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去了拉萨,深交了一群队友,因为共同经历过风雨折磨,彼此坦诚相处,感觉特别好,每个人都是裸体的,不装,不做作。
每周三、周日,拉萨队友聚餐打羽毛球,每当此时,我会从200公里外的农村老家,赶到济南,就是为了凑个热闹。
有朋友问,济南有啥好玩的?
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
对不起,我真不知道,这三个地方我都去过,不过都是走马观花,我来济南,与景色无关,只是为了跟这群兄弟混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而且是正儿八经的事业,我就挨着他们的办公室混茶喝,一起吹牛B。
拉萨之行,对于每位队友而言,都是思维洗礼,我们进行了长达13天的头脑风暴,座位实行轮换制,每天主题不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敞开的,基于这个原因,彼此都已经熟透了,大家在一起都是没有身份标签的,只有代号,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旅行结束了3个月,大家变化都挺大,于导是我们的跟拍导演,他把我们拉萨之行拍成了记录片,他说每当剪片子时,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回忆起来都觉得内心澎湃。
我认识的朋友很多,肯定超过1000个,但是你要问我,有没有深交的朋友?
我反复的问自己,还真没几个!
现在的人,背上都有乌龟壳,把自己保护的严严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小算盘,很少有人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昨天看了杨坤访谈录,他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没有真正的朋友了,大家都是事业上的朋友而已。
我,如此的风光,内心,如此的孤独。
因为,懂我的人太少,我懂的人太少,因为我对别人用心太少,别人对我用心也太少,拉萨之行,彻底打开了我的内心,也打开了他们的内心,当我们走到一起时,瞬间内心拥抱到了一起,因为大家都缺少这种纯粹的感情,没有经济,没有利益,没有血脉,纯粹的就是把你当兄弟。
我们里面,帮主的事业做的最大,他拥有10家制药厂,平时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戴个金边眼镜,远处一看,一介斯文书生,他说,做传统生意,对外还是要装B的,但是对兄弟,肯定是真实面孔。
我们在一起,也骂爹,也骂娘,也讲荤段子……
昨天下午,我在牛哥办公室喝茶,帮主喊我到他办公室玩,他说刚搬了办公室,刚买的好茶,100元一斤的!
我说,你太奢侈了,喝这么贵的茶,喝不起。
我去帮主那里有阴影,他的助理总是喜欢盘问,上次我们去,前台问我们找谁?我说找帮主,前台说,哪有什么帮主?!
小熊,也是我们拉萨队友,她吸取了我们的教训,她去拜访帮主时,她说找乔峰,结果被助理盘问了N久,最后小熊说,我是他的拉萨队友,才被放行。
帮主在济南的公司,主要做天猫,营销渠道主要是聚划算!
昨天,他们上了一期聚划算,卖了5000件货,帮主带我参观了4楼、5楼的包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包货打包。妈呀,啥时我也搞这么个网店,就牛B大了。
因为,我要去欧洲,终于要出国了,好鸡动啊。
牛哥刚从欧洲回来,他是准备去投资建电动车厂,欧洲在大力推行电动车,减少碳排量,基于这个原因,牛哥一行接受了顶级接待,有匈牙利的会长,有捷克的总统,在照片中,牛哥有些另类,别人都是西装革履,他是牛仔裤+衬衣领带。
我问,你咋这个穿法?
牛哥说,临时借的领带。
牛哥说,欧洲经济下滑的非常厉害,那边的物价太便宜了,特别是名牌服装、包包、手表,在国内买一个,在欧洲能买五个。
所以,牛哥建议我研究一下欧洲代购,做正规的,走海关的。
我说,这个市场很成熟了,我们家的安全座椅就是从德国代购回来的,花了2000元人民币,交10%的税,而且程序很不严格,工作人员问我多少钱买的?我说2000元,他接着给我开了一个200元的税单,如果我说是200元买的,可能就给我开20元的税单了。
牛哥说,你去欧洲没啥意思,因为你能接触到的,都是中国人,倒是建议你先签过了,有机会走自驾游,找欧洲当地的朋友带着你玩,否则你只能是走马观花,就如同来济南,如果没有这帮兄弟,你觉得来济南有意思吗?
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拉萨队员,一共22位,包括策划、后勤、助理等,实际出发为16人,后来群上又来了一位,叫PETER,23号队员。
当时PETER进群时,我们已经从拉萨回来了,是蝉禅加他进来的,蝉禅是领队,也是这次旅行的组织者,为什么加PETER呢?
蝉禅跟刘冰去广州考察玉石市场,他们准备在淘宝上卖玉石,刘冰是淘宝裤王,这只是他的标签而已,他真正的生意并不在裤子上。
他们俩考察完后,去东莞拜访了PETER。
我推测,是因为蝉禅跟刘冰认为PETER这个人不错,才邀请进拉萨群的。
当然,仅仅是推测。
Peter,我了解的比较多,他是刘克亚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被写到书里去了,我是读刘克亚的书,才认识PETER,知道他是做英语培训的,在东莞做的风声水起,李阳也曾经说过,在珠三角PETER算是英语培训界的一号人物。
但是,我对此并不感冒,我心想,做英语培训的,还有啥能耐?这玩意我也能教,不就是大声喊出来吗?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
所以,一直都没太在意PETER,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我跟刘克亚太熟,我心想,师傅跟我关系这么好,我还担心徒弟嘛?!
跟PETER第一次见面,是他参加了我们拉萨队友的东营之行。
我们算是第一次接触,他说,刘克亚准备让PETER操盘做粉丝平台,问我做圈子有什么策略没有?
我说,跟你分享两点。
第一、做圈子的核心是什么?就三点:门槛、价值、老大。
门槛决定圈子的高度,门槛越高,圈子的正能量越强,大家在一起总是传递正能量,都是积极向上的,不会背后说事,大家相处的很简单,关系越来越稳定。如果你能把10家上市公司的老大搞到一个圈子里,你就是不为他们做任何事,他们都认为超值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正能量,很容易吸引彼此。
贡献决定圈子的价值,你要想明白一件事,加入你的粉丝平台,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比我们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能,那么这个粉丝平台就越做越大,越做越高端。
老大决定圈子影响力,做圈子,老大是谁很重要,老大必须具有超强的撮合能力,并且不能有明显的私心,要把圈子成员当兄弟对待,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客户,否则,你总是想搞个项目卖给他们,你对他们不用心,他们对你就不用心。
第二、年收入30万以下的人群,不适合圈子管理模式。
一个圈子的沉淀,至少需要5年时间,对于事业不稳定的群体而言,5年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落魄了,被圈子淘汰了,有人成功了,把圈子淘汰了,圈子只有一副景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所以,一定要选择成熟的阶层,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例如旅行、健身、摄影……爱好类的玩意,不会因为收入而发生大的改变的。
东营之行,我们只聊了这一个话题。
旅行结束后,牛哥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中国财富圈》,里面讲述了国内比较知名的圈子,一些比较大的商业案例,多数也出自这些圈子,包括民生银行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就是因为泰山会。
里面就谈到了圈子的观点,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到一起,本身就是正能量的叠加,他们彼此会产生合作,纵然组织者不再抛头露面,这个圈子依然稳定。
我们要去秦岭,PETER也想去……
PETER年龄比我大,一直喊我懂哥,搞的我很不好意思,他总是一脸真诚,特别简单的一个人,与我想象中做培训的人完全不同,甚至我觉得他不适合做培训,一个不会忽悠人的人,也能做培训?!
我问PETER,一年能剩100万纯利不?
他说,肯定没问题。
我说,那就允许你跟着我们,我这个人很势利,只陪有钱人。
全程我们AA制,但是加油呀,买水呀,他都抢着把单买了……
让我略有触动的一件事,是山上塌方了,有树倒了,挡住了去路,他打开车门就跑出去了,西装革履的,在那里抬树,把树抬到一边,让车子通行,过了这处塌方,他又跑到了前方,看看有没有塌方的地方,细节显现一个人。
此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哥们,从性格而言,我觉得他是值得信赖的,怪不得刘克亚如此喜欢他,其实有些内幕我不能乱报,总而言之,PETER的英语学校,应该算是刘克亚标杆式案例。
最近,流行写自传,我写了一本,还算畅销,卖了大约有1万块钱了,我采取的自愿付费模式,感觉有价值,就买单,没价值就不用付,我先付出了我的价值,至于别人认可与否,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我也省心,既不用开淘宝店,也不用摆摊,偶尔看看支付宝,哇,又多了几笔意外之财,感谢主!
后来,蝉禅写了一本自传,我帮着提了一些修改建议,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毕竟写的多,每天都写这么多字,废话联翩,对写作肯定有着我自己独特的理解,我就把写作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分享给蝉禅,他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人,从中午11点聊到了下午6点,我只讲了一个点:如何写自传。
蝉禅的这本书,也采取了自愿付费模式,当有人买单时,他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可思议了,后来,这本书上了天涯头版。
PETER,没有来找过我,当别人没有需求的时候,我是不会去帮助别人的,否则就是帮倒忙。
这次秦岭之行,PETER就是计划跟我探讨这个话题。
我说,你找对人了,聊车,聊妹妹,聊旅行,聊写作,我都是蛮有话题的,而且略有高见,因为这些都是我痴迷的玩意。
懂懂:你现在写了多少了?
PETER:写了2/3了。
懂懂:我前面给过你一个建议,写作期间,不要随意中断,一旦中断,你的思维就不再连贯,表面读起来依然顺畅,其实断层很大,所以创作期间,一定要封闭自己,避免外界打扰,做不到这一点,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品。
PETER:我要不要重新写?
懂懂:你要想把这本自传写好,至少要有重写三遍的准备,你现在不要重新写,按照你现在的风格把整本书写完。
PETER:然后呢?
懂懂:在我看来,你整本书都是废话,下判断太多,描述太少,每一节,你只提炼一句话就行了。
PETER:也就是说,我辛苦写了这么久,最终就剩50句话了?
懂懂:是的,因为你就表达了这50句话,你非搞那么复杂。
PETER:提炼完50句话,以后干什么?
懂懂:你一定要学会描述场景,让别人读你书时,有场景感,仿佛就在现场一般,你可以看看刘克亚的《都是英语惹的火》,这本书开篇讲述的那个马蜂窝的故事,立刻能够让你想象出现场,并且能够反应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你要表达的东西,一定不要说出来,而是用描述场景的方式去表现,读者自然有答案,而且是自己得出的答案。
PETER:就是说,整本书就是50个场景?
懂懂:是的,这是基本的写作模式,优秀的作家,都是会讲故事的人,讲理论的都是新手,就如同莫言就是故事高手。
PETER:我按照这个标准去写第二遍?
懂懂:不行,书好看白搭,因为你只是PETER,不是奥巴马,没人对你的创业过程感兴趣。如果你的书,仅仅是讲述你的故事,对于读者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去读你的自传,竟然只是看你谈过去,没意义!如果你想让这本书有生命力,必须要赋予这本书有价值。
PETER:如何塑造价值?
懂懂:你重新梳理你的创业过程,你把里面的转折点都找出来,把里面的贵人都找出来,把你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找出来,把你学到的营销理论找出来,然后梳理成50个点,依次安装到上述50个场景里,就等于每个故事都有了营养。
PETER:懂了,那用什么写作手法呢?看你用的问答。
懂懂:我用问答模式,是因为我这个人喜欢自言自语,不一定适合你,另外问答很容易牵动别人的思维模式,我的自传,其实就是一部教程,只是我替读者问了懂懂问题而已。
PETER:我第二遍,就用场景化来写?
懂懂:我们在西安有个朋友,她叫明月,真名是:高佳妮,是个编剧,一起聚餐的那个姐姐,我建议你跟她深入交谈一次,问问她是如何描述场景的,你按照我说的这个模式,去把第二遍创作出来。
PETER:写本书,这么复杂?
懂懂:你要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荣耀,你就要付出别人耐不住的寂寞。
PETER:写完第二遍,还需要做什么修改?
懂懂:写完第二遍,你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你要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一个什么形象。第二、你未来准备朝哪个方向发展,需要把你的事业线提前想好。当你把这两点想好后,再把它们埋的很深,放到书里,就是书的主线,你没有明确告诉他们你是个什么人,但是他们心中其实都有了答案,你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他们也很清楚,甚至会很自然的成为你的客户。
PETER:这是第三遍?
懂懂:是的,写完这三遍,我们再帮你修改段落就可以了。
PETER:那如何推广?
懂懂:借力,靠你自己是缺少影响力的,例如你找刘克亚在博客上帮你推广一下,他的粉丝都下载了,我在QQ空间里帮你推广一下,我的关注人群就下载了,你瞬间与我们平行了。对否?你不需要去研究如何推广,太费劲,依次类推,你可以再找王通……
PETER:我心里有数了,懂哥,你觉得我适合做营销培训吗?
懂懂:不适合,你不是那块料。其实我更希望你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你问问自己,你对什么东西比较有悟性?
PETER:英语,我做英语老师时,就很出名,后来自己创办英语学校,经常站在凳子上上课,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
这次秦岭之行,我算是收获PETER,重新认识了他。
他有出国的机会,而且公费,他立刻把这个资源分享给了我们,我们接着报名,他直接飞回去帮我们对接,就从这一点,我就能够感受到他的真心实意。
我对英语不感兴趣,小熊总是调侃PETER,让他教英语。
每次PETER在车上分享,都是重复着一句:其实学习英语,就这么几个点。
但是是哪几个点,总是没有机会分享,因为总是被我淹没掉了,我们从西安到郑州,路上没啥事,就探讨起了英语学习,PETER说,他把英语的规律基本吃透了,他开始分享他的英语观。
一共四条,其实就是一种变通与转化,任何句子都可以转化为:什么是什么,什么在哪里,什么在干什么。
他这么一讲,我就通了。
看来,PETER是对英语真有悟性的人,绝非浪的虚名,我们习惯了蔑视别人,很少去认真聆听和学习,所以错失了很多机会。
牛哥从欧洲回来,受打击了,不懂英语,自己都不敢去厕所,欧洲根本就没有WC这两个字。
到济南后,PETER认真的给牛哥分享了这四条,昨天喝茶时,牛哥跟我讲,PETER是真有料!
基于这些,在郑州时,我跟PETER说,我建议你改变策略,不要想着去做不擅长的事,你应该继续扩大你的绝活。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招收弟子,把自己的英语教学心得告诉他们,把自己办学经验告诉他们,有筛选机制,让比较优秀的弟子回去办学,使用统一的品牌。
初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生源的问题,因为培训弟子,也是培训嘛。
中期,可以解决一个知名度的问题,全国各地挂起了你的英语招牌。
后期,可以成就一个品牌。
这是大的方向,当然问题和困难都很大,我们挨着一一克服即可,做事不能总是自己吓唬自己,就如同爬华山一样,看着中峰上的陡峭的小路,吓死了,但是当真的爬上去,反正发现根本没啥困难。
我只负责头脑风暴,不负责后期跟着,我就是个卖嘴的……
我跟蝉禅分享过一句话:当你不去写日记时,你会觉得写日记很简单,当你去写日记时,你才发现这里面有多难,当你此时再去看时,你发现每一段看似废话,其实又不可删除。
这就是写作的技巧,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深思熟虑。
蝉禅写自传时,把《中国最草的草包成名记》读了10遍,最初感觉很浅,后来他说自己读不懂了,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这是精心策划的局,看似无意,其实有心,我坚信这本书能够经受5年以上的时间推敲。
昨晚,我们在群上又争论了一个超俗的话题:有车改变生活。
帮主说,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自然不懂。
帮主最近收购了一个药厂,他说谈判的过程中,车子是很大的砝码,甚至是最重的砝码,他讲了3个切身经历,就是他与车子的故事,他说,这个事在别人眼里觉得咱太俗了,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不仅仅是别人这么看我们,我们也是如此看别人,谁也别装高雅。
我也谈了我的亲身经历,我去银行打资产证明,总行不给我办,说是开不了,我去了分行,分行是透明玻璃的,可以看到外面的车子,我进去的时候,大堂经理都很客套,仿佛认识我一般……
外在的物质的确很俗,但是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体现在很多细节上,不过在拉萨圈里,我的捷达有些太另类,不过他们倒是喜欢我开捷达的感觉,疯狂,自信,游刃有余,还有跑车的声音。
说的更俗一点,连父母看我的感觉都变了,他们感觉儿子有出息了,竟然买车了,有次,我的车蹭到墙,我爹把墙扒了一截去,昨天我回家,发现墙直接给推到了,我爹嫌我每次倒车出门太费劲,哈哈……
大家把车子想复杂了,其实很便宜,20万的车子,6万元就能开回家,不就是还点贷款嘛,有了车子,咋可能还不起贷款呢?!
昨天争论了很久,其实这不属于一个争论的话题,对于我而言,可以不需要车子装B了,几乎每个到我家来玩的,都想跟俺家的捷达合个影,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你给别人带去的第一直接印象。
说个更直接的事,我们群上有两个朋友开过豪车找我,所谓的豪车,肯定是200万以上的,我对他们特别热情,甚至我有些腼腆,都不知道如何招待人家,有个美女开了辆卡宴过来,我自己都怕招待不好,把拉萨队友都拉上了,给接风……
这,可能就是真实的人性。