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里有道题,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在河西地区设立的四郡是?
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武威,又称凉州。
张掖,又称甘州。
酒泉,又称肃州。
敦煌,又称沙州。
一目了然,知道“甘肃”是怎么来的了吧?
那,省会为什么不选张掖或酒泉?
不够绿!
兰州多好?
黄河穿城而过,不缺水。
而且,足够内地!
2013年,自驾拉萨认识了天水的队友,他跟我讲,他来自甘肃最穷的地方--天水,吃不上,喝不上。
这次,我算是很立体的重新认识了甘肃。
我觉得,相比河西四郡而言,天水属于好地方,位于甘肃版块的右下方,有水有树有农田,到处绿幽幽。
甘肃越往西北,越荒芜。
到了敦煌,真的成了不毛之地,以前我们穿越罗布泊就从敦煌进,因为敦煌属于甘肃,对散装汽油管制松一些,可以在这里把备用油桶全部灌满。
过了敦煌就是哈密。
今天的玉门关、阳关都在敦煌,就设在甘肃与新疆的两省交汇处。
这两个景区,都在茫茫的戈壁滩里。
能有人来,全凭那两句诗:
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另外,敦煌是旅游大IP,游客觉得来都来了,怎么不顺便逛逛这两关?也算给自己初中背诵过的诗句一个交代……
这两关入选十三关,纯粹是靠名气。
这两关,与军事关系不大,与明长城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与丝绸之路关系大。
是个商关。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就断了,一直到清朝重新打通,这期间荒废了千年之久,那能找准玉门关与阳关的位置吗?
找不准。
目前找的,只能说是大约。
难找有两个原因:
第一,中间荒废时间太长。
大家对千年可能没概念。
清朝也不过是百年前的事!
第二,即便是汉唐时期,玉门关也是不断变迁的,国力强盛就往外迁移一下,国力衰退就回撤一下。
不同时期,位置不同,从而史料之间相互矛盾。
致使人们对玉门关的位置争论不休,现在人们有史料佐证的玉门关位置有十几处,最东到了嘉峪关,最西到了今天的小方盘城。
玉门关,为什么叫玉门关?
运输和田玉的门。
在历史上,“玉门关”也有国门之意,出了玉门关就进入了西域,狭义的西域差不多就是今天新疆范围,广义的西域可包括中东、地中海。
班超守喀什城31年,临近晚年,就一个梦想。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对于一位中原武将而言,进入了玉门关就等于离开了西域,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最终,皇帝圆了他的梦。
批准他回关。
回到洛阳一个月,死了,瞑目了。
不过,他的粉丝们不开心,觉得一位武将的宿命就应该是醉卧沙场马革裹尸,你不死在外面而死在自己家的床上,这算哪门子英雄?甚至有诗人来了一句“何须生入玉门关”,暗讽他。
阳关与玉门关,谁更西?
差不多,并列。
而且,他们不是串联关系,是并联。
从敦煌城出来,丝绸之路一分为二,北线走玉门关,南线走阳关,目的就是绕开塔克拉玛干沙漠。
到喀什再次汇合。
阳关这个名字就是对着玉门关起的,阳,玉门关之南的意思。
玉门关 阳关,大漠里的遗迹,没啥看的,没啥逛的,核心是听故事,于是我请了一位非常专业的讲解,在博物馆工作,相对比较中立。
我问,玉门关选址在此的依据是什么?
他说,百年前,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等在小方盘城附近发现了不少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片区为玉门关所在地。
我说,感觉不大像,这个土堆太小了。
他说,是暂定!目前考古学家的观点是,小方盘城属于汉长城里军官住所,玉门关应该还在西边,因为汉长城还要继续朝西延伸几十公里,一般情况下,城墙的尽头才是关口,参考明长城与嘉峪关。
我说,新疆那边戈壁滩上也有不少烽火台。
他说,那叫烽燧,白天燃烟,晚上放火。汉长城上,烽燧是独立于长城的一个信号系统,一直延续到新疆中部,汉长城城墙的终点离 小方盘城不远,终点的位置就是玉门关旧址 。
我问,有眉目了吗?
他说,有是有,只是缺强有力的证据,从小方盘城的位置向西几十公里,有个“马迷途”的地方,嫌疑最大,从卫星云图来看,像个古代关口,一圈都是烽燧,还有没有风化完的土基。
我问,你认为玉门关在什么地方?
他说,我觉得,应该在过很多地方,包括敦煌以东,汉武帝时期提出了“列四郡,拒两关”,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准确的年份,根据常理来推断,这是一个浩荡的工程,关隘一定是最后成型,因为关隘需要配套的防御系统。所以,早期的玉门关应该比较靠里,有一点是确认的,曾经在敦煌之东,李广利第一次出征大宛失利后,返回至敦煌,汉武帝大怒,下令关闭玉门关,不让其入关,这里很显然,此时的玉门关在敦煌东边。博物馆在绘制汉武帝时期关口地图时,曾经讨论过这个点,要不要画在敦煌东?后来一致认为,不可以,那样会不断有人来“纠错”。
最想要玉门关的,肯定是玉门市。
名都准备好了,结果,关被敦煌抢去了,委屈不?
被抢走后,玉门市搞了个唐玉门关,弄了大量的史料佐证,唐朝时,玉门关在此。
不过,没啥人气。
因为,玉门关有且只能有一个!
那,玉门市的旅游不黄了吗?
也不黄!
玉门旅游的第一IP是石油。
学东营?
学大庆?
NO,NO,NO!
东营与大庆在玉门面前,都是弟弟。
大庆油田的第一代言人是谁?
王进喜!
玉门油田是中国石油的黄埔军校,王进喜就毕业于玉门油田,新中国第一口油田就在玉门,跟嘉峪关一样,因油而兴,依矿建市。
又是李四光发现的?
不是。
是孙健初,濮阳人,前两年还发行过一枚他的邮资戳,简介里是这么介绍的:我国石油工业的先驱、玉门油田的奠基人,探明并开发了玉门油矿,建成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人才。
王进喜是他的兵!
看抖音,玉门因为石油枯竭,成了鬼城,房价跌至千元。
这应该说的是矿区吧?
玉门是个“县级市”,不至于这么不堪。
矿区,这很正常。
玉门矿区至少还有人生活,前两年很火的一条无人区穿越线路,去冷湖小镇,整个镇已经荒废在无人区了,人去楼空,冷湖油田跟玉门油田几乎是同步发现的,一出道就是王者,跻身国内四大油田。
现在?
啥也没了!
今天,玉门关景区,就一个小方堆,除此之外有些汉长城遗址,徒步到不了,需要坐车去,车子一走,狼烟滚滚。
这次还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狼烟是什么意思?
不是狼粪烧出来的烟。
而是,游牧民族信仰狼图腾,我们把他们称为狼兵。
狼来了的意思。
玉门关环视一圈,就是戈壁滩,有水有草有城墙,当年探险家斯坦因来寻找玉门关以及楼兰古城就是沿汉长城走的,两个原因。
一是,长城往往沿着水线建,这样有水,有草,有补给。
二是,沿途会有军营,比较安全。
看到这里时,我还是很疑惑,清朝时,汉长城沿线也有军营?
可能吧!
阳关附近没有长城,从而更加的荒凉,我倒觉得阳关很适合徒步,因为阳关这里的地形地貌就是标准的罗布泊地形,像沙漠又不是沙漠,像土堆又不是土堆。
附近也有村落,已经很新疆了。
种葡萄,晾葡萄干。
沿途那种镂空的砖房,就是晾葡萄干的。
探险家斯坦因在国人眼里很臭,因为他“偷”走了莫高窟无数的宝贝,今天分布在欧洲几大博物馆。
有人给洗地,说多亏了他,否则,这些宝贝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了。
光一个破四旧吧?!
为什么又说不是“偷”呢?
因为,他是花钱买的。
买的谁的?
当年,莫高窟已经荒废了,无人看管了,道士王圆箓在云游期间寄居在莫高窟,就担负起了扫地僧的角色,清理、保护,这期间无意发现了一个暗室,也就是今天我们去看的藏经洞,里面有五万多件宝贝……
多数让他卖了。
看到这里,恨的咬牙切齿不?
不过呢,他卖了干什么呢?
把这些钱拿来修复莫高窟了。
有没有立刻联想起电影《可可西里》?
莫高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无数达官贵人在一座山上凿洞建私家佛龛,只是这个佛龛比较大,小的也就是半米高,大的有几十米高。
取决于家族势力范围。
两个关键点:
第一,丝绸之路成就了无数富商,没钱玩不起这个。
第二,佛教自西向东传播的产物。
新的问题来了,当年,为什么没被砸?
莫高窟在做旅游开发以前,离人群,离市区,都太远。
若在兰州?
放心吧,稀烂。
就如同云冈石窟的领导,当年提出,咱不能被动革命,要主动革命,带头砸了起来……
大户人家为什么要出钱修建这些佛洞?
说是,功德无量。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里,最有价值的是壁画。
基本都是老东西。
泥胎反而很新,多是清朝补修的。
佛教自西向东传播,走一路,凿一路,从玉门关往西再走1500公里,就到了克孜尔石窟,这是中国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寺,最西就代表着该地区最先接触到佛教,它的开凿时间大约是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早了一个世纪,在它之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逐一兴建。
莫高窟跟传统的石窟有一点不同。
其卖点在壁画,不在佛像上。
因为,这里的地质很特别,比土硬比岩石软,适合挖坑,但是不适合雕像。
这就是为什么佛像多是泥胎的缘故。
旅游核心是找卖点。
过去,全国范围内贩卖“神秘”概念最火的地方是湘西。
叫,神秘湘西。
这几年,不火了。
敦煌,从来没贩卖过“神秘”,却是把“神秘”概念玩的最明白,大漠里的艺术,想想就觉得神秘。
大漠很适合营造神秘氛围。
例如消失的楼兰。
莫高窟的艺术价值高不高?
我个人感觉,不高。
从艺术创作角度,这些画师、工匠,多是民间的。
并不是什么大家。
可以理解为今天做墙绘的画师。
你非抬杠,说什么高手在民间。
那没法……
其价值更多是记录功能,不同时期的工匠记录了其对应时期的生活,穿什么,吃什么。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是有价值的。
对于研究佛教,也是有价值的。
对于研究历朝历代的画法也有价值。
看莫高窟的实物,真没觉得有什么震撼之处。
不如去看看博物馆。
看了博物馆不如到二楼看看阿富汗文物——公元前后阿富汗的金饰品真是叹为观止。(阿富汗的文物咋跑中国来了?为躲避战乱,曾在全球接力巡展15年,其中在中国巡展时间最长,长达3年,现已撤展!)
什么时候觉得莫高窟很震撼?
看数字电影时。
叫球幕电影,躺着看,好震撼。
当然,王潮歌的实景演出也不错。
莫高窟有两大罪人。
第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英国探险家,带走了四万多件宝贝。
第二个就是张大千。
张大千在莫高窟生活了两年,在壁画上钉上钉子,临摹一幅然后揭一层,虽然都说壁画是老东西,其实历朝历代都会补修,到张大千时,壁画是四层。
文章里的介绍是:“先绘最上一层,绘后将其剥去,然后又绘再下一层,渐绘渐剥,冀得各代之画法,甚至会题写自己的名字。”
对此,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受访表示,最早的敦煌壁画有4层,先后经历北魏时期、唐朝、五代十国、宋朝的敷泥补画,张大千将透明的纸钉在墙上、撕开上层看下层,这些行为确实造成破坏。“有功也有过,人无完人”,赵声良话锋一转称,要以历史角度看待张大千的行为,当时其他民众不了解敦煌且科技不发达,而他临摹壁画、举办展览、推动成立艺术研究所等举动,对敦煌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
就是这些名人、画家不断的吹捧莫高窟。
火了,火的一塌糊涂。
普通人逛莫高窟,没什么耐心,一会就逛烦了。
但是,看电影,看演出。
只会不断的感叹,我草,我草,我草,太牛了,太震撼了!
跟我同行的小妹妹是英国海归,电影结束时,她要流泪了,说,我们古代曾经这么牛过,一点都不输欧洲文艺复兴!
今天,莫高窟是否依然存在?
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不都是嘛!
后记,到此,长城系列全部更新完毕,后面可能会去做一些补充式徒步,到时,再狗尾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