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昨晚,十点,睡觉。
突然被吵醒了。
高跟鞋的声音……
我火冒三丈。
出来一看,媳妇穿着高跟鞋,换了衣服,在照镜子。
我说,看看几点了。
无语。
为什么不能找农村媳妇?
因为,她们没有边界感。
没有噪音这个概念。
若是在北京在上海,大半夜你穿着高跟鞋在楼上走来走去?
早被邻居们骂死了。
我倒觉得,那是好事,也许早就被教育过来了。
我觉得,做人要恪守一个底线。
不伤害他人。
言语上,行为上。
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可以为所欲为,例如你生活在一个孤岛上,你是个暴露狂,无所谓,你天天光着腚,没人管。
你喜欢写黄色小说。
你天天写就是了,写海滩上,也没人管。
你喜欢吃屎。
天天吃就是了。
也没人管,也不影响他人。
什么东西会影响他人?
噪音,就是。
评论,也是。
例如刷抖音,说人家矮……
对别人评头论足。
这都算伤害!
换句话说,我们如何避免被别人伤害?
一个前提是,我们不伤害他人。
我总写一句话,他人即地狱。
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人的地狱?!
问朋友借钱算伤害朋友吗?
大概率算!
因为,你大概率是不会按时归还!
总有人问,为什么不继续生娃?
就我们这样的家庭,就我们这样的素质,生出来的孩子也是给社会添乱的,就如同妈妈转发给儿子一条新闻,班级里,学习差的同学给学习好的下毒,儿子回了一句:妈妈,你放心,他们只毒学习好的。
妈妈回了一句:我的意思是,你别给别人下毒。
作为现代人,我们真的不合格。
没有边界感,没有责任感……
参加过农村酒席没?
你知道为什么吵?
因为,所有人都在喊。
昨天我娘生日,中途我去了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在走廊里,我就能听到他们的聊天,嗷嗷的,全是喊,虽然进城十几年了,但是还是农村人底色,不能很安静的说话,必须靠喊,而且没有倾听意识,不会等别人说完一句话再发言,而是迫不及待的反驳。
我是一个表达欲非常强的人,但是为什么在家里我不怎么说话。
我一张嘴。
媳妇就开始噎人了。
久而久之,我对什么都保持沉默。
因为,她总试图用大嗓门证明我是错的!
我每次回家,我都跟她讲,声音小一点,没必要嗷嗷的,让人还以为咱在吵架,有什么话不能很安静的说吗?
当然,只是我们自己生活,无所谓。
你就是在家里架上喇叭又如何?
关键是要考虑周围邻居。
这是我们俩的核心矛盾点,我一这么说,她就来一句:邻居,邻居,你就知道邻居,你跟邻居去过!
上周的上周,也是相亲的。
男孩的妈妈觉得女孩还可以,唯一不满意的点就是女孩是农村的,门不当户不对,媒人在旁边劝男孩的妈妈,岳母又不是婆婆,岳母很少参与到人家小两口的生活,若是婆婆是农村的,肯定难缠一些。
问我什么意见?
我说,这个咱不能发表看法。
过了两天,男孩妈妈跟我讲,没成,理由是老公不同意。
我说,农村姑娘会邋遢一些,另外,情绪管理会差一些,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大喊大叫,从而她也只会大喊大叫,她不知道女人温柔是什么样子。
当年,XXX书的作者,我的小师妹,研究生毕业,事业单位,她就是农村姑娘,通过婚姻实现了阶层越级,嫁到了当地大家庭,公婆都是公务员,而且有一定的级别,结婚后,她非常的压抑,甚至要抑郁,因为婆婆看她什么都不合格,嫌她不会熨衣服,老公出去上班的衣服你竟然没给熨好?嫌家里收拾的不够标准……
这么好的家庭,为什么选中了她?
老公条件稍微差点。
学历呀,工作呀,都差一个档。
这期间,她经常跟我倾诉,说弟弟大学毕业了,想找婆婆给安排个实习单位,婆婆接着拒绝了,她解读为看不起她家。
类似的矛盾,很多很多。
直接快进。
过了有个七八年,我在济南遇到了她。
整个人,360度蜕变。
过去的土味,没了。
整个人有了大家族出来的感觉。
她笑着跟我讲,讨厌婆婆,理解婆婆,成为婆婆,已经完全看不上农村老家的人与事了,基本不来往了,回一次娘家要治愈好久,看什么都不习惯,感觉他们咋生活在垃圾堆里?到处都乱糟糟的,完全适应不了。
这么说吧。
井然有序的生活标准,卫生、收纳、摆设,听起来难度不高是吧?
就是普通家庭与中产以上家庭的分水岭。
一是精力+成本。
二是审美+要求。
小师妹是幸运的,虽然闯关过程有些痛苦,但是被接纳了,被同化了,她的子女呢?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标准的环境里,他们自己成家立业后,也会依然保持这个标准。
这种生活标准的进化,在没有实现越级的前提下,进化非常慢。
我举个例子。
俩人,都是农村孩子,都在高中教书,组建了家庭。
他们俩人的家,会收拾的如何?
直接告诉你答案。
跟农村家庭差不多,稍微强一点。
灶台是黑的。
茶几上放着早上吃饭的碗。
胸罩就那么直接扔沙发上……
若是一方是城里家庭出来的,例如妻子是,那么这个家庭就要好很多,这就是我之前写的,邻居一开门就知道是城一代还是城二代。
为什么我说装修不要高于你的生活阶层。
原因就在这里。
你保持不住。
我妹妹家装修,还从临沂市区请的设计师,花里胡哨的,我跟她讲过,这些东西都没用,就最简单的,刮个白墙,铺个地砖,整体厨房,买个好点的马桶,这就行了,别折腾吊顶或电视墙。
女人,为什么容易在直播间购物?
就是被主播贩卖了生活STYLE,就如同我媳妇买了动感单车,放在家里,我跟她讲不要买,你想骑车了就出去骑一圈,你真的会在家里健身吗?
买了就成了摆设。
卖二手呢?
没人要。
已经放那吃灰好久好久了。
那怎么评判一个东西,到底是否应该买?
很简单。
若是这个东西,可以辅助你现有的生活习惯,那么可以买,例如你每天都骑个自行车去上班,很累,若是能买个电瓶车,那是如虎添翼,值得。
若是你买的这个东西,是需要开启一个新的习惯或行为,那么就要谨慎。
买了,大概率你也不会改变。
我媳妇买的动感单车就是例子。
例如很多男人会买房车,幻想一家人出去云游四方……
结果呢?
买了就停那里了,一动不动。
人,很难突破惯性!
从我认识牛哥到现在,牛哥就喜欢研究旅行线路,全球研究,甚至徒步南北极,当年7+2很火的时候,他就买了书,规划线路,前两年要研究攀登珠峰,我们还建了群,这两年研究国内线路。
年前碰了个面,聊起这些。
现在多是纸上谈兵。
很难走出去。
因为人在家里,一待就待住了,不愿意折腾了。
所以,当我们去幻想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或场景时,更多只是想想,而不会去实施,例如我买了辆佛沙750,计划跟牛哥骑行长征路,结果买了以后就骑了300公里,扔那里了。例如我买了辆川藏318纪念版公路车,还带编号的,计划去骑行318,买了以后一骑都没骑过,连试骑都没骑,同事帮我骑回来就扔仓库了。
我的皮卡也是如此。
我们总幻想各类精彩生活,其实只是幻想,最终就成了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当时还迷过一段时间爬山,抢了一件凯乐石的氧化橙冲锋衣,这是很多人的DREAM系列,收到货到现在一年了,连拆都没拆,还在那里。
在没有得到更高级的阶层助力下,我们生活轨迹发生改变的概率微乎其微,我爹最终活成了我爷爷的样子,我最终活成了我爹的样子。
若是工作实现了越级,生活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取决于,工作性质以及配偶。
例如,有同学考进了部委工作,要级别有级别,白天能把从下面省城来汇报工作的训成狗,但是下了班呢?挤地铁不说,需要回出租屋,几个人合租的,鱼龙混杂,在来拜访他以前,还是非常的忐忑,带了两瓶茅台,总觉得拿不出手,是不是太寒碜?
到了晚上,一看这场景。
我草,你这40多的人了,咋混成这个B样?
优越感,瞬间爆棚。
倘若,他这个级别是从乡镇上升级打怪上来的,并且岳父家有一定的能量,媳妇从小在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下长大的,他的生活环境就会是另外一个版本。
越来越干净,越来越体面。
而在北京呢?
他没有机会被改良,只能延续农村的生活习惯!
真的假的?
有你说的这么寒碜?
自己求证!
为什么要嫁入豪门或娶大家闺秀?
核心有二:
第一,改良基因。
第二,自我改造。
把从农村带出来的东西,一一剔除,一一更换!
我这三个媳妇,最邋遢的就是我现在的媳妇,牙都刷不明白,除了门牙外,多有龋齿,补过或镶过的牙,你就是天天用84刷也有口臭,根源是什么?小时候没有刷牙的习惯。
我们家里也邋遢。
慢慢我就认了。
我前妻牙齿很好,因为我前岳父是医生,从小很注重这些,我前妻笨手笨脚的,因为从小就这么一个独生女,没干过活,但是呢,她知道一个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她会努力去照着自己想的标准去干,后来是我前岳母来帮着干,整个家是比较井然有序的。
若是电视台直接去乡镇上找一户人家采访。
我觉得能拿出门的,也就是我前岳父家。
不需要临时突击。
我日本的那个前妻呢,那收纳堪比教科书,之前她在日本住公寓,巴掌大,娘俩住,没有一丝杂乱感。
车上也是如此。
去年,我们俩去胖东来。
早上,她在自己房间里收拾完了,会来我房间帮我收拾。
她住过的房间都仿佛没住过。
她的牙齿永远刷的干干净净,从来没闻到她有口臭……
但是,现在这些经验对我而言,没用了,因为我不可能换媳妇了,只能告诉儿子,一定要朝上找,前提是你足够优秀,不要找邋遢的女人,到处臭,关键是家里永远是乱糟糟的。
因为,底层女人的底色就是懒惰。
那,问题来了,倘若,我有钱,但是呢,我又不会收拾,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你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美。
第二,让人去实现。
去年,在深圳,我去了三姐家一趟,我就感叹,三姐家就是标准的中产优质家庭,家里的装修合理,关键是保持的好,有常驻阿姨,阿姨就负责保持这个标准。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选的人,必须要对。
我哥家也有常驻阿姨。
但是,他们家就没感觉……
一是搭配不合理,自己土。
二是阿姨不行。
阿姨就是农村女人,本身就邋遢,据我哥讲,这个阿姨家里直接进不去人,当时探讨这个话题时,我们一群人就建议他,阿姨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她是干净的人,是懂审美的人,天生就是,若不是?怎么要求都白搭,因为她没见过,她也理解不了。
我哥很骄傲的一件事是给阿姨改过来了一个习惯,不要往厨房窗台上放杂物。
这?!
这不是基本要求吗?!
前两年,我去长沙一家网红羽毛球馆打卡,溜达了一圈后,我就在想,这类球馆只适合大城市,若是放在我们县城?
用不了多久,就糟蹋了。
会有人在里面抽烟,烟头会烫地胶。
关键是鞋子、衣服会乱放。
垃圾会乱扔。
你看看他们的场馆,仿佛永远是新开的样子,没有一点点杂乱,审美在线,管理在线,最最关键的是,群体素质在线。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常识,只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照到镜子,即便是跟人家是同事,你也不可能去人家家里看看吧?
从而,没有机会窥探一二。
除非,一起睡个觉。
所以,这些事,问渣男渣女就行了。
优雅的人,优雅在每个细节,行李箱打开,袜子是袜子,裤衩是裤衩,有的人呢?行李箱一打开,乱七八糟。
看似是性格或习惯。
本质是阶层。
昨天,我娘过生日,我还在想。
我们小时候,一到早上干什么?要扫地,一早上能扫出来半簸箕垃圾,为什么这么多垃圾?因为没有垃圾桶的概念,都是直接扔地上,吃饭也是直接吐地上,包括现在很多饭店依然是地桌,等客人吃完了,地上吐的到处都是。
我们从随地扔到今天家家有垃圾桶。
这就是进步。
我们从一条内裤穿半个月到天天洗澡。
这也是进步。
我说的卫生以及家里井然有序,这也是初级阶段,这还没涉及到穿着打扮,涉及到得体,记得我第一次去新西兰的时候,赤道姐送了我一把大黑伞,她跟我讲,这种伞多用在户外,例如户外婚礼、葬礼,在新西兰不同的场合是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们?
一天到晚一身运动装。
什么人已经实现了这个?
企业家。
能上电视的群体,现在基本都做到了这两点:
一,穿衣得体,不同场景,不同西装,不同颜色的领带。
二,分餐制。
你看上海的博主跟其它城市的博主,在这两方面是独一档的存在,尤其是房产很火的时候,上海的房产大V聚会穿的是什么?燕尾服,胸口的口袋里还塞着手帕。
写这些,其实挺痛苦的。
就是自己奋斗到了40岁,觉得自己也挺牛逼的。
一分析。
才发现,原来依然在农村的井里。
以为能实现了阶层越级。
没想到,连县城也没跳出去!
卫生也好,井然有序也罢,都只是冰山一角,往深了分析,那更没法看,例如信仰,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内驱力。
我们完全就是凑数的。
前两天,我焦虑了一下下,有师姐过来玩耍,跟我讲,现在中考体育70分,我一想,我儿子大概率也就是20分,他个头矮,不吃饭,不运动,也接受了错误的教育,例如妈妈从早到晚就躺在沙发上玩游戏,那么他自然也效仿。
我就在想,儿子也许会因为这个考不上高中。
虽然有PLAN B。
例如我花钱给买上。
但是,还是为此焦虑了很久,焦虑的根源是,我觉得儿子没有内驱力,若有,他自己会加练甚至会主动要,例如爸爸,你帮我找个教练。
他不。
没办法,我们的劣质基因。
我对孩子没有太大的要求,只希望别伤害别人,就这么低的标准,我觉得都很难,尤其是我儿子,就是个毒舌,在网上天天骂人,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搅屎棍?
完全有可能。
不给这个世界加分,反而减分。
所以,现在一说生孩子。
我就劝别人,你们基因好,多生。
我们这种劣质基因,就该少生或不生。
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
前段时间,有朋友跟我倾诉,跟婆婆大战,婆婆要求新生儿躺5个月,要把头睡扁,而她呢?孩子两三个月就抱起来了,不想让孩子天天无聊的躺着,另外不想睡什么扁头,而是想睡自然头……
成了矛盾点。
我说,就一个原则,凡是婆婆说的,都是错的,农村老娘们,听她的不是过错了年吗?!
她倾诉了一箩筐,说婆婆不仅仅对她有意见,对她老公的哥哥嫂子也有意见,说哥哥家的小孩已经会走路了,还戴尿不湿,为什么不把尿?
这样的婆婆,应该枪毙。
管的太多了。
总是想掌控全局。
人家爱用什么就用什么?上学了还用尿不湿与你有什么关系?
我闺女刚出生时,我不在家,我要回学校读书,前妻跟我娘在家带孩子,她们也是矛盾多多,关于把尿,关于追着孩子喂饭,我娘的意思是你不把尿小孩子不尿炕吗?你不追着喂,她能吃饱吗?不会饿吗?
我前妻说不过我娘,就把她爹她娘搬出来了。
我前岳父就来给游说,亲家母,婴儿什么时候饿,吃多少,什么时候拉屎尿尿,都有数,咱没必要干预,饿了肯定会哭,有尿了肯定会尿。
若是今天我给翻译一下就是:吃喝拉撒是孩子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发育,你非人为去干预,很容易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感知能力。
当年,婆媳最大的矛盾点是一个要给孩子多穿,跟包了个炸弹似的,一层又一层。
一个呢,坚持给孩子少穿。
一个多,一个少。
一个怕冻死,一个怕热死……
其实,少穿是对的。
为什么我娘那一代人喜欢把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裹起来?
因为,过去冷,家里没有取暖能力。
指望这种方式去熬冬。
现在呢?
室内温度25度+,你再用这种方式?
你想着就行了,老的就是错的。
听话就代表着继承愚昧……
昨天,我爹说,他们现在转战火山小视频了,因为给钱,一个视频能给两三毛钱。
我以为二三十呢。
是两三毛。
我一反对,让他们别把精力用到这些东西上了,该出去溜达溜达,一天到晚,每个人拿俩手机,一直在不停的点,说是一天能点个几块钱。
二姐就劝我,不用咱管,他们爱干什么干什么,能自娱自乐不是很高的境界吗?
也对!
健身房里,有两个人,级别都不低,副科吧,每天只要一坐下休息,就在那点短视频金币,多赚点钱,理论上没毛病,但是若是年轻一点,我不建议大家盯着这些,因为会顾此失彼,盯着小的就容易失去大的。
哈,发烧烧糊涂了。
吐槽了身边所有人!
记不记得我经常写一句话,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
本质,就是阶层,物理绝缘。
一旦,有机会扒着井沿朝外看一眼。
若身上有强势基因,能改变。
那么,是契机。
若是没有强势基因,一旦回到井里,只会更加的痛苦。
《遥远的救世主》就讲了这么个故事!
这么说吧,被我们嘲讽的古代地主,就他们的生活理念,今人90%都实现不了,有管家,有厨师,甚至有私塾,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而且是多偶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优秀了,一定是多偶模式,这是基因决定的。
县城里那些生意做的好的,你看看,他们也是地主模式,家里有厨师,有司机,有保姆,有管家……
有生之年,这就是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