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从湖北回来,有骑友要给我接风。
我甚是诧异,这也需要接风?
本地,流行这个。
出发,要饯行。
回来,也接风。
这就是为什么旅游团的大哥大姐一定要买那么多东西的缘故。
朋友给你接风,你什么都不给人家带?
至少要带点当地特产吧?
这个骑友,其实也是客套一下下,那我也要很认真的回应他,说刚回来,事情特别多,最近都有安排,有空,我请您……
最关键的一点,我略讨厌他。
之前,我蛮尊重他的,感觉为人处事也在线,身份也不错,还帮过我一个小忙,我妹妹家老大要从乡镇转学到县城,我就委托他帮了个忙,当然不白帮,我都是把话说在明处,我要花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至于你花多少钱与我无关,我就出这个价,就如同我儿子当时选学区,报名报不上,我直接在朋友圈悬赏2万元,立刻就有朋友站出来了。
我为什么突然讨厌他了呢?
前段时间,儿子要换个大尺寸的自行车,我去店里给选。
正好遇到了他。
他在陪他朋友选骑行服,这个朋友应该是他的贵人系列,我当时就跟老板讲,X哥以及这个朋友的消费我都帮着买了,到时告诉我一声就行了。
我觉得花不了多少钱,一身衣服三五百,再拿个手套眼镜,也花不了一千。
结果?
干了两千多。
两千多也无所谓,毕竟我承诺的。
关键是他是二次回去拿的,他的朋友消费了1600多,他跟朋友走了以后,他又回店里,拿了一双锁鞋,1000多,老板问我要了两次钱。
我就觉得,把我当傻逼了。
他的逻辑可能是,懂懂又不差这三千两千的。
咋可能不差?
之前,我写过,我这群骑友经营的特别好,他们家里炸了丸子给我送,孩子从青岛带回来海鲜也给我送,根源是什么?我对他们也很好,每年我都送身骑行服,哪怕这两年我不骑了,依然送,关系好一点的,我还会帮着买双鞋。
一直都体验很好。
彼此加分。
唯独这次,如鲠在喉。
上班的人,可能觉得老板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既然老板给了YES,那么就可以放开吃,放开用,类似的操作我旁观过N次,例如领导要宴请自己的亲戚朋友,又不想花自己的钱,公款又报销不了,怎么办?给熟悉的老板打电话,邀请来做副陪,其实老板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急忙答应,先把酒给送去,然后跟前台说好,随意消费,最后账单给他。
十年前,我做酒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事。
只是我总写到文章里。
他们怕了。
有人还给我打过电话,意思是咱兄弟们的感情不适合写进文章里,容易被同僚拿来搞事……
其实,我是故意的。
带着老板买骑行服,买自行车的,我都遇到过。
反了,是老板带着。
只是,那是老板有求于他们,心甘情愿。
我这个,不是。
咱之间又没有利益输送,求你办过事,但是该给的我都给过了,当时因为我正在跟车行老板算账,我觉得帮朋友顺手买个单也没啥,没想到他也把我当企业老板了,他别回去拿那双鞋,我觉得这个事办的很完美。
我观察过身边所有的体制内的朋友。
无论自我修行多好的人。
都没有迈过不拿不占这一关。
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没退休的。
退休的。
普遍如此。
觉得,拿别人的,就是应该的。
就如同我们日常打球,他们从来不拿球,拎个拍子就上去了,球打坏了就提醒我,小董,换个新的。
你说这些人是好人吧?
素质可能没有问题。
但是,因为长期的拿与占,成了惯性以后,没觉得人与人应该平等交往,我又无恩于你,凭什么拿你的东西?
原本,那1600元,我花的心甘情愿。
后来,他拿了那双鞋。
我越想越憋屈,妈的,竟然把我当傻逼了?
我把车行老板跟我的对话截图发到了小范围的骑友群,那哥们并不在这个群里,我是平铺直叙,说今天在车行遇到了XX大哥,他在陪朋友选装备,我顺手帮着把单买了……
我故意的。
他们肯定会四处八卦。
一方面,会想,懂懂,你为什么不给我买?
一方面,觉得,这家伙太没数了,你拿身骑行服就罢了,三五百,咋能到了两三千?
谁惹我不开心。
我就惹谁更不开心。
晚上下班,我打电话给我爹出来拿东西。
跟我爹吐槽了两句。
我爹反问我,谁让你装逼的?
我突然一想,这个视角也很有道理,我有这个钱,干点啥不好?
活该!
曲师大的师弟师妹,凡是靠近我的,我给他们的人生建议里都有这一句,不拿不占,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
需要什么,自己买。
所有的给予,最终都会反噬的。
当年,东北有个读者,送了我一大包猴头菇,后来问我好吃不?
其实,我没吃。
那玩意一个怪味。
我就如实回答了,还在家里放着。
他秒哭了,是真的哭了,说他爸他妈种这个很辛苦,甚至他们家从来都没舍得吃过猴头菇,虽然种着大棚,却从来没舍得下过锅。
关键是,拿习惯了,占习惯了。
意识不到自己在拿在占,例如日常吃饭,感觉企业老板请客是应该的,企业老板又不差钱。
人家不差钱是人家的,凭什么给你?
人与人交往,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你以为所谓的感情是价值?
那不是。
本地朋友聚会,一举杯就是咱弟兄们感情怎么怎么。
我就觉得好搞笑。
咱兄弟们的感情真相是什么?
连1万元的生意都不能合作,一合作就撕逼。
别谈那些没用的,真正的好感情,是能产生合作的,能产生价值链接的,能滋养或成就彼此的,至于吃吃喝喝,你以为是兄弟们感情好,其实就是乌合之众。
99%的饭局,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刚打球的时候,对待这些很认真,有个球友搞了一个众筹项目,当时很流行众筹这个概念,就是把一个沿街众筹下来,然后分割出租,一共没多少钱,貌似20来万,当时一个份是3000元,我认筹了2份,吃饭商量这个事的时候,大家都说YES,都愿意参与,当时我属于小弟弟,人家说什么我就听什么,于是我把6000元打给了负责众筹的球友。
最终的结果是,就我们俩出了钱。
最最最终的结果是?
我这6000元也打水漂了,因为钱没有凑起来,赔了违约金。
我现在的观点很简单,凡是不能产生合作的友情,都是过家家,牛哥说的那句话很有道理,人不合作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合作的时候是一个样子。
因为,要谈真金白银了。
偶尔,我评判一个玩伴时,我就问一个问题,若是他开个店或创个什么业,我会投资他吗?
若是NO。
那么,说明,我并没有认可他。
我们要跟我们愿意拿真金白银给对方的人玩,这代表着他们是诚信的,是靠谱的,是有能力的……
读大学时,我因为两篇文章出圈。
一是穷人与富人一起吃饭,该谁买单?
二是不拿不占从一针一线做起。
当时,我还有个观点,一个饭局,若我不是C位,那么我就不该参加,只要我参加,要么我是C位,要么我来买单。
不做可有可无的人。
那个年代,大家流行抢着买单。
是人人都想着付出,要面子。
现在,即便是山东,也几乎看不到抢着买单的人了,大家都佛系了,一般都是谁张罗谁来买,例如我们骑友日常聚餐,我跟另外一位大哥买的比较多,我们俩应该买了90%以上的单,没办法,大部分都是上班的,我们俩是做生意的,相对赚钱比较容易。
当然,很多事,咱说别人很容易。
你作为体制内的,为什么要频繁的伸手?
若是自己照照镜子呢?
例如我,作为懂懂,每天面对这么多读者,每一天都是在拿在占,每天收多少快递,每天收多少红包,从来没想着要记账要偿还,感觉大家给我就是应该的,我给别人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这几年,越来越好了。
边界感处理的越来越好,不给别人对我付出的机会,也尽量的避免接触读者,为什么我做的业务几乎没有超过200元的?阅读年费200元,我们的群年费100元,我设立的初衷就是,尽量不给一个人与我发生200元以上金钱往来的机会,这样,即便有一天,他恨我,无非感叹一句,妈的,被懂懂骗去了200块钱。
原本想坐火车到山东杀了懂懂。
还没挤上火车,想了想,为了这200块钱,不值,算了!
日常出门,我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独行,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见谁,就是给谁开罚单,就如同我去湖北这些日子,不管找谁,少说也要三五千吧?吃饭,住宿,喝酒,尤其是喝酒,大部分都是茅台。
谁的钱不是辛苦赚来的?
咱是懂懂是作者又有什么了不起?
尤其是那个做跨境电商的95后小姐姐,我买了那么多瓷器,几千块钱,她加了老板微信,全帮我买了,我甚至都没跟她说声谢谢,在过去的生活里,这就是常态,大家给我买单不是应该的吗?记得我之前办公室买家具,有个女读者在我这里打卡,她接着把家具的钱都给付了,三四万块钱,最有意思的是,我刚才使劲想了N久,我都忘记她叫什么了。
微信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这个钱,不是白花了吗?
所以,切记,钱要给自己花,别给所谓的什么大V花,都是白眼狼,这些大V都属鸭的,焦点永远在下一个,不忠诚,别指望建立什么深厚的感情。
从我回来后,联系我最密切的是养殖老铁,在请客问题上,他是为数不多真的很抠的男人,开着百万豪车,车牌也很霸气,但是在请客问题上,他很谨慎,因为他是按需申请,媳妇给他钱,他才有钱。
所以,他频繁要请我吃饭,我就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这是弄到钱了?
今早,7点10分给我打电话,问我上班了没?
我说,上了。
他说,我给你带早餐。
我说,肯德基。
他说,没问题。
来了。
我问,请我吃饭,就是这个?
他说,聊天要紧。
跟我讲,从3月10日买上黄金,现在涨了23个点了,涨的不敢睡觉了……
我说,我不发表看法。
他说,我不怪你。
我说,前几天,我跟你说过,我不会投资的,因为对于我而言,投资是严谨的,首先要考虑防守,其次才考虑进攻,而你这个呢?是直接进攻了,我若是建议卖了,万一又涨了50%呢?我若是建议持有,若是接着转头朝下呢?什么时候,你看待你的投资逻辑是,买在无人问津,卖在人声鼎沸,就说明你悟道了,现代金融有个副作用,防止大部分人实现跃升,每出现一款热门投资品,就有50%的人被动出局,例如最近20年最热门、最保值的房地产。
看个数据:2017-2023年,深圳新房二手房交易量总计约60万套,按照平均每套400万,贷款70%计,对应 180万人,人均负债90W,这些人基本上是深圳的中产。
所以,做任何领域的投资,都要先思考,若是跌了怎么办?在2021年之前,谁想过房产会跌?都是永远会涨,潘石屹在不断套现离场时,大家怎么嘲讽他?说他不懂房产,人家真不懂吗?为数不多全身而退的地产商。
他说,屠宰场那个老孙,搞了500多个,最初就是他喊我们弄的,他这一波赚了100多个,他是贷款买的。
我说,找死。
他说,反洗钱机构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了,因为他把储蓄以及贷款换成了实物黄金,昨晚我们还在一起吃饭了,他说若是再涨5个点就出,所以我想来问问你的看法,不考虑是否值得投资,你认为是否会继续涨?
我说,按照我的投资经验,若是连咱这样的屌丝都在讨论黄金是否值得投资,就说明到了牛市的顶峰了,不管什么投资标的,最后一棒就是老百姓跑步入场,现在就是这个状态,我给我媳妇讲,让她把家里的黄金卖掉,她坚决不同意,说会继续涨,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小米股价眼看突破60的时候,大家在那里在讨论是会涨到200还是300,为什么不讨论是否能涨到100?在他们看来,涨到100都算耻辱,结果呢?这一轮到了40,这才几天的时间?!
他说,我现在很纠结,是持有还是卖?
我说,这种事,你自己判断。
他的种种表现,完全符合一个新手小白,时刻在看盘,情绪被价格完全操纵,缺少安全感,总想见好就收,又怕涨上天。
白天很兴奋。
晚上睡不着。
听他倾诉这些,我只觉得,好幼稚……
他跟我哥的学历决定了,他永远达不到我的这种平静,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涨跌都看的很淡,无所谓。
我们拥抱时间,做确定性。
大涨,我们欢迎。
大跌,依然开心。
他们俩都是天生的韭菜,赚钱能力强,但是在理财方面,还是有着天然的投机属性,当年YC姑姑喊我们投资文交所的邮票以及熊猫金币,我没进,我哥进了,我劝他都没用,他的说法是买点玩玩。
结果,扔了60多万的学费。
养殖老铁呢?
前两年,非拉着我去听课,县城里有个养鸭大户,养殖场被拆了,赔了2000多万还是8000多万,然后被人拉着进了中植系,貌似当时在里面存款的门槛是300万还是500万,这个拆迁户拉养殖老铁去听课,因为中植金融中心的办公室就在我家门口,养殖老铁又非喊着我……
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人的财富是需要按智商二次分配的。
他们这群初中生,压根不该持有这么多资产。
所以,给予了二次分配。
挺好。
但是,我现在觉得,任何事都有积极意义,哪怕被坑了,至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此路不通。
总比以后吃个大亏要强吧?
记得,我写过一个小师妹,农村丫头,高中老师,上岸第一年就当了班主任,最初家长送她东西,她可紧张了,给人家退回去,弄的人家还很尴尬。
后来呢?
她学会了接纳。
接纳的这个阶段,她有了窃喜感,跟我讲,家长请吃饭,第一次吃澳洲龙虾,吃完饭三大主课老师每人还送一条裤子,雅戈尔的,有的家长还给超市的卡,有500的,有1000的,说中心医院的家长最大方……
等她成了老教师呢?
礼,可能偶尔依然收。
但是,请客,基本不去了。
因为,她一一体验,一一放下了,从最初的惊喜到发自内心的不想去。
有时,我给他们“上课”,我总谈到一点,若有可能,就绝对清廉,为什么?
因为,任何人的付出,哪怕送了两把土特产,他有所期待。
没有期待,他就不会付出了。
有付出就有期待。
咱若是没有满足这种期待,他们的付出就会演变成仇恨。
为什么有的家长反手把老师举报了?
咱的理解是,这个家长,真坏。
实际上,一定是有所期待而没有被满足,就如同我们有个队友送了我部苹果6,他希望我在文章里提提他,可能是嫌我提的不够多,后来把发票拍照发给了我,我把钱转给了他。
你以为容易吗?!
是不是人家送的东西,咱都不要?
当然,不是。
要区分,对方的这个礼物,是想经营我们这份友情,还是需要业务回应?很简单的一个区分,是因为我这个人,还是因为我干的这个事,我若是在家种地,这份礼物他是否依然会送给我?
若是依然送。
那么就要积极收下,有机会再给予回报。
一来一往。
越来越密切。
这就是我写的另外一个课题,学会接纳。
从湖北返程时,原计划直奔沂水,结果闺女学校里的女老师联系我,说帮我闺女运作了一个小小的荣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那我就直奔长清大学城。
请女老师吃个饭。
这个女老师是我大学校友,应该喊师姐,她是1999级的,是闺女过去上学以后我才认识的,校友介绍的,她在办公室工作,也代课。
她觉得这个荣誉是很大的事。
其实,不在我的规划范围内。
对于闺女,我一直都主攻她辅导员。
我讲的很明确,就一个要求,定期谈谈心,多鼓励,别让辍了学,别让走歪了,只要能保证念完本科,就OK了,至于什么班干部,进学生会,入党,这些都先照顾别人,我们不需要,若是到了大四你们实在没人送了,名额可以给我们个,若是抢的人太多,我们不要……
为什么我会担心闺女上不完?
我们有前科。
我就是。
天生不爱上学。
到了长清大学城,我也没联系闺女,直接联系了师姐,见个面,吃个饭。
她竟然也买了辆电车,蔚来旗下的乐道。
我好奇,你为什么会买乐道?
这玩意有销量吗?
关键是,蔚来能不能存活都是个未知数,为什么不选特斯拉?
她说了理由,我突然觉得也很有道理。
她家住在济南奥体中心。
每天通勤70公里。
她买了三个月,15000公里了。
她是租电版,14万上路的。
太便宜了。
对于蔚来而言,跑的里程越多,租电越便宜……
她本科曲师大,研究生华师大,我们那个年代,她这个条件直通大学是基本操作,运作好了,进211与985都没有问题,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她卡在学历上了,在当年,她属于高学历,在今天,她属于低学历,因为来个就是博士,所以在晋级路上,她越来越被动,这也是为什么高校老师这几年纷纷读博的缘故,有些在国内读,有些去东南亚或韩国读水博。
她40多岁了,已经打了报告了,准备去读博士。
不读博士没希望了。
她自己说,当年压根没这个意识,若有这个意识,当年读博士太简单了,而今天呢?读博士很难,毕业也很难,读完可能就50了。
这些年,职称一直都是论资排辈,按理说,她年龄也不小了,为什么一直没轮上?是因为上面比她工龄长的还有太多在排队的,全积压了,单纯的积压也还不要紧,无非排队时间长了一点而已,关键是现在年轻教师太牛逼了,动不动就是国际名校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引进过来,给予副教授承诺是基本操作吧?自然就要占用这些评选名额,因为评选是需要一系列的论文、项目与荣誉的,有些东西给了年轻的自然就无法给排队的老同志们,从而大家越来越绝望,干脆,继续深造吧。
一方面,这些老师在积极深造。
一方面,本科毕业生考研的热情降低了,是大家突然看明白了,纵然是考了研究生,也不能改变就业现状,相反,一年比一年卷,拖延上三四年,还不如早找工作早闯荡。
这个师姐,觉醒晚了,要是早认识我,我早帮她开窍,她早是副教授了。
怎么算是开窍?
第一,任何证书,任何荣誉,都可以运作,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讲课比赛,这个事小不?公平不?
实际上,运作很关键。
你以为的运作是搞定评委。
实际上,运作从备课而已,谁来帮你备,选哪个点作为突破口?
第二,只跟已经开悟的同事交往,在教师这个圈子里,两类人是开悟的,一是在外面做生意赚到钱的,二是一直在升级打怪的,这玩意看似是天赋,看似是努力,其实都有技巧,可以轻松模仿。关键是,他们会告诉你这些事的真谛,真谛就是一句话,一切都是生意。
我在县城里生活,校友遍布各个学校,里面有人就是很牛逼,荣誉拿到手软,但是你深究一下背后,你会发现,首先他很努力,很用心,其次呢?每个荣誉都是花钱买的,不是跟某个人买的,而是钱花在方方面面上,请高人帮着备课,提前知道评委们有谁,去家里坐坐,你会发现,他的人生仿佛时刻在走访,时刻在送礼,业务能力很重要,就如同王立群所言,你要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
要很行的人说你行。
总要有个理由吧?!
没办法,社会就这么个运行规则,打不过只能加入,否则时刻被边缘化,你仔细想想,这种运行规则无处不在,小到我娘参加的广场舞大赛,大到YS评选,拉个行李箱去评委家是基本操作吧?!
除非是什么?
你的确出类拔萃,拔萃到什么地步?无论什么奖,只要绕开你,大家就默认为是暗箱操作,这种情况,只能多设几个名额,你一个,他一个。
运作,只能是从60分运作到80分。
想到90分或100分,还是需要真正的实力,就如同现在的年轻干部选拔,能脱颖而出的,基本都是实干派,大家有目共睹的,自然委以重任,让当个镇长或县长,坐镇一方,至于运作的呢?只能给个副局长当当,有名无实,皆大欢喜!
这就如同我们班,家长极力运作的,只能当副班长。
因为,正班长是后来的学生会主席,天生的王者,一上台一演讲,民心所向。
我爹当年要是给辅导员送只老母鸡。
我也是副班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