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吧
帆船酒店
新加坡金莎吧
庆祝高考结束
杨梅上市了
摄影师K. Treetrong镜头里的泰国 ???
这就是高中
想当然了,现在单位编制总数控制很严格,非地震高发区一般不会单设地震局,通常在科技局挂快牌子而已。
一个好的身体,也是高考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特别认同一句话:只记住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不等于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参加考试的并非只有我们的大脑,还有我们的身体。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很重,特别是到了紧张的高三阶段,学生们不仅要拼学习能力,还要拼体力。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因为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更容易在平日的学习和考试中进入最佳状态。
而想拥有强健的身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
别说到了高三没有时间运动,想运动总会找到时间和项目。比如就在小区楼下跑跑步,跳跳绳或者踢踢毽子,转转呼啦圈之类。
运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调节情绪。人在情绪烦躁的时候,或者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出去跑跑步出一身汗,立马就会变得心情舒畅,精神百倍(这也是这几年跑步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吧,我自己本身也是跑步运动受益者)。
千万不要让学生累的时候,去打游戏或者是刷短视频之类的,美其名曰“放松”。这种行为无法起到让头脑放松的效果。
“高考是一个人18岁或19岁之前,最大的挑战;也是一个人18岁或19岁之后,最小的挑战。”是这个理。
用《自私的基因》观点随便想些事儿都能让人不寒而栗。比如肉鸡这样的物种演化得那么利于食用对个体来讲没有任何好处。但作为基因的载体来说就太棒了,他们绑架了载体,把寄主的肉身作为馈礼赠给人类,换取自己不断的复制增殖。 ???
基因根本不在乎你能不能活得长,因为你活的再长都不如新的血肉更好用。无论是通过性快感诱惑你自己主动繁殖,还是让你的捕食者圈养你,它都不在乎。
又默: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回不去了,眼前只有一条三万六千五百天(左右)的死路,任何人都是向死而生,无一例外。
小时候常听人说“除了生死,都不是啥大事。”现在长大了才发现,连生死都是小事。
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
这个世界真正能打败你的,只有一种东西,就是你对你自己的想法。
除此以外,外在人事物根本没办法在精神上摧毁你。 ???
爱是共情一个人全部的忿懑、骄傲与厄运。 ???
最近对love is patience, love is kind又有了一点更深的理解:爱是用善意解读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轨迹
“你与全部的人生之间,只不过是一种彼此经过的关系。一旦当你试图去拥有什么,或者试图让什么属于你,你同时也会被它限制。” ???
即使是高校毕业想5年后能顺利定居在北京,几乎属于妄想。。。这个目标全世界的年轻人,也没几个实现的,但中国互联网大厂的不少年轻人实现了不少。
在这世界,普通才是常态。
前两天收到了朋友的讯息,她说,她准备回老家了。
我们是15年毕业一起去的北京,刚开始挺幸运的,那时互联网创业正是风口,一份PPT加上好看的团队背景,十几个人跟着学长就拿到了300万美金的融资,感觉就像天选之子。
但好景不长,不正确的方向和盲目的发展,让团队在两年后黯然散场。于是,我们开始了“朝十晚十”的生活,我去了一个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短视频平台做PR,她去了某互联网大厂做PM,和大多数北漂的小伙伴相比,我们看起来还不错,但仅仅只是看起来。
17年的税后薪酬大概是1W,除去每个月2500的租房(公司补贴1000),2000的通勤(9点之后下班报销的士费),1000的吃喝(公司有早晚餐,午餐一个月再补600),以及日常的周末社交,在让自己活得像个人样的情况下,荷包是所剩无几。当年东南三环80平两房是320w,按照薪酬每年20%的增长速度,如果每年不吃不喝,大概在第六年能存到首付,但这个时候这套房子的单价已经从4w涨到了6w,首付从96w变成了144w,还有未来30年的房贷,所以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即使是高校毕业想5年后能顺利定居在北京,几乎属于妄想。
拿我二姐举例,俩儿子,现在两套房,一套是新买的,一套是结婚时买的。
新房子几乎买在了最高点,现在房贷要还到退休
我外甥即便能考上北京很不错的大学
那么,他也没有定居北京的可能性
除非接受租房
买房没有可能
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二姐俩人还算不错的,工薪阶层里的代表。
除非是我儿子这种,学习也好,去了北京,我们把别处的房子置换到北京。
我以前写过一个朋友,吊炸天系列,我不该多说,因为她也在群里,跟我一样大
最初是选调生,然后正好赶上了扶贫浪潮
她扶贫的策略就是我说的办法,最贫穷的村+直播
百分百脱贫,恰好当年扶贫很火,写了一本书,扶贫故事,当国礼用的,她就是典型之一。
学习代表
然后进了京城,从副镇长到扶贫第一书记,到副处到正处到更高
而且她在核心单位
她回来一次,按她的说法,就是不敢出声
否则方圆数百公里的官员都跑来了
意思是能见我,是天大的面子
追她的人都是上市公司的一把手,零花钱一给就是几十万,但是她不要
这一点,我只在刘胜身上看到过,毕竟他在法国,大家需要去欧洲办事或把孩子送到欧洲,都需要从巴黎走,他就是法国的跳板,朋友介绍朋友,从而他接触的全是大级别,佟丽娅,翟天临到法国都先找他,刘胜回来,那真是省长待遇……
因为,大家要对等的招待嘛。
他抱怨了一句,自己老家的暖气片不热。
我靠,直接连夜施工了。
巅峰时期,我的朋友圈就算疯狂的,我发条朋友圈,无数人点赞
这么多年,我见过的大V也不少,我只见过一个人的点赞比我的多
就是刘胜的
他发完以后,下面全是点赞和评论,这与他结交的群体有关
因为他结交的群体多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为别人点赞是一种基本礼节
我看到朋友的东西,我也点赞
偶尔,他要删除一个朋友
朋友还会反复的请求加好友
意思是看不到朋友圈了
我以前从来不发朋友圈,就是我看到他的朋友圈后,我才开始发的,大家对朋友圈普遍不怎么重视,觉得没人看朋友圈了,要么觉得自己发朋友圈太LOW了。
其实朋友圈是一个人商业化的捷径
我现在落寞了,朋友圈一年也就是价值几十万吧,例如卖500万的酒,赚个100万。500万可能有难度,300万没有问题。
我全靠朋友圈卖的
经常有朋友会这么感叹,好久没刷朋友圈了,刚刷到,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