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跟师姐吃了这顿饭,略压抑。
咱眼里的天之骄子,日子竟然过的一塌糊涂。
听她讲讲,感觉心塞。
工作累,家庭累……
什么都累!
这次,我原本喊着丁香一起,丁香现在也是大学老师,我想她们是同行,至少有点共同话题,但是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丁香离奥体很远。
二是,丁香也要照顾两个孩子,鸡飞狗跳的。
若是听丁香倾诉一番。
大概率也如师姐。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累?
累的根源是什么?
收入没跟上。
父母没顶上。
扎根这座城市,全靠小两口,结果小两口里还有一个一心扑到事业上了,等于女人顶起了半边天,丁香也是这个状态,老公一心要带研究生,全身心扑到项目上了,有时丁香给我打个电话,闲聊一会,我都替她累,例如大娃想出去郊游怎么办?要么给报类似的班,要么跟着邻居去,她自己要在家带小的,老公没有节假日。
我相对轻松的原因是。
父母能靠上。
媳妇不上班。
等于全家都在替我顶着,我一直都是单身模式,时间自由,空间自由,交友自由,想怎么就怎么,无所禁忌,也不需要担责。
生活中的巨婴!
使我想起了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为什么科研单位很少有女性?
根源就是,女性无法做到心无旁骛,没日没夜的投入,要带孩子,要照顾家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要事业肯定要牺牲家庭,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心疼完她们,我又觉得,也许是活该呢?
大家是同一起跑线。
人家在努力的时候,你们在休息。
虽然,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勤奋,但是在我们这些创业者眼里,你们是松散的,是吊儿郎当的,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规划过自己人生的,所以才沦落到了这个地步,说差也不差,济南的中等偏上吧。
但是,要想过上更自由更富裕一点的生活,很难。
因为,你的努力太平庸了。
你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勤奋,你眼里的三个月1万5千公里,在我这里,连勤奋的入门都算不上,你看看我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我一天的工作量你一周都干不完,当然这话我不能当面对她讲,她会反驳我的……
她甚至觉得,我不如她勤奋。
你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按段进行划分,然后进行市场化标价。
例如做一顿饭,50元。
接一次孩子,20元。
你计算一下,你的一上午什么价格,一下午什么价格?
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我这么勤奋这么廉价?
对的,本来就是如此。
是你从来没正视过市场,不要总觉得做家务就是烟火气息,人家当县长的女人,没空做家务,没空辅导作业,人家就是LOSER吗?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爱吗?人家的孩子就走歪了吗?
是你拔高了自己。
优秀的人,时间都用到刀刃上了。
有时,我看身边这些上班的朋友,他们的时间,基本都用在了棉花上了,昨天我路过学校门口,当时是下午4点多,学校是5点多才放学,已经很多家长在那里等着了。
时间不值钱,一天就这么点事。
接送孩子,做做饭。
还觉得自己忙的要死……
你以为孩子会很尊重你,其实不然,在我儿子读小学时,我就问过他这个问题,别人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你会怎么回答?
他说,我会岔开这个话题。
大部分人需要上的一节课是衡量自己的时间价值。
给自己的时间标价。
例如,自己一小时值500元。
那么,有朋友喊吃饭,就要衡量,他值不值我花1000元去陪?
我可以把时间留给自己发呆。
但是,我也不会随便挥霍给别人,不会去做一些低价值的劳动,为什么你总觉得别人不尊重你的时间?你自己都没尊重过自己。
高校里的老师,不是都如师姐一般。
过的很滋润的多了去。
收入高。
头衔高。
本质是他们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努力,你若是接触过那些做项目的老教授,你看看他们的精力,就跟小伙子似的,改稿子到大半夜,天不亮又起床了,永远活力满满,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抱怨的本质是,他们压根没努力过。
什么中年危机。
是你不行,应该被淘汰。
按理说,人应该越老越值钱,因为经验越丰富,为什么到了你就要下岗?
说明,你没价值!
我说的那个木头,泰山学者,他一年收入至少100万+,比我还小好几岁,平时真的打扮的跟韦东奕似的,貌似连驾照也没有,也没有车,过去天天骑个自行车,现在骑个电瓶车,你看看人家是什么勤奋程度?
所以,每个人的现状,都是自己选的。
都是自己经营出来的。
身边很多跟着我做自媒体的,要么写,要么拍,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是:
第一,自媒体的本质是价值,就是我读完或看完以后,能得到啥?
这个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做自媒体就是种地,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你,你敷衍它,它就敷衍你,所以只要决定选了这条路,所有事都要退后,优先级永远是第一位的。
偶尔,大家找我点评。
我谈到最多的就是敷衍。
当然,解释也很多,家里来客人了,出差了,身体不舒服了……
我又搬出了那句话,为什么不能把它的优先级提为第一?
大家给我的解释听起来也很合理,你是从出道就吃这碗饭的,从而家人都围你转,替你解决后面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刚开始,若是心无杂念的这么搞,家庭就经营不下去了,是家庭重要还是所谓的自媒体重要?
我想了想,有道理。
只是,互联网就这么残酷,不给你解释的机会,不给你松散的机会,只要你输出的不行,立刻就淘汰了。
你想被人关注,想让人追随,就需要给别人带去价值。
否则,别人为什么关注你?
带去价值就需要你很用心,这就如同前天我采访了讲课比赛第一名的师兄,我问他,讲的好不好,真的能听出来吗?
他说,这就跟做菜一样,台下既坐着食客又坐着厨师,每人夹两筷子就知道你几斤几两了。
我问,胜出的技巧是什么?
他说,我认为核心是备课,一是要有宽度有深度有角度,二是要环环相扣,如同推理公式一般,不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
我问,有没有评委听完以后,觉得耳目一新,学到新知识了?
他说,那不是标配吗?!
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你以为文章是坐下一气呵成的?
我从来不觉得一气呵成是个褒义词。
除非,骂人。
好的文章,一定是策划出来的。
价值先行。
我要输出哪些价值点,然后围绕这些价值点再去规划内容,最近跟小宝聊的比较多,没事就聊几句,她在录三国的阿斗系列,说是延续了我的历史观点,阿斗不是个傻子,我以为她是跟直播一样,信手拈来,聊到哪算哪。
发现,不是。
她是先整理素材。
然后写成文章。
再找AI给纠错,看看有没有史实错误。
再输入到自己的大脑里。
然后脱稿去讲。
再剪辑……
我觉得,这是合格的输出者,前段时间在武汉,聊到了她讲的是不是野史,她跟我讲,你刚认识我的时候,的确是野史方式,但是慢慢的就改过来了,价值先行,素材先行,最后外面裹一层故事,用故事去输出价值。
我在群里推荐过一个跳绳博主,她7万粉丝的时候,我就预测了一句,这姑娘会火。
现在150万粉丝了。
什么都不用看,看一个点就行了。
每天7点直播到下午6点。
天天如此。
谁能做到?!
你连勤奋都不如别人,还谈什么其它?!
你以为的勤奋,你以为你身边最最最勤奋的人,在我看来,都太业余,真正的勤奋是大脑勤奋,是价值勤奋,而不是一天做十个人的饭,擦两遍地,接送五个孩子,这种勤奋没价值,我一个月花2万元雇俩人比你干的还好。
人是环境的产物。
昨天有读者问,如何才能快速进阶?
我给他的建议是身边谁优秀靠近谁。
一方面,是学活。
一方面,是感染。
每个优秀的人,都是有强大气场的,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专注,这种东西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接触不到的,因为大部分人是懒惰的,是松散的,是想着怎么把今天打发掉的……
昨天,维维跟我讲,在深圳那边,朋友约着见个面,谈个事,一般就是就事论事,谈完以后各回各家,很少会约着一起吃个饭,因为太耽误时间,每个人都是快节奏的,都是追梦人。
他是解释给我听的,意思是董哥从北方带来的朋友,会不会觉得他们不够热情?
如今,大家都很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家庭资产缩水了。
房地产可以一分为二两个阶段:
2015年前。
2015年后。
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都有两套房。
第一套,2015年前,婚房。
面积不大,勉强上车。
第二套,2015年后,改善型+投资型住房。
结果是什么?
倒金字塔式投入,房产大涨的时候,我们持有的房子面积小,位置一般,最初可能是10万元买的,涨到了30万。
2015年后呢?首付30万买了大房子。
正好,30万跌没了。
股市里,为什么散户会在牛市里亏钱?
同样的道理。
就是半山腰才开始加仓,越上涨越重仓。
一个大跌,就把所有利润葬送了。
房产也是如此!
不管过去你在房产上赚了多少,只要2015年以后上车的,基本都回吐了,最终就成了冬天穿着湿棉袄,脱了吧?太冷,穿着吧,难受。
房产一亏就是百万。
靠上班,多久攒100万?!
又想起了薛蛮子送给李想的那句话,买个包买个表买个车都不至于使你倾家荡产,但是错误的投资会!
只是,谁也没想到,买房子也能成为错误的投资!
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品。
原油,不是。
房产,不是。
黄金,也不是。
只要涉及到投资,就要谨慎再谨慎,当时我买这个书店的时候,家人也反对,理由是以后可能不好出手。
我说,不要紧,我就当消费了。
从买了以后,我压根没考虑过跌了多少或涨了多少。
我媳妇背着我在深圳跟人合伙买的房子,一地鸡毛,前两天,媳妇让我跟她家人视频,用的她的手机,群消息还在不断的跳出,相互撕逼的,涨的时候大家心很齐,跌的时候,就成了狗咬狗。
我写过那句话,也就是我媳妇背后站着我,否则早成老赖了。
她玩的是什么?
刷信用卡,注册公司搞经营贷。
差不多正好买在了深圳房产的最高点,师从深房理,当时传言深房理进去了,我媳妇一个月瘦了10几斤,茶不思饭不想,她不是担心房价会下跌,而是担心她偶像在里面吃不饱穿不暖。
我媳妇,不听我的,只听外面的。
同样,我也不听她的,她拉我去上教练技术,我就很生气,人家都是一致对外,你倒好,带着教练、同学来组团游说我,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我上了这类课程,有多少读者会跟随去上?
最终要害多少人?
搞写作的人,不要有信仰,不要有派系,甚至不要有道德,世间万物在普通人眼里是有善有恶的,在作家眼里是没有的,无所禁忌,就如同我去景德镇,艺术家拿出了两个瓶子,光着屁股的,我一眼相中了其中一个,女艺术家说,展出了好多次,一直都没能卖掉。
我说,那是没遇上我。
后来,又拿了两个盘子给我,活塞图,我觉得这个稍微有点过了,一方面我很感激她,能拿出来给我看看,她觉得我能欣赏的了。一方面我觉得我还是喜欢稍微含蓄一点点的,当然这个我也能接受,就是我可以看,但是不会买。
他们自己做的,可能是单纯的喜欢。
你以为作家不搞这些?
作家也搞。
会自己给自己写小黄文。
记录一些美好的片段,作家天天写,为什么一年只发表一两本书,写的内容都去哪了?
很多,只是JUST MARK。
自己取悦自己的。
要是敞开写,我绝对是写这些东西的一把好手……
我把其中一个插花的瓶子送给了小宝,我问小宝喜欢吗?
小宝说,我若是说喜欢,是不是给人感觉很浪?
我说,无所谓,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牵扯浪不浪的问题。
何况?
董老师写过N次,任何人都是喜欢性的,享受性的。
浪是常态。
别不分场合的浪就行了。
周日,我陪儿子去吃火锅,我先去接他放学,然后步行去火锅店,路上,儿子跟我讲,他们班同学普遍力挺俄罗斯。
我说,不要跟别人辩论这些,因为你们这个年龄,很容易一句话不合而拳打脚踢。
他罗列了一箩筐,谈了自己的看法。
是不是受爸爸的影响?
不是。
我从来不在家里谈这些。
他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逻辑,他喜欢历史,喜欢地理……
看他愤愤不平。
我说,你要学会保持沉默,你要这么安慰自己,为什么你足够优秀,因为你跟大部分人想的不一样,他们为什么平庸,因为他们是惯性思维,从来没深度思考过问题,你不要试图做鲁迅,去摇醒他们,不,就让他们继续睡,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他的三观主导的,你主导你的,他们主导他们的,谁也别干涉谁,就如同爸爸经常在文章里写的那句话,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其中就包括每个人的信仰、价值观。
释然了。
跟我讲,董明珠在炮轰雷军。
我说,董明珠跟你奶奶一样大,你看你奶奶,摇摇欲坠了,而董明珠呢?生龙活虎,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奶奶是过一天算一天,觉得人生就是这么熬,熬到死就行了,董明珠呢?她是有内驱力的,为什么她又昏招频出呢?
人老了以后,普遍如此。
很容易偏执。
你以为董明珠没当过互联网弄潮儿?
也曾经是C位。
只是,这两年变成了雷军而已,我写过,互联网20年,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一直站在风口浪尖,因为互联网就两大爱好,造神、倒神。
小米那场事故,就是转折点。
雷军接下来的做法是,既不轻易露面,也不轻易直播。
慢慢退下。
合适的机会再出来。
最近,谁又站了出来?
刘强东。
不过,刘强东这一波有点猛,关键是很多网友在带节奏,把他类比成了刘邦,甚至视频下面最高赞的评论是三个字:发枪吧。
这样,刘强东被打下去的速度更快。
儿子也很崇拜刘强东。
我跟儿子讲,任何事,都不能看表面,刘强东也是一个很立体的人,首先他很爱喝酒,又略好色,曝出来的那一次,只是常规操作里一次小插曲。看京东呢?一方面品质先行。一方面京东是拆分上市最多的公司,频繁的拆分,从资本市场套现。
不要从一个点就去定义一个人。
任何人都是不可定义的。
是立体的。
我一直都觉得,那次的小插曲是保护了他。
使他安心做了几年事。
没蹦跶。
如今,靠外卖又火了一把。
未必是好事。
互联网不允许超级大V出现,刘强东不可以,雷军不可以,马云更不可以。
为什么?
我说一个点,你就懂了。
在我们自媒体这个领域,只要是粉丝一多,例如百万,就离炸号不远了,哪怕是一些娱乐类题材的,如影评、读书笔记,这一类也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你这么大的订阅量,约等于一门宗教了。
所以,只要大了,一定死。
前面,我说丁磊是这群企业家里很牛逼的。
明星里,很牛逼的是那些从来不碰社交平台的,王菲、窦唯、周杰伦,若是周杰伦有微博?
早被打成反贼N次了!
我们总习惯性的把一个人定义成非黑即白。
其实,人的多面性超出你的想象。
全国最大的充气娃娃生产商是我拉萨队友从军,有些比较贵的要八九万甚至十几万,你知道这些客户都有谁吗?
我们习惯一棍子打死一个人的本质是我们的算力不够。
不能包容一个人的多面性。
我们太喜欢谈道德了,历朝历代一直都在做一个实验,用道德用儒学来治国,包括近现代还有人做类似的实验,梁漱溟在邹平搞的农村试点,推行乡学,想用教育改变农村。
事实证明,失败了。
真正的运行规律是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搞的这些正好反了,是想知礼节而仓廪实。
所以,若是说近现代什么算是真正革命性的政策。
就是四个字:分产到户!
你想让老百姓,既贫穷又有爱,这不可能,因为贫穷对应的永远是愚昧、狡诈,前几天我去日照绿茶早市逛了一圈,现在市场很规范,至少表面上很规范,有农药残留检测车,工作人员也会挨着收购摊位取小样……
茶农提着早上采的鲜叶来卖。
收购商现场出价。
我旁观了好久。
咱作为外行,感觉貌似所有茶叶都一样,实际上是有等级之分的,当天的鲜叶价格是45到75一斤,分等级,炒出来的茶叶成本价是300元一斤,算是统货了。
有些鲜叶,收购商拿过接着就给退了。
我就问收购商,为什么不要?
他说,药味太浓。
我问,什么药?
他说,农药或生长素。
我问,能闻出来?
他说,我们天天闻,一闻一看,基本大差不差。
但是,我看这些被拒绝的茶农,兜兜转转还是卖了,这家不收另外一家就收,无非是价格问题,他们收了以后,接着就来个大混合。
旁观了整个流程后,我觉得整个行业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不严谨的一面。
进步的一面,例如政府设立统一交易市场,设立检测平台。
不严谨的一面,即便是有农药味的鲜叶,一样能卖出去,不是会针对每个摊位抽样吗?样不都是摊主提供的嘛,他心里有数。
有没有绿茶,不打药?
流通到市场上的,我认为,没有。
我采访过日照绿茶里的这些大户,他们普遍也打,但是打欧盟认证的生物农药,你这么想,叶子长的鲜嫩,咋可能没有虫子呢?咋可能不生病呢?什么物理防护有机防护,那都是理论上的。
什么茶有可能不打农药?
一,荒野茶。
二,科研茶。
农药,不是洪水猛兽。
核心是安全的用药,用安全的药,现在日照绿茶里做的比较好的,要么是自有茶园,要么就是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的模式是厂家提供农药+化肥+高于市场价10%的收购价。
不管什么茶叶产区。
当你真的深入了解一圈后。
你就只会选品牌了!
为什么?
第一,茶叶真好,就成品牌了,没成品牌就是因为不够好。
第二,散户茶,小作坊,问题多多,从茶叶源头到加工流程,以前普洱茶有个说法,无毛不普洱,这个毛就是毛发的意思,现在大品牌哪有这些?
我逛了一圈后,感叹了一句,市场真是个好东西。
奖励着每个有良心的品牌!
指望农民自觉?
太阳从西边出来,以前我们家种黄烟,烤了以后需要分级,分级就是一扎一扎的扎起来,我娘总把低等级的烟叶捆藏在高等级的捆绑处,以次充好。
从小,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