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心血来潮想爬长城?
最初,是因为喜欢上了户外。
一口气,连爬了三山五岳。
觉得,不过尔尔。
有没有稍微有点挑战性的线路?
有驴友推荐,可以顺着齐长城,横穿山东。
一研究。
没入眼。
第一,里程太短,因为我骑行过全山东,小鲁了。(校正语:齐长城其实并不短,绵亘千余里,官方数据是641.32千米。)
第二,名气太小,甚至很多山东人都不知道齐长城的存在。
我想搞个大线路,震撼一点的。
一般人完成不了的。
要么,有时间门槛。
要么,有体力门槛。
有驴友推荐,要不,去走明长城?从东走到西或从西走到东,七八千公里,全程直播,也许一战成名呢?!上一个走完全程的小伙,直接被官方授予了青年探险家。(校正语,目前官方上可查询的,徒步完明长城全程的探险家只有两位,董耀会与刘雨田,不知道这位青年探险家是谁?作者补充:这段提到的小伙是柳诚志,抖音全程记录,他给自己贴的标签是:首个有记录徒步长城的探险者。)
我觉得,可行,主要是我处于户外蜜月期,总感觉自己强的可怕,别人能完成,那我肯定更能。
从山海关出发,试着走了几段,发现,过于理想化了。
为什么?
明长城,多修在陡壁悬崖,连续攀爬难度非常大,野城墙年久失修,很容易形成塌方或断头,甚至需要绳索辅助才能通行,我预想的是徒步级,现实却是探险级,爬的第一站董家口长城就遭遇了大型野兽,不知道是老虎还是棕熊还是野猪,行走的动静超级大,树都晃,真吓尿了。
要不,简化一下?
只爬一下十三关以及配套长城?这些,多做过修缮,难度系数不会太大。
于是。
一口气,从山海关打卡到了嘉峪关。
走完十三关后,总觉得,这个任务完成的不伦不类,你说自驾吧?我还徒步了,你说徒步吧?我还自驾了。
把打卡过的长城标注在地图上,只有稀疏的十几颗星星,不行,我要加密打卡点,在地图中连成一条巨龙,不管谁看到这张图,第一反应就俩字:卧槽!
于是,折返,把开发成旅游景区的长城段打卡一遍。
如,虎山、九门口、金山岭、喜峰口、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老牛湾……
还是觉得太稀疏。
于是,再次折返。
把一些未开发但是在户外圈小有名气的线路走一遍。
如,箭扣,锥子山,浮图峪,口子上……
感觉,还差点事。
没达到我的“震撼”预期,关键是,我想不出还有哪些段落值得爬?
要是有个提纲就好了。
我找呀找呀找!
突然找到了。
原来,国家文物部门早替我们归纳过了。
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目录。
有因人文入选的。
有因地势入选的。
有因战事入选的。
有因造型入选的。
我试着点亮了一下,发现巨龙成型了!(校正语:巧合的是,2024年9月30日,82岁高龄的探险家刘雨田决定从延庆八达岭长城出发,重走部分有标志性、有鲜明特点的长城段,大概率也是按照这个目录。)
括弧,图在下面!
于是,我把这个当终极目录,查漏补缺。
再挨着爬一遍。
不再局限于明长城了,凡是入选的,不管是齐长城还是楚长城还是秦长城,凡是没爬过的都要去爬一爬。
此时,我已经不当徒步任务了。
而是,当大学去读,专业是长城。
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涵盖:建筑、地理、历史、人文、户外、植物、动物……
接下来,我准备把长城当毕业论文写。
至于能不能毕业。
就看大家给我打几分了!
懂懂
2024年12月17日
第一章:齐长城
我问了儿子一个问题,你的概念里,长城是什么样子?
他说,八达岭长城。
我问,那你觉得,是谁主持修建的呢?
他说,秦始皇,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问,那秦始皇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建长城的君王?
他说,应该是。
在2023年10月份以前,我对长城的认识,约等于我儿子。
实际上,我们对长城充满了“误解”。
我们脑海中长城的样子,类似八达岭长城那种,是明长城。
从历史长河来讲,属于很现代的建筑风格,达到了“城”级,而明朝之前的长城,约等于土墙或者石墙,是“墙”级,很简陋。
这种误解不仅仅存在于老百姓,也存在于一些文物修复单位,爬长城的过程中发现,从齐长城到汉长城,关城与配套长城纷纷都修复成了明长城的模样。
另外,秦朝并不是第一个修建长城的朝代。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长城。
齐长城、楚长城。
比秦长城要早400年以上。
并称为“长城之父”。
好了,接下来,先带大家走入齐长城。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
南边是鲁国。
北边是齐国。
分界线,就是齐长城。
齐国大。
鲁国小。
为什么今天的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呢?
说法有二。
一,鲁国有孔子,山东又称孔孟之乡。
二,清末,电报兴起,各省需要选个简称用于电报通讯,河北选用了“冀”,“齐”与“冀”读音容易混淆,所以山东选了“鲁”。
分析一下山东地图与地形,发现,齐国,真是天选之地。
一圈,都是天然屏障。
西边,黄河。
北部与东部,渤海与黄海。
南边呢?
齐长城!
齐长城,其实只是辅助。
核心是,山东是中间高,南北低,中间是东西走向的泰沂山脉,所以山东的河流多是发源于沂源高地,或朝北入海,或朝南入海或朝西入黄河,泰沂山脉的走向就是齐长城的走向。
长城,多是依山而建。
齐长城如此。
秦长城如此。
明长城也如此。
所以,为什么齐国适合修长城?
这就是天选。
鲁国、吴国、宋国为什么不修长城?
因为是大平原,一马平川。
看护成本高。
又容易被扒开。
长城防御,只能作为天险防御的查漏补缺,不能独立作业。
在写历史系列时,我谈过一个观点,谁弱小,谁害怕,谁修建长城,齐国比鲁国大,为什么也会修长城呢?
原因,有二。
第一,齐国怕的不是鲁国,而是鲁国身后的楚国、晋国。
第二,为了关税创收。
齐国是海盐的主要出口国,盐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石油,在齐国,盐的生产、销售都是国有垄断行为,垄断最怕的是走私,长城就很好的预防了走私行为。
齐长城,为什么西起长清?
在此与黄河实现合围。(校正语:齐长城整体修建顺序是自西向东,一共分三个阶段,春秋时期针对一些重点关隘修建了一些防御性墙体,呈点状分布。战国中期,由点成线,慢慢演变成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战国后期,以修缮补充为主。)
齐长城唯一入选“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的就在长清。
叫定头崖。
属于长清段的最东段。
与泰山接壤。
这一段均为石墙,而且是干石砌垒,只用石头不用石灰,大石头之间垫了无数小石头,山区的梯田多是类似的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没有太复杂的建筑工艺。
一般,就近取材。
要么,石垒。
要么,土夯。
定头崖这一段,在全国的长城段里,不属于险峻的。
在齐长城里,就算独一档的存在。
是我爬过的齐长城里,难度最大的,毕竟属于泰山山脉,山脉落差大。
那么,壮观吗?
齐长城,很难与壮观挂钩。
只能说,还凑合!
这一段能入选“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它是整个齐长城系列里,为数不多真正的原貌,保存的足够完好,在爬长城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条规律,不管什么朝代的长城,保存完好都源于一个点,人迹罕至,为什么人迹罕至?足够险峻。
定头崖沿线也没有做过多的拓荒,或因险峻,或因隶属泰山自然保护区。
而其它段呢?
多已融入了耕地,后来为了响应长城保护政策,又人为复原了。
定头崖有很多典故,例如又名钉头崖,意思是修到泰山脚下修不上去了,齐王大怒,把将军头砍下来挂上去了……
这些,当个故事听听就可以了。
所有的长城,都不是完全连在一起的,长城只是天险的补充,有泰山这个天然屏障,没必要非把长城修到泰山顶上。
(图一,定头崖西山段,相对比较原始。图二,定头崖与泰山山脉交汇处,也就是传说中“钉头”的位置,墙体破坏严重,两边均已成耕地。)
我家在沂水。
从沂水开车到济南。
途经莱芜。
过了莱芜,进入济南南部山区。
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
若是没有隧道。
济南与莱芜,咫尺天涯!
那古代的济南人与莱芜人,怎么交流呢?怎么贸易呢?
需要,绕行锦阳关。
锦阳关位于济南南部山区的延伸,对应的是相对比较宽阔的一条通道。
“关”其实也是天选。
多是山脉的缺口。
可以理解为,牙缝。
从而,古代的大关,往往也是今天的交通要道。
例如,河西走廊与乌鞘岭。
河西走廊是个布袋。
布袋口就是乌鞘岭。
乌鞘岭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关塞,今天,出入疆的公路、铁路依然走乌鞘岭。
锦阳关,也是如此。
古代是交通要道,今天依然是。
参考两个点。
第一,京沪高速与S234省道,走的锦阳关。
第二,上一版的锦阳关就毁于二战,小日本为了切断山东南北要道,给炸了。
莱芜,今天是个小城。
原先,地级市里垫底的存在,永远在跟日照争倒数第一。
如今,日照稳居倒数第一。
因为,莱芜被哥哥收编为儿子了,成了济南的一个区。
莱芜,在今天都没什么存在感。
春秋战国时,有这么繁华吗?需要单独开个关口交流?
当时,有两大硬通货。
盐、铁。
莱芜就产铁,冶炼业发达,春秋战国时期,莱芜已经实现了采矿、冶炼、铸造全产业链,齐鲁大地上的农具、武器主产区。
一直延续到今天,莱芜的支柱产业,莱钢。
祖上,阔过!
(图一,日本人拍摄的锦阳关,该日本人以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民情、交通、地形的情报收集,有本书专门讲他的摄影作品,叫《暗夜中的眼睛》,作者杨红林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因为该日本人的很多摄影作品如今都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二,锦阳关最新版,在公路旁,明长城风格。图三,两翼的配套长城,形似而神不似,新修的。)
锦阳关东边有个村子,鲁地村。
顾名思义,入鲁第一村。
鲁地村紧贴着齐长城。
长城,不是严丝合缝的,除了大关还有一些小关,也可以称为便门。
主要是方便长城两侧居民走动的。
鲁地村有个东门关。
说是齐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两大便门之一。
怎么说呢?
复原审美,受限于村里的工匠,基本就是糊弄了一下!
有人说,下面的条石是老的。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也存疑!
(图一二,修缮前后)
我梳理的齐长城三大关是,穆陵关、青石关、锦阳关。
我看,网上有不同声音。
存在另外一个版本:穆陵关、青石关、黄石关。
我原本,没计划打卡黄石关。
照这么说,我要去看看。
实地走访,有两点判断:
第一,黄石关,不会是太大的关,太偏僻,现在只有一条县道经过,车辆稀少,用今天也能当镜子照到过去。黄石关的元素,几乎不存在,为了找黄石关这三个字,转了一圈又一圈,打听了一个又一个。
第二,孟姜女成了C位,在此处建了纪念馆,貌似还申遗成功了,我搜了一下:2014年莱芜市的孟姜女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校正语:准确说,入选的是项目名录的“扩展项目名录”省外申遗成功的,有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省内有莒县和莱芜,这四处都是入选“扩展项目名录”。只有山东省淄博市,入选的是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有史书佐证:杞梁战死后,杞梁妻迎柩至郊外,即齐长城与淄水交汇处,今淄博博山源泉镇北。)
(上图,纪念馆、红旗、长城、山头,门口挂了无数个牌子,各类教育基地,教育什么主题呢?忠贞?反抗?执着?关键是,这只是个传说。)
若是选一段齐长城来旅游。
自驾或骑行或亲子。
我推荐的是风门道关。
从山下开车上来,有进藏的感觉,全是盘山路。
上山过程中,我还在感叹,这路,若是骑车,无敌了,我顺手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感慨了一下,有骑友马上回复:这条线路本身就是著名的十三山挑战赛的一部分……
这里,或属于济南,或属于淄博。
应该说,一会是济南,一会是淄博。
山顶有个村子,逯家岭,孙阁老的故居,孙阁老何许人也?据说是康熙帝师。
CCTV报道过的村子,悬崖上的村庄。
拍出照片来,感觉悬崖不高。
实际,非常高。
风门道关,顾名思义,风口。
属于高山隘口。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关口的战略意义大于通勤意义,或者压根没有通勤价值,今天上来都费劲何况古代了。
之所以来这个关打个卡。
原因有二。
第一,风门道关,名字很性感,类似风陵渡。
第二,与孔子有关,夹谷会盟。
最大最意外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大片军垦田,有关口的地方就有驻兵,有驻兵就需要粮食,所以有驻兵的位置往往就有军垦田。
(图一,盘山路。图二,悬崖上的村庄。图三,风门道关俯视以及对面配套长城。图四,本侧长城。图五,军垦田。)
咱,整体的讲述顺序是自西向东。
下一关,就到了齐鲁第一关了。
青石关。
为什么称为第一关?
因为,这是齐国的都城临淄与鲁国的都城曲阜的交流主道!
从而,齐国与鲁国N多典故都与青石关有关。
尤其是重要战役。
古代的国家之间,就是分分合合。
一会联姻。
一会拼命。
咱先找两个关键人物当故事的锚点。
齐国,就选公子白,齐桓公。
鲁国,就选鲁庄公,我们喊他小鲁。
小鲁的爸爸是老鲁。
小鲁的妈妈叫文姜。
文姜是齐桓公的姐姐。
所以,小鲁喊齐桓公三舅。
老鲁在位时,齐国CEO是小鲁的大舅齐襄公,老鲁带着媳妇文姜回临淄娘家,老鲁意外的发现,文姜跟哥哥齐襄公搞到一起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乱伦,今天听起来很奇葩,在古代算是常规操作,何况是同父异母。
老鲁很生气,质问大舅子,你搞我媳妇干什么?
齐襄公心想,我搞你媳妇算什么?我还要了你的命。
于是,派人把老鲁杀了。
老鲁死后,小鲁就上台了。
齐国这边呢?
也陷入了内乱,大舅被人搞下来了,二舅与三舅也分别逃跑到姥姥家了。
二舅就是公子纠。
姥姥家是鲁国。
也就是说,公子纠与小鲁搞到一起了。
三舅公子白呢?
姥姥家是莒国。
齐国内乱稍微平息了一点,二舅三舅开始拼命的往回赶,抢CEO的位置。
公子纠的团队组合是:鲁国+管仲。
公子白的团队组合是:莒国+鲍叔牙。
理论上,公子纠占上风。
结果,公子白擅长跑酷,躲避了管仲的射杀,率先回到临淄。
公子白上位后,不计前嫌,收纳了管仲。
管仲说,我感谢白总的不杀之恩,作为回报我帮你搞钱,也就是收税,收税是门艺术,谁都想搞,但是一般搞不来,你收少了,没钱成就霸业,你收多了,老百姓容易造反,咱少收一些甚至不收,咱是把税收加到盐里,加到铁里,就如同未来有些国家把税收加到油里,给税收用上隐身术,主打一个取之于民而使之不怒,甚至老百姓感恩戴德,直呼仁君!你放心,用不了几年,隔壁的鲁国老百姓肯定会找孔子哭诉,苛政猛于虎。
公子白坐稳后,越想越生气,妈的,小鲁,你竟然联合你二舅打我?
我现在有空了,你看我打不打你就行了。
于是,发动了长勺之战。
不过呢,这场战争的赢家是鲁国,还打出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长勺之战时,齐国就是从青石关出的兵……
后来的后来,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治大国如烹小鲜,说来说去,核心就俩字,搞钱!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让老百姓搞到钱,国家作为隐性股东,自然就有钱了,这就是称霸的艺术!
在齐长城的所有关口里,最有历史痕迹的一处就是青石关,石头都压出了一道道车辙,青石关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重要古道,到清朝还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就曾在此摆茶摊,除此之外,淄博的陶瓷也是通过青石关贩卖到了鲁国。
(图一,青石关原址,三大关里,只有青石关是真正的原址,因为青石关对应的线路是峡谷,而国道205是环山设计。图二三四,青石、白雪、车辙,而且是独轮车辙,雁门关也有类似的车辙,则是马车车辙。图五六,日本人拍摄的青石关。)
山东称齐鲁大地,不算很准确。
应该是齐鲁莒大地。
东南角有个莒国。
公子白回去抢到CEO后,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勿忘在莒。
青石关是齐与鲁的交通要道。
那么,穆陵关则是齐与莒的交通要道,还有个说法,管仲替公子纠来拦截公子白,就在穆陵关的位置,公子白不听劝阻,执意回临淄,管仲从背后给了公子白一箭,公子白诈死,管仲回。这个故事大概率不真,既然杀人灭口了,咋可能不补刀呢?!
苏轼在诸城当市长时,曾经站在诸城的山头朝西看,隐约看到了穆陵关,于是,吟诗一首:“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而尚父、桓公遗烈,犹有存者。”
这诗什么意思?
看到了穆陵关,仿佛看到了齐桓公。
是看到了齐桓公的宏图大业呢?还是被管仲射的屁滚尿流呢?!
穆陵关就在沂水。
我老家。
为什么我说齐长城的存在感不高呢?
我作为沂水人,在决定爬长城之前,我都不知道穆陵关,这次专门打卡穆陵关,我才意外的发现,之前玩徒步的时候,我已经徒步过这个线路了,只是当时并不知道是穆陵关。
穆陵关旧址没了,因为旧址修了国道233。
齐长城的西半截,多是石墙。
东半截呢?
多是土夯。
风吹日晒,2000多年过去了,只剩一点点小凸起了,有点类似我们胳膊上的青筋,仔细看,有那么回事。
我翻了一下之前徒步时拍的照片,对比我这次来拍摄的照片。
发现,丰满了,长高了。
穆陵关南边是沂水,北边是临朐,不管是齐长城还是明长城,长城,往往也是区域分界线。
临朐属于潍坊,沂水属于临沂。
临朐有两个乡镇,分别叫大关、小关。
现在,还叫这个名字。
这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土夯长城,防御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一般都会再设一到两道缓冲防线,大关、小关就是针对穆陵关设的两层加强防护。
这在长城设计上很常见。
例如明长城也分内三关、外三关。
走长深高速,会横穿两次齐长城隧道,就是大关与小关,都属于临朐,沂水段没有隧道。
这次我来打卡穆陵关,发现了一块用玻璃罩罩着的碑,说是明嘉靖年间重修关楼的纪念碑,反光严重,我也看不懂碑文,不知道具体讲的什么,只是觉得用玻璃罩着放在马路边,容易丢……
(图一,之前徒步拍的。图二,这次拍的,明显长高了,复原的结果。图三图四,明朝石碑。)
多年以前,我到黄岛玩耍,就打卡过黄岛齐长城。
记得,遍地是大便。
这次,我来打卡,感觉,干净了许多。
认真溜达了一圈。
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第一,这是明长城风格,不可能是齐长城,修复人员也是明知故犯,因为老百姓心目中长城就是这个造型。
第二,就这么一小截,也就是20米长?就在路边,前面停的车子不少,我还在想,这么多人来看齐长城?
其实,长城上,一个人都没有。
附近工厂的工人把车子停在了这里。
黄岛,作为齐长城的入海点,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只搞了这么一个象征性的点缀呢?
原因是,齐长城入海段,没了。
长城,多修在荒山野岭,古代的荒山野岭在今天大概率依然是荒山野岭,参考北京一圈的长城,长城与城市与现代化很少有冲突的机会。
结果,很不巧,齐长城入海口,恰在青岛高速发展的黄岛区。
前些年叫青岛开发区。
大刀阔斧时代,自然不会考虑什么齐长城。
一切要为工业化让路。
一切要为城市化让路。
饭都吃不上的年代,还谈什么长城保护?
国家首次提出修复长城计划是1984年,当时官方搞了个“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募集活动,全球募捐。
那是针对明长城。
特指北京周边的。
至于土坯版的齐长城,压根没人当回事。
山东提齐长城保护,也是最近几年的事,2021年印发具体保护方案,2022年鼓励各地开发长城主题公园,2023年出台保护法规。
人,吃饱了,吃好了,才会考虑文物保护,例如台儿庄古城,既是运河遗址又是二战遗址,今天听起来很珍贵吧?
当年,曾经想打包卖给地产商,把这些遗址全推了,做地产开发。
这么说吧,即便是今天重新规划黄岛。
大概率,依然会牺牲齐长城。
长城为城市让路,是必然。
秦皇岛的山海关,也只是留了个入海口与关城,城区的配套长城早没了。
黄岛这个齐长城烽火台,貌似离海边很远?
因为,黄岛近几十年,一直在填海,包括黄岛这个名字,最初特指渤海湾一个独立岛屿,后来慢慢填海,成了陆地,差不多就是现在黄岛港的位置。
不过,我倒觉得,黄岛区政府可以参考山海关的老龙头,在海边搞上半截长城,依青岛的客流量,这个老龙头概念未必输给山海关。
在黄岛,齐长城最大的元素是,齐长城路。
其次,最近几年搞了个徐山公园,应该也是迎合2022年山东省颁发的鼓励各地建设长城主题公园的政策。
山东省内首个齐文化主题的公园,基本就是个娱乐公园,不过这个立意很好,把长城保护与休闲娱乐揉捏到了一起。
(图一二三,明长城风格的齐长城烽火台。图四,看过一个电视采访,采访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他说,当年为了建厂把齐长城推了,很心疼,然后镜头就给到了我拍的这个视角。图五图六,徐山公园。)
小结:走完整个齐长城,我在想,若是鲁迅走这么一趟,大概率会写个论齐长城的倒掉,若是齐长城依然在,我从沂水到淄博要办签证,在网上还要跟淄博人对骂。
拉长时间来看,只要是墙,迟早是要倒的。
(长篇连载,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