝白酒吗?
最近,我采访了几个本地的球友,谈到了做生意,我觉得他们又给了我新的启发,传统意义上,我们喜欢把一个行业做深,然后纵深全国,但是他们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为什么不在一个县城布局N份产业呢?例如你看准了快递行业,前几年拿下快递的代理权,你看好了连锁酒店,那么在本地做连锁酒店,你看好了什么品牌,就把什么品牌引进到本地,仿佛你是这里的国王……
这个理念,高!
使我想起了漠河的那个妹子,她家代理了N个装修品牌,几乎是当地装修行业的半壁江山。
纵与横的布局问题。
都对!
我们辛苦琢磨透的事,恍然大悟的同时才发现,这事,别人早就这么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